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3万字玩法长文,破10亿GMV经验总结(上)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yunyingpai.com/%e6%8a%96%e9%9f%b3%e8%bf%90%e8%90%a5/792305.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编辑导语:直播带货的玩法一定很复杂吗?应该如何做?这篇文章给出了答案,从分析直播间组品的底层动机入手,提出了自然流模式的路径规划,认为市场上部分流量冷启动模型在现实应用时是畸形的,并讨论了引流款的价格锚点等实用的玩法,推荐对直播带货玩法感兴趣的同学阅读。

p3Vl9R2BavZBrSin8RBU.jpg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可能会觉得一套玩法要有多复杂,其实并不是,好的玩法都是尊重规律,去繁从简。

一套玩法,如果它的整体逻辑非常复杂,那一定不是一个好玩法。

人们所谓的玩法上的失败,大多是对玩法底层的不理解,以及细节处理的缺失。

3万字系列将结合个人100+直播间的实操经验,从底层、细节两方面,深入拆解自然流玩法,本文为上部,主攻底层逻辑。

一、直播间组品的底层动机

在人们习以为常的印象中,自然流的直播间都会有引流款、福利款、利润款等排款,并且缺一不可。从逻辑上没问题,引流款撕开推荐,福利款承接流量,利润款测款打单。

但实际上,不同的直播间有不同的组款模型,别开货品质量,而与之相关联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主播。

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些直播间,即便是第一场开播,没有任何引流款、福利款,直接正价款憋单开价,也能完成直播间冷启动。

我们也会发现一些直播间,首场开播确实用了引流款,但是在没有福利款承接的情况下,主播也能完成冷启动。

能够不依赖任何低价引流的直播间,玩法是其次,主播的转款能力才是关键。

在一个超强主播面前,几乎不需要任何引流款,即便冷启动场观很低,但不管是价值呈现、氛围塑造还是节奏把控,主播几乎都能点对点吃透用户,并以此塑造直播间的互动跟交易数据,获得直播间的良性增长。

再往后推次一点的主播,可能直接正价款开单困难,但搭配部分引流款,拿捏用户心理,把引流款跟正价款切换做好衔接,只要气氛烘托到位,正价开单同样水到渠成。

而到了我们自己身上,就要想法设法的按照引流款、福利款、利润款排款,为什么?

因为我们即便能看到如此优秀的直播间,但大多数直播间却没有如此优秀的主播,针对主播跟组品的关系,一言概之。

所有的组品模型,都是为了弥补主播能力的缺失。

这是当前很多直播间的现状,如果本身就是新手团队,而且在没有成熟主播的情况下,我不建议去玩自然流。不是说100%失败,而是在短视频、店播、千川、内容直播等众多玩法面前,没有必要把时间熬在吃主播的流量玩法上。

你又不是没得选?是不是?

很多层面的所谓我没有选择,基本来源于两个点,第一是自我作死,选择一个玩法上匹配极为困难的赛道,明明是一个造单车的能力,偏偏想着造飞机。第二是行业信息差,闭门造车,盯着一套玩法研究到死,但很多时候把视野打开,会发现还有N条大路通罗马。

很多时候所谓的玩法的失败,就是自身能力与玩法的不匹配。

我经常说相比较资金成本,团队的时间试错成本是最宝贵的,我认为我比大多数看我文章的人GMV都高,但我却时常担心后局失利,我也曾在很多次会议中跟直播间负责人提醒——我们每多在直播领域赚一天的钱,就等于离红利散去更近。

二、自然流模式的路径规划

玩法没有对错,只有利弊。常规的憋单型玩法固然有周期性短的弱势,但是爆发性强;递进式玩法看重长效运营,但是爆发弱,且对爆品要求严格。当你觉得AB链不能再玩,但刷直播间还是照样有人风生水起;当你觉得高反不能再玩,却有大量团队应用进投放型玩法。

很多时候人们感叹某某玩法不能玩,实际上不是不能玩,而是自身水平无法驾驭玩法。

每个团队的玩法衍生,都基于当时环境下的人货场,以及内部化的运营型调整,这也注定了大多时候对玩法效仿,无异于东施效颦。

相比较把责任归结为玩法的不透露,我更关注执行层的问题,理论层信誓旦旦,到了执行层就脱节,这是大多数团队即便给了他玩法,但还是玩不好抖音的根本原因。

从新团队的角度,相比较递进式玩法,我更鼓励新手团队先尝试短效玩法,在于立竿见影的玩法下,能更快收集执行层结果,从实操层获得数据感知。

相比较永远把想法停留在脑子里,干,就有希望;不干,依旧望洋兴叹。

玩法获取的方式很多,洞察所有的培训博主,别白嫖,以为花钱就是被割菜,要知道比起自己试错,花钱买方案是一件性价比及其高的事情。有了数据层反馈,就等于测出了基本面的不足,货不行,换;场景不行,换;人不行,优化。总之用最快速的方式,不是去验证自身的实力,而是发现哪里不足。

短效玩法有错吗?没错,一个账号干死了能赚30万,10个账号就是300万,试问有多少直播间能做到如此投产,本身就本着短期收益的心态玩直播,如果是我,我也这么干,只不过这刚好不是我。

抖音这个事上,不可能永远起号起号又起号,只在岸边划水的人,是学不好游泳的.

想入局长效型玩法,就要做好熬的准备,缺乏多巴胺的事物总是令人缺乏激情,但是从未来的角度,也只有长效才能留下长期资产。递进式算长效型玩法,别的形式也存在,如果你不知道,说明你的圈子世界不够大。

单一性的算法指标增长往往玩法也更短期,而长效型的玩法,更注重直播间指标的均衡。

三、一种畸形的流量冷启动模型

在习以为常的印象中,一个自然流的直播间,首先要做的是引流款打开场观,其次穿插福利款,洗标签承接价格梯度,利润款测品打单。理想化的模型确实如此,但是在实操过程中,细节化处理就会出问题。

我们能看到非常多的直播间,初期冷启动靠引流款打开推荐,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然后再试图用福利款清洗标签,再幻想转利润款。

而问题就出现在这里,一开始用一个非常低的引流款,把直播间流量撕得非常大,这时你真正想要去洗标签,想去卖正价款,会发现非常艰难。因为你的前端人群基础量太大了,最后数据螺旋下降,直播间掉层级,场观跌落到千人级别。

在“2万字长文,2022直播算法拆解”中就写道,一个新号前期能通过互动类指标打开自然推荐,是因为从平台考核的角度,只要能满足人气层指标,就能获得自然推荐,但是随着场观递增,算法考核更为多元化,将从侧重人气层涵盖到交易层。

这也是多数账号死亡的点,完成了人气层的递增,但无法做到交易层。

那么,如何才能够顺利跨越交易层?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去理解流量规模对洗标签的影响。作为一个新号,几乎没有大规模的交易数据,用户泛且行为浅层,这类用户本身就极为不精准,伴随着场观无限扩大,洗标签的难度自然就会越大。

我们可以把流量跟标签看成一个公式,标签是分子,流量是分母,既然无法大规模增加分子的规模,那么势必就要去减少分母的规模。

这也是递进式玩法冷启动设计的原理,一开始不需要场观太大,可能一万两万就够了,在这个情况之下,介入交易指标去做数据增长,同步洗标签,你会发现简单很多。

起号,流量是起点,承接是过程,爆单是结果

任何一套玩法,在制定第一步的时候,就要能设想第二步怎么走,直播的每个阶段都互为影响,比如能够在冷启动阶段,圈定好泛流量的人群规模,本身就是在给洗标阶段减少阻力,反之亦然。

四、论引流款的价格锚点性

假设已经接受了”流量规模对洗标签的影响“,但是在操作中,也会出现一种现象,即原本设计只初始打开自然推荐,但是”无意中“却把场观拉大了。

我也不想这么干啊,但推流来了挡不住。

不要给自身设计的引流款缺陷找理由,纵观大多数能短时间撕开大场观的直播间,引流款都具备一个共性,即绝对低价。正价品200的直播间,将售价30的款式做9.9赔货拉流,拉升百人在线不是难事,但售价150的款式,做59.9拉流你试试。

我们要树立一种思维,洗标签的步骤,从引流款的选择就已经开始。

引流款对用户的标签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锚定作用,一个是款式,一个是价格,很多人注重了款式的定调,因为款式能够锚定基础的人群画像,奠定用户的消费属性。

但是却忽略了,只有价格才能锚定深度的人群画像,奠定用户的消费层级。

针对一个冷启动直播间,不一定要用一个极致的引流款憋单,相反,完全可以用高客单引流款。对于一个在冷启动阶段,本身就不需要撕开大场观的直播间,采取绝对低价,无异于给后期洗标添堵,把引流款做那么低门槛的目的在哪?撕开自然推荐吗?

那会想,我高价引流款拉不动那么多场观,但事实并非如此。

采取高价格锚定的商品,前提是本身产品的价值它就很高。只要把直播间的话术、氛围塑造的到位,同样可以打开自然推荐,只是相对低价对绝对低价而言,引发的互动指标降低,带来的场观规模变小,但是人群却更为精准。

而冷启动本身就不需要大场观。

一个日客单9.9的早餐店,门口放1.9的鸡蛋吸引进门,顾客吃不饱也有可能去点一碗10块钱的粉,一个日客单599的高级茶餐厅,门口放1.9的鸡蛋吸引顾客进门,落座后看到高价菜单,用户只会点一杯白开水。

冷启动用高客单引流,赔货的本质就是拉垂直,而定价往往决定流量圈层。

五、低价转正价的另一因素,氛围

采取福利款拉升价格梯度,清洗标签,是转正价的常见手段,但也时常遇到,明明福利款已经能承接,为什么正价仍然转不动。

很多人忽略了直播中的一个隐形且关键的因素,即直播间氛围。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多数人仅能从字面上记住,但却仍然无法从思维上认识到,抖音本质上是兴趣电商。兴趣电商中,用户常见的消费行为,并不像淘宝搜索下的货比三家,而是氛围渲染下的情绪消费。

拆开具体的消费流程,抖音当中大部分用户购买一件东西,并不是因为我需要,而是在进入直播间后,被直播间内容所吸引,并在产品、场景,以及主播的讲解加持下发现,这个东西还不错,并由此产生下单行为。

实际上,在我的大多数食品、百货直播间,几乎没有福利款,为什么?

因为一个买的起9.9食品的人,必然也买得起29、39的食品,如果用户不购买,显然不是价格所在。

而是情绪还没到位。

一个具备高转款的直播间,一定是极其擅长玩用户情绪的直播间,从场景、产品陈列到主播话术、语气节奏、直播公屏,每个点都拿捏的死死的。甚至作为同行的直播人,进入竞品直播间都不免发出惊叹,气氛真他妈牛逼啊!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福利款不需要,一个卖39.9T恤的直播间,9.9拉流无可厚非,但同样是夏T,是300-600的高客单,缺乏福利款就会出问题,因为人群被分层了。其次还要考虑另一个因素,当引流款的价格越低,福利款所需要设计的阶梯价格就会越多。

六、套路是不可或缺的营销“艺术”

大部分自然流的直播间,都离不开一个词,低价。

因为贪便宜,是多数人的共性。一旦涉及给对方贪便宜,套路就不可避免。为什么要有套路?我会反问,为什么不能有套路?要白白给用户贪便宜吗?

什么叫套路,线下一家烧烤店,门口摆放宣传牌,30块钱五个菜,随便吃。结果进门口发现菜是五个菜,但菜是什么菜,碗是多大的碗,两码事。

什么叫套路,所有能在直播间看到的营销手段,都是套路。

低客单价憋单,50 个用户扣,实际只放了 20 单,是不是套路?承诺马上开始放单,但主播迟迟不放单,反而选择不断去憋单,再去拉在线,是不是套路?明明做的是 9.9的价格,但最终要放的时候,趁着高流速的羊群效应,直接上一个59的产品,是不是套路?

如果想玩自然流起号,一定得有套路思维。

如果没有套路思维,正儿八经拿个低价品来,我送给你,等一下,待会正价品要买我的,怎么可能?

套路并不是售卖伪劣产品,而是通过看似不合理的手段,营造直播间气氛,加强直播间的促单效果。

相反,以损害消费者产品质量为由的套路,终将都不长久,这是不鼓励的。

但大多数新手不具备套路思维,或者玩不好套路。如果不会玩套路,去蹲点那些早七晚十的直播间,追黑马型的自然流账号,看他们直播间是怎么玩套路的。如果你愿意花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去拆个 5 到 10 个直播间,你一个星期至少可以掌握 5 到 6 种套路。

套路的最小门槛就是你的心理门槛,一定要玩套路;第二是拆解门槛,有能力把模式拆出来;第三是使用门槛,套路在你直播间能流畅运转。

七、流量规模下的追爆品机制

自然流玩法,想要获取高GMV基本是两种途径。第一种,不断迎合平台算法,刺激流量推荐,高场观获取高GMV;第二种,冷启动后将直播间洗成精准模型,场观不大,但是配合测爆品机制,爆品推动高成交率,直接将场观拉爆。

在去年上半年,我普遍采用的都是第一种途径,不管是豆荚起号玩法,还是福袋起号玩法,本质都是场场做数据,场场做流量递增,再用场观获取高营收规模。

但是会出现一个问题,短期内数据递增可完成,但是长期保持高流速运转,对数据的递增建模要求太高了,只要有几场数据下降,账号掉层级就很难再拉回到最初的流量水平。

自然流玩法,如果想要长效,仍然要回到追爆品机制,即不依赖流量规模做营收,而是通过直播间测试爆品,用爆品推动高GPM后,算法不断推送流量继续成交,最终吃高权重获得周期性流量。

在做账号当中,会经常出现的一个错觉是什么?你会感觉好像场观大,直播间就起来了,并不是的

账号想要追爆品,完全不需要高场观,为什么?

一个直播间,如果说能保证流量垂直的情况下,比如开播 3 到 4 个小时不说十万二十万流量,一两万流量就足够你去测爆款了。

一两万的流量在一个四个小时的直播当中,至少可以保证几十人在线。百人以内在线低吗?不低。看现在千川投放当中,平均在线也就是十几个人,而一天的成交额基本都是五位数以上。

做抖音,先有流量,再有转化,再有爆发性流量

按照递进式玩法的经验,前期小步撕开自然推荐,再通过福利款承接的过程,基本就能做到破万的场观规模,而且流量还能比较精准,这时候只要出现一个爆款,直播间就能被拉爆。

爆品拉爆有一个好处,随着大量的正价品成交,直播间权重会直接跨越到另一个维度。

从流量角度,自然推荐的规模是递增的,从质量角度,标签更为精准,以往一万流量能够卖八千,现在一万流量能够卖一万二,因为UV价值提升了。

八、论算法结构与脚本编排

直播就是游戏闯关,商家是选手,算法是规则,权重是奖赏。

一个能够完成互动指标的直播间,等于向算法证明了人气能力,平台会给到流量推荐。为了达到这个点,在新号阶段,低价憋单肯定要占大部分。低价调取用户兴趣,憋单获取用户行为,而其中串联的整体就是直播脚本。

对于一个新直播间,制造脚本的难度并不大,五分钟循环脚本即可。

因为任何一个进入直播间的用户,都没有办法在你直播间停留超过5 分钟。既然无法长期留住用户,就需要一套针对五分钟的用户脚本,让每一个用户都能识别,这个直播间在做什么,能得到什么,我要怎么参与。

5 分钟脚本做什么,做你的停留、互动、点赞、评论,再配合赛马机制,只要能够优于同行,就能获得平台的流量奖赏,至此完成直播流量的冷启动。

如果说五分钟是一个回合,那每一场直播就是一个剧场。

直播开场伴随极速流量,人气排名非常重要,为了迎合算法考核,憋单款承接流量,拉升直播间人气,在停留、在线、评论等指标上碾压同行。极速流量过后,为了保持人气与成交的均衡,开始补密集成交,福利款、低价利润款循环打单,用高转化率弥补交易数据。

对于一场直播而言,开播前一小时至关重要,只要满足了算法对前一小时数据的考核,后续会获得更为持久的推流。而相反,如果一场直播在前一小时特别是前半小时拉跨,那么开播一个半小时或两个小时以后,你会发现流速整体就变慢了。

一小时后的流量,泛粉褪去,极速流量降低,流量变得更为精准,用爆品为主体,点击转化率高的新品为副品,不断循环打单,即保证整场GMV的核心部分,又能不断测试新品。

结尾部分,再次用高成交低客单产品,甚至福利品收尾。

开场30分钟冲刺人气模型;30-90成交模型,冲刺GPM,90-150分钟,爆款模型;150-180分钟尾部模型,继续拉升流量,创造系统记忆点。

概括起来就是,从用户流程上,按照五分钟的脚本节奏,抓住用户,调用用户,转化用户;从数据流程上,该做人气做人气,该做密度做密度,该做GPM做GPM,从产品流程上,该低价憋单就憋单,该打爆品就打爆品。

如果每一场直播是一个剧场,那多场直播就是一个回合。算法根据单场流量分配下一场的流量,但只有多场流量的加权,才会获得持续的推流,而背后就是操盘手对于每场直播的掌控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操盘手,从心态上,要把每一场直播都当成一场全新的冷启动。

九、单个账号的天花板效应

账号进化到一定程度,会发现数据呈现停滞状态,有人会怀疑是赛道的天花板,有人怀疑是流量的天花板。

事实上,团队的天花板,可能是限制营收规模的最大阻碍。

每一个团队的能力水平有限,每一个账号所展现的数据水平,基本就代表了团队的操作水平。在我的直播间当中,一旦遇到增长瓶颈,我会从三个维度解决问题。

第一,团队维度。查看当前流量结构的数据维度,互动数据、流量数据、交易数据、漏斗数据,有哪些值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优化到什么地步?优化到团队无以复加的地步。到了这个阶段,我会认为团队对于单个流量的拉动能力已经接近了天花板

第二,渠道维度。当无法在现有流量渠道做递增,就要去考虑其他流量渠道的补入,比如自然流的直播间,遇到增长的瓶颈,会开始增加短视频的介入,而付费流的直播间,优先考虑是否能够通过优化,提升投产比,还不行,再去思考自然流的介入。

第三,账号维度。如果单个直播间已经无法继续优化,会考虑新增直播间,以对同品类的经验,重新复制直播间,而在过去的操作中往往会发现,新增的大部分直播间,都能够通过矩阵化,进一步提高营收产出,拉高市场份额的占比。

十、自然流玩法的未来模型

作为最低成本的起号方式,自然流起号,仍然是大多数中小团队的选择,我们也同样能看到,每天大量的在线破千甚至上万的直播间。但是在不久,我们要去接受的现实是,在线破千人的自然直播间一定会越来越少,而百人、甚至几十人在线将是常态。

在抖音的流量生态中,交易用户的增长越来越赶不上商家直播的增长,因为从流量供给的角度,两者的关系不是点对点,而是多对一。

平台对于用户的标签分层也更为完善,在早期直播带货中,即便是低价憋单,系统对于人群的推送仍然界限不明,但在当下,算法对于直播间流量标签的分级,已经非常精细化,这也是为什么从去年到今年以来,低价转款越来越难。

这已经给到了人们非常多的提示,平台生态在变化,用户也在变化,作为商家,我们不能一直用去年的经验看未来,更无法用现有的经验去赌未来。

我在上一次直播中,提出过一个概念,叫玩法设计的关键是转化路性,而不是流量路径”。

一味流量论的直播间,不管现有的场观规模多大,以后大概率会出问题。相反,从玩法侧的角度,是否应该去思考自然流、低在线,但是标签精准、高成交的直播间模型,到底要如何去设计?

流量时代,有人落寞,有人出圈,规律如此。

每一个新阶段破圈的团队,一定是在新阶段到来前有所预判,并且做出了执行层的准备,而人往往容易陷入对过去经验的依赖,例如很多做豆荚带货的人,后来转型直播不成功,同样很多做淘宝电商的人,转型直播也半路折戟。

所以,你能保证现在风生水起的人,在下一个阶段还能继续弄潮吗?我觉得这是要打问号的。

我只是提一个醒,因为我已经在做这样的改变。

作者:尹晨

微信公众号:尹晨带货实录(ID:yinchen8810)

本文由 @尹晨带货实录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