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找准原理,怎么可能想出好的创业想法
source link: https://ranying666.github.io/2021/05/31/newidea/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谁在开始创业的时候,都想着自己做的事是一定可以成功!否则,谁会去做呢?可为什么那么多创业公司不成功呢?
[TOC]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想要创业的朋友表达自己很想出来做点事情,但就是不知道做什么好。表面上看起来,现在能想到的事,都有人在做。也有一些想进行变革的企业创始人咨询说,他们听了很多课程,了解了很多别人的变革方法,但却始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
要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好想法呢?下面,给大家介绍3种好想法的来源:
1.现有业务的效率提升
目前,很多商业领域内的知名专家称互联网和传统行业之间,是效率之争。我个人认为,互联网和传统企业之间的争斗,并非仅仅是效率之争。比如,互联网降低了产品和服务销售的边际成本,的确是提高了商业行为的效率。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年轻消费者被誉为“数字移民”,不远的未来,他们将放弃一切非互联网化、传统获取信息的渠道。特别是随着VR、AR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线上购物和交互体验超过“大冷天或者大热天挤公交去商场约会”的体验时,更多的人会“慵懒地待在家里,购物或与朋友视频聊天”。如果传统行业不进行互联网改造的话,它们的产品信息、服务信息,将无法被送达给新消费群体。年轻消费者如果不能获得相关的信息,又如何能产生消费行为呢?从这个角度来观察,互联网化对企业来说绝不仅仅是为了提升效率。我认为:传统商业和互联网商业之间,除了效率之争外,还存在“信息入口”之争。
你可以逆向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如果像专家们说的一样,互联网和传统行业仅仅是效率之争的话,那是否就可以认为:如果传统行业可以忍受低效率,就能得以存活呢?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不一定。如果不进行互联网化,年轻消费者将无法获知传统企业产品的信息,即便它可以忍受低效率,但是绝对不能在没有消费者的情况下生存。所以,如果仅仅把互联网和传统行业之间看成是效率之争,会很危险。当消费者结构发生变化时,“数字移民”们将成为主流消费者,不提供互联网信息入口,即便是有再高的效率,也将难以生存。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21],提升现有业务的效率,不失为一个创新变革的方向。一旦创业公司发现某个行业存在效率低下的情况,且这个行业可以进行数字化,那很可能就是一个创业的好机会。
2.彻底改变痛点的有效办法
2014—2015年的O2O创业大潮,为什么失败的项目会那么多?即使有些项目曾融到千万级、数亿级的资金,也没能阻挡O2O泡沫的破裂。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但从最根本上来分析,主要原因还是创业者对于商业痛点的认知不够深刻。解决痛点问题,应该至少有以下几个思考维度:
(1)原来的痛点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新的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改变现有的痛点,是先改变一点点,还是彻底改变?
(3)新的方案会不会带来新的痛点,如果会,该如何避免?
(4)你找到的痛点是否足够痛,使得大家愿意支付费用去改变它?又或者说,目标用户愿意支付多少费用,来解决这个痛点?
用以上思考维度去衡量很多O2O的项目,大家就会发现,死于“泡沫破裂”时的那些项目所想要满足的需求,几乎都是伪需求。比如,上演“千团大战”的团购:很多公司,只是以提供优惠券的方式,给那些特定使用某款团购软件的用户提供到线下商户消费的优惠,来吸引客户下载并使用这个网站或者APP。但因为没有建立起对线下服务水平的反馈和奖惩机制,导致消费者拿着优惠劵,去到商户消费时被拒绝、被加价、被以次充好的情况时有发生。提供优惠,是希望解决商家客流量小的痛点,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以较低价格尝试新事物”的便利,试图降低消费者选择“新尝试”所承担的风险,可竟然事与愿违。为了圈地拉战线,本来不愁客流的消费场所,也因为担心自己的客流量会降低,而勉强加入了与团购平台的合作,但却给通过团购到店的客户做了种种消费限制。同时,大批优质却不太出名的小店铺,客流量根本得不到提升。消费者本来可以通过团购以较小的成本尝试新事物,却被认为是贪便宜的人,从而未被商家友善的对待,事后又发现投诉无门。团购的商业模式不解决痛点,反而产生了新痛点。因此,千团大战在一开始,就注定了要面对惨烈衰败的命运。即使是如今剩下的巨头,也并没有解决痛点的决心。它们只是毫无新意地在零和博弈竞争[22]中,稍占优势且被资本催化的畸形产物。如果有更高级的O2O的形式出现,能真正解决痛点,现在的巨头也将不复存焉。
3.批判性借鉴和改善
假如创业公司决定用“批判性借鉴和改善”的思考方向来寻找创业想法的话,那么,创始人很可能会发现太多太多非常有价值的机会。团队如果能够仔细分析那些已经存在的行业,有什么优势,有什么不足,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然后,通过思考并结合新的商业模式,能够改善这些既有的不足,你就能做出特别有价值的项目。例如,叶国富先生创办的名创优品,在2016年一年就实现了5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别人在关店,他在开店。名创优品其实就是对原来满大街都有的2元店、5元店、10元店的升级改良。并从供应链上游,通过一次性采购大量货品的方式,在保障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压低采购和供应价格。并据此改善供应链效率,把价格便宜的优质产品以“高效资金周转率”为盈利基础,提供给目标消费者。
如果考虑与新技术相结合,名创优品也仍有改进的空间。比如,可以增加一点点成本,在每个商品的外包装上植入一个RFID芯片。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了解每一款产品在全国门店里的销售情况,从而指导商品的生产、运输、物流、库存等环节的管理。这样一来,很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和供应周转效率,公司将有更好的发展。
国内商业环境的不完善,会给创业公司提供大量的批判性借鉴和改善的空间和机会。
曾有一位年轻的创业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让人觉得不爽的地方,就有改善的空间并诞生新的创业机会;让人觉得不爽的地方太多了,因此,创业的想法太多了。”他在2013年成立了一家公司,专门帮助电商平台的消费者提供“售后维权”第三方服务。凡是消费者能提供购买记录的交易,不管发生在哪家电商平台,公司都可以帮助消费者维护自己的权利。创业之初,这家创业公司的业务服务范围锁定在某个省市区域内。现在创始人团队希望把公司进行“互联网化”,这样就会更方便消费者使用他们的服务。我相信,随着这家创业公司经营的时间逐渐拉长,新建立的互联网平台上会产生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帮助消费者辨别品牌商的产品质量。当然,一旦他们能够建立起足够的优势,到达发展的指数型增长拐点,品牌商也将非常重视这家公司的维权平台对其产品的评价。
总而言之,创业公司如果能够结合自身的优势,对生活和商业环境细致观察,就可以找到很好的创业想法。然后,再利用“帆船要素法则”、事前验尸法和换位辩论法,充分地检验创业想法的质量,就能获得极高的成功概率。
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很好的创业想法,那么,你就可以扬帆远航了。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