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如何看待张文宏发文称「与奥密克戎作战是大拼图,拼图里有百姓和整个社会的基本需求,...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689219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如何看待张文宏发文称「与奥密克戎作战是大拼图,拼图里有百姓和整个社会的基本需求,一块都不能少」?

作为医疗救治专家组专家,在这波疫情中,我尤其关注对脆弱人群的保护。我们专家组专家和各个隔离救治点专家在每天的全市联合在线查房中,反复关注的重点就是对脆…
495
573,521

240 个回答

上海疫情全面爆发并且扩散到部分省市,冲击的不仅仅是当地的医疗体系,还有各地政府财政的巨大投入,当地组织指挥和医疗、后勤保障能力的不足,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动态清零是成本最低,对经济影响最小的防疫手段,现阶段没有共存的能力,所谓表现最好的共存国家新加坡,比我们清零限制还多(3月29新规),比如室内强制戴口罩,聚会不能超过十人,不是我们想象的回归疫情前,各权威期刊也在不断发表后遗症研究,这是我们付不起的代价。

动态清零是最好的保护脆弱群体的方式,疫苗和医疗资源都是为了以防万一,因为再高的疫苗注射率也挡不住病毒的恶性变异和人为投毒,再多的医疗资源满足不了十三亿人口的医疗挤兑。

这是从生化国防战略层面考虑疫情问题,而不仅仅是从纯医学角度。

当前世界新冠流行还在高位,病毒还在继续变异,和新冠作战将是一场持久战。打仗战备也是重要的一侧,充足的准备才能提高作战效率,尤其是与高传染性病毒争的就是时间,越拖陷入泥潭了就越不好拔出来。

现在最大的问题当时以为是封4天,大部分人都只预存了四五天的食物。期间社区也免费发过一次菜包,现在一封就这么多天,大家预存的食物没有了或者快没有了。小区的群里全部是团购的消息,但是团购很难成功。如果再封下去又没有食物,估计越来越多的人要变得狂躁了。

作为上海市所谓精准防控的网红代言人,虽然只是个普通的医疗救治专家,但好歹也是能对上海市疫情防控提意见的人,为什么直到现在才在公共媒体上呼吁上海市重视动态清零的系统性建设?

是不是张博士以前就没认真考虑过动态清零,所以也就不考虑动态清零的系统性建设?

好饭不怕晚,张博士这回公开呼吁上海市重视动态清零的系统性建设了,想必应该也在这几天闲暇时间慎重考虑过了,请问张博士打算什么时候在自媒体上码一篇雄文,把自己对动态清零系统性建设的措施详细说一说啊?

虽然张博士言必称动态清零、精准防控,但对比张博士的其他发言,感觉张博士并不真正认可动态清零,也不懂精准防控,跟张博士一般嘴上动态清零心里要求共存的专家应该大有人在,从他们最近在媒体上的发声就能感觉出来,他们的主要阵地就在上海,他们长期在一起交流,以至于他们圈子内行成了信息茧房,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国家目前所做的一切防控措施,目的都是尽早尽可能地与西方接轨,所以张博士在过往两年里频繁预测中国「开放」的时间表,又频繁地预测失败。

其实,关于「彻底开放国门」和「完全放开管控」,不是没有可能的,但什么时候「彻底开放国门」、什么时候「完全放开管控」,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主要看病毒,跟上海什么时候解封一样,人说了不算,病毒说了才算。

张博士的问题就是把病毒想得太友好了,把中国人想得太弱了,把上海想得太强了,以至于其他省市都能较为顺利完成动态清零,上海在践行动态清零的路上却一步一坎,其他省市是步步为营,上海是步步荆棘,其他省市是战斗力彪悍,上海是弱不禁风。

抢功劳应该还不至于,否则就不会说我只是救治组专家了,洗地倒是很明显,但是还是暗带私货,隐隐约约不服从动态清零。我不认为牠稳了,反而可能极力辩护怕追责。这种货色嗅觉还是敏锐的。牠的算盘是这样的,先说疫苗的好处(之前牠曾经暗讽过国产疫苗),没有重症,那么这个是牠的鼓吹的功劳,虽然之前牠说过打了疫苗就有了屏障可以开放共存。但不提共存,只强调疫苗。然后牠再说病毒会咬人(这也是之前一直强调病毒是流感被屡次打脸后的找补),显得一来自己预测到了病毒的威力,二来病毒蔓延是非人力可控,所谓来了两桌客,我不明白这么生硬的盗用101的名言牠怎么有脸的,101是吹牛不打草稿喜欢打无准备之仗的人吗?人家那个来两桌客明显也是反复考虑,周密准备后还有的担心。网红和无烦天天装经济学家,不务正业。

牠很清楚这次搞得太大,必须要有“有人担责”,趁现在还有机会出镜,博一把,一来借媒体背书,告诉大家我没事,其实也是走夜路吹口哨,牠以为这就过关了?掩耳盗铃罢了。其次牠也赌一把,只要能把全国都拉下水,牠立马就是先知的存在,到时候不但不会有事,反而更可以继续招摇撞骗。还可以说自己是按科学规律办事。

职业规划等 2 个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张文宏4月9号的这篇采访里,我搜了下他提到“清零”的次数:13次,

这个信号很明显了,还有一些原话,比如

“当下任务是尽快遏制疫情蔓延,实现社会面清零”,

“尽快实现动态清零,有助于尽早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

反复强调“清零”、“动态清零”,也是顺应了大众舆论。

这几天还看了不少叫苦和求救的小作文,都是10万+款,首先对当事人非常同情,

但是,对夹带私货、想利用大众同情心来暗搓搓鼓吹“共存”和“开放”的人,无比厌恶,

尤其是某些自媒体大号写的小作文,一眼就看出来里面那些小九九了,他们深谙古早咪蒙那一套:裹挟情绪、巧妙转移话题、猛吸流量,完了还委屈的说

“我为底层人民发声,有错吗?我好无辜啊”

呵呵,手法太低级了。

他们的逻辑是:

现在生活很苦,以前不苦的,要是放开后我就不苦了,所以肯定是清零的错。

完全是脑子糊涂了,偷换概念,强行转换逻辑。

很多人遇到的问题,并不是清零造成的,反而是之前清零的太晚了!把本来可以短时解决的痛痒,搞成了更长的阵痛,这是共存党和开放党的锅。

我们的社会,是不允许放弃老弱病残和穷苦大众的,这既是从上到下的承诺,也是至下而上的共识,

本质就是两个关键词:平等,人民。

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目前就只有清零这一条路,如果灵活一点,那就“动态清零”,也可以,但根本基调就是清零,不是共存,

这种生命权的平等,在既得利益者和某些小布尔乔亚眼里,是无法接受的,

“我这么有钱,凭什么和你们这群人平等?凭什么住汤臣一品还要抢米抢菜?”

“我病了,住医院就是了,反正有钱”

这就是共存党们希望追求的,因为他们有兜底,不缺钱,可以冒风险,

但底层人民没有这样的兜底,真遇到问题了,钱不够了,被拔掉呼吸机了,只能被告知一句:

“可能,这就是生活吧”

“谁让你们不努力多挣点医药费呢”

我们的社会,是无法容忍这种局面发生的,

即便是某些号称自由主义的地方,碰到了疫情,不一样成群结队的往内地跑吗,

不是大号流感吗?不是病死率极低吗?为啥要拖家带口的跑呢?

因为骨子里还是一样的文化嘛,外面看起来是洋的,里子还是土的,改不了。

现在张文宏医生都在反复强调清零,钟南山昨天也表态,“动态清零”“但完全开放不适用”,

v2-dc6221ccabacf67fe6fee983f2cbef91_720w.jpg?source=1940ef5c

总之一句话,如果自认是大多数、是人民的,从个人利益出发,就应该跟着国家的方向走,

别被小作文带了节奏,

如果你是权贵、是少数的上等人,那请随意。

他这个人最怪诞的地方就是每次的发言总是大篇幅地涉及不是他专业的内容。涉及他自己专业的又泛泛而谈,不像个专业的。上海疫情发展到现在, 他应该拿到至少几万人的一手临床统计资料了, 感染的年龄分布, 重症的比例, 患病市民整个病症的表现和转归, 甚至目前国际上对奥秘克隆致病性后遗症方面的研究, 现有疫苗药物的有效性的最新认识和共识。这些都是非此专业的民众和决策者迫切想从一个权威医学专家那里得到的信息。然而时至今日还是疫苗加强针, 药物, 核酸检测老三样名字来回重复唠叨。让人感觉这两年他根本没下过功夫好好了解新冠病毒, 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对新冠病毒给出的专业评价是“会咬人”。。。

当真正需要他拿出一个专业人士的立场来, 他就开始扯东拉西, 按上层的意思左右摇摆圆滑地说场面话。整篇内容不看作者以为是市长的发言稿。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