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解封后,这些城市用重新设计人行道来庆祝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ifanr.com/app/148300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解封后,这些城市用重新设计人行道来庆祝

最近,一张被推特网友笑称为「人行道鉴赏协会」和「斑马保护协会」的照片,在英国最受关注的年度赛船比赛 The Head of The River Race 2022(简称 HORR 2022) 中脱颖而出。

001-1.jpg!720

▲ The Head of The River Race 2022 活动照片. 图片来自:Twitter @SleepstoHRR

这场活动中,一些游艇俱乐部和颁奖典礼工作人员,都会定制代表自己的套装。穿着疑似「人行道鉴别协会」套装的这几位男士,事实上来自有 136 年历史的 Molesey 游艇俱乐部。

显然,「人行道鉴赏协会」好像并不存在。不过,鉴赏人行道在国外一些地方,却成为解封后的庆祝活动——大家冲到封闭前寥若无人的街头,在重新设计的人行道上行走、欢呼和拍照纪念。

025-1-360x450.gif

▲ 图片来自:Giphy

马来西亚在 4 月份重新开放因疫情封锁的国界,吉隆波市中心的麦当劳炸薯条人行道特意赶在这个时候发布,一时之间成为当地风靡社交网络的打卡热点。

据设计这个项目的广告公司 Leo Burnett Malaysia  透露,从设计构思到政府批准、项目修建,历时 7 个月。

004.jpg!720

▲ 马来西亚吉隆波的麦当劳炸薯条人行道. 图片来自:DesignTaxi

这盒在街上「躺平」的炸薯条,正好指向了 40 年前即 1982 年,麦当劳在马来西亚开设的第一家餐厅。从薯条盒散落出来的黄色薯条,取代了街道上的白色斑马线,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处新风景。

006-1.jpg!720

▲ 马来西亚吉隆波的麦当劳炸薯条人行道. 图片来自:DesignTaxi

人行道的排布布局是否有点眼熟?没错,这个人行道项目的设计参考了东京涩谷。

007.gif

▲ 东京涩谷. 图片来自:CNN

麦当劳炸薯条「躺平」变人行道并不是第一次。早在 2010 年,在瑞士最大的公共节日 Züri Fäscht 期间,麦当劳就曾将一盒炸薯条画到人行道上。

008-1.jpg!720

▲ 瑞士的麦当劳炸薯条人行道. 图片来自:Creative Criminals

2018 年,纽波特街道上也曾出现两盒头对着头「躺平」的麦当劳炸薯条。

009-1.jpg!720

▲ 纽波特城内的麦当劳炸薯条人行道. 图片来自:Orange Magazine

将人行道这样日常所需的事物,设计成让行人看着开心、让城市更有特色的公共艺术作品,这样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人行道设计并不在少数。

在它背后的 71 年历史,也曾发生过很多有趣时刻,接下来看看历经封锁时期冷清营业的人行道,曾经有多特别?

057.jpg!720

▲ 电影《心灵奇旅》. 图片来自:VOI

带给人们欢乐的城市新风景

疫情后的城市复兴项目中,艺术和设计可以如何助力呢?

2021 年伦敦艺术节的标志项目「将伦敦聚在一起」(Bring London Together),成为了伦敦市长萨迪克·汗(Sadiq Khan)发起的旅游活动「Let’s Do London」中重要部分。

坐标当地的设计师 Yinka Ilori,成为这个项目的主导者。Yinka 非常擅长创作出让人看着开心的彩色作品,伦敦金丝雀码头的很艺术的彩色篮球场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010.jpg!720

▲ 伦敦金丝雀码头的篮球场. 图片来自:Canary Wharf

这种看着很现代很未来的彩色设计风格,其实来源于 Yinka 在非洲度过的童年时期经常看到的尼日利亚纺织图案。自 2011 年始,他开始将这种风格用在老家具改造中,逐渐延伸到更多东西的设计之中,小到抱枕、餐具,大到洗衣店、咖啡厅乃至整个展馆建筑物。

012-1.jpg!720

▲ Yinka 和 乐高合作的自助洗衣店. 图片来自:Dezeen

011-1.jpg!720

▲ Yinka 在自己设计的洗衣店中. 图片来自:Dezeen

Yinka 为伦敦艺术节重新设计的 18 个人行道在托特纳姆法院路上。这条道路位于伦敦的市中心,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一部中,作为赫敏想到的逃离之地,带着哈利和罗恩一同到达。

019-1.jpg!720

▲ 改造前的托特纳姆法院路. 图片来自:Bloomberg Philanthropies

不过 Yinka 设计的托特纳姆法院路,更像是一个童话世界,鲜亮的蓝色、橙色、粉红色、紫色和绿色组成的长方块艺术作品,取代了原先有点平淡的黑白色斑马线人行道。

017-1.jpg!720

014-1.jpg!720

▲ Yinka 为伦敦艺术节设计的人行道. 图片来自:Dezeen

同样是在伦敦开展的艺术项目 Piccadilly Art Takeover 中,艺术家 Vanessa Jackson 设计出 13 条人行道,并为其命名为 Up Town Dancing(上城区的舞蹈),希望以此为城市带来欢乐的气氛。

021.jpg!720

▲ Vanessa Jackson 为伦敦街道设计的人行道. 图片来自:Hypebeast

022.jpg!720

▲ Vanessa Jackson 为伦敦街道设计的人行道. 图片来自:Twitter @BagriFoundation

在人行道上,颜色和形式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联系。我试图让它变得有点电子化,并让它保持活力,因为我喜欢跳舞,而这种跳舞的体验感可以带给人活力。

——Vanessa Jackson

023-1.jpg!720

▲ Vanessa Jackson 为伦敦街道设计的人行道. 图片来自:Twitter @_WhiteCube

Yinka Ilori 和 Vanessa Jackson 设计的人行道看着有点像是抽象画,不过都是当下斑马线的变体,保留了易于辨认的线条,通过赋予更快乐的色彩,让原本有点单调无聊的路面多了一处处美丽的风景线。

026.jpg!720

▲ Vanessa Jackson 为伦敦街道设计的人行道. 图片来自:It’s Nice That

人行道的设计师与粉丝们

即使披头士乐队热度早已不比当年,但他们的一张照片相信很多人都看过——1969 年 8 月 8 日,他们站在伦敦的斑马线人行道上,用 10 分钟拍摄的《艾比路》(Abbey Road)专辑封面。

2007 年,这张照片还被印在了英国皇家邮政发行的邮票上。

029.jpg!720

▲ 印在英国邮票上的披头士乐队《艾比路》专辑封面照片. 图片来自:BBC

这也是流行音乐史上,大众最喜欢模仿的一个画面了。

030.jpg!720

031.jpg!720

▲ 模仿《艾比路》的名人 Mitchel Federan 和美国学生 Amy Holman. 图片来自:BBC

世界上第一个斑马线人行道也出现在英国。

时间倒回到 1934 年,拥有黑白色杆子和琥珀色圆形灯的贝利沙灯塔(Belisha beacon)首先作为人行道标志引入使用。然而,随着车流量逐年增多,贝利沙灯塔的可视性减弱,行人和司机开始无视它的存在。

034.jpg!720

▲ 贝利沙灯塔. 图片来自:Prints Online

当时的交通运输部多次尝试提高贝利沙灯塔的有效性,但都以失败告终。

032.jpg!720

▲贝利沙灯塔. 图片来自:Roadway

直到 1948 年,英国国会议员詹姆斯·卡拉汉(James Callaghan)访问了交通研究实验室。乔治·查尔斯沃思(George Charlesworth)当时是这个实验室的第一任负责人,他领导的团队正在研究人行道的设计。

035.jpg!720

▲ 乔治·查尔斯沃思团队在路上观察他们设计的斑马线人行道. 图片来自:The Times

乔治·查尔斯沃思团队最后的研究成果,与贝利沙灯塔上的黑白条纹很相似,不过这条纹是画在路面上的。

038.jpg!720

因卡拉汉觉得新人行道的设计像斑马,因此得到了「斑马线」的昵称。而乔治·查尔斯沃思也得到了「斑马」博士的美称。1951 年,第一条真正意义的斑马线人行道诞生在斯劳镇上。

039.jpg!720

▲ 在纽约街道上的斑马. 图片来自:Another Magazine

不过即使是年逾 71 岁的斑马线人行道,也并非没有争议之处。

有学者指出,看起来横平竖直的斑马线,在司机角度看过去,会因为透视原理汇聚成一个向前的箭头;在行人看来会有障碍物的错觉,如同走铁索桥或者踩着跳石过河,易于分心。

056.jpg!720

▲ 图片来自:jiyuutora

040.jpg!720

▲胡塞尼大桥. 图片来自:Paki Holic

但这种因为视觉角度造成的错觉,是否也可以利用起来,创造出更抓人眼球的人行道?3D 斑马线人行道应运而生。

3D 人行道的创意来自印度,Shakuntala Pandya 和她的女儿 Saumya Pandya Thakkar 联手重新设计了艾哈迈达巴德市的传统人行斑马线。

041.jpg!720

▲ 印度的 3D 人行道. 图片来自:Geographies Of Change

冰岛小镇 Ísafjörður 在 2017 年将这个创意带到了欧洲,修建出看起来更立体、更真实的 3D 人行道。此后,3D 人行道开始在欧洲流行,被视为交通事故的解决良方。

042.jpg!720

▲ 冰岛小镇 Ísafjörður 的 3D 人行道 . 图片来自:Bored Panda

043.jpg!720

▲ 2019 年欧洲交通周. 图片来自:Euro Cities

060.jpg!720

▲ 伦敦首个 3D 人行道. 图片来自:Dezeen

3D 人行道的最热情粉丝还得是丹麦。丹麦第二大城市奥胡斯市在去年 9 月 14 日宣布将 3D 人行道的建设提上日程,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广,整个过程将持续到 2024 年 5 月。

044.jpg!720

▲ 奥胡斯市的 3D 人行道. 图片来自:Mester Tidende

人行道被发掘出来的艺术内涵

以斑马线为代表的人行道在诞生多年之后,本身也成为具备意义的符号——穿越、连接。

从这一点出发,俄罗斯艺术家 Gregory Orekhov 将普通的黑白斑马线,移到了莫斯科河之上,做成了大型艺术装置。

048.jpg!720

▲ Gregory Orekhov 的人行道艺术装置. 图片来自:Designboom

这确实是一条可供行人穿越的斑马线人行道。看似浮在河面上的白色斑马线,其实是刷在透明的聚碳酸酯片上的白漆。

047.jpg!720

051.jpg!720

▲ Gregory Orekhov 的人行道艺术装置. 图片来自:Designboom

这条人行道横跨河流,两边分别是辽阔的平原和看不到尽头的山野。艺术家将站在这条人行道的自己,描述成「站在安静而雾气迷绕的自然世界和即将到来的灾难之间的路口」。他希望通过这个作品,提醒大家更多去关注自然与遗产保护问题。

049.jpg!720

059.jpg!720

▲ Gregory Orekhov 的人行道艺术装置. 图片来自:Designboom

人行道的象征意义涉及选择、命运的转折以及确立人生的预设道路。在它之上,时间与空间交织在一起。这个装置不是个人的想法表达,更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的事情,是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会遇到的事情。

——Gregory Orekhov

在豆瓣电影 Top250 之列的《玛丽和马克思》(Mary and Max, 2009)中,人行道背后的隐喻也被引用进来写了一封感人书信,昭示了两位朋友终重归于好。

052.jpg!720

▲《玛丽和马克思》电影海报

伯纳德·豪夫医生还说过,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条很长的人行道,有的铺得很好,而有的像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和我的很像,但是没有我的这么多裂缝。

希望有一天,我们的人行道交汇了,到时候我们可以一起喝罐炼奶。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唯一的朋友。

——马克思

045.jpg!720

046.jpg!720

▲ 图片来自:电影《玛丽和马克思》

人行道很「日常」,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正因为它的「日常」,它承载了我们成长经历中太多的记忆和故事,它的设计与创新也同理。

054.jpg!720

▲ Sascha Lobe 为包豪斯百年诞辰设计的人行道,上面是一些包豪斯先锋设计师的名字. 图片来自:Typeroom

在疫情之下,人行道或许变得冷清了,车流人流尽不如过往,但我们需要相信,终有一天,就像电影《玛丽和马克思》中说的那样,亲朋好友之间的人行道交汇了,我们可以一起吃吃喝喝,聊聊生活。

1111.jpg!720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