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美妆赛道的投资人去研究农业了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8219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东四十条资本,作者:喜乐。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很难说这是一个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已经很少听到投资人聊护肤美妆项目。

朋友圈里只有零星(以个位数计算)投资人会在转发有关护肤美妆的分析文章时,附带一句“不被看好的阶段”,暗示赛道尽管遇冷,但依然大有可为。

本文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比护肤和美妆赛道的两只股票,它们都曾是炙手可热的明星项目,上市后也都有过市值千亿的巅峰时期,但现在它们都在走向两条不一样路。

国货美妆之光VS个护之光

完美日记曾经是“国货美妆之光”,其母公司逸仙电商也曾是投资人眼中炙手可热的公司,其股东中不乏高瓴、红杉、凯雷、华平、老虎基金等最顶级的投资机构。上市后,其市值一度突破千亿人民币,但二级市场似乎对这个故事不太买账。

2021年2月以来,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的股价一路下跌,跌幅超97%,当前市值仅3.75亿美金。雪上加霜的是,因其股价不足1美元,公司还收到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关于其美国存托股票(ADS)的交易价格表现低于合规标准通知。

若在接下来的6个月中,逸仙电商没能让其股价或平均股价回升至1美元以上,公司将面临退市。

2016年创立,2021年走到巅峰,又在2022年濒临退市,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转变?

作为一家常年亏损的公司,逸仙电商选择美股上市几乎是唯一选择——美股投资者对亏损很宽容,只要讲得出好故事,亏点钱不算啥。问题是,逸仙电商的故事已经不好讲了。

前几天披露的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全年收入为58.4亿人民币,较2020年仅增长11.6%。而在2019年和2020年,公司营收增速则分别为377.11%和72.65%。对于亏损公司而言,营收增速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亚马逊在盈利前曾经亏损了近20年,但其商业模式合理,营收增长稳健,因此获得了投资者极大的宽容。

成长股一旦失去了成长性,估值中枢必然下移。我一位业内人士好友对我透露,“完美日记的PE已经哭晕在厕所”。

而且,从财务角度看,其商业模式似乎遇到了瓶颈。逸仙电商的招牌从来都是多元化营销,无论是明星代言、小红书KOL,抑或是最火爆的直播带货中,都能见到其产品。新消费品牌的常见逻辑是前期买量打造品牌,后期缩减营销费用提高利润率,但逸仙电商没能做到。过去几年,逸仙电商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一路上升,2021年高达40.06亿元,其占营收的比重也从2019年的41.27%一路升高至68.6%。流量越来越贵让公司陷入了两难境地,买量只会越亏越狠,不买业务增速又没法看。

同样是美妆个护,曾让红杉回报超400倍的贝泰妮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就要好得多。

作为个护头部品牌的薇诺娜,尽管在一级市场相对默默无闻,在IPO前公司只融过2轮,2014年红杉投了天使轮,2016年金雨茂物投了A轮,从融资额来看也都是千万人民币级别的融资,更像是一种机构背书,而非真的缺钱。

完美日记则是在IPO前融过5轮,融资总额超过70亿美金——可谓是大手笔,投资方也都是清一色的知名机构,华平、凯雷、高瓴、高榕等都在列。

当前贝泰妮股价较最高点也有所回落,但目前仍有834亿人民币的市值。而维持高估值的核心原因,就是稳定的增速和合理的商业模式。

过去两年,贝泰妮的营收增速分别为35.64%和52.57%,尽管没有逸仙电商过去那种一年增长3、4倍的爆发力,但稳定向好的增速反而加分;销售费用率连续两年稳定在41.8%,相比逸仙电商,在渠道端的溢价能力要好上很多,也侧面证明了用户品牌忠诚度较高,不用高价买流量也可实现高速增长;研发费用率2.8%,在同类公司中也属于较高水准。

显然资本已经用脚投了票,相比于靠营销打出来的明星品牌,商业模式好、增长稳定的公司显然更受青睐。

动荡的二级市场让投资者心跳加速,沉溺的一级市场则表现得安静的多。

投资人期待洗牌

去年11月份的时候,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国货美妆赛道的文章,文章内主要表达了一个观点:投资人已经集体暂时性地放弃美妆赛道,在护肤美妆这条线上,能引起VC兴趣的就是功能性护肤了。

而现在恐怕连护肤赛道的投资窗口也已经关合。

和一批投资人聊过之后,我发现大概有三个原因。大环境上有两点,第一,整个消费赛道都在遇冷,更多的消费投资人将兴趣专注在了餐饮上,这是由后者更容易产生正向现金流导致的。相反,所谓的国货美妆护肤,依然停留在砸钱营销上。

第二,VC/PE进入低谷期,无论是退出的困境抑或是募资的艰难,都让VC更加珍惜子弹,尤其是疫情的侵掠,让行业里的人不得不慎重再慎重。一位北京百亿基金的投资人就告诉我,他们老大明确传达了一个态度:当下不投资就是最好的投资。

此外还有一家早期机构的投资人和我调侃,现在的消费项目都很便宜了,但他们也束手无策,PE并不肯接盘,他们作为早期基金也能“看着项目衰亡,这是没办法的事”。

那么为什么完美日记曾经那么辉煌?有投资人对我分析,他们更认为完美日记起势于国货热潮期,“抓住了风口,就在风口里飞了几年”。

第三,除了大环境的两点因素之外,护肤美妆赛道的两极分化在此刻尤为明显。我的一位投资人朋友和我举了一个例子,专注重组胶原蛋白的巨子生物,成立于2000年,根据天眼查的数据,巨子生物只在2017年4月引入过一笔战略投资,投资方为中国信达;这并非表示巨子生物无人问津,相反,这是一个投资人想投但投不进去的项目。

“你以为巨子生物是水下项目,其实人家只是不缺钱,”这位投资人说。

据了解,巨子生物有意向在今年赴港IPO,计划最多募资10亿美金。

和巨子生物相对的则是我们熟悉的新消费护肤美妆项目了,这在2021年达到投融资巅峰,而迈入今年以来,已经鲜少听到热门项目继续往下融资。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中投资交易均值呈现断崖式下跌,仅为2731.73万美元,环比下降25%,同比下降22%。

两极分化导致的无疑是市场遇冷,投资人投资更加警惕,项目融资更加艰难。不过投资人对此的态度倒是十分向好,他们都认为洗牌永远不是坏事,甚至期待行业洗牌,“国货护肤美妆5000亿市场规模绝对存在大量的投资机会,现在大浪淘沙下,好的项目不太可能被市场自动淘汰”。

“低谷期”的投资人

低迷情绪总是见缝插针,尤其在疫情严峻的今天。不止一位看消费的上海投资人和我传达了他们“只想躺平”的态度。“躺平”不是无来由的,首先疫情封城无法正常投项目,其次消费赛道遇冷让他们不敢投项目,投资人不得不躺平。

一家上海的人民币基金还告诉我,他们倒是并不怎么焦虑,“因为疫情期间恰好他们其中一期基金结束投资期了,第二期基金在募资中”。

而我好奇的是,既然消费遇冷,既然很多基金限制了投资人在消费方向的投资,那么现在现在处于低谷期的投资人都在看什么赛道的项目?

我得到的答案是:农业科技、新能源和合成生物。一个此前看TMT的投资人有自己的亲身体验:“家里是做农业方向的,我从没想到过有一天我会和家里做的业务产生交集。”

是的,这位投资人最近在研究农业科技的植物育种赛道。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