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产品经理如何写好周报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biaodianfu.com/weekly-report.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工作汇报是下级向上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告知项目进度,身为产品经理,对已工作汇报尤其重要,汇报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有:汇报工作进度、说明重要事项、反馈重要信息、回馈上级疑问,更重要的是让你的上级知道你在做什么。工作汇报的主要目的有:陈述工作现状、表达工作业绩和沟通信息加强联系。

正经的周报应该怎么写?

周报需要汇报哪些内容?

本周工作进展

重点不在于做了什么,而是拿到了什么结果(有共识的)。对项目产生的影响。花了半天时间和谁谁开了个什么会不重要,重要的是会上做了什么决定,会后定了什么后续的行动方案;完成了多少文档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完成的,如调研是否具有普遍性,有什么反馈,能对项目决策产生什么影响。

  • 检查计划中关键任务的完成进度是否符合预期
  • 反馈各任务的执行结果,如:完成情况/未达预期的原因/失败的原因
  • 统计日程表中各任务的耗时情况是否正常,有没有效率特低或特高的情况,原因写到备注中
  • 回溯上一周面临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解决方案是否有效,并对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概括
  • 总结本周面临的新问题,描述问题并概括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准备以何种解决方案应对
  • 对工作、学习、生活(主要是人际关系)三方面进行评估,一方面对重点任务进行陈述性总结,另一方面评估重点任务的完成质量
  • 如果是上司已经知道的成绩,一笔带过即可(别记流水账)。关键是介绍上司可能不清楚的部分。如果你不讲,上司连这个事情有做没做都不知道,多半要当你没做。结果你委屈,上司也心里不踏实,觉得诸多事项怎么就没人管了,大家每天都在瞎忙些什么。
  • 工作总结不是写本周干了哪些事情,比如说完成了一个功能上线,修复一个BUG等。你可以这么写,不过这并不能帮助你的上司更好的了解你的工作。完成功能上线了,然后呢?有什么效果?比预期好还是比预期差?有风险没有?需不需要再投入一些时间上去改进改进?如果你不能打消上司的这些疑惑,那就只能说明你的工作汇报还不到位。说到底上司所希望的是你从他所关注的角度来汇报工作,这就需要我们改变原来的观念,不再是我做了哪些事情,而是这些事情进展到何种程度了。

示例:开发一个新功能需要汇报如下方面:

  • 背景:为什么要开发这个功能,想要达到什么目标。这个非常重要,有时候一些不靠谱的产品和技术提出了一些不靠谱的方案,实际上是有更为优雅的方案和手段,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做。做汇报的时候至少能够让上司有机会了解到这些点,尽早避免无意义的时间浪费。不然你都闷头做出来,其他部门一堆产品技术也配合你忙活了大半个月,再想改变就非常难了。
  • 计划:开发这个功能需要几周时间,截止时间是多久,每周各需要做哪些事情。这部分是用来给你上司一个大概的预期,让他不至于担心你做不完这件事情。
  • 进展:代码开发到何种程度,是否已经提交测试等等。这部分不仅需要包含你自己做的工作,也需要包含你的上游和下游合作方的工作。例如做多机房的隔离,就需要汇报数据库隔离的进展(DBA的工作),缓存的隔离(运维的工作),代码开发的进展(你自己的工作)。因为你对整件事情负责,所以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情的进展,其中任何一项缺失都可能会导致项目延期或者失败。收集进展这件事情不会耗费多少时间,但是却能够让你对项目有一个更强的控制力。
  • 问题:数据库资源申请慢,可能会影响上线时间。这个也非常重要,只有你把工作的问题暴露出来,上司才有可能帮你去调配资源,协调时间等。
  • 总结:任务完成的效果如何。这个部分需要收集一些数据来支撑你的任务,比如说上线功能的平均响应时间,PV,UV,是否达到初期的目标等。

下周工作计划

同样,重点在于希望拿到什么结果,推进什么事情。不要是“继续优化T2产品规划”这样虚的东西,而应该是针对本次汇报具体化工作任务,同时也给出思路和方法;不要说“要启动T3项目”,而是“调研T3需求,筛选并达成共识,制作Axure原型,回馈需求方,时间节点在下周三”。

  • 列出能预见到的项目/任务
  • 细化任务,一方面要计划任务量,另一方面要计划时间分配

严格来说,这部分并不是给上司看的,而是给自己看的,写在周报里只是为了向上司证明自己有计划,有妥善的安排。合理的计划决定时间管理水平,时间管理又决定工作效率的高低。

问题和需支持的地方

怎么去尝试解决,搞不定的需要什么资源,打算找谁,打算让老板或同事怎么帮你。“存在的问题”,“需要给到的支持”;提到的时候,一定要想好解决方案;切忌只有问题,没有解决方案,欠缺思考;

本周工作的感慨

包括对工作的思考/疑问/不满/建议等等。其实上司都爱看这部分,因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个人,但大部分周报都不爱写这玩意儿,觉得犯傻气,没话说,如果平时发言也不多,更容易被当作是“不积极,没想法”。这时你可能又委屈了,甚至还悲愤了,但你不来主动沟通,我又从何得知你“很有想法”或是“有所不满”呢?管理者要做的事情很多很杂,没时间频繁找你开会或是私聊,周报是上下级之间高效率的沟通手段,也是你得到上司理解、帮助最便捷的工具。

一周工作的自我评价

自省,针对自己本周的工作评分(五分制:极好、 好、中、差、极差)。自省内容也可以是:

  • 黄金时间分布段:是否把重点任务分配到精力最集中,最不容易受干扰的时间段去做
  • 总结任务的分类,各分类下的任务量,无需脑力的Brain Dead任务和需要静下心做的Deep Time任务各占了多少时间
  • 如果你有建立一个靠谱的目标,你每天花费多少时间在上面?
  • 评估你的精力状况,避免因为安排太多任务而透支

周报需要向哪些人汇报?

传统上,周报不就是汇报工作么?发给自己的主管不就行了么,我觉得这是最傻的,这大大浪费了“写周报”这个及其费脑子的工作。

稍好一些,周报可以发给主管和团队同事,团队里的人互相了解都在做什么,可以便于工作展开。

更好的,周报应该发给主管、团队同事、下属、以及有干系的合作方(其他部门的人),并且酌情区分“To”和“CC”,这才是真正的信息流通,发挥最大价值。愿意把周报发给下属的主管是好主管。

汇报时需要注意什么?

  • 了解汇报对象,这点非常关键;有的老板注重感性的描述,平铺直叙;有的老板注重数据和逻辑性;有的老板会在听汇报的时候,挑一些细节来验证你工作;
  • 了解汇报的目的:例行的进度汇报,还是接受检查,亦或者是请求指导;
  • 准备充足的材料;在平时多积累项目发生过程中的素材。如一些照片,交付物,文本和表格,以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邮件等;另外说到邮件,他其实可以作为你以时间和任务来梳理工作的很好的记录工具;
  • 将汇报的相关文档,以及报告发给老板;更重要的是也发给项目有关的同事,和一些有干系的合作方。这样做,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得理解你在做什么;客观上,有助于创造沟通和信息对等;以下一些汇报关键要素(适用于IT项目领域),大家可以参考:
    • 目标 (vision, mission or goals)
    • 竞争对手分析 (competitor analysis)
    • 里程碑 (milestone and deliveries)
    • 主要功能介绍 (feature status w/ priority)
    • 演示 (demo)
    • 项目依赖关系 (dependency)
    • 风险以及风险管理 (risks and mitigation)
    • 需跟进的问题 (open issues or concerns)

周报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场景一:没有重视周报,周报内容纯粹是流水账

存在这种场景的主要心态是周报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有这功夫还不如多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为了改变这种问题,需要先姚改变认知:

周报是写给别人看的

如果主管不知道你做了某件事情,相当于你就没有做过这件事情。听上去不近人情,其实完全符合实用逻辑。工作分很多类别,有结果容易显露出来的,比如策划案;有不容易显露出来的,比如市场调研和用户维护;有重复性较强的,比如内容审核和数据统计;还有种情况是任务周期较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让别人了解进展情况。不管什么工作,我们都希望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

周报是写给自己看的

  • 工作周报:写给被人看,被动,受命于人,属于履行任务,追求的是效率,希望尽可能快的完成,有可能避重就轻。
  • 个人周报:写给自己看,主动,自发性的,属于自我反省,追求的是问题的发现-解决-反馈,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真正对你有用的是工作周报还是个人周报?

如果你是主管,你需要做的可能是提供有意义的回复。让同事觉得不是写了等于没写。那什么样的回复是有意义的?答案是“询问”+“赞赏”+“期望/想法”(缺一不可)

  • 询问
    • 后续…怎么办?
    • 你想…?你能?
    • 能告诉我更多关于…?
  • 期望/想法
    • 我期待,我希望
    • 继续执行,持续关注中

具体来说,当下属从上级的周报反馈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时,不仅能更加了解领导对工作的具体期望和要求,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和组织的重视,进而激发“我要更加努力打工回馈组织”的内在动机。不仅如此,研究也发现,建设性的上级反馈还能反过来激发员工的主动的 反馈寻求行为(feedback-seeking behavior)。如果员工能够从写周报上获得领导高质量的及时反馈,就会有更高的意愿去积极主动地寻求更多有价值的反馈信息——更加认真地写周报,为自己争取资源,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开展工作和实现成长。

场景二:太过重视周报,周报成为内卷的代名词

在“干得好不如PPT做得好”,“日/周/月报吹得好,薪资没烦恼。”的背景下,慢慢开始攀比谁的周报字数多,谁的周报大而全。别人写了1000多字,我也想写多点,最后写了3000多字。本来只是文字,后来渐渐多了图表,再后来还有图片。本来只有工作汇报,后来又加进去下周工作安排,还有工作反思。越来越冗长,花样也原来越多。

周报的确有其梳理、汇报工作的作用,但“内卷”之下的周报已经脱离本质,逐渐成为“打工人”的负担。有的人更直言:“每周五什么都没时间做,一直在赶周报”不少大厂也意识到了周报的副作用,并开始调整,2020年7月,有阿里员工在脉脉上欣喜地爆料:“周报取消!TL(team leader)需要发月报,但也不超过1000字!”

关于第二个场景,过多需要改进的可能是从制度上改变,比如有人提出的将周报从“向上汇报”改为“向下汇报”。更多的是做信息的互通。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