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华为之后,国产手机高端市场为什么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t.qianzhan.com/caijing/detail/220408-39b849ff.html#comment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华为之后,国产手机高端市场为什么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黄琨 • 2022-04-08 16:10:41 来源:前瞻网 E8056G3

1

转眼,华为被制裁已经超过1000天。

2019年5月16日,美国商务部将华为纳入“实体清单”。

手机行业迅即意识到,高端市场“华为VS苹果”的局面宣告终结,一个超级巨头将在不短的时间内,从手机市场上退出。

一时间,国内各路厂商跃跃欲试,期待接过华为“抗衡苹果”的旗帜,并借机占据高端市场一席之地。

小米高端化战略迅速提速。

对外,在进一步切割和红米关系、摆脱“性价比”印象的同时,小米的宣传基调转向自建智能化“黑灯工厂”、重组“澎湃”芯片部门、自研“澎湃C1”ISP芯片等,开始强调核心技术和科技感。对内,小米正式组建了高端化战略工作组,并提出了“3年内拿下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第1”的目标。

2020发布的年度旗舰小米10系列,扎实的堆料和猛烈的宣传让雷军信心十足,在发布会上就提前定性为冲击高端市场的“里程碑式的产品”。

小米10 3999元的起步价,比上一代小米9整整提高了1000元,直接跨过了3500元这个高端机的门槛,争抢高端市场空白的急切,可见一斑。

同年,OPPO宣布重启高端的Find系列并且常态化更新。年底,其芯片研发项目“马里亚纳”开始对外界曝光。比小米更夸张,其年度旗舰Find X2,起步定价5499元,高配Find X2 Pro 6999元,直奔原来华为的优势阵地。

vivo有意无意模仿华为在产品上的成功经验,在影像道路上发力。其与蔡司的合作,堪称2020摄影界最热事件,反响不亚于当年华为宣布和徕卡合作。

当年的旗舰X50系列,在没有配置高通顶级芯片的情况下,也定到了3498元这个高端市场的门槛价。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商业模式分析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20年三季度发布的新品手机,大量出现在中高端价位,2000-3000元机型占比约为30%,4000-5000元机型占比约为23%,其余价位段机型占比均不超过20%。

1

霎时间,国内高端手机市场百花齐放,各家厂商摩拳擦掌、信心十足。

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不久前,知名数据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了2021年中国高端手机(600美元以上)市场数据,安卓阵营份额从2020年的44.6%,大幅缩水至2021 年的36.5%,苹果从55.40%升至63.50%。

这个数据相当难看,宣告着到现在为止,国内高端市场后继无人,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事实上,这一情况早有预兆。

2021年4月30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微信转发了题为《跌倒华为,吃饱苹果》的文章。

在朋友圈中,他配的文字是:“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美国对华为进行了四轮制裁,一轮比一轮狠毒,把华为消费者业务逼到极端困难,无法发货,高端产品主要都让给了苹果公司。”

既是牢骚,也是讽刺;既是讽刺,也是现实。

根据另一家数据商IDC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国内600美元以上价位段手机市场份额排名中,华为以44.1%的份额,首次超越苹果的44%,成为国内第1。

其他几家,小米占比4%,三星占比2.9%,OPPO占比2.6%,vivo则只能被归进“其他”里。

而这2家就占了国内高端市场的88.1%。

这本来只是华为巅峰的开始。

2020年上半年,华为在售的还是2019年老款、评价并不顶级的Mate30系列和P30系列。

而下半年发布的Mate40系列,我们后来都知道,是公认为可以列入“机皇”的型号。如果能够顺利发售,即便不能再进一步,维持过往的地位并不困难。

然而,2020年9月15日,美国制裁正式生效,华为芯片获取渠道遭到全面封堵,新机供应严重受限。

制裁“效果”显著。

尽管华为声称在制裁生效前从台积电“强运”了一批芯片,可以保证“供应充足”,但在后续Mate40系列发售阶段,花粉等来的只是一轮又一轮抢购,至今仍未开放购买。

传统华为用户只有2个选择:要么继续等,每隔几天被“耍猴”一次,要么就转投市场上同类产品,而这里的选择并不多。

同一时间,苹果业绩迎来了大爆发。2021年第一财季,净营收1114.3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净利润为287.55亿美元,同比增长29%。

苹果的第一财季就是上一个自然年的第四季度,也正是华为被制裁的季度。

在这之中,大中华区的表现居功至伟。当季苹果大中华区营收213.13亿美元,同比增长57%,远超总体水平。

至于原因,库克毫不讳言:“中国用户除了从现有的iPhone升级外,我们还发现有一些用户从Android转移到了iPhone阵营。”

更夸张的在后面。2021年第二财季,苹果再创辉煌,总营收高达895.8亿美元,同比增长53.7%;净利润236.3亿美元,同比增长110%,翻了1倍多!

不仅如此,总营收、iPhone营收、iPad营收等8个指标,全数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可以说是毫无死角。

要知道,以往第一财季才是苹果旺季,1个季度就能占去全年营收一小半,到第二财季就会出现大幅下滑。

可是苹果这一季度的盈利能力,竟然比旺季还要赚钱,凭什么?

大中华区又立了大功。当季,苹果大中华区营业收入增至177亿美元,涨幅超87%,以不到20%的营收,贡献了25%的营收增长。

这背后是中国高端手机市场的“大变天”。根据IDC数据,相较上一年上半年华为和苹果的平分秋色,这个季度已经变成了苹果“独孤求败”。

据搜狐科技公开的IDC数据,2021年第一季度550美元以上(约合人民币 4030 元以上)价位段内,华为只剩下23.6%的份额,苹果占据56.9%。

1

550美元和600美元虽然有差距,但在国内市场,基本可以看作同一价位段。

可以看出,华为份额大幅萎缩,苹果的市场地位达到了相当夸张的高度。

余承东的牢骚,就是在这时候发出的。

这中间让人吃惊的有2件事,乍一看,“华为怎么只剩23.6%的份额了”?再一想,“华为居然还有23.6%”的份额?小米呢?OPPO呢?vivo哪去了?

数据显示,当季度的高端市场,小米有了5.8%的份额,vivo有5.1%,OPPO有5.0%,有所进步,但是离大众期待的“接班华为,抗衡苹果”,显然差得很远。

随后的京东618,如果排除被指有刷单嫌疑、排在第2的荣耀Play5T,那么iPhone12、iPhone11竟然包揽头2名。iPhone11是2年前的老机型,连5G网络都没有配备。这款机型受到热捧,可见苹果的热度。

除此以外,前10只有小米11这1款高端手机,排在第9,其他机型不见踪影。

根据市场人士的说法,华为退出市场后,流失的用户似乎不太情愿转向其他国产品牌。

在AI财经社的采访中,一位华为一线经销商透露,华为P和Mate系列的老用户在不断推迟换机计划,“他们想换新机,但如果不想用苹果,就没得选,宁可先不换”。

事实上,问题还不仅仅出现在高端市场,在失去“领头羊”之后,整个国产手机阵营似乎都迷失了方向。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手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从2019年到2021年,国产手机出货量整体都在下降。

1

问题出在哪里?

过去一直有一种声音,声称华为的崛起只是靠“打爱国牌”、“海军营销”。这也许给了其他国内手机厂商误解:我也是中国品牌,我也大力营销,只要华为没了,我就能成功!

然而,事实打脸了这种说法。

总结对比过去数十年,华为有其他厂商没有的经历,可以总结出当下的手机厂商缺少几点特征:

首先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大量研发投入。

今年3月28日华为2021年年度报告发布会上,华为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孟晚舟透露,华为2021年研发投入达142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10年研发累计投入超8450亿元。

在当下受到打压,盈利有限的情况下,孟晚舟还特别强调,华为的研发投入不受利润的约束。

1

1年投入1427亿研发是什么概念?

小米12发布会上,雷军宣布小米未来5年研发投入超1000亿,而2021年单独拉出来,投入是132亿,另一家巨头OPPO CEO陈明永在2020年宣布,3年要投入500亿研发,差距巨大。

其次是魄力和战略定力。

2018年下半年,大获成功的Mate20系列发布,一时间市面出现了“华为门店大排长龙一机难求”和“苹果专门店冷冷清清经销商价格破发”的奇景。

然而在这个辉煌的时刻,华为手机掌门人余承东却突然转发了多年前的一条微博,“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或许很多友商当时都忽略了余承东的这条微博,但从现在来看,这里面每一条,都是华为成功的关键。

而最关键的,无疑是砍掉白牌机业务、打造自主品牌,以及启用当时还比较落后的海思处理器了。而在当时,每年为运营商生产的3000万台白牌机是华为手机业务的主要收入,而海思K3V2芯片综合性能远远落后于当时德州仪器、高通的芯片。

当时做这个决定,就如同小米现在决定完全抛弃红米品牌和高通芯片,专攻高端品牌并且使用自研芯片一样,10个人来,10个人都不敢拍板。

而华为不仅做了,而且后续在麒麟芯片饱受诟病的情况下,坚持投入,从未中断研发迭代,最终实现了追平乃至反超。

最后还需要一点机遇。

华为能够达到今天的成功,有2件事值得一提。

第一是“火龙810”事件。

2014年9月,华为推出了Mate7系列手机。总体来说,这款手机设计上有出彩的地方,但在国内高端商务市场,华为还没有现在的品牌效应;在拼性价比拼出血,尤其注重SoC的低端市场,Mate7和那块麒麟925并不出彩。

但就在这时,高通发布了后来被称为“火龙810”的骁龙810。由于苹果和ARM的压力下,高通当年盲目使用新技术和激进的调度,使用这款芯片的机器即便只是上网都会烫手,玩游戏会烫伤的程度。

这就导致依赖高通芯片的手机厂商,包括索尼、摩托罗拉、HTC、LG、小米,2015年旗舰机全数暴死,Mate7戏剧性地取得了成功。

后来余承东回忆道:“本来预计3个月的量3天就卖光了,预期误差太大,严重供不应求……国庆节之后就发现 Mate7热销,当我们发现热销的时候晚了,所有店里样机都被卖掉了。突然这么好的反应,整个团队感到非常震惊。”

第二件事是三星Note7“爆炸门”。

“火龙810”事件后,华为在国内势不可挡,但在国际上,三星凭借被称为“神U”的猎户座7420称霸,成为华为最大的拦路虎。

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2016年,三星年度旗舰Note7系列陷入“爆炸门”事件,发布仅1个多月就出现多起因电池缺陷造成的燃爆事故,导致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多国交通部门和航空公司对携带三星Note7飞行下达了禁令。

这件事扫平了华为上位最后的阻碍。

以上三大因素,互相成就、相辅相成。如果高通、三星不犯错,华为的上位或许遥遥无期;反过来说,不是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研发,在高通推出骁龙810时,华为也不可能及时拿出自己的芯片,迅速抢占市场。

值得庆幸的是,正如前文所说,国内手机厂商现在已经意识到抢占技术高地的重要性,大力投入技术研发。

技术积累不能一蹴而就的,虽然到目前为止,国内厂商的自研能力,还没有到足以支撑起高端手机的差异化竞争的程度。但如果能坚持积累,未来仍未可知,现在断言国内厂商无法占据高端阵地,尚为之过早。

前瞻经济学人 产业观察组

参考资料:

[1]前瞻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商业模式分析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前瞻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手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3]虎嗅. 跌倒华为,吃饱苹果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