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人口大变局时代,万亿城市正在洗牌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524350.html?f=rss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人口大变局时代,万亿城市正在洗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淡忠奎,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万亿城市是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也是人口增长的主力军。截至目前,全国24个GDP万亿城市中,除深圳外,2021年末人口数据皆已揭晓。

其中,武汉凭借120.12万人的增量“一骑绝尘”,常住人口规模也反超郑州,重回“中部人口第一城”位置。与此同时,成都、杭州、西安等新一线城市人口增量也超过20万人,与武汉一起构成年度新增人口第一方阵。

相比之下,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显著放缓。其中,北京常住人口连续第五年出现负增长,上海2021年人口增量仅1.07万人,此前的“抢人”大户广州人口增量也仅为7.03万人。

在去年全国人口仅增长48万人的背景下,人口区域格局正在迎来新一轮洗牌。从全国来看,哪些城市人口增速放缓,哪些城市逆势起飞?长远来看,又呈现出哪些趋势和机会?

85

一、中部竞逐

在这场万亿城市人口争夺战中,最为激烈的焦点之一,便是“中部人口第一城”归属。

“七普”数据公布时,郑州春风得意。2010年至2020年,郑州常住人口增加397.41万人,十年增长46.07%,成为中部地区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对比来看,武汉、长沙增量分别为254.11万人、300.69万人。郑州也由此取代武汉,首次成为中部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

从全国来看,郑州更超越杭州、青岛、哈尔滨、石家庄、南阳、周口、临沂、潍坊、保定、邯郸和温州等城市,常住人口排位前移11位,跻身全国前十。

如今,武汉又凭借全国第一的人口增量,一举反超郑州,重新夺回中部人口第一城的称号。最新数据显示,武汉、郑州常住人口分别为1364.89万人、1274.2万人。

85

与此同时,武汉城区人口(2020年为995万人)优势显著,有望成为继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之后,第8个超大城市(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人)。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后疫情时代的人口回流。在全国超半数省份常住人口负增长情况下,去年湖北全省人口增量为54.7万人,仅次于浙江和广东。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湖北一度流失人口150多万,如今正在逐步回流。

与人口增长相伴随的是,武汉经济正迎来强势反弹。2021年,武汉GDP为1.77万亿元,同比增长12.2%,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九位。虽然尚未回到疫情前的位置,但经济恢复带来的人口回流效应已经开始凸显。

低生育率背景下,人口的迁移流动越来越成为不同城市人口变动的主要因素。在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看来,归根究底,决定人口流向的因素,最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差别带来的。例如,疫情这样的突发灾害性事件,会影响湖北乃至整个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总量和结构,但是长期的人口流向,还是由一个地区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所决定。

从目前来看,在中部地区,武汉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都具有领先优势。不过,相较于武汉,郑州在人口腹地、经济和人口首位度上都还有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根据武汉、郑州国土空间规划,两座城市划定的2035年人口上限分别为1800万人、1660万人。未来,中部地区人口第一城的角逐,依然将是武汉和郑州的“二人转”。

二、省会崛起

武汉和郑州“逐鹿”中原背后,正是省会城市的强势崛起。除武汉外,成都、杭州和西安的表现也十分亮眼。

2021年末,成都常住人口为2119.2万人,增量24.5万人;杭州常住人口为1196.5万人,增量23.9万人;西安常住人口为1316.3万人,增量20.3万人。在24座万亿城市中,成都、杭州、西安与武汉一同构成第一方阵。

成都和西安都是“强省会”的代表,2021年GDP分别达到19917亿元、10688.28亿元,分别占据所在省份37.0%、35.9%。2021年,四川全年人口增量仅为1.3万人,陕西甚至首次出现负增长——人口规模减少1万人,而成都与西安保持超过20万人的增长,也反映出中心城市对区域人口的引力。

上一轮人口争夺战中,深圳、广州、成都、西安、郑州、杭州、重庆、长沙成为最大赢家,十年人口增量都超过300万人。其中,成都和西安更是分别达到581.9万人和448.51万人,展现出强省会强大的增长潜力。

85

在都市圈时代,这些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望进一步增强,不仅作为区域核心增长极,也逐渐在更广阔的腹地内完成分工与融合。另外,受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就业向省内回流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而作为长三角经济重镇,杭州身后则站着新晋全国人口增长第一大省——浙江。2021年,浙江省常住人口达6540万人,凭借72万人的年度增量,一举取代广东成为全国人口增长第一大省。从结构来看,在新增人口中,自然增长仅6.5万人,机械增长高达65.5万人。

也就是说,浙江人口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外部迁移流动。与之类似,杭州新增23.9万人中,除了2.9‰的自然增长(约3.5万人),从外部流入人口高达20.36万人。

这与近年来浙江、杭州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口流入紧密相关。而且,相比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杭州的人口政策也相对积极。

不久前,一则“大学生创业失败,贷款10万元以下由政府代偿”的消息刷屏网络,便是这个共同富裕示范区展示“友好度”的突出例子。这其中,不仅省会杭州成为最大受益者,作为杭甬“双子星”之一的宁波,去年常住人口增量也达到12.4万人。

此外,长沙、青岛、郑州、南京和福州的人口增量也在10万人以上,表现较为亮眼。

三、一线趋缓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人口增速普遍放缓。

2021年,北上广常住人口分别为2188.6万人、2489.43万人、1881.06万人。从人口增量来看,上海和广州新增人口分别为1.07万人、7.07万人,北京常住人口则下降0.4万人。

多年来,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对打工人的吸引力无可撼动,尽享人口红利。

七普数据显示,深圳、广州十年间人口增长分别为713.61万人、597.58万人,在万亿城市中分别排在第一、第二位,年均增量在六七十万左右。北京、上海虽然已开始主动控制人口规模,但十年人口增量也分别达到228.07万人、185.17万人。

既然如此,一线城市为何突然“不香”了?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田雪原看来,首要原因还是出生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放缓。

2021年,北京、上海出生率分别为6.35‰、4.67‰,均低于7.52‰的全国平均水平。广州出生率(户籍人口)虽然还维持在两位数(11.82‰),但相比往年也大幅下降。而从自然增长率来看,上海更是出现-0.92‰的增长,北京也仅为0.96‰,广州6.26 ‰(户籍人口)的水平,也比 2020 年低 2.68 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近年来,北京和上海都开始主动控制人口规模。北京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上海则以2500万人左右的规模作为2035年常住人口调控目标。去年,尽管两地落户门槛有不同程度放低,但人口吸纳能力已成逐步收缩态势。尤其是北京,过去5年常住人口规模持续下降,累计减少6.8万人。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田雪原指出,“一些人在疫情或其他原因下,返回故乡了,这可以说对北上广深影响比较大。”

去年,广州人口增量陡然跌破10万,创造下近20年新低。广州身后,整个广东的人口增速也大幅减缓。2021年末,广东常住人口为12684万人,相比2020年末增加60万人,增量直接“腰斩”。与之相比,2020年广东常住人口增量达135万人。

形成鲜明对比的例子是重庆。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21年重庆外出农民工513.6万人,下降1.7%;本地农民工242.7万人,增长13.4%。2021年重庆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1.55‰,而当年常住人口增长3.5万人,显示人口回流。

当然,上海、广州在常住人口增量大幅缩水的同时,户籍人口去年分别增长11.49万人和26.42万人。这说明,一线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依然旺盛,人口结构或将继续调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淡忠奎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