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或迎业绩、估值双底,二季度布局海外中概股机会渐现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sino-manager.com/27547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或迎业绩、估值双底,二季度布局海外中概股机会渐现

今年以来,全球避险导致市场出现巨大波动。不过,以恒生科技指数为代表的海外中概股有望出现估值、业绩双底。即便在估值不提升的情况下,未来也有望赚取业绩增长的钱,投资海外市场有助于提升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收益比。

港股科技股具有吸引力

今年海外投资需要把握两条主线:一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二是全球经济在疫情后的持续复苏。一方面,货币政策收紧会影响很多资产的价格表现,权益资产的估值很难得到系统性抬升。另一方面,经济基本面的复苏又为企业盈利创造了很好的土壤。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美联储今年开始加快货币政策收紧,但以标普500为代表的美国主要股票指数依然展现了比较强的韧性。数据显示,年初以来,标普500静态市盈率约为23X(处于过去2年及5年均值之间),FY2022/2023年EPS增速预期分别约为16%/10%,前瞻估值分别为20X/18X,具备一定中长期投资性价比。

港股方面,尤其是科技股,去年一季度以来持续回撤主要受多重负面因素拖累。随着监管政策逐渐落地,上市公司业绩底部的迹象愈发明显。而经历了政策监管阵痛期后,龙头科技股增长前景比较明确。中长期来看,科技行业的增速大幅高于宏观经济增速,投资科技股有望带来较好回报。

恒生科技指数或迎业绩、估值双底

近期,港股因大起大落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很多投资者在大跌后开始对港股投资跃跃欲试。个人投资者不妨重点关注恒生科技指数。

具体来看,恒生科技指数涵盖了多个重要主题,如综合性互联网50%、科技硬件25%、在线医疗9%、云服务9%,指数成份股基本涵盖了国内互联网产业比较知名的巨头企业如腾讯、阿里等,以及稀缺的科技行业龙头企业如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而在线医疗与云服务又符合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数据爆发导致云服务算力需求的激增,整体市场前景长期向好。

但值得注意的是,恒生科技指数本身是一个波动较大的指数,因为权重股数目较少,且前十大成份股权重占比约70%,因此几家公司的表现就容易引起指数大幅变化。

目前该指数从2021年1月的高点下跌了约70%,大幅下挫至历史底部,龙头公司估值也基本触及历史底部。尽管当前仍然面临监管政策从严的影响,但指数中的龙头企业护城河比较明确。根据Wind市场一致预期,2023/2024年,恒生科技EPS盈利增速分别为36%/27%,2022年大概率为业绩底部。

正视科技股高波动特性把握长期价值

虽然恒生科技指数近期波动很大,但短期波动不影响长期投资价值。从中长期来看,科技股的增长一般会比短期的增速更快,这是投资中国科技股的重要逻辑。

而且,恒生科技指数还拥有三个独有优势。首先,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每个季度均会做调整,由于调整的机制和极严苛的筛选条件,一些不具备创新的科技企业和质地较差的企业没办法长期入选。正因如此,恒生科技主要成份企业均为优质科技龙头标的。在港股这样的成熟市场中,投资者喜欢围绕着优质企业进行交易,因而使得这些企业在港股市场中更具备溢价能力。

其次,恒生科技指数有一个快速纳入机制,有些上市时间很短的公司就被纳入进来。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快速把这些好公司纳入其中。例如蔚来在港股IPO上市后很快被纳入,投资者可以快速分享企业上市后股价快速上涨的红利。而传统的指数公司,需要等半年或一年才能把它纳入进来。

最后,目前在港二次上市的企业尚未纳入港股通,个人通过港股通无法买到京东、阿里巴巴、百度、万国等企业的股票,而恒生科技指数里面有30%左右的股票集中在二次上市的优质公司。

对内地个人投资者而言,由于个人通过港股通通道投港股至少需要50万资金。且恒生科技指数中,有30%左右的资产不在港股通标的范围,所以内地个人投资者很难投资这些优质公司。更好的方式是借道公募QDII额度间接投资。

(作者系天弘基金基金经理。本文已刊发于4月2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