2

代工苹果汽车曝光后,富士康斥资47亿火速买下造车工厂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bitai.com/2022/05/3462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代工苹果汽车曝光后,富士康斥资47亿火速买下造车工厂

head.jpg万博 2022-05-13 16:33:42 来源:量子位

回应为苹果汽车代工:不予置评

万博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刚刚被曝代工苹果汽车后,富士康在造车领域又迎来一则最新进展:

2.3亿美元拿下造车工厂,交易方是Lordstown,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美国造车新势力。

除了2.3亿美元的购置款,富士康还为Lordstown送去了价值4.65亿美元的投资+贷款大礼包。所以为了拿下造车工厂,整个交易富士康累计付出6.9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7亿元。

88e8d5cebbb34345b2d9079e3b3df9e9~tplv-tt-shrink:640:0.image

当然,大礼包不能白送,交易条件:

与Lordstown成立合资公司,合作开发基于富士康MIH电动平台的新车型。

至此,富士康在造车领域的“安卓梦”,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还有一则新消息,在被问及代工苹果汽车的市场传闻时,富士康给出了“不予置评”的回应。

这下DDDD了…

1a19f166e11f4087a38af726b50e2b8e~tplv-tt-shrink:640:0.image

47亿元拿下造车工厂

消息来自交易方Lordstown,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美国电动车制造商。交易工厂位于美国俄亥俄州。

该交易在去年11月就已经开始,经过7个月的谈判和文书工作,今日最终官宣交易条款,根据交易协议,这座工厂被作价2.3亿美元出售给富士康,同时还附带一系列投资条件

首先,在交易完成后,富士康将接管工厂,工厂的所有员工加入富士康,双方还签署代工合同,由富士康为Lordstown生产旗下车型Endurance纯电动皮卡。

8c25bf21eb964d348acab8073707311f~tplv-tt-shrink:640:0.image

其次,富士康将为深陷现金流困境的Lordstown额外投资1亿美元,并提供2700万美元的运营和扩展成本,此外,富士康还购买了5000万美元的Lordstown股票。

最后,为了支持Lordstown的生产计划,富士康决定与Lordstown成立合资公司:MIH EV Design LLC,这家公司将基于富士康2020年10月发布的Mobility-in-Harmony(MIH)开源平台,开发电动车产品。

d5be6ec595cc4789bbf3465946fc9c9a~tplv-tt-shrink:640:0.image

除此之外,富士康还向Lordstown提供了4500万美元的贷款,以满足Lordstown对合资公司的初始资本承诺。

以上,就是这起交易的所有内容。

从交易条件来看,富士康收购工厂,付出的资金远远高于工厂作价的2.3亿美元,林林总总算下来,累计6.9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7.26亿元)。

用超出原价3倍的付出换一座工厂,富士康想干什么?

秘密就是上文提到的MIH开源平台,富士康真正想买的,不是一座工厂,而是MIH开源平台的首个量产合作伙伴

0f989b541dc64c83b8e261b1df96e2e0~tplv-tt-shrink:640:0.image

所以问题来了:

这个MIH开源平台到底什么来头,能让富士康如此重视?

富士康转型造车,准备多年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回顾一下富士康的进军汽车制造之路。

虽然在造车领域出现的时间不算长,但从富士康前期的准备和积累来看,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新人老兵”,回顾富士康造车,大抵可以梳理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汽车元器件代工

早在2005年,富士康用3.7亿元收购台湾四安泰电业的全部股权,从此正式涉足汽车元器件的代工生产,主要产品,就是车辆各类线束和电子用品。

e9a1d0fd0f6947a68a1345e3c36a7f34~tplv-tt-shrink:640:0.image

此后的十年间,富士康又陆续拿下各大主机厂的电子元件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特斯拉、宝马、奔驰等主流车厂。

可以发现,这一阶段的富士康,主要是作为汽车电子元器件的代工方的角色存在,还不涉及整车制造。

第二阶段:全产业布局

2015年左右,造车新势力迎来高潮,富士康也在这个风口,进行新能源汽车全产业的布局。

也正是在2015年,与当时的和谐汽车、腾讯合资成立和谐富腾,打响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第一枪。

a7de0597f97c4a4aa91701ec6aa77b8a~tplv-tt-shrink:640:0.image

之后,富士康又陆续投资了滴滴、宁德时代以及小鹏汽车,在电池、整车以及出行领域进行布局。

可惜的是,2016年,和谐富腾因为高层的纠葛,之后被拆分为拜腾汽车和爱驰汽车,富士康也从和谐富腾撤资。后来富士康为拜腾汽车注资2亿美元,协助拜腾推进量产,但之后也再没有后续进展传出。

7d5d7d6f5152452c8c9ddceccc8ee52c~tplv-tt-shrink:640:0.image

这一阶段,虽然合资成立的和谐富腾不了了之,但更重大的意义在于,富士康完成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布局,也为后面的MIH平台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携手裕隆,推出MIH平台

2020年10月,富士康科技日上,富士康推出MIH电动平台,同时拿出富士康的造车方案:MIH联盟

这个MIH平台最大的特点,在于开源,简而言之,就是将新能源汽车整车产业链上的玩家都纳入进来,打造一个软硬结合的标准化平台套件

7ceb33d9562940bbb70a9fb71943158b~tplv-tt-shrink:640:0.image

公开消息显示,截止到去年年底,MIH联盟成员已经接近2000家,其中不乏宁德时代、比亚迪电子这样的行业翘楚,而且,像北汽蓝谷、吉利这样的主机厂,也成为富士康造车的合作伙伴。

基于MIH平台,富士康的角色依然是代工,但此代工非彼代工,MIH平台的话语权,掌握在富士康手里。

也就是说,富士康提供的是从底层软件和硬件一体的一个标准化模版,主机厂只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更改。

2a26267dc34e4a6cae8d48ec838655ac~tplv-tt-shrink:640:0.image

这个思路,有点像智能手机时代的贴牌生产,各厂商的操作系统,基础硬件都已经定型,最大的区别,就剩下品牌和配置参数的不同。

而富士康的身份,就变成了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安卓。

之后的发展,也印证了富士康的造车思路,2021年,富士康推出3款基于MIH平台打造的原型车:Model C、Model E和Model T,车型包括轿车、SUV和电动大巴。

5ae069e219194fd6afec94383a069a33~tplv-tt-shrink:640:0.image

在推出产品的同时,富士康也正式亮明造车态度:3款原型车,主要是用来给车企作为参考,之后车企可以依据自身要求做个性化调整。

几乎就是完整的贴牌路线。

这里也就能够回答,为啥富士康推出的3款新车,至今没有什么量产的进展:既然是以样板间的角色出现,谁又见过哪个开发商把样板间量产的。

bebda8f962f3418482eee60b619b1bc6~tplv-tt-shrink:640:0.image

全部梳理下来,富士康为何如此重视MIH平台,答案已经很明白了:

智能手机时代,作为苹果代工厂的富士康,迅速成长为媒体口中的“代工皇帝”,但在产业价值方面,富士康分配的利润极其微薄,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只会代工,没有底层架构的设计能力

而代工造车,富士康想赚的不仅是辛苦钱,想要在利润分配的过程中多得一杯羹,那就得有更多话语权。

MIH平台,就是这根权杖。

c9b7f0754c6b45be9ed43eab0724173f~tplv-tt-shrink:640:0.image

还有哪些手机产业链公司进入汽车行业?

最后,富士康进军汽车领域,也能看出一个大趋势:

在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上,越来越多手机供应链上的公司,开始跑步转向汽车供应链赛道。

最具代表性的高通,在智能手机时代,骁龙处理器成为众多手机厂商的首选,几乎是安卓旗舰的标配,包括小米、OPPO、vivo在内,都与高通深度绑定。

673509556bd7465ca742ccd80034a049~tplv-tt-shrink:640:0.image

而进入智能车时代,高通的布局,主要围绕智能驾驶和数字座舱两大核心跑马圈地:

智能驾驶方面,高通Snapdragon Ride(骁龙 Ride)平台在2020年发布,目前已经获得长城的订单,将为后者的高端车型提供底层硬件支持。

进展更快的数字座舱,高通发布的SA8155P座舱芯片,被称为业界最强量产座舱SoC芯片,目前已经在小鹏、蔚来等多款车型上搭载。

ff9e4ae7c5194e369c5d46b345f24055~tplv-tt-shrink:640:0.image

另外,科创板AI第一股的虹软科技,此前的最大标签是安卓手机AI视觉头部供应商,其视觉算法在华为、小米等主流机型上均有应用。

2016年,虹软科技开始进入汽车领域,依托其在手机时代积累的视觉处理经验,虹软科技开始在驾驶员监测、盲区监测、以及高级别自动驾驶领域发力。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虹软科技在智能驾驶领域的营收规模,达到2010万元人民币。

另外,还有一个玩家不得不提——立讯精密——与富士康一样,也是为苹果代工的公司。

dbbdbf27aa5a42ff892838a66397a1d9~tplv-tt-shrink:640:0.image

今年2月份,立讯精密就发布公告称,与奇瑞签订合作协议,组建合资公司,主要业务,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及制造。

对了,这里还要补充一句,立讯精密的创始人王來春,当年还是富士康走出来的厂妹,之前最为人所知的,是与富士康抢苹果的单子。

而现在,它们即将再次在造车赛道上相逢。

你还知道哪些跑步进入汽车供应链的手机供应链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