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DC圈时评:大定制和新零售,第三方IDC的破局之路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news.idcquan.com/news/181247.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IDC圈时评:大定制和新零售,第三方IDC的破局之路_IDC国内资讯_中国IDC圈
IDC圈时评:大定制和新零售,第三方IDC的破局之路
IDC大规模定制化是趋势,技术赋能零售升级是盈利关键


得益于互联网需求的暴增以及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中国IDC市场近些年来始终领跑全球。据科智咨询(中国IDC圈)发布的《2019-2020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达到1562.5亿元,同比增长27.2%,市场规模绝对值相比2018年增长超过300亿元。尤其是今年,疫情使得云计算需求猛增,而新基建政策落地又让IDC行业的发展基础获得了充分保证。所有这些,都为第三方IDC服务商带来了重大机遇。

云计算,互联网和传统企业已成主要客户

当下,IDC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两个方向,首先是阿里,腾讯为首的各大云计算服务商。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的云计算市场到2023年将超过人民币3000亿元,特别是受到疫情影响,很多业务转进线上,更让云服务炙手可热。

其次是互联网企业和对数字化转型有较高要求的传统行业。《2019-2020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得益于短视频的爆发式增长,网络视频行业产生了大量数据存储与交互需求,带动IDC相关市场份额增长达到20.3%;与此同时,电商流量增长也催生了大量数据处理需求,并将IDC相关市场份额拉升至18.4%;而传统金融、制造等行业信息化进程加速,更是拉升了对IDC的需求和市场份额,分别达到5.6%和2.5%。最后,随着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催生出大量数据处理需求并推动了IDC市场增长。

在旺盛的市场需求下,第三方IDC服务商2020年上半年整体业绩表现不俗,以世纪互联为例,该公司第二季度,营收达到人民币11.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8.8%。

数据中心服务器机房场景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市场环境虽然向好,但并不是所有第三方IDC服务商都有希望赚钱。举例来说,当下云计算巨头对定制化机房日益苛刻,对IDC服务商在资源整合,技术服务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传统IDC的零售业务虽然在互联网企业和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带动下不断攀升,但由于客户涉足领域广泛,场景多样,需求日趋细化,也对IDC服务商的技术、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中小第三方IDC受限于服务能力,很难满足客户的上述需求,这也就导致了第三方IDC服务商的盈利能力出现两极分化。

IDC大规模定制化是趋势,技术赋能零售升级是盈利关键

如前所述,云计算的发展是近几年带动IDC市场增长的关键。当下,阿里云,腾讯云占据了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在今年,前者宣布未来将在新基建领域投资2000亿,而后者更是将投资额拉到了5000亿。巨量资金的大部分将投向IDC机房建设。以阿里云为例,据相关分析显示,未来其面向IDC领域的投资大约会达到1000亿左右。除此之外,很多大型的互联网公司随着业务场景日趋多样化,传统标准化的计算服务已经难以满足其需求。因此,近几年IDC增量市场以和云服务商、头部互联网企业绑定的“定制化”、“批发型”模式为主。

关于定制化,我们仍然以阿里云为例,目前IDC建设除了要按照其自身技术标准和设备要求进行搭建以外,在模式上也多以8+2模式为主,阿里云负责解决土地产权问题,第三方IDC服务商则负责机房建设和后期运维。“8”是指建成之后8年内,阿里云以租赁的方式向第三方IDC支付租金,而“2”则是8年后双方根据成本和利益决定是否续租2年。对于第三方IDC服务商而言,这种模式平均上架率较高,合同周期长,收益稳定,管理费用较零售更低,Ebitda水平优于零售型,对于第三方运营商来说是有效扩大市场占有率的业务方向。但由于只有几家云巨头拥有这样的需求,而能够提供这种高标准服务的,也多以世纪互联这种第三方IDC的头部企业为主,所以趋势虽然已经确立,却是“少数人游戏”。

中国IDC圈副总经理、知名行业分析师刘源认为,当前云服务商的需求已经朝大规模定制方向发展,除了阿里云和腾讯云等传统大厂之外,包括字节跳动和快手等新晋互联网厂商也已经采用类似模式。批发定制业务有助于第三方IDC服务商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也有利于其在资本市场上获取更高的估值。9月底登陆纳斯达克的秦淮数据便是大型定制IDC服务商的代表,其2020年上半年营收8.1亿元,其中81.6%来自于字节跳动,上市之后估值超过50亿美元。

此外,互联网公司业务发展和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也会衍生出更多细分化需求,以“零售”模式采购IDC服务仍将是他们的主要选择方向。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根据自身数据和应用的价值,选择将其部署在云端或者本地,甚至是不同的云平台上,传统IDC“零售”模式也将不能满足其需求。第三方IDC服务商必须有能力在单纯机柜出租的基础上,帮助其解决更为复杂的业务架构问题,比如提供全面的IT规划,甚至是上云,管云等服务。拥有上述需求的客户虽然体量不及云计算厂商,但胜在群体广泛,长时间合作更容易与服务商形成高粘性,并且由于在IDC基础上增加了更多增值服务,对第三方IDC服务商而言,单位租金更高,并且前期投入更低,内部收益率(IRR)回报也更好。

事实上,这种趋势在国外早已出现,很多第三方IDC服务商逐渐开始为自身机柜增加更多的附加服务。以Equinix为例,其早在2015年开始,就已经越来越重视为用户提供互联服务,并提出了“互联架构”发展策略,通过基于Equinix的互联平台,帮助企业将基本的IT架构从孤立、集中式的形态转变为互联、分布式的形态。通过收购Packet,更是实现了让用户可以更方便的在Equinix上部署多云解决方案。业界观点普遍认为,Equinix毛利率领先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其提供的各类专线连接和云服务等高毛利率增值服务拉高了其整体毛利润水平。

因此,嗅觉灵敏的第三方IDC头部企业也将市场策略从“重点突破”转向了“多路进攻”,以世纪互联为例,其近两年来推出的“大定制”和“新零售”为主的双引擎战略,就印证了这一点。

所谓“大定制”,就是IDC的批发定制业务,主要针对大型云计算服务商,以及一些规模较大的互联网客户。新零售则是世纪互联目前主打的以行业客户为中心的新一代IDC零售解决方案,该方案是以零售托管机柜为核心,依托强大的网络连通能力和多云的常态环境,通过“柜、机、云、网”的联动和融合创新,构建面向未来的IT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云网融合解决方案,全方位满足客户数字化转型对基础设施的需求。

后记:

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用户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求第三方IDC必须紧跟趋势才能获取最大利益。笔者综合研究多个IDC头部企业发现,世纪互联的双引擎战略比较值得称道。首先与大型云计算服务商绑定,通过向其输出自身技术及运营能力,不断扩大在IDC市场的占有率,保证其头部第三方IDC的地位;与此同时以新零售为契机,通过技术赋能的形式向中小客户提供租赁以外的全方位服务,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这一点和Equinix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许正是因为“大定制”+“新零售”的商业模式,世纪互联的发展潜力在今年得到了一向严苛并具战略眼光的国际顶级投资机构的认可:年初,全球领先的投资银行高盛对其投资2亿美元;紧接着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机构黑石对其投资1.5亿美元;8月世纪互联增发ADS, 24小时获超5倍认购,融资近4亿美元;近期,摩根史丹利的报告又指出,未来几年世纪互联机柜数量有望扩容3倍,2021年目标股价达到37美元,较当前水平仍有60%的上行空间。

虽然世纪互联的经验或许不能为其他企业所借鉴,但对于第三方IDC服务商而言,未来保持业务稳定和长期增长的核心在于产品和服务能力持续满足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并提升柜机利用价值。因此,如何通过充分发挥自身在技术,服务能力方面的优势,以及如何借力资本获取更大的利益,已经成为了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