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产品+经理就是最奇妙的化学组合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chanpin100.com/article/12667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产品+经理就是最奇妙的化学组合

你有没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些产品做着做着就悄无声息,不再被大家提起,比如贴吧?为什么有些产品累死累活也做不大,整天想着商业化,比如墨迹天气?为什么有些产品瞬间平地惊雷,估值成为独角兽,比如摩拜单车?为什么有些产品扫六合平八荒,没有边界越来越强,比如美团?

你有没有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有些产品做着做着就悄无声息,不再被大家提起,比如贴吧?

为什么有些产品累死累活也做不大,整天想着商业化,比如墨迹天气?

为什么有些产品瞬间平地惊雷,估值成为独角兽,比如摩拜单车?

为什么有些产品扫六合平八荒,没有边界越来越强,比如美团?

有的产品格局大,有的产品格局小,这是「事」的本质。

有的经理格局大,有的经理格局小,这是「人」的差别。

产品 + 经理,就是最奇异的化学组合。把不同的产品匹配到不同的经理,就会带来千差万别的碰撞,结果差异巨大。

那么,哪种搭配让人幸福,哪种搭配又是让人受伤呢?在「产品」+「经理」的组合中,怎样才能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呢?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01 大产品、小产品

产品有大小之分,天生的。

有些产品格局小,就顾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有的产品格局大,整天想的是治国平天下。

1、解决问题的深度,决定了产品的大

什么决定了产品大?

用户数量不能决定。共享单车用户虽多,但仍是非常简单的产品。阿里云等B端产品,也不是由用户基数决定产品大不大。

使用时长不能决定。使用时长是用户行为的外在表象,还有更深一层的本质需要去挖掘。

那什么决定产品的大?有且仅有产品深度,解决问题的深度。

由能够服务全部用户的基础服务,延伸出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完成产品的大。此时,基础服务解决的是存在感,增值服务是行业影响力。

甲骨文的存在感是数据服务Daas,然后延伸出了SaaS、PaaS,完成了大产品的进化。美团在外卖阶段,投资了几十家餐饮B端服务商,完成了产业的进化。同理还有搜狗依托于输入法的三级火箭跳跃。

深度的另一个层面是攻克难题,不绕行。难的价值是服务更优,是相比于友商的竞争优势。后续别人即使觊觎,门槛也足够高。

京东物流原本与第三方合作,但就是无法解决送货时间和代收货款的问题,所以兄弟铁了心的要自建物流。现在来看,物流就是B2C平台的核心。

所以,有些时候(时间可控、价值明确、结果可预见),解决方案挑难的做,可能是好事。偶尔取巧可以,但每次都取巧,做事就会有问题。

2、服务的单一程度,决定了产品的小

什么样的产品小?

服务和定位越单一的产品,就越小。小就代表了,可替代性高。站在这个角度,很大的公司未必产品就大。

滴滴算大吗?至少不太大。价值稳定,服务单一,切走了客源流量就变成了B端服务商,命脉核心受制于人。这是为什么高德做聚合打车滴滴紧张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淘宝主动封杀百度流量的原因。

为什么说滴滴做青桔单车是必然?做单车是跨度解决另一个出行问题,快车、专车、豪车、拼车解决的都是远程的A到B,本质是同一个问题。单车短距离的A到B,才是业务纵深的进化。

贝壳算大吗?成交模式恒定不变,每年成交的房源套数又固定在那。你说有多大?贝壳是算一算就能算出来的那种大。

但没有想象力,不能叫大。

3、大小无绝对,产品会随着发展转变

凡事无绝对,产品大小也会发生转换。用七分的打拼,打出大力的奇迹。

快手之前是做动图的gif快手,13年进化到了短视频社区后,完成了产品方向的由小到大。百度也由曾经的新浪技术服务商,进化到了BAT的巨无霸。

美丽说、蘑菇街由导购进化到平台,完成了由小到大。再随着淘宝京东平台的完善,没能做出足够的差异化,再次由大到小。回过头再看美丽说的发展,率先进化到直播带货(直播的本质也是导购),会不会再次变大?

模式探索越来越大的产品,很容易进化。为了商业化越来越短视的产品,容易坍塌。

但这个转变的过程,肯定有人的身影。这就是「大小经理」带来的变化。

02 大经理、小经理

经理的大小之分,不是职称,是能力和眼界。

大经理成事,小经理做事。大经理放长线钓鱼,小经理做好眼前的一亩三分事。

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有的是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合适匹配。

1、对产品有明确的规划和预期,是经理的能力

互联网产品区别于实体商品的关键,在于长期的更新迭代。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专注极致口碑快。

这句话的关键是「长期」。产品长期的战略规划、目标拆解、落地执行、版本安排,都是考验产品经理的基本功。

在长期更新中保持目标感和节奏感,说着容易。但真到落地执行,就会发现太难太难。日常的工作看似缓慢,但拉长时间轴就像大部分人的读书规划,一个月两本看似充裕,但真到月底发现还没开始看。除了规划,还有对产品的重视程度和资源配置,重点培育、耐心抚养,给予产品足够的成长空间。

产品经理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培养。这是熟能生巧的事情,这是术的层面。不断的积累经验,自然也就成为了某一领域的专家。现在的互联网环境,也特别喜欢专家。

这也是产品经理由小到大必经之路,区别是快慢罢了。

2、对外界的机会判断和趋势把握,是经理的眼界

大小经理的差别,在于本职工作之外。

职场的岗位晋升,工作的经验积累,有时间就有结果。且早一季的萝卜走了,坑也就出来了。

但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产品经理的感知差异巨大,且基本无法刻意习得。

当年加多宝1亿捐款,完成了至少10亿的品宣效果。在别家都是500万的年代,什么样的感知和魄力,能想到且执行这笔巨额捐款。

当各大电影在纷纷撤档,西瓜视频大年初一的囧妈播放,让快手春晚多少失了点颜色,又对西瓜视频的长视频布局做了巨大贡献。

看到趋势难,想要把握更难。

当春节来临,应该像百度外卖一样的让外卖员无忧过年,还是像美团外卖一样让用户无忧吃饭呢?

当5G成为基建,手机厂商应该像3G全线切换为4G一样,全力生产5G手机吗?

过程没有对错,但结果有好坏。赢了,什么都是对的。商业世界,成败论英雄。

所以,对外部环境的机会正确判断且把握利用,是产品经理更大能力。这是眼界,这是道的层面。

3、内外压力,可能让经理的能力跳水、眼界变窄

但现实世界很魔幻。

纵然一腔热血和能力眼界,产品经理终归要承受职场的压力,无时无刻的 KPI 和绩效评级。

当下若没有拿得出手的结果,如何完成指标、如何得到晋升机会呢?面对压力,还能怎么办,当然只能选择完成他。

尤其是当指标和公司核心不匹配的时候。比如说贴吧的日活究竟重要不重要?是应该让更多的人来到贴吧,还是关注现在为什么还有人在贴吧?贴吧又对手机百度的信息流转型贡献什么价值呢?

尤其是当指标和产品定位不匹配的时候。比如说墨迹天气的留存到底重要不重要?是应该用新奇猎趣的假大空信息让用户留下,还是做好本职工作寻找下个机会点呢?

这种产品+经理的错位,让产品纠结、经理难过、公司也潸然泪下。

开明的产品经理如果碰到这样的事,最好不要强求,学会放下。

03 产品+经理的奇妙组合

搭配重在合适,不合适就有问题。

根据上面的大小产品和大小经理,最典型的有四种搭配。

1、小产品、小经理

小产品搭配小经理,就是简简单单的快乐。

无欲无求、与世无争,做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程中也能幻想一下自己是大产品大经理,挺好的。

这种典型的代表是,互联网1.0时代的各种软件开发商。产品稳定,客户明确,巨头看不上(看上的已经死光了),有那么一两个同类的竞品,大家你来我往好不快乐。毕竟有事干、有饭吃,就满足了。

但小产品和小经理,对趋势判断弱,也没有能力改变,只能顺应潮流,挣点辛苦钱。

2、小产品、大经理

小产品搭配大经理,要么承受无尽的痛苦,要么探寻发展的快乐。

痛苦在于对原始产品的维护。现有的产品发展一眼看到头,怎么规划、目标是什么、如何通过数据判断过程节点?尤其是配合上老板的短视,铁了心的要把现有产品做强做大。这种经理真的太难了。

但也有出路。小产品大经理的出路,不在于折腾小产品,在于另谋出路。站在增长黑客的角度,就是寻找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不是产品的第二增长曲线。

用现有的小产品养活团队,然后用团队寻找新的机会。就像做着电商代运营,孵化出的拼多多。就像网易邮箱业务,孵化出的大话西游、梦幻西游。

所以,产品经理要判断自己的处境,脱离痛苦,寻找快乐。

3、大产品、小经理

大产品搭配小经理,往往会产生坏的结果。

小经理能力够用、水平还行,但对行业趋势发展判断有限,只能做到产品的维护更新,没有能力应对环境变化和竞品的挑战。

这种情况下,经理也特别心累,觉得自己明明做了很多事,就是不见效果,而且还没有更好的策略。

可怕的是,产品的发展也受限。竞争格局每况愈下,时间窗口不断收窄,要看就要被T除竞争队列了。用大白话说,小经理耽误大产品的事啊。

大产品小经理的出路,只有换人。找到大经理,让产品回到正轨。所以我们看到大厂都在不断的换,寻找合适的匹配人员。

但更坑的是,经理可能在不同的产品表现出不同的大小。没到具体岗位上,真不知道具体表现。

4、大产品、大经理

大产品搭配大经理,是稀缺的天作之合。因为大产品少,大经理也少。

现实中的大产品和大经理,不是一蹴而就,往往由前面是几种转变而来。

可能是经理先到位,小产品发展成为大产品,就像快手之于宿华。

可能是产品先到位,小经理发展成为大经理,就像keep之于王宁。

更多的是同时进化,就像饭否之于王兴,Foxmail之于张小龙,就像写出求职信前的搜索之于俞军。

产品经理要做的、能做的、且需要持续加大力气做的,就是同时进化。修炼自己,等待机会,等待一个踏着七彩祥云的、伸展拳脚的机会。


结语:

产品经理在工作中,要正确判断自己的处境。判断自己的能力和预期,寻找合适的产品,舒展心中改变世界的想象。

不要妥协,不要纠结,直到让「产品+经理」产生的完美的化学反应。尽量追求向上走,如果走不到,找个产品歇歇脚也是不错的。

所以,明天还要不要做个改变世界的产品经理呢?

努力前行吧,产品经理。

产品壹佰网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用户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ic_text_bottom_jb@2x.jpg本文转自 王海 作者:王海 若有任何来源问题,请联系微信号:chanpinjingli100 及时更正。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