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制菜登陆A股,为何不香了?
source link: https://column.iresearch.cn/b/202205/935515.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预制菜登陆A股,为何不香了?
2022/5/13 8:40:00浏览:3432
出品 / 节点财经
预制菜,确实越来越香了。到了A股,事情似乎正在起变化。
新瓶装旧酒,半成品制作、送到家只需加热或简单处理即能吃的预制菜,在近两年疫情后的居家做饭刚需催生下,日益受到欢迎。据京东超市数据显示,五一期间预制菜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超250%,日出库数量破百万。
去年至今,三家预制菜企业包括“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以及两家相关概念股益客食品、千味央厨,在风口上迅速起飞登陆了A股。然而,上市后股价却不约而同经历了一波“数倍大涨到断崖式跌落、估值跳水”的过程。几家企业去年年报关键数据的披露,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下预制菜市场的虚火与泡沫。各家企业尚难以承受市场对预制菜的期待,味知香已实现满产,而益客食品、千味央厨相关营收增速较快但规模较小。而一些产业链上下游的头部企业如安井食品、国联水产等也纷纷切入,一出手便似乎力压营收、净利微薄的味知香,这让外界看到了预制菜的未来。
未来,在各地政府争做“预制菜之都”以及各项政策扶持下,各家入局抢占市场的企业们,能否打好配合在渠道、产品方面做出新局面?
“预制菜第一股”高开低走
借风口能飞多高?
经营多年预制菜的“味知香”,没曾想借着疫情后餐饮市场出现的新变局火了起来。
味知香拿下“预制菜第一股”,风口之下努力求变
这里需要先解释,什么是“预制菜”?拉长时间跨度,预制菜并非新鲜概念。简单说,就是半成品食品。从行业角度来说,预制菜有4R的概念,指“即食、即配、即烹、即热”。它被认为是中餐标准化的必经之路。
2020年3月,盒马成立3R事业部(3R,指即烹,即热,即食),预制菜是3R事业部的重要组成部分。盒马CEO侯毅判断,疫情之后,很多消费者的生活习惯会发生变化,在家吃饭会成为主流。侯毅道出了这波风口的主因。
味知香去年荣登“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的营收以牛肉等肉制品为主,形成了牛仔骨、宫保鸡丁、水晶虾仁、铁板鱿鱼等经典半成品菜。近期,公司发布了上市后首份年报。数据显示,营业收入7.65亿元,同比增长22.84%。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6.06%。
这份财报与味知香的发展史相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这家企业。味知香的上市前后关键财务数据的变化,恰可窥见当下整个预制菜市场动向。味知香成立于2008年,相比其他餐饮、冻品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业务集中于预制菜领域。上市前,味知香仅接受过小笔外部投资,可以说是一手逐步积累壮大的。这与资本热炒下,不少入局赛道创业者不同。
味知香股价高开低走,产能撑不起二级市场期待
市场给出的溢价,强烈受到行业风口助推。味知香在上市以来就备受资金关注,股价从上市之初的最低28.53元一路飙升,最高到达139.8元,涨幅近3.9倍。目前,市盈(TTM)43倍,大幅回落,低于整个食品行业,总市值在60亿左右。
究其原因,主要是味知香的产能瓶颈非常明显,尚撑不起外界预期,高估值泡沫挤出是必然的。公司现有产能 1.5 万吨/年,产能利用率为 128.16%,已实现了满产实现饱和。而在2018-2020的三年中,味知香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1.49%、85.89%和99.18%,产销率基本都在100%。起飞的行业,也带动了味知香加速放量的野心。
预制菜依赖地域性较强,一般都依托于一个生产基地。味知香原来的生产厂房使用多年,目前计划在建周期2年、耗费2.86亿元的新项目正在推进,产能将从现在的1.5万吨/年提升至6.5 万吨/年,增加超过4倍以上。
渠道调整、业务扩张、利润率下滑?味知香正在“二次创业”
当产能进一步提升之后,未来营收、净利润是否有大幅提升空间?我们试从味知香的渠道组成变化、业务结构、盈利能力等来分析。
本次财报所展现的营收、净利双增背后,实际上,味知香更值得关注的是首次出现了净利润年度“个位数增速”。要知道,2020年味知香净利润增速达45%,也是近年来最高值。2021年财报里对净利润下降的解释是:“受新冠疫情零星散发、上游原材料上涨、部分期间费用增长等因素,公司净利润受到一定影响”。
如此看来,净利润下降的原因不少。原因之一是,味知香初步开通电商渠道,营业成本增加。2021年电商渠道实现营收1521.59万元,占全年主营业务收入的1.99%。在此之前,味知香的经营渠道集中在线下,以入驻菜市场作为重点渠道,相较于其他门店更具成本优势,这也是其早期立足、崛起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整个业务板块来看,味知香符合持续增长的趋势。早在2012年之前,味知香产品主要供应于B端企业,后来转型发力线下零售渠道,包含加盟店、经销店、批发。去年,经销商实现收入1.3亿元,占全年主营业务收入的16.99%。2016年的销售收入占比高达72.49%,近些年经销商的收入不断减少;与之对比,加盟店形式更能扩大市场份额,因此营收比重逐年上升,从2016年的3.71%上升,增长至2021年的3.46 亿元,占全年主营业务收入的 45.99%。目前,味知香已拥1319家加盟店,合作经销商572家。另外,批发渠道实现收入 2.44 亿元,占全年主营业务收入的 32.35%。
再来从成本看味知香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餐饮行业的成本结构大概是:工资成本占30%;菜品成本占30%;租金成本占20%;毛利占20%,算不上高毛利行业。主打预制菜业务的味知香毛利率基本与之相符。2018年至2020年,毛利率分别为25.10%、24.97%和29.46%。2021年,因成本增加,味知香的整体毛利率下降4.31个百分点。在前期大笔投入之后,下一步毛利率如何变化是关键数据之一,这将意味着未来味知香的成长性如何?
当然,2021年是味知香开始对品类、渠道等铺开投入的一年。抓住这波风口势在必行。偏安一隅的味知香,2021年在华东地区实现收入7.24亿元,占全年主营业务收入的 96.02%。值得注意的是,它也是眼下上海获批的保供单位之一。味知香展现出了目前预制菜行业格局分散的基本特征。纵观味知香的营收情况,对比行业其他公司来说,实际上严重偏低,几乎排在末尾,市场占有率也仅为1.8%。因此,我们可以将2021年的种种举措视为其“二次创业”所下的决心。
蹭热度上市,股价跳水
“预制菜”热赛道在炒冷饭?
与长期浸淫预制菜的味知香不同,一些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自2020年以来才逐步加码该业务。
新入局者大致包括得利斯、国联水产等传统农牧水产企业,安井食品、思念等速冻产品企业,海底捞等餐饮企业,盒马工坊、叮咚买菜等零售企业。味知香这类专营预制菜的企业较少。切入预制菜赛道,意味着这些企业对原有产业链进行调整。
随着去年上市的益客食品、千味央厨等陆续发布的财报,各家预制菜业务进展得到披露。
益客食品蹭“预制菜”热点:毛利偏低,估值与净利润严重背离
被视为预制菜概念股之一、专业“做鸭”的益客食品,因为旗下包含鸭脖、鸭掌等熟食和串类、水煮类、腌渍类等调理品业务,并拥有400多家“爱鸭”连锁店。2018年至2021年,益客食品调熟板块的营业收入体量与味知香接近,分别为3.74亿元、6.55亿元、6.13亿元、5.1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3.80%、4.24%、4.30%、3.16%。但是,该板块毛利率仅10%左右,这远低于味知香,深为外界诟病。
益客食品于今年1月18日上市,当日股价涨幅超过212%,然而1亿元净利润与超过160亿元的估值偏离明显。作为传统产业企业恰是蹭了预制菜热度。财报显示,去年益客食品主要运营“爱鸭”品牌卤制食品实现营业收入32.53万元,营业收入中占比较小,但公司认为“其未来市场潜力不容忽视”。如今,股价从上市当日34元回落至25元左右,但总市值仍然高达94亿元左右。
千味央厨:以预制菜为第二曲线,为主营业务解困
去年9月,另一家同样借着预制菜东风登陆A股的千味央厨,曾借着帮助肯德基在河南推出胡辣汤早餐而闻名。据称,预制菜是2021年公司重点关注的业务。2021年,公司预制菜销售额为1400多万元,同比增长达34.35%,占总营收不到两成。千味央厨披露“未来重点仍然是B端餐饮连锁企业,已经拟定成立控股子公司,专业从事预制菜的研发和生产”。千味央厨是思念退市后推出的服务于B端的企业,主打“油条”业务,供应肯德基等品牌。除此之前,其他产品竞争优势较弱。而去年短期内股价因预制菜利好信息翻了数倍。然而,从去年11月4日75.35元的最高点至今,千味央厨的股价已跌去近四成。
如果说益客食品有蹭“预制菜”热点之嫌,那么,预制菜似乎成为其寻到的第二增长点。无论味知香、益客食品、千味央厨,它们股价均经历了上市初期暴涨到大幅度回落的过程,区域化经营、传统产业属性等撑不起市场预期,这与近些年资本炒作下的火起来的比如新消费等赛道逻辑全然不同。
除了这些新晋玩家,巨头们也开始布局预制菜。比如,得利斯2021年预制菜产能约为3万吨,在建预制菜产能有15万吨。得利斯的15万吨,远高于味知香承诺的未来6.5万吨/年产能;盖世食品拟定增投建1.5万吨预制凉菜智能制造项目;2021年安井菜肴制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2.41%,未来重点布局布局小龙虾等业务;国联水产则指出,预制菜收入占总体营业收入比重正在稳步增长。
或许,头部企业大批入局才代表了预制菜的未来。
前景:打造爆品、做大规模
政府扶持缩短路径
预制菜的前景在哪里?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做大一家预制菜企业的发力点。
味知香“吃老本”?预制菜赛道以“打造爆品”为王
据味知香财报披露,2021年菜品种类也从此前招股书披露的200余种增至了300种以上。实际上,味知香真正畅销的产品远低于该数量,且长期比较稳定。而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2021年味知香的研发人员仅7人,而上市前仅4人;研发费用曾长期低于100万,2020年增至125万,2021年翻倍增至225万。
依靠4人研发团队,每年低于90万的研发费用,推出200余种菜品,做出了一家上市企业,这透露了预制菜行业的一大秘密:“打造爆品”。具体来说,做大规模的核心在于销售,或者是说打造出适合市场需求的爆款产品,“吃老本”即可。
有行业人士指出,预制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菜品开发,找到能击中市场痛点的爆品。并不是所有菜品都适合做成口感、价格等被消费者认可的预制菜。比如,今年五一期间,京东超市在北京地区畅销的酸菜鱼、胡椒猪肚鸡、低温午餐肉、东坡肘子等基本都属于经典菜品,口味可与堂食(外卖)保持无二。
也就是说,虽然不依赖于研发,但真正要俘获市场,需要的是企业打造“爆款”的能力——研发应该抛弃闭门造车式的思路。真正针对特定客群需求,培养产品开发能力。
“打造爆品”意在做大规模
“打造爆品”是扩大市场规模的一把利刃。
这个逻辑在新晋颇具野心的互联网零售企业得到了体现。与成立多年、围绕华东的味知香仅个位数研发人员数量不同,叮咚买菜预制菜研发团队有将近30人,包括研发各大菜系的大厨们,菜品研发时间普遍需要30~45天。一旦面向全国市场,并且希望快速增加产品覆盖面,深入各大菜系是必经之路,“后进生”叮咚买菜的研发团队规模或许值得味知香参考。
味知香近些年的研发费用率不及0.2%,与安井、海欣、惠发等食品企业1.5-2.0%的研发费用率差距甚远。扎根华东市场,靠着市场认可的经典菜品或许可以立足,但为了扩大规模,覆盖全国的“八大菜系”——去年的财报营收里已出现了东北地区——增加研发投入增加是必然的。
重资产模式难起步,政府“雪中送炭”缩短发展路径
政府的介入恰恰缩短了预制菜做大规模的路径。预制菜有较强的重资产属性,前期需要大笔投入,而只有做大做强、发挥规模效应,才能降低成本。今年以来,政府扶持、投建园区等一系列政策,让外界看到了预制菜在全国开花的局势。政府盯上了预制菜的原因在于,中餐标准化是未来大趋势,当食品、餐饮行业发展放缓之后,扶持有助于重资产企业前期发力,助推产业快速起飞可以实现产业调整。
餐饮强省、市正在发力。今年3月份,以美食闻名的广东省政府发布的“预制菜十条”(《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为代表,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四川、广东、河北等多地政府释放出扶持预制菜发展的信号。广东的湛江和肇庆高要、山东潍坊市下辖的寿光和诸城、重庆市梁平区(《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产业规划》)等地提出要建设“预制菜之都”。
因为企业难以建立其覆盖全国市场的影响力,不少人看空预制菜赛道。但是,当预制菜从市场端传导至政府端,政策、资金扶持或将壮大整个产业。各地政府加柴引燃的是一把虚火,还是燎原之火?且看它能否烧起来。
节点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div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