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一模一样的玩具网上卖 29,小商店卖 68,给孩子说在网上买,也解释了,但孩子不同意,...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575745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一模一样的玩具网上卖 29,小商店卖 68,给孩子说在网上买,也解释了,但孩子不同意,哭闹怎么办?

女孩,快5岁了,经常在楼下小商店看上这个玩具,看上那个玩具,一看上就要买。 对于孩子喜欢的东西,我不反对买,但是要合理消费啊!小商店卖的太贵了,比网上…
914
726,424

350 个回答

手绘极简笔记插画的上班族二宝妈

身为家里也有一个年龄相似女宝的妈妈,先说我的办法。

当孩子跑进玩具店非要买玩具你不想买的时候,直接抱起来走人。就像她很小的时候哭闹你温柔又紧密地抱住她那样抱走。

v2-79f5cc814d80c44298cd43d8cfc0d3fc_720w.jpg?source=1940ef5c

趁她现在不到5岁还小,你能抱得动,抱得住,不要停留,直接抱走,边走边说话转移注意力。如果孩子已经哭了,就抱紧她让她在你怀里哭,你从肩膀轻轻抚摸下去直到腰,边抚摸边对她说,妈妈知道你想要那个玩具,但是,现在不能买。一直重复,直到她哭完。等她哭完,给她洗把脸,喝点温水,再讲为什么不买。快5岁的孩子,听得懂道理。

当然,这是治标的办法。我家两个孩子,都经历过这种时刻。现在,没有这种令人头痛的事情,亲身实践出来的治本的方法,在下面。

特地去题主首页去看了看,家里两个孩子,题主经常陪娃做好玩的游戏,做好吃的小零食,我猜,应该是一位很爱孩子的妈妈。

基于这个前提,按照问题描述里的细节,再给您说说我家的做法。

一、经常

v2-c66d97d96d8e9a8ba96837b3bcf77ec2_720w.jpg?source=1940ef5c

第一个难点,为什么经常去玩具店?是不是觉得爱孩子就应该给她她喜欢的东西?

不知道你有没有突然不再喜欢某种食物的经历?比如你小时候偶尔吃到一种饼干,觉得好吃,就给妈妈说了,接下来,爱你的妈妈就老是买这个饼干,直到你吃厌烦了为止。然后,遇到下一种食物,循环这个过程。

于是,你对食物的喜爱,从最开始能连续喜欢一周,到后来不论什么好吃的,都只想吃一次。

你的孩子,对玩具的喜爱时间,是不是也在慢慢变短?所以,要玩具越来越频繁,开心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解决办法,减少一时兴起买玩具的频率。

具体采取方式:

下楼绕开玩具店,换条路走。

每次路过玩具店的时候都和孩子做游戏,转移她的注意力。

让孩子说说今天在幼儿园有什么开心的事情不开心的事情,专心地听,最好能让她说得兴高采烈忘了玩具店。就我家经验来看,只要家长愿意听愿意引导,5岁的小朋友很喜欢这样叽叽喳喳和家长说话。

二、合理

这里的合理,除了降低频率,还有买同样的东西少花钱的意思吧?

花钱的主动权,是在你手里。

假如你让某个人带孩子出去买一桶奶粉,结果人家回来买了一箱可乐,还给你说,孩子非要买这个,我有什么办法?

你会不会觉得生气?孩子不懂事,所以才需要家长。

责任和主动权,在家长手里。

解决办法:父母主动买玩具。

比如5月份,你先提前上网看看,选择一些你觉得不错的玩具和孩子喜欢的玩具,放在购物车里。然后,等到5月下旬,抽个空,给孩子说,妈妈给你挑选了几个礼物,你来选选,总价格不能超过500。

就给孩子15分钟,选吧。

她会学会取舍,还会很快学会计算。而且,生活会因为有了期待,好像多了一点点开心。

六一来临之前,即使收到了快递也先不给她,但是要告诉她,六一的时候一定能送到。然后,不论什么情况,六一那天,一定得给她。

就像狐狸对小王子说的那样,你每天同一个时间来,我知道你会来,等待的时候也会感觉很幸福。

这个方法,可以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这种幸福感,并且,喜欢上这种买礼物的方式,还能慢慢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

现在,我们家孩子会给我说,妈妈,我想要个xx,xx时间可以买吗?我们一起商量着来。

三、自卑

是有很多家长提倡富养孩子。但是,这个富养,不仅仅是物质啊。难道觉得某种东西贵就是穷吗?有些东西就是贵,没必要避讳和孩子说买不起。孩子没有你想的那样会被某一个单项事情打击。

我们家孩子前几天问我喜欢什么东西,正好她在看宝石和矿物质那本书,我就随手指了一个好像是祖母绿的套件,说这些闪亮亮的宝石我都喜欢。

然后孩子说,好的妈妈,我长大了赚钱给你买。嗯,大概多少钱?

我当时呆了一呆,小心翼翼地说,最少最少也得1000万吧。

孩子也呆了一呆,也小心翼翼地说,那要是我一下赚不来那么多钱,先给你买一对耳环好不好?项链你自己买?咱们一起努力赚钱。

然后我们娘俩就笑着抱成一团达成一致目标了。

我会给孩子说某个东西贵,还会和她分析为什么这么贵,最后,还会和她一起商量,我们想得到一些东西,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获得。

孩子不会因为说买不起就自卑。题主是个好妈妈,孩子能感受到你的爱,你对她的肯定和鼓励,才是她自信的根源。

爱和坚持原则,不冲突。

希望能帮到题主。

当然是当场打开手机上面的那个pdd,然后找到商品,给她看价格,然后当场买。

我不允许孩子买盲盒类的东西,那种抽奖抓娃娃的,我就直接教育“赌博有害,不许赌博”。这东西就和天天教育“吸烟有害健康”一样,不一定非要体验过才能教育。

育儿话题优秀回答者

一,孩子不信你会买。

信任桥梁没搭建好,家长骗了孩子太多次:回头网上买,下次买。

孩子不信你会买,知道错过这村就没这店,所以哭闹。。。

就像我求大家点赞,结果基本都是“下次一定”一样。

我楼下也有学校,周边有3~5个玩具店围着,但是皮皮球球的玩具大多是网购的,而且都是和皮球沟通好了再买的。

一起选完后就会和他们一起等快递,还会一起查看物流,上面不是有个快递小哥的动画嘛,可以看到运到哪了。

所以在外面一般不会闹着非要在实体店买,最关键的很多平台都有拍照识物,网上啥都能找到,也快,几天就到了。

家长不要轻易承诺,说了买就要买。

二,孩子认为哭闹有效。

你说经常去玩具店,那以前有没有发生类似情况呢?是不是孩子哭闹后,家长一心软就买了?

那完了呀…………

在孩子视角里,

回去了网购=下次一定=没有。

哭闹=有。

甚至还有哭闹等级和价格挂钩的经验。

便宜的哭出眼泪,贵的满地打滚……

孩子精着呢。

这点就是规则和自由的问题了。

怎么买玩具,为什么买玩具,买哪些玩具,财商培训等等,

家长自己心里要有个度,而不是孩子一哭就慌了神,一闹就天塌了一样,啥都满足,

这里我完全没有说我丈母娘和老丈人的意思。

三,应该怎么做

当场,温柔坚定拒绝,转移注意力。

事后,和孩子一起体验网购~

给予安全感信任感,延迟满足能力训练,消费观的引导,价值观建立,分清楚啥是自己想要的等等。

以上,希望能帮到你。

十年早教人,一个男孩的爸爸,套路育儿实践者。

“吃完这顿就减肥”你说过这话吗?为什么明明想要好身材,却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

因为即时满足是人性,延迟满足是能力。

贵但是能立刻到手的玩具和便宜却要等几天才能得到的玩具,孩子的选择,跟棉花糖实验中等不到第二颗棉花糖的孩子是一样的。

此外,省钱,对孩子来说是个伪命题,对他没有任何好处,又有什么理由自我延迟满足呢?

看上去是如何教会孩子勤俭节约的问题,但实际上孩子得学会延迟满足,学会自控

接下来,带你厘清延迟满足的套路,这个问题的答案自然就清晰了,一共4步

一、延迟满足为什么重要?

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在青春期的表现更出色,成年后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延迟满足起源于一个著名的实验——“棉花糖实验”,是1968由年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发起,一开始有32名幼儿园孩子参与,年龄最小的3岁6个月,最大的5岁8个月。

实验很简单,在每个孩子面前都摆着一块棉花糖,然后告诉孩子们可以马上吃掉这块棉花糖,但是如果能等待一会儿(15分钟)再吃,就能得到第二块棉花糖
结果,有些孩子马上把糖吃掉了,有些等了一会儿也吃掉了,有些则等待了足够长的时间,得到了第二块棉花糖。在那之后,先后有600多名孩子也参与了这项实验。
这项实验最初的目的,只是研究孩子在什么年龄会发展出某种自控能力。(也就是延迟满足的能力)
同时,实验人员也一直在进行追踪调查,并通过多种方式对这些孩子进行评估,大约每10年进行一次,最近的一次评估是在2014年。他们发现:当年“能够等待更长时间”的孩子,也就是说当年“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在青春期的表现更出色。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SAT(美国高考)的成绩更优秀,当年延迟满足能力弱的三个孩子比延迟满足最强的三个孩子的总分差了210分。
到2011年,当初参加实验的孩子已经步入中年,他们接受了最新的大脑成像检查,结果发现早年延迟满足能力强的人,大脑前额叶相对更为发达和活跃,而这个区域负责着人类最高级的思考活动。

一旦孩子有了延迟满足的能力,孩子的自控力就会获得很大提升,在面对物质、精神(游戏)诱惑的时候,有更强的定力,这不仅仅是买玩具的问题,更是未来学习时需要的重要能力。

二、延迟满足只是等一等再满足吗?

“延迟满足”如此重要,很多家长都在训练孩子“延迟满足”,可为什么却没有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呢?

1.延迟满足的核心,是未来能得到更多

每个孩子面前都摆着一块棉花糖,然后告诉孩子们可以马上吃掉这块棉花糖,但是如果能等待一会儿(15分钟)再吃,就能得到第二块棉花糖

15分钟之后,就有第二块棉花糖。有了这个理由,孩子们才可能等待15分钟。

为了第二块棉花糖,孩子们才开始运用各种策略抵住诱惑,争取扛过15分钟。

第二块棉花糖,就是孩子们愿意延迟满足的动机

就题主的问题而言,题主希望孩子在网上买玩具,至少有两个动机。一是省钱(省下的钱是自己的),二是让孩子勤俭节约(培养好品德)。

一模一样的玩具网上卖 29,小商店卖 68。

如果在网上买玩具,孩子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得到几天焦急的等待

几年前,在同样问题的时候,我选择退一步,花同样的钱,在网上给孩子再多买一个玩具。

68元=一个自己想要的玩具+一个自己另外看上的玩具-几天焦急的等待=在玩具店买一个玩具

因为有更多,所以能等待。

2.信任感是“延迟满足”的前提

可是很多家长经常许诺给孩子空头支票。误把延迟满足当成了让孩子“乖、听话”的手段,“穿上鞋子,待会给你买冰淇淋”;“写完作业,带你去游乐场玩”;“吃好饭,我们就去骑滑板车”。

孩子乖乖听话了,或许因为太忙了,或许不够在意,家长就把这些许诺忘记了,并且以为孩子小,没记性、不影响的。

到了下次,再要求孩子把鞋子穿上时,孩子第一时间就要先吃冰淇淋;当我们再要求孩子写完作业时,他会要先要玩一会。因为,孩子明白了“忍耐一会就能多吃一颗棉花糖,那是骗人的。现在不赶紧吃,连面前这个这个棉花糖都没了。

要想让孩子能够“延迟满足”,我们自己先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得到过第二颗棉花糖,坚信还有第二颗棉花糖,等待才有意义。

答应给孩子买两个,就一定要做到。临时的反悔,会毁了你所有的努力。

3.,延迟满足要循序渐进

训练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我们自己要对这件事情能够做到“自我延迟满足。”

一开始就期望孩子能等待20分钟,这太不现实了。对孩子的延迟满足可以从1分钟开始,慢慢增加,。从生活点滴入手,1分钟、几分钟再到十几分钟……

训练孩子等待的时候,不要过多的关注,因为等待本身是痛苦的。孩子很可能会利用过多的关注去撒娇、哭闹,逼迫我们妥协,从而立刻满足他的要求。

当你第一次和孩子商量好“用68元在网上买两个玩具时”,就要做好孩子反悔的准备。因为这太正常了。

请你开开心心的带孩子去楼下买回那个玩具,这时候,你不要讲道理,不要很铁不成钢。

不动声色地等快递送达,然后当着孩子的面打开快递,给他展示一下两个玩具,再遗憾的把快递打包,退货。

什么都不说,人类天生的损失厌恶,已经给孩子狠狠的上了一课。下一次该怎么做,孩子心里就有数了。

能做到自我延迟满足,时间+套路的手段,比道理有用100倍。

三、置换动机,让孩子学会节俭

现在,问题还差最后一步:置换动机,让孩子主动省钱。

我儿子正在上小学,买东西越来越理性,有节制,并且知道考虑性价比

一切都是从置换动机开始的,将原本的想要多一个玩具,置换成省下自己的钱。

具体步骤如下:

1.我给你买玩具→→我给你买玩具+你自己买玩具

从原本的孩子要玩具大人给买,变成,大人每个月最多给买1个玩具+每个月有零花钱可以自己买玩具

2.大人买的玩具有价格上限

设定上限,孩子就不会漫天要价。当然,特殊情况下的礼物除外,比如生日、出差等可以另说。

3.大人给买的玩具可以折成等价现金

如果想要一个超出价格上限的玩具,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补足不够的部分。如果一个月都没有特别想要的玩具,也可以把大人提供的固定额度折现,变成零花钱。

这一套下来,买不买玩具,买多少钱的玩具,就成了孩子自己的问题,他有选择权、处置权,所有的决定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考虑的。

延迟满足的动机,从得到多一个玩具,变成了给自己省钱,以后有更大操作空间

不但学会节约,也在学习理财。

“所有好习惯,都是延迟满足;所有坏习惯,都是即时满足。”愿我们和孩子都能获得好习惯。


我是羽言,十年早教人,一个男孩的爸爸!关注我,和我一起套路育儿

每天从有趣的角度回答一个问题。

人之常情,不同意才对

估计楼下很多养娃高手,会发各种延迟满足教育论。有一定道理,但没用。

我给你举个例子:

你正在和男朋友热恋,俩人一起去了渴望已久的迪斯尼乐园。在里面你看到一个特别可爱的公主气球。一脸期待看着男朋友,说能不能买个送我?

你理工研究生毕业的男朋友推了推眼镜,用词严谨的告诉你这东西性价比并不高,网上看了下找到个外形看着完全一样的玩具,网购价钱差一半,买了一个下礼拜寄到家。

你高不高兴?惊不惊喜?是不是心满意足学会了“延迟满足”的人生重要一课。

我们活在世界上,说白了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当然说高级点叫做人生体验。

而人体和电脑不同,是生化反应驱动的,我们的各种欲望是通过激素来让自己愉悦的,这就导致更长久之后的满足我们理智上能接受,但心情依然不会愉快。

否则,为什么明知道身材瘦一些健康好看还有那么多胖子?明知道勤奋学习收入更多还有那么多差生?为什么明知道早睡早起身体好大家还要熬夜?

因为眼前的快乐更重要。

孩子也一样,你和他谈什么之后网上给你买。且不说他是否相信这不是你的缓兵之计——毕竟孩子记忆力不如成年人好——就算他相信,也可能等东西寄到了他都不想要了。

这就像你在午后特别给自己做了一杯热茶,一个好看的杯子蛋糕,等去厨房洗个手回来,发现猪头男朋友全给你吃了。你大怒的骂他,男朋友说有什么大不了的,回头再给你买一个。

你说你要的不是一个杯子蛋糕,要是是那个蛋糕,已经回不去了。

那么就没办法了么?只能宠着孩子了?

不是。

是你要帮他建立预期的习惯,而不是等待需求发生了,再后补的去考虑要不要买。

你可以定期从网上给孩子偷偷买好一些他可能会喜欢的玩具,藏在家里的柜子里。不告诉他。

等待一周的某个固定日期,比如周一上幼儿园前。拿出来,送给他,告诉他是给他的玩具,表扬她这周学习进步啊,鼓励她去幼儿园啊。

然后告诉她这周已经领过玩具了,想要什么告诉妈妈,下周一再送给你。

孩子此时手里有新玩具,提的需求是下周的玩具,这对她是额外的惊喜,没有那么急迫,自然乐意下礼拜再拿到。

如果一起下楼,看到了小卖部的东西,也可以有理由,这周买过玩具了,下周给你买这个。

但等寄到的东西送到了,她未必再喜欢也有可能。

别说她成年人也一样,多少头脑冲动买的东西。

人家都说实体商店在今天还能存活,就因为提供的是体验感,场景感。在这个地方,你看到了,店家精心展示的玩具,刷二维码,不用等待立刻拿到开开心心的玩起来。

想想都高兴。什么叫所见即所得,这就是。

你非要求她和成年人一样理解邮寄的一样好。有时候就像游乐园里想吃冰淇凌,你不解风情的男朋友说,这里都是坑游客的,咱们等晚上出园,一样的价格我给你买一筐冰淇凌。

至于你能不能接受,就看自己是否也能做到要求女儿一样的“懂事”了。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