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房地产并购融资规模逾两千亿元,但“ICU”房企脱困仍难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sino-manager.com/27631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房地产并购融资规模逾两千亿元,但“ICU”房企脱困仍难

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截至4月8日,各渠道房地产并购类融资额共计2251.2亿元,金融机构及资产管理公司等多元化市场主体纷纷入场参与资产处置。

作为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的支持政策之一的房企并购贷款,目前正在快速推进。据《红周刊》统计,今年一季度,至少16家房企以发行公司债及申请金融机构贷款等形式获得并购融资,融资主力亦逐渐由央企、国企扩大至优质民营房企,包括碧桂园、美的置业、旭辉控股、新希望地产4家民营房企已合计获得并购类贷款逾700亿元。

不过,房企并购贷范围的扩大并没有带来项目“并购潮”,头部房企依然谨慎,出手项目多是之前有过接触的项目。就此,业内人士向《红周刊》表示,“安全性”是买家在该轮收并购中考虑的重要因素,目前房企主流是收缩投资规模。这对身处“ICU”的房企不算是个好消息。

并购贷扩容

民营房企数量增多

在降负债、去杠杆取得明显成效之后,房地产并购贷在年初以不计入“三道红线”的形式为优质房企融资打开了一扇窗。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各渠道房地产并购类融资额共计2251.2亿元,较一个月前增长近1000亿元。

据《红周刊》统计,在今年一季度逾16家获得并购融资的房企中,美的置业、碧桂园、华润置地分别以370亿元、350亿元、200亿元的并购融资额度位列前三。此外,五矿地产、瑞安房地产、保利发展、保利置业集团、美的置业、首开股份、旭辉控股集团、新希望地产等8家房企获得并购融资额度均超过50亿元。

这显示出,并购融资贷款从之前以国企、央企为主已经扩大至碧桂园、美的置业、旭辉控股、新希望地产等头部民营房企。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资金投放过程中也有自身的风控评估系统。”亿翰智库副总裁田晶向《红周刊》表示,目前银行投放并购资金的房企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安全性靠谱的央企、国企,这些房企前期并没有大力加杠杆,所以在去杠杆调控中的风险也较小;另一类则是几家民营房企,其本身安全性良好,或是背后拥有集团兜底。

据《红周刊》梳理发现,业务经营稳健、财务相对安全是上述民营房企的典型特征。目前,上述民营房企均属于千亿规模阵营,且去年的销售额维持正增长,其中,碧桂园以7588亿元的全口径销售额延续了“规模第一房企”地位,旭辉控股、美的置业、新希望地产依次实现全口径销售额2472亿元、1370亿元、1059亿元,同比增长7.03%、8.66%、2.73%。

另外,截至2021年底,旭辉控股、新希望地产居于“三道红线”中的“绿档”。美的置业、碧桂园虽然居于“黄档”,但现金短债比及净负债率明显改善,分别计划在2022年、2023年中期之前实现转绿。

在并购融资贷款之外,上述民营房企在其他融资渠道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以碧桂园为例,碧桂园是首批率先恢复发债的房企之一,其在去年12月就发行了10亿元公司债,今年1月发行票面利率为5.3%的5.2亿元规模的ABS(资产支持证券)以及票面利率为4.95%的39亿港元的有抵押担保可换股债券,至3月拟发行50亿元中期票据也获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

值得一提的是,房企、金融机构及资产管理公司都在涌入房地产并购贷领域,但获得并购贷门槛依然较高,实际获得贷款支持的房企数量有限。目前,房企并购贷主要依托银行,其中,招商银行支持力度最大,已提供超500亿元并购贷融资额度授信。

并购标的聚焦于合作项目

出险房企资产盘活依然艰难

在融资端获得支持的同时,一季度房地产市场化收并购动作有所增多,目前,中海地产、越秀地产、华发股份等多家央企、国企接盘出险房企项目。例如,中海地产斥资逾36亿元从两家华南房企手中获得昔日总价“地王”广州亚运城项目控股权;华发集团斥资12亿元收购某家头部房企昆明文旅城二期项目40%股权;越秀金控出资2亿元收购花样年重庆渝北区项目等。

据《红周刊》梳理发现,从房企并购标的来看,目前市场中涉及股权层面的交易较少,更多表现为两类并购,一类聚焦具备强现金流属性的物业板块,例如今年1月华润万象生活分别作价10.6亿元、22.6亿元收购禹洲物业与中南服务;另一类则是对合作项目的并购,提升项目权益占比。

以美的置业为例,背靠美的集团与何享健家族,这家民营房企在今年的并购市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红周刊》了解到,自去年底以来,美的置业已与合作方花样年、正荣、金科等达成13个项目交易,多由初期的联合开发变更为100%持股。在这些交易中,美的置业近期对债务承压的正荣地产项目收购尤为频繁。仅2月23日、24日,美的置业便从这家合作对象手中收购长沙“美的正荣滨河苑”项目的50%股权、无锡“正荣美的云樾”的51%股权以及天津“和筑梅江”项目的51%股权。

进一步来看,在上述美的置业把合作项目转变为100%持股的项目中,大多位于一二线城市或强三线城市,发展前景较为确定。

对于房企当前聚焦熟悉项目的并购,田晶认为,涉及资产包等并购事项时,很难充分评估其中风险,而既往的合作项目至少意味着买卖双方对其中的股权、债权关系认知清晰透明,“目前房企整体比较谨慎,对合作项目的并购也是出于安全性考虑,也为了避免合作项目出现更多问题。”

而就出售合作项目股权的一些出险房企而言,可以借此缓解现金流危机。比如,遭遇现金流危机的某集团,其旗下停工项目长沙月湖郡、广州海石洲悦先后引入国民信托与信达资本接盘,已在今年一季度传出复工消息。

除了新力控股,蓝光发展、当代置业、花样年、禹洲集团、正荣地产等困难房企都在寻求资产出售。据了解,正荣地产预计上半年可以完成30~40亿左右规模的资产盘活处置,龙光集团预计出售30多个项目以回笼约150亿元资金。

不过,出险房企期待的尽快盘活资产的愿望可能落空。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向《红周刊》表示,“从实际操作来看,一般并购的整个资产包而非单个项目,资产包里面内容比较多,且各种关系比较复杂,比如质押情况、出资情况甚至还有查封的情况,要涉及到地方政府、债权方、债务方多方的利益,所以整体推动节奏会比较慢。”

并购贷“被动式”增长

很难出现并购潮

据不完全统计,一季度市场中已售待售资产已超千亿元量级。相较于摆上货架的大量资产包,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行业并购交易规模为337亿元,表明市场供应远大于需求。

《红周刊》发现,目前手持现金的房企在并购表现上整体审慎。其中,年内最先发行并购类中期票据的招商蛇口,直到4月5日才宣布联合AMC机构入场纾困华南某旧改龙头房企,但仅仅是签署三方合作框架协议。而并购融资储备规模已达400亿元的华润置地,一季度仅旗下华润万象生活斥资33.2亿元开展两笔物业板块并购。

在业内人士看来,谨慎收购的背后,关键在于价格博弈。“目前鼓励对出险房企项目并购的相关措施并不是强制性,房企出于安全考虑普遍持观望态度。另外,今年很多城市降低了土拍门槛,供应土地的质量也非常好。与其收购债权关系不清晰的项目,土拍市场的吸引力反而更大。”田晶如此表示。

宋红卫亦对此表示,目前收购方想以较高的折价幅度收购资产,而针对优质资产,被收购房企仍然想以盘活项目自救为主,很难接受大幅折价的条件,基本上就是这样的博弈。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仍受相应监管政策约束。这也注定金融机构及房企在资金投放上倾向于“精准”收购,而非跑马圈地。“尽管目前对于出险房企或者出险项目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名单,但对并购贷方面的审批都有相应要求,投放使用的争议不会太大。”宋红卫解释。

《红周刊》了解到,目前房企并购贷款需遵循专款专用原则,例如被并购的项目应当完成在建工程开发投资总额的25%以上,需要满足“四三二”标准,在交易过程中并购贷款所占比例不应高于60%,以防止企业变相前融。

宋红卫预计,房地产并购融资规模还会增长,但更多是针对前期合作的问题项目的被动式增长。“对收购方而言,虽然并购贷款不计入三道红线,但同样会增加房企的偿债压力,比如有‘绿档’房企也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从金融机构角度来讲,其资金投放额度也有限制,除非出台专项额外的资金支持政策,不然很难出现并购的高峰。”他进一步补充道,“在大环境下行的背景下,企业会收缩投资规模,并购仍然属于扩张的举措,因此并购的目标主体也集中在核心城市的核心项目,不会大面积铺开。”

(本文已刊发于4月16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