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又被印度扣押555亿,雷军,Are you OK?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22-05-03/doc-imcwiwst5377844.shtml?cre=tianyi&mod=pctech&loc=6&r=0&rfunc=72&tj=cxvertical_pc_tech&tr=18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又被印度扣押555亿,雷军,Are you OK?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f7f6-83502f89276f5bee1f733be7dc471ffa.jpg

  作者 | 古月一刀

  编辑 | 闰然

  七年前,雷军操着浓厚的湖北口音,用中式英语数次“问候”印度米粉:Are you OK?

  而在今年,1月份刚刚被印度追缴税款6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5.6亿元)的小米,5月份又被印度政府扣押了55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8亿元)。

  看起来,比起印度米粉,雷军才真正需要被关心一句:Are you OK?(你没事吧)

5d80-269975ce6763ed541e18b9101248d275.gif

  一枪,又一枪

  印度方面扣押的理由是,小米及其旗下公司涉嫌违反印度当地的《外汇管理法》,涉嫌以假冒成支付版权费的方式非法汇款给外国实体。

  5月1日,印度金融犯罪打击机构执法局发表声明说:“小米科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米印度”)以版权费为名的如此庞大资金,是依照他们母集团的实体指示所汇出。”

  执法局进一步指出,发现小米印度已将相当于555亿卢比的外币,以支付版权费的名义汇给包括小米集团在内的3个海外实体后,目前已扣押这家公司的银行帐户资产。

  事发第二天,小米集团作出紧急回应称,公司所有运营活动都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小米印度向银行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和账单合法且真实,所支付版税均用于公司印度版本产品所使用的授权技术和知识产权,是合法的商业行为。

  小米表示,将进一步与政府保持密切合作,以澄清任何误会。

7b48-42c3d5a4198b68552bf4874dbb9b2828.png

  小米官方声明

  实际上,这是印度政府今年第二次对小米印度进行调查,与上次追缴税款相比,这次扣押公司资产的力度显然大得多。

  去年的12月21日晚间,印度财政部税收局的执法人员一致扑向全印度20多个地方,从首都新德里,到经济中心孟买,再到科技中心班加罗尔,掀起了一场特殊的“查税风暴”。

  被查税的企业,几乎都与中资沾边。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以小米、OPPO为首的手机制造商。

  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小米的工厂、仓库、办公室、高管住所,以及一些分销商,都在突击搜查范围之内。整个搜查行动持续了一天一夜,直到22日夜里才暂告一段落。

20fe-e771ae16abcbfe0c50f2680c72985ba4.jpg

  同样被“盯上”的,不止小米一家公司

  虽然被查之时,小米和这次一样,也信誓旦旦地表示“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公司,我们非常重视确保我们遵守印度的所有法律”。但仅过了两周,印度财政部就认定了小米有逃税行为,连续向小米发出了三份通知,要求追缴2017年4月至2020年6月期间总计65亿卢比的税款。

  根据印度税收情报局的说法,小米印度在进口价值申报中,没有将其向美国高通公司和北京小米移动软件公司支付的专利许可费和特权使用费计算入内,压低货值,违反了印度的《海关法》。

  对此,小米表示并不完全认可印度财政部的说法。

  小米认为,税务问题的根源是各方对进口商品的价格认定存在分歧。对包括专利许可费在内的特许权使用费是否应该计入进口商品的价格,这在各国都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性难题。

  可以看出,印度的连续发难都是围绕着小米的版权费支付做文章,这其中牵涉了“知识产权许可费是否需要计入进口产品报价”,以及“小米主体之间的关联交易及转移定价是否合理”等细节项。

  虽然沟通仍有空间,但对小米不利的是,拥有这些问题解释权的是印度的执法部门。

  枪打出头鸟,很可能是小米今年接连受挫的原因之一。

  根据今年年初,数据公司Canalys公布的2021年印度智能手机市场销量排行榜,小米位居第一,蝉联了销量冠军。而在其身后,分别是三星、vivo、realme和OPPO。

26d3-8d2024230e3ff2006613c13ddce8757d.png

  2021年整年,小米出货4050万支手机,占印度25%的市场份额。虽然略低于2020年的28%,但依然高出三星的19%一截。

  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把realme(OPPO的子品牌)和OPPO看为一体,那么合计27%的绿厂才是“隐藏boss”。特别是从增长率来看,realme增长率高达25%,是所有品牌中增长最快的,而其他几个品牌的增长速度则相对平稳。

  除了三星,前五名都是中国品牌,占印度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的70%以上,这恐怕也是去年年末税务机关围剿“中资”的重要原因。

  在过去的两年里,由于领土摩擦等原因,印度政府充斥着对中国的愤怒,这份愤怒从外交层面很快弥漫到经济层面。

  2020年6月,印度兴起了“抵制中国商品”的行动,尤其是针对中国电子产品和TikTok等中国应用。

  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以下简称“印度电信部”)封禁了几家中国公司或开发商的数百款应用,包括TikTok、微信、UC浏览器和Shareit等广受欢迎的应用,理由是这些应用“损害印度的主权和完整、印度的国防、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

9190-4ba8a64516fa0db03b51732209b70a39.jpg

  新德里一男子手持“移除中国APP”标语牌

  在这之后不久,印度政府公布了入选“加强印度电子制造业的激励计划”的16家手机厂商名单,而在印度市场份额合计超过七成的中国大陆手机厂商小米、vivo、OPPO等无一家入选。而三星电子,富士康旗下的两家工厂及纬创、和硕,以及一大堆印度本土厂商都进入了名单。

  这意味着,中国厂商无法享受到印度未来五年的超过4000亿卢比的投资激励。

  去年年中,印度电信部又要求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提供手机及其组件的数据和细节,以期在“数据安全担忧”方面,检查通信设备的安全性,从而对其进行更广泛的控制。

  再加上去年年末针对中国厂商的“税收围猎”,可以说,印度政府对中国厂商的恶意,属于司马昭之心了。

  驻扎孟买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国手机公司销售代表告诉盐财经记者,“这两年,印度政府部门动不动就上来查税,开口就要10亿卢比。好多中资企业都深受其扰,感觉他们就是来捞钱的。”

  印度的做法,并非难以理解。

  培育本国的智能手机产业,是印度一直想实现的事。看着本国七成之多的市场被异国品牌占领,而且是与本国关系并不好的国家,作为掌权者想去推动改变,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印度电信部长此前公开表示过,“我们希望印度成为世界第二大手机制造商。推动印度超越中国,这是我的目标。”

515c-270a5c74c74d6ff1b3695c135fc8dd89.jpg

  当年印度第一家小米之家开业时,超过10000名预约顾客到现场排队购买

  但客观来说,帮助印度多地建立整条手机组装生产链条,且提供大量本土就业机会的中国头部手机厂商们,现如今被如此针对打压,显然是一种“过河拆桥”的行为。

  全球最完整的手机生产链在中国,充电器、适配器、电池、耳机、扬声器……中国释放出的这些低端生产线红利,这几年都被印度吃了下去。

  曾有印度知识分子提出观点称,印度存在三个截然不同的阶层:生活在中世纪的农民;20世纪的中产阶级;21世纪社交媒体时代的年轻一代。

  而后者的形成关键,在于手中是否有一台智能手机。

  曾几何时,智能手机还远非人人可唾手可得之物。而中国厂商在印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高性价比”政策。

  相较于苹果和三星,中国手机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提供了更快的处理器,更好的相机以及更大的记忆容量。中国厂商让更多的印度消费者使用到不错的产品,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之所以能够战胜强大的三星,中国手机厂则拿出了曾在中国试验过并被证明成功的方法——强大的地推。在现在印度的城市,你能看到曾经在中国县城发生过的事,比如在手机店聚集的地方,“蓝绿店”一家挨着一家。

b009-7751e903075fe11b01e5ae4ab2045c52.jpg

  中国智能手机凭其高性价比与高能见度席卷印度市场

  据了解,2016年那一年,包括OPPO和VIVO在内的中国手机厂商,直接把国内的线下经验复制到印度,平均每个邦派了几十个中国的区域经理来负责,印度团队多达三四千人,简单粗暴地在销售和营销上花费巨大投入。

  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品牌手机的市场份额从一年前的14%猛增至46%,成为了中国手机征服印度市场的分水岭。中国厂商从三星、苹果和本土厂商的手中分得了一杯羹,且还在不断扩张。

  中国手机厂商之所以这么重视印度市场,与印度的市场还未饱和有很大关系。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早已进入一片红海,但印度仍在快速增长。

  但近年针对中国厂商的负面行为增多后,中国企业加码印度的观望情绪明显。由于印度政界、思想界到民间已经产生对中国仇视和靠向美国的战略认知共识,目前中国国企基本上没有对印度的新投资,大型民营企业原本打算扩产的也收缩了生产线。

  小米作为出头鸟,很有可能被拿来当作“杀鸡儆猴”里的那只鸡。而身为围观猴子的其他中国企业,恐怕不愿坐以待毙。

  要不加强合作,避免冲突;要不收缩投资,减少损失。摆在面前的路,其实并不多。

  作者为《盐财经》记者|古月一刀

责任编辑:陈修龙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