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双碳下的新风口|ESG观察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mtpost.com/608057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双碳下的新风口|ESG观察

在双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进入快车道的当下,企业又该如何践行ESG?身处时代洪流中的个人能否找到相关的职业坐标?

双碳下的新风口|ESG观察

00:00 22:26

!1400x787&ext=.jpeg

上世纪60年代,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寂静的春天》。在书中,她向人们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并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学农药的危害。

当时在任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读过此书之后,责成“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对书中提到的化学物进行试验,来验证卡逊的结论。该委员会后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报告证实了卡逊《寂静的春天》中的论题正确。于是,DDT(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受到了政府的密切监督。1962年年底,美国各州的立法机关向政府提出了四十多件有关限制使用杀虫剂的提案。

事实上,《寂静的春天》不只影响了美国,还深刻地影响到全世界。也因此,《寂静的春天》一书把公司的治理带到了可持续发展的路上。

在“可持续发展”概念出现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又出现了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概念,“但是因为当时提出CSR概念的时候,并没有一些比较完整系统性的来阐述它的指标或者说表现,所以它就变成了一个相对过渡性的概念。”湾区碳中和咨询总监陈昊雯在做客华楠直播间ESG观察第一期中介绍道。

在进入21世纪后,才有ESG的投资概念正式形成,其原则与评价体系也逐步建立形成。但ESG在国内的火热,却是近几年的事情。

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实施,ESG越来越成为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非财务因素评价的重要框架之一。比如腾讯在去年做了全公司的碳管理、碳资产的梳理,今年2月底又正式了发布了碳中和的报告,披露了自身的碳目标和路线图。

目前,中国是鼓励披露ESG相关信息,但随着金融市场的成立,将会引导更多企业做好ESG信息披露。但在全球范围内,欧洲、美国对于ESG方面的披露都是强制性的,因此体系较为成熟,也给中国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陈昊雯也提醒道,“欧盟多多少少也有一些反面例子,比如历史上面其实存在一些漂绿的现象,这也是目前我们在监管层面特别去关注的。”漂绿,是指有些企业在保护环境方面说的比做的多,也就是“言行不一”,披露的信息有一定的造假行为。

整体来看,目前 ESG 投资在国内仍属于发展初期,认知和具体行动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不免好奇,ESG到底是什么?ESG、CSR、可持续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ESG的评级指标有哪些?在双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进入快车道的当下,企业又该如何践行ESG?身处时代洪流中的个人能否找到相关的职业坐标?

对此,陈昊雯在做客钛媒体《华楠直播间》时,对此一一做出了详细解答。

以下为对话内容经钛媒体编辑整理,略有删减。

钛媒体:ESG究竟是什么?ESG分别代表什么?

陈昊雯:其实ESG也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个概念, E就是Environment环境, S是Social社会责任,然后G是Goverment公司治理。

其实ESG的发展历程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公众也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环境对于人类发展的压力。

1962年《寂静的春天》这本书的出版引起了非常大的关注,把公司的治理带向了可持续发展的路程,然后又往社会责任上带,最终在2005年左右就有投资机构将ESG的概念正式地提出来了。

钛媒体:所以ESG对于很多公众来说确实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关于它探索的过程能否展开详细讲述一下?

陈昊雯:可持续发展演进的过程还是比较长,最早开始于90年代左右,一直到20世纪初的时候,联合国包括各个相关组织、联合国成员国,将其最终设立为17个目标、10项行动,这是可持续发展目前全球范围的一个共识。

ESG为什么受到如此重要的一个关注?其实在国内,就是因为去年提出来了“双碳”的策略和1+N的目标,其实是跟我们所说的碳综合管理、双碳大概念是非常相关的,所以目前也成为了公司在治理过程当中首要去关注和披露的一个信息要素。

同时,在Social和 Goverment这方面,其实全球范围来说一直都是投资界非常关注,也是上市公司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强制或者鼓励去披露的部分。

钛媒体:那么,ESG中的E下面究竟有什么?可以给我们举个例子吗?

陈昊雯:我就举一个跟我们现在关注度最高的、在碳中和背景下气候变化相关的指标。因为我本身学习的是环境的专业,那么环境方面其实跟大气,跟固体废弃物,跟水体都有非常大的关联度。我们看到在环境范畴当中,其实有跟大气相关的和温室气体排放和碳减排相关的就是气候变化最关心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在全球来说,其实除了二氧化碳之外,还有6个主要的温室气体,比如说像甲烷,还有氧化亚氮这些对于温室气体效应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那么还有包括空气质量、能源管理,这些是目前跟碳相关最大的几个指标。另外,就是水资源的管理、固体废弃物、有害物的管理以及生态影响的这些关键部分。

钛媒体:那么ESG中的S里面有什么细小的分类呢?

陈昊雯:S方面,Social部分我讲一个比较通俗易懂的,因为Social其实范畴非常的广泛,包括像客户的隐私,甚至于数字安全、健康安全、员工多样性等。

可能跟我们大众或者说职场的小伙伴们关系比较密切的,就是目前我们看到在新冠疫情下,企业对于社会所给到的一些社会责任,提供的一些支持,包括我们看到这几年因为疫情的影响,供应受到了一些挑战或者阻碍,在这个当中怎么保供其实是非常多的上市企业在它的ESG报告当中特别强调的。

另外还有一个我们目前可能感同身受的一点就是目前上海疫情下,各个员工都在家办公,都要通过线上的形式,这就可能同时要兼顾工作和家庭,在这个当中其实受到非常多的压力和心理上的一些挑战。我看到有很多不错的外企,包括一些头部的优秀的公司,他们在这个期间非常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有一些公司他们会采取线上的 Wellness的活动,然后一些不错的公司就会想办法通过工会来组织一些团购,组织一些防疫包的发放等等,有些公司甚至发了三四轮了,这个也变成今年很多雇主在Social Responsibility上面非常优秀的案例。

钛媒体:那么,G下面又有什么?

陈昊雯:就是公司治理的方面了,包括董事会的组成,然后管理层、商业道德竞争这些方面,更多是投资机构和投资者更加关注的一些部分。

钛媒体:在最初提到更多的是另一个词CSR,那么CSR究竟是什么?它跟ESG有什么样的联系共同点和不同点?

陈昊雯:CSR的英文全称是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它可能跟 ESG当中的Social部分的关联度更高一些,但是因为当时提出CSR概念的时候,并没有一些比较完整系统性的来阐述它的指标或者说它的表现,所以它就变成了一个相对过渡性的概念。

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很多的企业、投资机构或者监管方在提到ESG的时候,仍然会将CSR的共同之处拿出来说。我们也看到今年3月份,国资委也成立了社会责任局这样一个新的架构,更多的是鼓励央企去进行社会责任,或者说在ESG的环境治理和社会责任方面的披露,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导向。

钛媒体:是的,ESG和CSR是相关的,但它又不是完全相同的,比如ESG很多是针对一定的指标去评估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资,CSR可能更多的是在策略方面的一些提升,比如一些战略措施,所以ESG可以通俗的来讲,它可能是定量的一面, CSR更多是定性的那一面,不知道我这样理解是否合适?

陈昊雯:可以这么讲,不过我也关注到,其实CSR在国内提到的也比较多,尤其央企,有时候我们看到央企的一些披露不一定用到的是ESG的这套体系。

其实国内在CSR的披露上面,社科院也有自己的一套迭代了好几版的标准体系,这个版本在国企和央企的范畴当中应用的会更加多一些。

ESG这套体系其实是一个舶来品,从发达国家引入的一套概念体系,目前全球来说应用比较广泛的一些评级,或者说使用的这些标准体系。

钛媒体:有人说ESG看上去是一个新词,但是跟我们以前讲的可持续有什么区别?它不就是新瓶旧酒吗?这怎么理解?

陈昊雯 :ESG确实是脱胎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甚至于从某种程度上是等同的一个关系和包含的一个关系。大家不需要太过于纠结字眼本身,就是在不同的场合它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

钛媒体:谈到ESG,它往往和双碳目标挂钩,他们之间是有什么样的联系?

陈昊雯:目前在双碳背景下,相关度最高的仍然是在E的范围当中。现在可能大家更多会讲到的就是碳管理这个方面,碳资产的管理以及碳交易、碳市场这些重点的关键字应该提到的次数非常多。

国内近期大家可以关注到,比如在互联网的行业,像腾讯,他们去年开始做全公司或者全集团一个碳管理,包括碳资产的梳理,之后他们在今年年初2月底的时候正式了发布了一个碳中和的报告,披露了它的碳目标和路线图。

另外,还有一家比较知名的国内头部的新能源技术的公司远景集团。它们也是早在去年就承诺2022年要达到自身的碳中和,然后希望能够在2028年之前成为中国企业当中最早实现全部的碳中和或者零碳目标的一家公司,这些都是有披露出来的一个非常具体的目标和路线图。

钛媒体:刚才您提到这些公司有没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陈昊雯:共同的特性就是大部分都是在行业内数一数二的头部企业,具有标杆的作用;另外一方面,它其实也引领着整个行业在可持续发展,包括碳中和方面的实践引领作用。

所以我们看到全球范围来说,在可持续发展或者ESG领域实践的不错的企业,也都是在行业排名比较靠前的大企业,像化工领域,杜邦、陶氏、巴斯夫、科思创等都是我们肉眼可见的在这方面做得不错的企业,而且这些企业通常都在MSCI或者这些评级机构当中获得了一个不错的评价和评分。

钛媒体:刚才举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优秀的企业其实蛮多的,但更多的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国外的企业做了非常多有效的这种措施,目前中国的发展以及国外的发展的速度是怎么样的?呈现的效果又怎么样?

陈昊雯:全球来说,其实很多国家对于ESG方面的披露都是强制性的。我们可以看到欧洲、美国,甚至包括港交所上市的这些企业,其实基本上港交所的意见也是鼓励披露,但是他说的是不披露就要解释,其实就相当于是接近强制性的披露了,所以基本上在港股上市的企业当中,也是非常自觉地去进行ESG报告的撰写和披露的。

那么我相信现在国内的ESG的发展,其实是由几个主要的推动力所带来的,一个是刚刚说到的一些政策的导向性,包括双碳的方向目标,以及国家对于央企的重视度、社会责任方面的重视度。另外一方面比较重要的就是来自于监管机构和交易所,就是投资界和金融界的这样一个需要和要求。随着双碳的发展,未来我们也会预见到更多在减碳技术上面,或者说对于公司或者社会有责任心的公司,会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

所以近几年包括说有一些金融机构也加入到了全球披露的范畴当中,那么我们也关注到包括上海交易所也好,或者说深圳和上海的这些交易所,不管科创板还是主板,其实都陆陆续续推出来了在ESG或者社会责任披露方面的一些指导意见。

从顶层设计的方面,就从监管的机构开始引导公司或者企业去进行这方面的关注和披露。披露是最终实现的一个结果,企业要更多去关注它究竟怎么实践,怎么去实现它的这几个目标。

钛媒体:ESG这个话题更多地被投资,还有金融领域所关注,为什么金融行业会这么关注ESG?

陈昊雯:就是因为现在大家对于环境的关注,还有包括整个双碳大的策略措施所带来的,同时这个也是一种投资的方向。因为绿色金融它是一个特定的投资方式和范畴,它是根据企业在环境上面的表现,社会责任上的投资等进行关注的。他就会将一些可能不管是行业也好,或者说有这些负面影响的公司,排除在他的投资的标的当中,然后就形成了一些像指数基金或者债券的投资组合和衍生品,成立了这样一个额外的新市场。

那么全球范围来说,其实这个市场还真的不小,就是不管是可持续发展的投资还是我们从ESG的投资的角度来讲,公开数据显示,大概是在35万亿美金这样一个非常大的投资市场。

同时,其实有一些第三方的分析机构有去评价ESG的这些投资标的和Portfolio,通常这些投资标的股价表现也是跑赢大盘的。所以其实从策略或者投资的角度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

钛媒体:刚才更多的是国内的 ESG的情况,那么国际上披露状况怎么样?

陈昊雯:国际上目前应该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体系,因为它有投资的市场来带动着强制性的披露这样一个举措。所以基本上我们可以看到全球跨国公司都是常规性的操作,在它的每一年的年报披露的同时,它会有可持续的报告和ESG的报告的披露。很多跨国公司的一些做法也可以变成我们国内企业的一个参考。

钛媒体:我们可以聊一聊欧盟在 ESG披露方面做出的一些成果。

陈昊雯:欧盟它是有非常成熟的碳市场,运作了非常长时间,然后包括国内的碳市场也一定程度上参考和借鉴了欧盟的这样一个体系建立起来的。

欧盟现在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其实是它的衍生品的市场,包括期货这些方面衍生品的trading这些有比较高的流动性,然后它的碳投资和这些相关性,包括企业的意义,都是紧密挂钩的。所以这个是我们预见到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生态发展也会有一个取其精华的部分。

钛媒体:欧盟是以强制披露为主,自愿披露为辅,所以相对来说是有松也有紧的这个过程,那么中国更多的是鼓励披露,是这样吗?

陈昊雯:中国目前是鼓励披露,并没有到强制的地步,但是相信随着金融市场的成立,还有更多金融产品的开发、发布,它会在这个角度去进一步的引领整个行业的一个规范性,也会形成一个正循环和积极的循环作用,然后鼓励更多的企业做好ESG相关的披露。

钛媒体:ESG这些实践的成果,目前有哪些评价标准?

陈昊雯:其实全球来说就几个比较主流的或者公认的评价体系,包括MSCI、道琼斯,CDP也算是一个,他们是有一个非常成熟的指标层级的指标体系的,比如MSCI指标,它是一个4级的指标层级,分得非常的细致,大概是3项,3项ESG下面就是10项分指标,然后再进一步下沉到再下一级的指标,然后具体到可能不同的行业,它会有一定的差异化。

港交所的的披露指引,其实也是经过了好几版、好多年的更新迭代,也是逐渐收紧的一个方向。而且随着气候变化的关注度越来越提升,它在气候变化方面的指标和相应的披露的要求也一直在不停的更新和增加。

国内其实比较知名的就是商道融绿的一个指标体系,基本上也是三级的这样一个设定。大致的逻辑,还有整个的框架,国内和国外没有太大的差异。

钛媒体:ESG现在诞生出哪些新的职业?

陈昊雯:其实就跟双碳这个话题也蛮接近的了,随着去年11月份“1+N”政策的出台,相关的需求呈现明显的一个增长,甚至是一个井喷的状态。我看到咨询公司,随着订单的增加,其实人手也不充裕了。有非常多的甲方的企业要去做这些披露,或者说为了双碳的策略要做规划的,要做准备的,要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还有落地的。

其实人才的需求现在非常的旺盛,如果大家真的有兴趣要在这个领域就业,其实可以去关注一下,甚至于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钛媒体:其实钛媒体也很早去关注一些跟碳有关的新兴职业。在年初的时候,钛媒体的记者就写过《碳排放管理师,风口上的新职业》这样一篇文章,了解过这个职业。

陈昊雯:确实。但是有一点要提醒,目前一些相对中高端的管理岗,其实人才需求也非常的多,而且这些岗位需要的就是一些复合型的人才。你不仅仅是要懂行业,也要懂碳,或者说要懂可持续,那么这些方面就可能原来在咨询公司的这些人才的储备就会非常的受欢迎。

另外,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金融行业当中的从业者的需求也明显呈一个上升的态势。

钛媒体:ESG越高是不是投资价值就越高?

陈昊雯:也不完全是。应该说ESG是要跟财务指标来综合考量的,我们在这边讲的只不过是除了财务指标之外,有一些专门投资于环境也好,或者社会责任的这些投资机构和金融的产品。本身我们谈一家公司是否有发展前景,是否基业长青,这个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但是它的基本面还是要去关注的。

钛媒体:企业实践ESG能创造价值吗?它会对股价有什么样的影响?

陈昊雯:在绿色金融评价当中,是有一些结论是我们看到这些投资的标的,它的股价是会高于传统领域的这些投资的标的,这个是有证实的。那么全球发展的大背景,全球统一的共识就是要应对气候变化,也就是说,对于环境承诺或者提出这些碳中和或者零碳目标的企业,一定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青睐。

钛媒体:ESG未来会成为一种高薪的行业,还是大家对这个职业更感兴趣?

陈昊雯:我觉得今天应该有很多小伙伴会挺关心就业这件事,本身我是从环境系毕业,其实过去很多年,行业本身的薪酬并不是很高,不能算是最有优势或者最有竞争力的。

随着目前供不应求的出现,薪酬确实是在呈现一个上升的态势,也有一些第三方的机构其实最近做过一些调查是得出这方面的结论。

具体的薪酬还是与具体所在的岗位、工作年限、职业经历、个人能力等直接相关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如果有小伙伴有兴趣,要在碳圈从业,还是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去应对现在新的行业的需求和增长,你的未来的价值一定会往上升的。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韩敬娴,编辑/张敏)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