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源三十而已,国民果汁“触电”
source link: https://column.iresearch.cn/b/202204/934582.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汇源三十而已,国民果汁“触电”
采写/陈纪英
三十而已的汇源集团,依靠那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有汇源,才叫过年呢”,成为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
十几年来,汇源果汁在中高浓度果汁赛道稳居业内第一,市场份额占比近半。
但在新兴零售领域,汇源还是探路试水的新玩家。
作为拳头产品的果汁板块,其新兴零售探索始于三年前——从大规模批发到一件发货的直播间,从流水线生产到个性化定制等等,领衔操盘的是90后的汇源果汁执行总裁咸晓芳。
但大象转身殊为不易,关关难过关关过。
2020年,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汇源果汁执行总裁咸晓芳向团队抛出了一个问题,“做线上业务,到底是业务增长难吗?还是匹配供应链更难?”
问题勾起了团队的好奇心——“业务增长和供应链,就是人的两条腿。但我认为,最难的是补上供应链的短板,业务端投入营销、购买流量,肉眼可见就能获得增长,但物流要一步一个脚印,长期建设”,咸晓芳一锤定音。
扶马而上的直播电商、大促时节的销量暴涨等,都对汇源的仓储物流提出了新挑战。物流短板,成为了拖累汇源果汁新兴零售进程的堵点和痛点——不独汇源,这也是其他国民品牌数字零售进程中,遭遇的共同挑战。
而咸晓芳2020年这番犹如预言般的先见,也为两年后的一场合作埋下了伏笔。
汇源果汁触“电”的长与短
记忆带来亲切,也常常夹带偏见——汇源声名扬于果汁,但如今的产品线,又远远不止于果汁。
疫情也助推了果汁市场的火爆,“今年上半年,行业数据同比增长了40%多,人们对健康产品的消费意识在增强”,咸晓芳透露。
在高浓度果汁之外,汇源果汁累计开发的新品,已经有100多个SKU。
比如,早在元气森林的气泡水上线之前,汇源就推出了气泡水相关产品,一些针对儿童的果泥等产品,也在陆续上线。
持续迭代的新品,也证明了生产和研发,始终是汇源的长板,而撬动这一长板最大化释放的路径,就是拓展更多增量渠道。
比如直播带货——如今,汇源已经是直播带货的常客,而在直播间里,汇源拿下的最漂亮的一仗,是在去年9月。
在抖音网红直播间,短发的咸晓芳专业见长,长发的张沫凡热情直率,俩人配合之下,这款双方联手打造的NFC西梅汁,当天售空了30万瓶,而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累计销售额超过了2630万元。
不过,新兴零售进程中,物流配送也遭遇了新挑战——与To B批发不同,一方面,C端用户对于物流时效性要求极高,另一方面,用户对于破损等容忍度也较低。
以破损为例,直接代价是带来了售后成本的高企,隐形成本则是拉低了用户体验、品牌口碑、店铺评分。
“一旦破损多了,客服工作量大幅增加,售后反馈不及时,会让用户产生负面印象,会带来差评,无论是小红书、抖音、快手都是这个逻辑”,这个账,咸晓芳算得很清楚。
而在她看来,上述问题的症结在于物流,“物流是核心,物流解决了,上述痛点就迎刃而解了”。
而物流短板,恰恰是汇源面临的最大挑战。
已至而立之年的汇源集团,在全国建立了140多个经营实体,50多个工厂,连接了1000多万亩果蔬茶粮等种植基地,形成了汇源果汁、汇源果业、汇源农业三大产业。
与大多数全国化布局的生产加工企业一样,汇源过往的仓储物流环节,主要模式是“自建仓库+第三方运配”。
这一模式遇到的挑战是,在仓储环节,自有仓库依靠传统人工作业,无法充分释放产能,资源利用的集约化无法达成;
而在配送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工厂自主对接不同的物流企业,在服务品质上参差不齐,也没办法做到“全国一盘货”,实现最优化的库存管理,匹配不了直播电商等新渠道的物流需求。
“成本高,人员多,系统上很难可视化,也增加了管理难度”,咸晓芳总结。
疫情之后,一些新挑战也随之而来。各地封控政策此起彼伏,导致当地仓库封仓、物流运转断路,这意味着,品牌必须多点布局,全国化建立分仓,以此对冲封控风险,但自建新仓库谈何容易。
改变迫在眉睫,如何寻求供应链发展转型的最优解,成为汇源必须跳跃的关卡。
京东物流的新解法
今年3月之后,一辆辆红色的京东物流车,开始穿梭于汇源密云生态园的厂区里。
仓库内,员工们正在娴熟地打包汇源西梅汁。高峰时期,这个仓库每天有1万单产品,被装进京东物流车里,而后依次发往京东物流的分拣中心,尽快送达至用户手中。
就在同期,汇源供应链升级的新解法也终于落地,解题者是京东物流。
合作并非一场冒险之旅,实际上,过去十几年,在京东自营、高端宅配等领域,双方就有星星点点的合作。
“这是个双向奔赴的过程”,咸晓芳笑谈。
落地速度极快——3月中旬敲定合作,到了4月已见成效。
仓储运营效率实现了全面的降本增效。
为此,京东物流将汇源全国10个核心工厂,纳入到京东物流生态仓范畴里,对其进行全链路赋能,提升仓储作业效率,改变了过去多地工厂分头对接多家快递的离散状态。合作一月以来,汇源整体物流成本下降了20%。
消费者体验也得以全面提升。
京东物流接手后,全国范围的快递服务标准做到了统一,超过八成订单实现了当日达和次日达,整体破损率下降了90%以上。
如今,“京东物流配送”已经成为汇源在直播间里高调宣扬的卖点之一。
此举也满足了直播电商等新兴业务的需求。
过去,汇源的物流配送存在两张网——线上和线下,B端和C端,导致了供应链的割裂,难以对库存实现高效管理,也无法满足抖音、小红书等新渠道一件代发、快速送达的需求。
为此,京东物流的方案是,通过To B与To C物流网络的柔性协同,实现了汇源果汁“全渠道、一盘货”的库存管理管理,为其扫清了新兴零售大步快跑的“路障”。
如今,汇源的新兴零售探索行至第三年,增速凶猛,一些业务同比增长甚至达到了数千倍。
在降本增效上,实现全局最优,而非局部改良,这也是京东物流CEO余睿的要求。
效果之下,于汇源而言,这场供应链的全链路改革,会不会导致成本高企,以致不堪重负呢?
这也是不少品牌在数字化零售转型中的顾虑所在,上哲咨询零售事业部总经理范鹏对此有过总结,“目前来看,创新零售最大的弊端在于成本控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如果成本控制不好,就难以实现商业的本质。”
京东物流华北分公司总经理王申志的答案则是,“我们要帮客户算精细化的小账,绝对不能只算京东物流的大账”。
而在汇源方案落地中,集团财务中心主任宋小伟全程参与其中。
就目前而言,汇源供应链的改造,并不需要“大动干戈”,“仓库改造、流程优化是要有的,但不会在原有的传统模式上额外增加成本”,王申志解释。
比如,汇源位于密云工厂的仓库,从“面子”来看,似乎与以往并无二致,但这背后,其实有一条数智化的主线,改变了供应链的“里子”。
总之,京东物流完备的数字化大中台,最小化地降低了品牌客户的对接改造成本,
汇源供应链改造的良好开端,也让双方期待更进一步。
基于汇源农业种植等多种业态,未来双方还将探索在大米、黑木耳、沙棘等数字农业领域合作,同时,加快拓展全渠道业务等,试水从工厂到经销商、代理商、商超门店等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
一体化供应链,与客户共生
供应链,堪称品牌的生命线。
对此,美国著名供应链管理专家马丁.克里斯托夫曾有句名言,“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早些年间,不少行业龙头都倾向于构建“纵向一体化”的封闭供应链,但澎湃而来的新兴零售,对于供应链提出了新要求——数字化、敏捷化、柔性化、协同化、专业化等等。
因此,基于开放模式的生态打造、资源整合与跨界合作,已经成为了供应链升级的新趋势,以此实现高弹性、低成本、轻便型增长。
比如,为了匹配新兴零售的高效物流要求,企业势必全国性布点分仓,但全部自建,一方面是成本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产品销量高低起伏,自建仓配也难以实现资源效率的最优化和集约化。
相反,与供应链企业合作,则是更优解。
得益于全国化布点,目前京东物流的大件和中小件网络已实现大陆行政区县几乎100%覆盖,93%区县84%乡镇可以实现24小时达,超90%自营订单可以在24小时内送达。
换句话说——企业只要借道京东物流,其零售触角就可轻松触达全国化大市场。
供应链的开放性大趋势,从京东物流的财报中,也可见一斑。
2021年京东物流已经服务了30多万家外部客户,贡献591亿元营收,同步增长72.7%,占比跃至56.5%新高,而2018年-2020年,上述数字分别是29.9%、38.4%、46.6%等。
外部客户快速增长,行业特性不一,企业需求也存在差异化,京东物流如何快速蹚入各行各业的?
京东物流的底气在于“底子好”,其第一个客户是京东,由此积攒、沉淀了服务各个品类的通用性物流能力。
也依赖于京东物流的“解耦”思路。所谓解耦,就是将沉淀多年的能力,进行模块化、标准化、数字化的抽离、固化,而在对接各行各业需求时,“通用化+定制化”并举,如同搭积木一般,按需排列组合出差异化的服务方案。
“以解耦的方式,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服务中腰部客户。”余睿去年对谈腾讯青腾教务长杨国安曾解释,“解耦颗粒度越小,越能精准满足腰部客户的需求,组合会更加灵活,甚至一周、两周就能实施了。”
以汇源为例,3月中旬双方达成合作,4月就见成效。
而未来京东物流的看点,其实在于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从宏观来看,中国一体化供应链物流的需求猛增——2025年,其市场规模有望扩容至3.2万亿元。
相比传统物流提及的供应链更多局限于执行层,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则是以供应链为切口,对客户的各个链条进行通盘审视,实现全局最优化的降本增效。
其实,这也是全球头部玩家的共识——在DHL和UPS的营收中,供应链物流的营收贡献已超过两成。
相比之下,京东物流的步子迈得更大——2021年,来自一体化供应链客户的收入,已经占到京东物流总收入的67.9%;客户数超7.4万家,单客户平均收入超34万元,而从2018年-2020年,这一数据分别为23万、28万、31万。
具体而言,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方案,在物流层面,包含以仓储为核心的高效协同物流网络。如今,京东物流已在全国运营约1300个仓库,总管理面积2,400万平方米,拥有30万名一线员工,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地区及人口,保证了末端的服务质量;
而在数据和算法层面,实现了运营自动化、管理数字化和决策智能化能力,以及基于需求理解的行业洞察与解决方案能力等,比如,优化库存、以需定产等。
不同于传统物流的松散服务,企业可以随时替换,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也让京东物流和客户达成了高度信赖、互相依存的共生共赢关系,某种程度上,客户是把半条命托付给了京东物流。
对于这种信赖,余睿感动不已,“我们合作的这些客户,都愿意开放他们的历史数据给我们,甚至可能有的客户还会开放他在全网销售的数据给我们“,选择开放,是因为客户看到,开放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创造增量价值,尔后共享价值,京东物流的思路从来不是“零和”,这也是汇源倾心于它的原因。
在规模达到十万亿的快递物流行业,当多数玩家还在深陷“红海”,以价格战厮杀求生,导致用户体验下滑、品牌声誉受损时,京东物流则反向而行,高举“降本增效”的大旗,通过价值战,找到了自己的“蓝海”和“深海”。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