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奈雪,跟海底捞“学”坏了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8173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阅读时间大约7分钟(2782字)

4小时前 奈雪,跟海底捞“学”坏了

来源:奈雪的茶官网截图
如果今年奈雪的茶不能很好地控制住成本,就很有可能步海底捞的后尘。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锌财经,作者:吴辰光、崔志蕾。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由盈转亏,这是奈雪的茶提交上市后的首份年报成绩单。

3月29日晚间,据奈雪的茶发布的2021年业绩公告显示,总收入42.97亿元,同比增长40.5%;经调整净亏损1.45亿元,而2020年盈利1660万元。

虽然奈雪的茶并没有明确指出亏损的原因,但从财报中可以判断,这和其扩张战略不无关系。2021年,奈雪的茶净新增门店326家。门店利润率为14.5%,虽然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但与2018年的18.9%以及2019年的16.3%相比,仍是下降状态。

对于扩张,奈雪的茶一直在强调,这是未来的增长逻辑,认为能够通过“加密”门店来培养和巩固消费者习惯,推动市场走向成熟,进而提高门店经营利润水平。

奈雪的茶联合创始人赵林在业绩会上表示,市场环境令许多商业品牌减少了门店扩张,使得奈雪的茶的租金谈判能力更强。

展望2022年,奈雪的茶预计将新开350-400家门店,届时将突破千店规模。

不管怎样,这种逆势开店的玩法,不禁让人想起了此前的海底捞,最终因盲目扩张导致巨亏。如果今年奈雪的茶不能很好地控制住成本,就很有可能步海底捞的后尘。

门店快跑,亏损扩大

从财报可以看出,奈雪的茶极力地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开店成绩。截至2021年12月31日,奈雪的茶共开了817家门店,其中,371家为PRO店型。

锌财经注意到,2021年,奈雪的茶新增326家门店,其中,PRO店数量增加了365家,标准门店数量反而减少了39家。

在奈雪的茶看来,与标准店相比,PRO单店平均投资额更低,将是未来扩张的重点。但看似轻量化的PRO店,并没有带来业绩的提升,相反,带来的却是1.45亿元的净亏损。

对此,奈雪的茶表示,受益于品牌影响力,在新进入一个区域市场时,通常会吸引来自周边社区以外的客户流量,从而带来更好的“开业客户流量”和更高的销量,但在门店密度没有达到合理水准之前,难以培养客户的消费习惯,单店日销售额将逐步下降。

同时,由于持续扩张,新开门店占比相对较高,该等市场现有门店需为其招募和储备人员,对现有门店经营利润率造成压力。

即便亏损,但奈雪的茶仍表示,未来仍将坚持在一线、新一线及重点二线城市进一步提高市场渗透率,以培养和巩固消费者的茶饮消费习惯。

对此,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认为,是否继续通过开店扩张实现业绩增长,需要企业评估自身的资金实力、组织能力和竞争环境。从市场层面来看,中国还有巨大的空间让奈雪的茶来开更多的店。

至少在资金方面,奈雪的茶还有本钱。截至2021年12月31日,奈雪的茶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0.53亿元。

但奈雪的茶这种“抄底”行为,像极了海底捞。

“如果盲目开店,奈雪的茶就是第二个海底捞,那今年的亏损就不是一两个亿的事了,可能会更多。”鲍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鲍跃忠向锌财经表示,“用户习惯不是仅靠密度就能培养的。奈雪的茶要想盈利应该先检讨自身的商业模式,如果一味开店扩张就是找死,现在该是清醒的时候了。”

对于开店扩张,艾媒咨询CEO张毅也认为,奈雪的茶现在的步伐确实有点像海底捞。但不同的是,当时海底捞盲目扩张的时候处于盈利状态,而奈雪的茶在亏损的情况下仍要继续扩张值得探讨。毕竟开店扩张就要做好单店获利,包括地段成本、运营成本、产品售价、营销等,如把控不好,能不能形成规模化都是个问题。

“目前在香港二级市场上,投资者对亏损的企业越来越不乐观。所以对企业来讲,除了营收的增长外,还要保持利润的增长,这才是投资者最看重的。”张毅说道。

降本增效,收效甚微

除了持续开店,奈雪的茶还重点提到了降本增效,而PRO店就被委以重任。

据悉,2020年11月,奈雪的茶推出PRO店型。一方面,是为了覆盖更多的消费人群,其范围辐射购物中心、写字楼及高密度居民区。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智能设备减少人员成本。

2021年6月,据奈雪的茶在招股书中披露,截至2021年3月31日,开设每间PRO店的平均投资成本约为100万元,而标准店约为180万元。PRO店平均店员人数为13名,而标准店平均店员人数为21名。

但从此次财报来看,PRO店并没有发挥出很好的效果。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奈雪的茶一类PRO店、二类PRO店的平均单店日销额分别为1.42万元、1.1万元,不及标准门店的2.03万元;一类和二类的门店经营利润率分别为9.8%、6.2%,也远低于标准门店的17.5%。

除了PRO店没发挥出水准,奈雪的茶的各项成本还在上涨。2021年,奈雪的茶材料成本14亿元,同比增长20.8%,占总收入的32.6%;员工成本14.24亿元,同比增长55%,占总收入的33.2%;租金开支2.13亿元,同比增长113%,占总收入的5%。同时,外卖订单比例的提升,也导致配送服务费用增加至2.59亿元,占总收入的6%。

2021年,奈雪的茶门店经营利润率为14.5%,虽然较2020年有所增长,但仍不及2018年和2019年。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锌财经,门店的密集,对于整个品牌的曝光率会有比较好的加持,但如何保证门店的营收利润才是关键。对于PRO店的表现,最关键的还是整个门店的产品矩阵,在整个场景创新服务体系,客户粘性这块还存在较大的问题,这让奈雪的茶整个新战略的落地,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据悉,为了减少人力成本,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奈雪的茶也在强化技术研发来探索自动化流程。据公告透露,奈雪的茶自研自动化制茶设备已于2021年第四季度末开始遴选生产商及试生产,并已陆续在部分门店试点使用,预计将于2022年第三季度前在全国门店获正式应用。

第三季度才正式应用,那就意味着,以目前的扩张速度以及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奈雪的茶至少在今年上半年仍将继续承压。

对此,朱丹蓬认为,今年奈雪的茶有可能仍处于亏损状态,因为疫情的反复会让其盈利的难度加大。

张毅则指出,PRO店没有达到预期,一方面在于奈雪的茶总体的门店成本还是比较高,今年在门店、日常运营、原材料成本等方面的压力仍非常沉重。另一方面,就是整个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如何去应对市场的竞争,这也需要非常大的支撑和投入,毕竟在新茶饮赛道每个对手都很难缠。

价格下调,压力不减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发布财报前,奈雪的茶宣布全面降价,调整后,奈雪的茶目前已无30元以上的产品,14-25元成为主要售价区间。此举也是为了应对最大竞争对手喜茶的降价策略。

但一边持续亏损,一边高速扩张,在全球原材料价格上行的趋势下,此次降价势必会加重奈雪的茶的负担。

财报显示,2021年,奈雪的茶每笔订单均值为41.6元,而2020年为43元,随着价格的下调,这一数据或将进一步下滑。

对此,张毅认为,降价对营销体量来讲会有所帮助,但也有负面作用。因为目前相对中高端的价格还会导致奈雪的茶亏损,对于原材料、门店、运营等这些成本都难以覆盖,而降价以后,薄利多销能不能对利润有所提升,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降价并不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奈雪的茶好不容易已经在市场上确定了高端茶饮的价格定位,把价格往下做容易,但是再想把价格往上做很难。长期来看,很多品牌都证明了不能靠低价去做市场,特别对茶饮来讲,那是绝对不行的。”鲍跃忠告诉锌财经。

可见,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降价会导致利润率下降,如果增长规模不够大的话,成本增加带来的负面效果会更可怕。

据朱丹蓬预估,新茶饮今年将进入一个内卷化加剧的阶段,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应该会更加的明显,那随之而来的,行业的并购以及中小企业的退出应该会加速。

这一点,庄帅也认为,今年新茶饮赛道的走势就是优胜劣汰,会出现关店潮甚至有企业会倒闭。

如何应对今年的走势?张毅指出,首先要确保新茶饮主打的年轻牌不会褪色。同时,就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怎样玩出特色,真正降本增效。此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采用互联网的打法,奶茶本身不一定赚钱,但一旦找到奶茶赚钱的突破点,也是非常有杀伤力的。

但回归到新茶饮本身,对于不确定的市场走势,活下去或许是今年的关键词。奈雪的茶的扩张之路,注定将不太好走。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