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车联网没有“前车”之鉴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www.woshipm.com/it/542607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车联网没有“前车”之鉴

2022-05-06
0 评论 7 浏览 0 收藏 17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编辑导读:从以前到现在,自动驾驶技术受到的关注只增不减,而与此相关的车联网也一直在被人们提起。随着几个头部大厂宣布要造车开始,车联网的关注度达到了顶峰。针对这个话题,本文作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起来看看吧。

q8vJmH73DIXhPM4lIl3T.jpg

自动驾驶老生常谈,车联网刚刚兴起。

要说自动驾驶需要依附车联网,其实一点也不夸张,从传感器识别一切障碍减少事故到降低通行时间、减少耗油、电量,车联网在自动驾驶领域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汽车实现V2X(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流),结合智能驾驶功能,那汽车就能够实时与预见性地获取道路上的所有信息。

能够预知对面车辆状态,能够知道前方是红灯还是绿灯,能够知道是否有行人,这样汽车就能够提前做出预判,修正行驶路线从而避免拥堵与许多交通事故,从而也更加绿色环保。

当然这个过程,不管是车况、路况信息的实时上传、还是中心的数据处理、结果及时反馈,都需要极高效的网络作为基础支撑,而5G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从车联网历史网络发展看,2009年中国车联网技术才刚刚起步,并且只能实现基本的导航、救援等功能,距离美国、日本分别落后了20、60年。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2013年国内汽车网络技术已经能够实现简单的实时通信,如实时导航和实时监控。2014-2015年,3G和LTE(蜂窝移动通信)开始应用于车载通信系统以进行远程控制。

可以这么说,LTE-V是给车联网量身定制的移动通信。

在LTE-V发展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DSRC(专用短程通信技术)都是像美国这样国家的主流车联网通信技术,现在也仍然有很多国家以它为主流标准。

但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LTE-V的长距离通信,DSRC只适用于短距范围内进行通信。不过,对于时延要求毫秒级的车联网来说,早期LTE-V的时延也完全不如DSRC。

cPMCsSlEcgVTkAVM0okn.jpg

如果以DSRC来作为车联网的车载通信系统,那么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车联网。

然而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的发展,5G可以满足1ms低时延的要求,于是国内的蜂窝移动通信从C-V2X发展到5G-V2X。

不过,基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车联网,真正的难点不仅仅是车载通信系统的落地,在车联网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通信系统只不过是车联网产业架构“端+管+云”中端(感应层)的一部分。

而车联网距离真正的落地,还需要网络层以及应用层的成熟。

一、从REL-15到REL-17

2021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指出,中国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基本完备,车联网成为汽车工业产业升级的创新驱动力。

其中,车联网的装机率大概有三百多万台,市场增长率有107%,渗透率有15%。

事实上,车联网应用不仅服务于辅助驾驶、高等级自动驾驶等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还能够有效解决交通效率、城市治理等系统性工程问题。

为此,车联网V2X在大致上细分为V2C、V2V、V2P、V2N、V2I。

V2C侧重于人车体验,发展的较早,目前市场上的新产的中高端车绝大部分都搭载了V2C技术,而V2V、V2P、V2N、V2I侧重于驾驶体验和行车安全,起步较晚。

目前只有少量的高端车型搭载了V2V技术,而其他技术则几乎看不到实际的应用。

易车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超过81%的保有车辆搭载了多媒体显示屏,其中中控大屏的普及率高达52.80%,保有量过亿。

另外,竟成产研数据显示,2021年在售车辆的中控显示屏搭载率为96.10%。

但中控大屏的普及率仅仅是车联网中极小的一部分,车联网涉及的不仅仅是车内硬件软件,是要包括车内网到中央处理器,再到路、人、物、网之间的信息交互,从而达成的车联网体系。

毋庸置疑,仅仅搭载中控大屏的车辆,充其量只能叫做“智能网联汽车”。

那么,在中控大屏普及率提升之外,当下的车联网发展又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从端(感应层)到端之间的信息通讯发展来看,在今年3月下旬,3GPP完成了全球5G标准的第三个版本Rel-17的功能性冻结。

Rel-17为5G系统的多项基础性技术带来更多增强特性,从多个方面推动技术发展,包括容量、覆盖、时延、能效和移动性。

简单来说,就是相对于前期的R16版本,R17版本标准通过5G NR更低的时延、更高的可靠性、更高的容量来提供更高级的V2X服务。

此外,5G-V2X对车联网的增强主要实现自动驾驶功能,包括车辆编队、高级驾驶、扩展传感器、远程驾驶四大类功能,加上基础功能,共25种应用场景。

其次,前装车联网系统在新车市场渗透率有所提高。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1-6月国内市场新车车联网前装搭载量为552.79万辆,搭载率首次突破50%达到54.97%。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基于4G LTE模组、5G模组、C-V2X模组等不同产品组合的存量升级及增量市场规模巨大。

这意味着车载通信模组市场的竞争大幅提升,因为对于汽车行业本身对供应商的严格标椎来看,最终可以被选择做到在整车厂量产出货的模组厂商寥寥无几。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当下车联网最关键的LTE演进发展,以及前装市场渗透率的提升来看,车联网似乎自2009年以来,都处于一个不温不火状态。

当然,车联网智能化多接口下的安全问题、智能化覆盖全国高速公路、城市道路车联网基础建设投资资金,以及智能联网的建设价值指标是否满足惠民、善政、兴业、商业等等都与车联网的发展存在着必定的关系。

但从车联网发展最根本之处看,车辆对外的通讯能力才是当下问题的关键。

二、车联网没有前车之鉴

从某种程度上说,车联网的实现一定是车与人、路、物、网之间的交互,从而形成车联网的整个体系。

然而想要提高车联网的落地速度,当下的问题是解决车企与互联网科技企业之间的广泛合作,以及有效的跨行业合作平台的问题。

由于车联网产品的输出逻辑与安全性的差异,T-BOX以汽车前装市场为主,OBD产品则面向汽车后装市场,其中T-Box获取的汽车数据量高于OBD产品,OBD产品可获取标准数据,但其它类数据量获取较少。

而许多老牌车企拥有行业技术和经验优势,但缺乏互联网思维,对于与科技企业合作持相对保守的态度,既不愿意在车联网竞逐中被落下,也不愿将车联网这一机遇拱手相让于科技企业。

另一边,新兴的互联网科技企业虽然拥有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但没有最核心的车辆载体和应有的技术沉淀。

为此,即便汽车制造商善于造车,也可以将车内网造得相当不错,但解决不了外部通讯能力问题,汽车仍然处于状态。而互联网企业拿不到数据,技术再好也没有太大用处。

另一方面,即便车联网前装市场渗透率在不断提高,但后装量产与上量依然不足。

如果想要提高车端“渗透率”,除了依托于车企5G+V2X前装量产车型能够真正上量外,在后装方面,首先依靠各类商用车(客车、货车)和特种车辆的5G+V2X装载率上量。

以长沙公交为例,与普通公交相比,智慧定制公交具有“信号交叉优先通行”和“准点准时”两大核心优势。经统计试乘数据,智慧定制公交较私家车按地图推荐线路的通勤时间平均节省约27.5%。

而面向乘用车领域,可以加大互联网企业在车载终端的发力,例如中国移动选取典型的V2X场景,规划高中低三种形态的终端产品,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其次,依靠多种触达方式来提升乘用车的后装车联网比率。

例如,腾讯具有广泛的C端触达能力,通过腾讯微信、QQ、地图等触达能力,充分发挥腾讯链接优势,可以快速提升车路协同渗透率。

当然,即便如此当下无论是前装量产,还是后装的上量依然不足,需要有更大规模的装车量。

此外,目前中国还没有强制执行紧急救援的计划,尚处于探索阶段。

该领域流程可划分为通信和救援两个部分,均可进行商业化运营。俄罗斯已于 2015 年强制推行紧急救援设备的安装,欧盟也在2015年以法律的形式确定2018年3月31日起欧洲所有车辆必须安装紧急自动报警装置。

在未来的自动驾驶市场,紧急救援计划或许会得到突破,但以当下的情况看,想要获得实质性的突破,并不容易。

最后,也是当下车联网普及最关键的,那就是车联网的商业模式。

当下车联网的商业模式是以汽车厂商为主导,而这种商业模式就有很大的弊端。

我国的汽车品牌众多,不同品牌汽车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同,且相对固定,难以实现车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如果不同的汽车品牌采用独立的TSP(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商)系统,那么将会违背车联网信息共享实时共通的特点。

实际上回过头来看,车联网作为一个大产业,不仅仅是连接万物、完善车内网,在真正连接万物前,人、路、基础设施、云、网络的发展,以及前期车联网市场渗透率都是车连万物的 前提。

作为新物种,车联网没有前车之鉴。

三、终端设备之战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约为525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将增加至1629亿美元,CAGR达25.4%。

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114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530亿美元,2019-2022年占全球份额由26.0%提升到32.5%,CAGR为36%,高于全球增速。

为此,在市场规模530亿美元的车联网领域,近年来BAT及华为加速车联网相关项目的战略布局。

zz3QgQM2fsIuOhJkbXWw.png

目前来看,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等一线龙头厂商已经纷纷入局,以一线厂商为引领,预计未来二线厂商也将加速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布局,随着市场资本的不断投入,未来车联网行业将加速发展。

不过,截止目前大多数车联网企业却还未实现大规模的盈利,尤其是V2X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参与企业众多,竞争尤其激烈,并且距离到大规模应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于是,问题回到前期前装车联网系统中的车载T-BOX上。

T-Box主要负责打通用户的移动手机端、汽车端与云端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支撑用户移动端至汽车端信息交互的零部件为内嵌式的各类模组,其中通讯模组成本占比最高。

虽然5G通信在不断的演进,但受制于5G通信模组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短期内4G T-BOX仍然占据主流趋势。

但未来2-3年内,4G T-BOX将开始逐步下降,而5G T-BOX/C-V2X的渗透率将加速上升。

事实上包括移远通信、广和通、高新兴在内的大部分模组厂商均已经布局5G+C-V2X、5G+V2X+GNSS等多样化的集成一体化智能模组。

然而,车联网硬件厂商的市场竞争格局较稳定且呈现强者恒强局面,头部五家厂商移远通信、广和通、高新兴、华为市场份额合计超90%。

从智能终端看,车联网硬件厂商不仅需要兼并5G T-BOX/C-V2X发展、具备快速迭代升级的技术实力,还需要制定清晰完整的产品路线。

TVTv2HF53YjEWCxJM1Vv.jpg

将时间维度拉长来看,车联网硬件厂商之间的较量,实际上只不过是车联网发展中的冰山一角。

车联网需要的不仅仅是让大量的车辆有效通过T-box把大量的数据导出来,让整个联网的汽车数量拉起来,也不是仅仅把V2X做好就可以的。

车联网是汽车发展的一个暂态,把一个围绕机械做的硬件产品,转变成一个围绕电气的电动汽车,再进一步围绕各种传感器和高算力的带边缘计算的计算平台(Automotive Computer)连上网,才是整个车联网在出行领域的最终形态。

本文由 @互联网那些事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