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44岁女CEO带队,第一个披萨IPO来了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8178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阅读时间大约8分钟(3143字)

21小时前 44岁女CEO带队,第一个披萨IPO来了

来源:图虫
二级市场能够容得下这么多餐饮IPO吗?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天天IPO(ID:pedailyIPO),作者: 杨文静。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第一个比萨IPO赶来了。

投资界获悉,达美乐比萨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独家总特许经营商——达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达美乐中国”)已经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挂牌上市。以2020年销售收入计算,达美乐是中国第三大比萨公司,仅次于必胜客和尊宝比萨。

达美乐比萨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1960年,创始人汤姆·莫纳汉与哥哥盘下一家濒临倒闭的比萨店,从此开启了比萨帝国的创立征程。1997年,达美乐比萨正式进军中国大陆,如今的CEO是一位44岁的女性——王怡。

早年在麦肯锡工作,后来打拼到麦当劳中国高管位置,王怡一上任就拿下达美乐比萨在中国内陆及港澳地区的特许经营,达美乐门店迅速翻番。如今,达美乐中国在内陆的10个城市直营门店达到485家。

随着达美乐奔赴IPO,我们看到港交所快要成为一个美食广场——快餐连锁IPO乡村基、绿茶餐厅;新面馆第一个IPO和府捞面;麻辣烫第一个IPO杨国福;粤式火锅连锁餐厅捞王.....都在排着队IPO。令人担忧的是,二级市场能够容得下这么多餐饮IPO吗?

44岁女CEO,从麦肯锡到卖比萨,主打30分钟送达

达美乐中国的故事,要从创始人汤姆·莫纳汉说起。

莫纳汉从小在寄宿家庭和孤儿院中长大,因为交不起学费,大学曾两度辍学。1960年,哥哥吉姆偶然发现了一家快要倒闭的比萨店铺,一番商议后,二人借来500美元盘下了这家店。在两兄弟的经营下,比萨店起死回生,生意也越来越好。

不久后,哥哥做回老本行邮递员,而莫纳汉在比萨店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决定一个人坚持下去。他给商店取名为“Domino's”(达美乐),意为“骨牌”,并选用骨牌的一点和两点作为门店标志,希望自己的生意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连锁效应,能接着开出第二家,第三家店。1967年,达美乐首家加盟店正式开业,扩张就这样开始了。

莫纳汉将门店开在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并把精力投入到更受欢迎的外送服务上,在餐饮外卖还未普及之下开辟了最早的比萨外卖模式。为了打响名号,莫纳汉在全美推出“30分钟保证送到比萨饼”服务,让达美乐在五年内拿下美国90%以上的比萨饼外卖市场。

1984年,达美乐全球门店突破1900家,成为仅次于必胜客的第二大比萨帝国,也是美国第一大比萨外卖公司。紧接着,达美乐开始将触角逐渐伸向中国市场。

达美乐1989年进入中国台湾,这里一跃成为达美乐在海外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8年后,达美乐正式进军中国大陆。2010年,达势股份收购了达美乐比萨的中国特许经营商Pizzavest China Ltd.,正式成为其在国内的独家总特许经营商。

此后,一位中国女高管——王怡,在达美乐中国的扮演了重要角色。

纵观达美乐中国的招股书上,王怡的名字出现过22次。2004年,王怡从美国范德堡大学毕业,加入了麦肯锡。从基层员工做起,她在麦肯锡一干就是5年。回国后,王怡入职麦当劳中国,再次从亚太区的基层运营生做起,用了8年时间,一路当上中国区特许经营业务部副总裁,统领麦当劳中部地区业务。

2017年5月,39岁的王怡出任达美乐中国首席执行官,负责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及业务方向。刚上任一月,达美乐中国就重续了与Domino’s International的总特许经营协议,据此,公司特许经营区域扩张至整个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地区。

达美乐中国延续了品牌的“30分钟配送”模式,王怡从美国和澳大利亚门店的“GPS外送追踪功能”,无人机、无人车及机器人送餐等配送方式中得到借鉴,在比萨外送方面投入了大量研发。2019年,达美乐中国自主研发了“一体化服务中台”,使消费者能够从比萨制作到骑手取餐的全过程进行实时追踪。

王怡的出现加快了美乐中国的扩张步伐。在她的部署下,自2017年起,达美乐中国门店数翻了三番,2019年,达美乐在中国大陆的第200家店落子深圳,此后公司进一步加速开店,两年间店面已经远超400家。

王怡曾坦言,在中国的目标是5年内开500-700家店。招股书上,达美乐中国也像莫纳汉当年那样立下宏愿:致力于成为中国第一的比萨公司。

开店400家,一年进账16亿,7成生意靠外卖

靠着比萨,达美乐中国如何撑起一个IPO?

招股书显示,仅靠卖比萨,在62年的历史中,达美乐已开发出差异化的业务模式,并将这套模式运用于中国市场。作为中国独家特许经营商,达美乐中国已经成为国内第三大比萨公司,截至目前其在中国内陆的10个城市直营门店达到485家。2019年至2021年,达美乐中国的收入分别为8.37亿元、11.04亿元和16.11亿元。

外卖始终是刻进达美乐DNA的一部分。招股书提到,同达美乐全球一致,外卖是达美乐中国的核心亮点之一。从2019年到2021年,外卖订单占达美乐中国收益的绝大部分,占比达到的70.0%、74.5%及73.2%,远高于约49%的行业平均值。在此期间,达美乐中国来自自有在线渠道的收入占比从约三分之一增至约二分之一。

达美乐中国依然将“30分钟送达服务”作为运营重点,并强调达美乐中国是中国唯一在所有销售渠道承诺提供30分钟必达服务的比萨公司。2021年,达美乐中国实现超过91%外送订单的送达承诺,平均订单完成时间为23分钟。

招股书还提到,达美乐中国是国内投资科技基础建设并广泛采用新科技的比萨公司,能够为食堂及外送提供独特的消费者体验。公司认为,对技术的重视使其在业内拥有较高的在线订单,2021年,达美乐中国约95%的外送、外带及食堂通过在线渠道完成,明显高于70%的行业平均水平。

借鉴已在国外成形的经验,达美乐中国的门店经营模式具有高度复制性。从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达美乐中国门店数从188家增至468家,复合年增长率为35.53%。其中,截至2021年12月31日,约57%的门店位于北京和上海。而在此之前,达美乐品牌进入中国已有20多年,这期间的开店数量增长甚至赶不上最后三年。

比萨在中国是一门怎样的生意?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2020年中国比萨市场规模为305亿元,预期在2025年前将增长一倍至62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4%。与东亚地区其他市场相比,中国比萨市场仍服务不足。因此在未来几年,门店扩张成了达美乐中国上市后的首要任务。

达美乐中国计划在2022年、2023年分别新开120家和180家新店。并在招股书中表示,将深化现有市场的渗透率,把业务扩张至新市场,首先专注于中国的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开设门店。

谈到竞争对手,达美乐比萨目前的规模远不及早已进入中国的必胜客和在本土大肆扩张的尊宝比萨。目前,必胜客在中国的门店超2000家,并已下沉到三四线及以下市场,尊宝比萨也开店近2000家,而达美乐比萨的门店仍不足500家。

另外,达美乐中国至今还未实现盈利。从2019年到2021年,达美乐中国净亏损分别为1.82亿元、2.74亿元和4.71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68亿元、2.00亿元和1.43亿元。三年来,达美乐中国亏损达9.28亿元,且在持续扩大。

在融资方面,招股书显示,2020年5月,达美乐中国自Domino’s Pizza LLC获得4000万美元投资,次年1月再次从同一投资方处拿到400万美元。2021年12月,达美乐中国获得来自Domino’s Pizza LLC、D1 SPV Master Holdco I(Hong Kong) Limited及SMALLCAP World Fund, Inc.约5000万美元的投资。

餐饮上市潮,悬了

2022年,连锁餐饮正在经历着最艰难的IPO。

这两年,餐饮上市潮令人应接不暇——去年9月,中式连锁餐饮品牌老乡鸡正式冲刺深交所IPO;次月,以馄饨起家的中式快餐连锁店老娘舅计划在A股IPO。而今年1月份,另一家快餐品牌乡村基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3月,初代网红餐饮店——绿茶餐厅通过上市聆讯,计划在4月登陆港交所。

不止于此,粤式火锅连锁餐厅捞王也向港交所提交了IPO招股书;随后今年1月,中式海鲜连锁餐厅七欣天递表港交所;此外,巴奴毛肚火锅同样出现上市传闻。还有新面馆第一个IPO——和府捞面,拟实施境外上市计划。

最新的案例是,今年2月,证监会披露了杨国福麻辣烫《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审批》的材料,意味着杨国福也要IPO了。至此,我们可以看到:连锁快餐、连锁火锅、连锁面馆、连锁麻辣烫、连锁比萨都在IPO,港股快要聚齐各式各样的美食。

连锁餐饮为何在同一段时间扎堆上市?疫情,无疑是最关键的因素。以往餐饮行业是现金流最充裕的行业,但疫情之下,迅速减少的客流量,生意惨淡,让这些餐饮品牌不得不开始接触资本市场募资,活下去。

当然,经历了疫情洗礼后,餐饮市场势必会出现反弹,手握资金有利于后续扩张,迅速占领市场。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甚为骨干。“餐饮IPO,悬了。”华南某专注于消费投资的VC感叹。从去年3月起,绿茶集团已先后提交过3次招股书,前两次接连失效;去年9月,捞王火锅也向港交所递交过申请书,如今同样失效。

我们不得不面临尴尬的一幕:尽管餐饮企业一家接一家提交招股书,但尚未有一家成功挂牌。最新的消息是,4月8日,已经通过上市聆讯的绿茶餐厅,招股书却再一次失效。

“港交所未必容得下那么多餐饮IPO。”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表示,所有人都涌向港股,并没有考虑到港股的消化能力。且不说一直备受担忧的流动性,如此众多IPO之下就连基石投资人都捉襟见肘。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