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帐难求”的露营热,成了五一出行“顶流”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ibailve.com/article/12540830887287193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一帐难求”的露营热,成了五一出行“顶流”

2022/05/02 00:50
疫情结束,露营会凉凉吗?

1651423729919009947.jpeg

文|谢怡静

编|文斌

五一哪儿也去不了,那就去露营吧。

临近五一,原本就备受年轻人喜爱的露营变得更加火热,众多户外品牌都出现了"一篷难求"的情况。

户外品牌牧高笛旗舰店中,帐篷、天幕、户外椅、户外垫等一系列露营装备都被打上灰色的“缺货”标签。

就连较为常见的户外挂绳也显示缺货,无一幸免。网友们充分体现出什么是“扫荡式”购物。

1651423729558085796.png

▲图源:某品牌天猫旗舰店

据携程数据,“五一”假期露营旅行订单较清明假期增长5倍,站内相关关键词4月日均搜索量环比上升约一倍。

露营的火已经无需多言,从2020疫情开始,露营就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成为户外活动的主流选择。

艾媒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露营营地市场规模预计增速将达到18.6%,市场规模将达到354.6亿元。

规模大了,入局的人也变得更多。截止今年3月,中国共有超4.1万家露营地相关企业。其中,2021年新增企业的数量比2020年多出近一倍。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半年时间新增近万家露营企业。

这两年时间,露营赛道中也跑出了一些头部品牌。2021年年末,成立仅1年的露营品牌“大热荒野”连续获得两次千万级人民币融资。2022年3月,露营品牌“嗨King”也获得了百万级天使轮融资。

在拥挤的露营赛道中,杀出重围的从业者,该如何乘势而为延续露营热?跟风入局的经营新人们生存现状如何,他们又能在这片红海之中分得几杯羹?

民宿、咖啡店、旅行团,一切皆可露营

去年第二季度,户外品牌牧高笛没有发布任何新品,也没有做任何的推广,但股价却翻了一倍。4月18日,牧高笛股价再次涨停,这意味着牧高笛在一年内迎来了第八次涨停。

大热荒野创始人兼CEO朱显向商业数据派称,“在2020年疫情爆发之前,国内玩家已经玩了一两年的露营了。”疫情前的露营非但不是一个冷门项目,反而还早已形成了代理、销售户外装备的商业逻辑。

但不可否认的是,疫情也确实成为了露营快速爆发的契机,也是朱显决定创业的一个因素。

疫情使朱显原本的出境游工作进入停摆状态,在西北旅游的路途中,他发现了一个问题,“路上的风景很美,但却没有可以停下来、坐下来的驿站,也没有基础设施能满足供给。”

1651423729235068608.png

▲图源:小红书

为了解决需求,朱显开始采购露营设备,“当时列了购买清单,我发现采购全套的设备需要花费近十万。十万块钱,得露营多少次才能回本啊?”

朱显意识到,高昂的入行价格、整理大大小小近200个装备的耐心、足够大的车辆空间,这些都成为了露营的“门槛”。但在这一场“死局”中,朱显找到了出路。

从西北回来后,朱显创业的想法与思路愈发清晰。装备所耗费的成本,一定要从别的地方节约起来。乡村,成为解决问题的钥匙,“做露营既能够盘活乡村闲置的美景资源,又能降低成本。”

走对了降本的路线,2021年大热荒野全年营收达到了将近两千万元。

无独有偶,另一头部露营品牌嗨king,也在选址方面下足了功夫。他们往往会选择城市人口在300万以上、营地距离城市80公里以内的景区。这样既能打消顾客对路途遥远的担忧,又能借用景区的基础设施和人流量。

而“露营经济”带火的远不止装备与营地,就连下游的民宿、咖啡店、旅行团等服务业也想蹭一蹭露营的热度。

位于成都的一家合住民宿,一共有四个房间。在露营爆火之后,他们仅仅是在露天阳台上放置两顶帐篷,并为线上订房标题添加上“露营地”的关键词,标价45元一晚,这居然成为了爆款“房间”。

更有顾客在平台上留言称赞说:“有着非常好的体验感,感受大自然。”

1651423728527024478.png

据PMS工具平台数据显示,露营类平均房价超出民宿房均价340元/间夜。这直接促使2021年露营类商家的平均房量约为民宿的3倍,露营激增的房量中也包含着民宿商家的转型。

方威(化名)在景德镇开了一家汽车维修厂,在社交软件上经常刷到露营内容后,他开始盯上了县里的草地停车场。

"县里都是本地人,自建房楼下就可以停车,很少有人会为了停车花钱。"但在方威眼里,这块停车场就是天然的露营基地。

租土地、买帐篷、买设备,方威一共花了44万。开始营业的第一天车友们都过来捧场,"营业前在抖音上宣传过,第一天就来了快200人。"

方威的露营基地分为基础区、柴火区、精致区、轻奢区,区域内按人数收费,每个人的收费在30元-80元。区域最低消费限制在200元-500元。"营业第一天赚了五千多,比在维修厂工作两周都赚的多。"

1651423727995078836.png

除了个体商家蹭上了露营的热度,就连旅行团也想要分一杯羹。

现在出现越来越多的旅行团在项目中添加上了“山顶露营”、“户外露营”、“星空露营”等词语。五一还没到来,美团上带有“山顶露营”关键词的旅游项目已经有超一千人购买过,销量超过了绝大多数同类旅行团。

市场上也开始出现不少咖啡馆装潢成露营风格,就连电视荧幕上也能看到许多露营的影子。《你好生活》、《一起露营吧》、《妻子的浪漫旅行》等节目,一改传统综艺形态,将背景设定在露营地。

1651423727565006565.gif图片

▲图源:陈伟霆超话,综艺《一起露营吧》

露营仿佛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锦鲤",只要和露营沾上边,都能赚到钱。

露营的生意“钱”程似锦?

露营的风,吹热整个行业与产业链,但露营赛道真的能“钱”程似锦吗?

露营爆火之后,2021年注册露营相关的企业达3万家,而那些算不上是企业或品牌的小商家,他们的数目只会更加惊人。但这些群体中,蹭热度、割韭菜的人有多少?真正想做好户外露营的人又有多少?

随着入场的企业与商家越来越多,露营市场变得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小红书上,露营的相关笔记中,总会出现“拔草”、“被坑”、“环境差”、“卫生差”、“踩雷”等吐槽。

1651423727262056707.png

以在都江堰花328元体验露营的顾客为例,他在美团上看到营地房源标注着"仅剩一间",便急匆匆的购买了,结果到了才发现,分明一间都没有卖出去。

而且真实的露营现场和网图相比,就是露营版"照骗",顾客称,"现场条件极其恶劣!到处都是蚊虫!厕所还是塑料棚搭建的!"

这类借露营热度割韭菜的商家,在市面上并不在少数。正是如此,露营市场变得越来越浑浊,让更多的人对体验露营产生顾虑。

但营地经营方却想为自己申冤,方威所经营的户外露营地由于选址在水库旁,在上半年饱受了雨水的折磨。

因为没有做地基建设,帐篷总是湿漉漉的。雨季时分,情况更加严重,"一涨水,连路都过不了。"方威又算了一笔账,"农业限制的原因,这块地没办法浇筑水泥,只能做离地平台,280元一平米。"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亲子顾客来到营地,生意红火,但方威却高兴不起来。"旁边就是水库,每天都在担心小孩会不会溺水。"请保安、做防护栏,这又是一笔新的费用。

"想解决这些问题,至少还要再投20多万。"方威颇为无奈,在他看来,专业性就是与投入的资金挂钩。

安全隐患、蚊虫消杀不到位、坏境恶劣、设备质量不过关等因素,都是部分顾客对露营产生"体验差"感受的直接原因。

1651423726914020511.png

▲图源:抖音账号:@杭友酷街舞 馒头

就连以"精致露营"作为卖点的大热荒野,在一开始其实也并不精致。朱显回忆说,"当时经常有顾客反映厕所不够卫生,餐饮这条线做的也不够好。"

做露营,什么是最重要的?

喜马拉雅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琪曾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答案,“如果说风景和环境是让消费者来的理由,那么品质与体验则是让消费者买单与复购的核心。”

朱显也渐渐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他一边邀请社区上的KOL前来体验露营,一边极其关注普通用户对大热荒野的吐槽与建议。

开源比节流更加重要,只有当涌入的客户越来越多,随着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才能在露营这场"马拉松"中坚持下去。

露营热可持续吗?

放眼望去,无论是草坪、湖边、山林,都能见到帐篷像野草一样大范围蔓延,露营热能够"保温"多久?

1651423726352003298.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户外有一个关键词,叫功能性。"朱显说道。

据中研网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户外用品市场营收规模为161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营收规模将达到2246亿美元。

其中,户外服饰更能算是异军突起,预计2023年中国户外运动服饰市场将达到3000亿元,未来将成为服饰赛道里极具有竞争力的一只潜力股。

户外用品的向好发展,从侧面印证了国内市场对功能的看重。

与大多数观赏性服装不同,户外服装的提问区总会出现"防风保暖效果怎么样?"、"跑步轻便吗?"、"防水性怎么样?"等问题。

美国第一户外品牌负责人肖红波曾在访谈中表示,“高性价比、时尚的外观、专属的技术与材料,使户外产品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

1651423725951012482.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露营、户外用品在朋友圈、小红书、抖音等各种社交平台上刷屏之时,唱衰露营的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多。

"等疫情结束,露营就凉凉"的说辞经常能在各种平台看到。

山东财经大学文旅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路琪分析到,露营文化由来已久并会一直存在下去,但因为“大家出游还是以享受为主”,所以露营成为大众化旅游的希望仍然渺茫。

在从业者看来,多种声音的出现是正常的。"当一个事物高速发展时,总有人在辩论好与不好,但露营已经开始改变大家的生活方式。"

"当短视频出现时,抢走了用户在其他平台的时长,最后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与商业价值。而露营就是要抢走客户一周七天中最为宝贵的周末两天。”朱显称。

短视频的逻辑也适用于露营吗?只能让时间来给出答案。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