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Matrix Talk丨从一线回到家乡二线城市定居,你后悔了吗?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sspai.com/post/7237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Matrix Talk丨从一线回到家乡二线城市定居,你后悔了吗?
Matrix Talk丨从一线回到家乡二线城市定居,你后悔了吗?

关于 Matrix Talk

在少数派 Matrix 社区聚集着一批分享者,你可能经常看他们分享数字生活的心得体验,但你大概还不熟悉他们。为了拉近大家的距离,我们策划了 Matrix Talk 栏目,将不定期邀请 Matrix 内的活跃作者,聊聊他们的故事与观点,希望你从中也能找到些许共鸣。

本期 Matrix Talk 的主讲人 @宇宙浪费指南@胖鱼要进步 相识于 Matrix,相似的人生经历与契合的世界观也让她们在生活中结成了好友,但对于「从一线城市回到家乡二线城市定居」的感受却各有所见。留在一线城市 / 二线家乡的你后悔了吗?你对于定居城市的看法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少数派和 Matrix 的立场。


我们的人生充满着无数个无法回避的课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决定自己的定居城市。

相信一定有不少朋友无数次地拷问过自己,究竟是早点回家乡躺平,还是留在大城市继续奋斗,对于年轻人来说,「一二线容不下肉身,三四线放不下灵魂」并不是一句调侃,而是饱受这个选择煎熬的我们的真实感受。

比起父辈来说,我们似乎变得更难做出选择,既舍不得大城市能给我们工作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也想要感受家乡城市的生活气息和给予的归属感。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困境,在这个问题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和胖鱼背景相似,是同乡,也同是毕业后就去了一线城市,又恰巧一前一后地选择从一线回到家乡。于是,我们开始不停地在对话中谈起回到家乡的感受,尽管殊途同归,但想法和结论截然不同,觉得还蛮有意思,因此便有了这篇文章。

「回到家乡小城市」并不是一个新鲜议题,而我们两个生活经验尚浅的年轻人也确实难有新的角度和思路提供给大家,只想分享回来之后的感受给面临选择的年轻人们做参考。

宇宙浪费指南:把人生重心从工作转移到生活上来

1

初毕业的选择

我是在省内读的大学,但由于山东没有互联网公司,导致大学期间也没有机会实习,对此我耿耿于怀,大四上学期一结束就跑去广州实习了。那时想法很单纯,对于城市并没有特别的偏好,也完全没有考虑过其实北京的朋友们更多、饮食习惯会更适应、离家更近这些因素,恰好有合适的工作而已,就这样在广州开始了自己的打工人生涯。

在此之前,我从未对南方城市有过任何的想象,最南也顶多到上海。没感受过北广深,所以很难比较其他三所城市与广州之间对外地人的包容度,只不过单从语言上来说,它的确让我陌生。虽然从小就看翡翠台,但对粤语还是一窍不通,在公交车上听到粤语播报会时常觉得恍惚。

家乡小城市离韩国首尔差不多 900 KM ,而距离广州竟有 1800 KM 的距离,爸妈经常调侃说堪比出国,于是我也只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回家,其他时候光是想到麻烦的出行和短暂的假期时间就直接打消念头了。

我不是传统山东人的饮食习惯,反而拥有一颗「广东胃」,在这个公认的美食城市里吃得很快乐,尽管偶尔也会想念山东各种各样的碳水;出身小城市的我也在这个这里有了很多「第一次」的新鲜体验,比如活到二十二岁第一次见到会飞的蟑螂;这个城市也有着无数的工作机会,让我拥有了很多珍贵的经历,逐渐拥有了职业自信。

为何回到二线城市

选择回来好像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理由,完全没有过「广州虽然很好,但不是我家」的想法,也没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觉悟,可能是很多个因素叠在一起让我觉得累了,想回家歇歇。

来广州时我一无所有,只抱着一个「出来就是为了工作」的念头,基本上时时刻刻跟自己咬牙较劲,「总想要搞个大新闻」。能全心投入工作固然很好,但在这样模糊了工作和生活边界的同时,那种除了工作之外什么都没有的孤独感也不停袭来。除此之外,工作好像也没达到让我满意的程度。

认识新朋友的速度也比不上大家离开的速度,在一起走遍大街小巷、一起喝醉在深夜、一起经历失恋之后再平静接受对方要回家乡的消息,心里的无力感会在那刻被放大无数倍。这个城市很大,大到大家不做同事之后那么难约在一起吃顿饭,这座城市节奏很快,快到我要不停面对和习惯朋友离开。在这几年里,在经历过几次这种事情以后,对交朋友这件事情我变得兴趣缺缺。

我妈也总是见缝插针,在我抱怨听不懂同事的方言笑点时,在抱怨吃不到好吃的馅饼时,在逢年过节保留节目催婚时都不遗余力地游说我回到山东。

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荨麻疹。一直生活在冬天干燥到让我脸上爆皮的内陆城市,从未感受过南方城市的潮湿,来广州之后一直断断续续的起湿疹,倒也可以忍耐,但在一年半以后突然开始起荨麻疹,跑过很多次医院,也测过过敏原,既没有结果也没有好转,我只能把问题归结到天气太潮湿上。湿疹可以忍耐,甚至不用吃药,但荨麻疹确实难以忍受,要每天按时吃过敏药压着,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年多,爸妈也越来越焦急,打电话的频次越来越高,我也不堪其扰,找了个机会就辞职回家了,辞职的时候也没有想就这样回家工作了,只是想暂停一下。

我在家躺了两个月,什么也没干,只是在休息,爸妈倒也没有催,除了让我养养身体,顶多也就是旁敲侧击地问一下,要不要考公务员之类的。

留下来总要有一个契机,我的契机则是惊讶的发现,家乡互联网这两年发展挺快,也有了产品经理这样的岗位,当我爸献宝式地给我看一个有编制的产品经理岗位时,惊呆之余我开始认真思考,想着不然就在山东找找工作吧,外面好像也没什么值得留恋的,于是离职两个月后,我入职了山东一家传统企业做互联网产品经理。

回来之后的感受如何

从超一线到二线,落差必然是有的,对我个人来说主要体现在工作上。

互联网的高薪只存在一线城市中,回来薪资基本上是对半砍,山东又在互联网上起步很慢,所以对互联网很多岗位的认知都严重不足,工作体验可以用一句话形容——学了一堆屠龙技,回家发现没有龙。

我回来工作整整一年,也就是最近才调整好心态让自己没那么痛苦。在互联网公司,每个人都是专业的,能把自己岗位上的工作做好,大家目标基本是一致的,无论什么岗位都想要把产品做好。而在传统行业起家的公司做互联网,可能起步晚认知欠缺,并不专业,制造业基因很强势。

山东非常值得诟病的一点是非常官僚主义,这一点想必在山东很多公司都有体现,习惯了互联网公司很多「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后,整个人已经放飞自我,再来接受一些类国企的管理,的确有些难受。

毕业后四年的时间里,我为工作崩溃的次数屈指可数,这家公司却数次让我破大防,平生第一次给爸爸打电话崩溃大哭了一小时。我明白,我的痛苦只是因为热爱这份职业,也明白想缓解痛苦只能是不再把工作当作事业,而只是当成谋生手段罢了。

1

当然,回来的感受不只有痛苦。

同事基本都是山东人,也基本都是决定后半生都要在这个城市过,大家相处都很愉快,可能是工作中唯一的一点甜。

在年龄焦虑这点上跟北上广是反着来的,没有了职业焦虑却有了婚姻上的年龄焦虑。

在北上广,我们会自觉给自己背负上到年龄就得晋升的压力,现在 95 后当领导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同侪压力会比较明显,而在我们公司 95 后屈指可数,同组同事都要比我大八九岁,这种环境下对职业的年龄焦虑会减少很多。同样的,我现在才 25.5 岁,自认为很年轻,远不至于到了急切结婚的年纪(并没有说别的年纪就该急切结婚),回来之后则经常被男同事吐槽 「也不年轻了」。

也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强迫自己学会了「人生切割术」,把人生的重心从工作转移到生活上来,我开始有闲心照顾花花草草,每个周末都能出去玩,甚至能去附近城市溜达。我有时间运动、探店、交朋友、出去玩,从回来之后,我才算得上真正开始生活。

我好像爱上了这座城市,总是跟朋友戏言,「再不离开青岛真的要被它缠上了」。

1

对这个选择后悔与否

总的来说,我并不后悔。

尽管回来之后才发现自己有多喜欢和怀念广州,怀念可以穿拖鞋上班,怀念闭着眼随便去家餐厅都不会踩雷,怀念这个城市给我安心做「土狗」的氛围。

1无意中刷到的微博

在广州的这几年,我从第一次认识蟑螂,到面不改色地扔着一个又一个蟑螂屋;从刚经历回南天,到摸到墙上的水也习以为常;广州让我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小女孩变成能照顾好自己的坚强打工人。

Steve 说,人生不是要生活得更好,而是要生活得更多,体验更多生活的可能性,或许当下我的生活需求,恰巧能被这里满足,所以我选择停留在这里。而假如有一天想要体验更多更大的世界,我也拥有随时离开的勇气。

毛姆说,「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象是过客......这种人在自己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台,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从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象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

同样,白居易也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对我来说,能找到归属感的地方才是我的家乡。所以,这个选择也不过是我辗转寻找归属感途中的一个罢了,着实说不上后悔。

胖鱼要进步:大城市都住了一圈,回来也没有缺少新鲜感

1

初毕业的选择

我是一个从小就不恋家的人。6 岁就被我妈送去了寄宿学校,一直到小学毕业。但我也很感激那 6 年的寄宿生活,为我之后的独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所以不管是上大学还是毕业之后工作,我的第一选择永远都是离家远一点(其实就是不想在山东)。因为我觉得哪怕是在本省都觉得太熟悉,没有挑战性。去新的地方去展开一段完全属于自己的体验,很酷。

刚毕业那几年,我对大城市非常憧憬,在上海和北京都呆了一年多,也体验了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比如上海老弄堂的小巷、从来不等人的公交,北京周末楼下大爷大妈们的闲聊和我最爱的东来顺火锅等等。当然,也感谢在上海这座城市,让我这个北方人从此爱上了鲜肉月饼和肉粽,从小就不爱吃五仁月饼的我找到了月饼归宿。

那个时候,每去一个新一线城市,我都会第一时间把城市比较著名的商场逛了,虽然没什么买的,但就是觉得逛了好像就觉得自己特有面。但是越往后我就发现,其实哪里的商场都类似,你需要买的东西好像哪里都可以买到,不需要买的逛了也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后来再去杭州,我并没有第一时间去 Shopping,而是打开地图看了附近有什么好逛的公园或者纯自然风景,有时候下雨天或者午后就自己拿着相机去拍照采风了。虽然没有什么物质上的收获,但是那种自然养人的氛围确实让我觉得很开心很满足。

所以现在来看,一个新城市真正吸引我的,或许只有自然风景和特色美食了(毕竟好看和好吃永远是第一动力)。

回头想想其实挺开心这几年居住过几个一线城市,也借助地理优势闲逛了不少非旅游景点,吃到了很多地方特色美食,我觉得很知足很开心。当然,最重要的是这几年更实打实地锻炼了自己「享受独居」的心态,开始去接受一个人,并能够自如地沉浸在一人世界。

为什么回到二三线城市

不同于豌豆,我回到二三线城市在更偏向于「回家」的层面展开。

工作背景驱使

因为 19 年末疫情之后,公司就实行了远程办公。在远程办公期间,我觉得既然都是远程,那为什么还要每月花着两三千的房租远程呢,回家「白吃白喝」地远程岂不是更快乐?

于是处于远程办公的背景原因,我选择了回家。

而且在初体验远程办公阶段,我突然意识到远程办公的节奏与我本人的办事效率等风格非常契合。一是远程需要非常强大的自律和个人任务管理,而我是一个一天做的事情都要提前规划好的人。尽管脑子好用,但我还是会把所有待办事项专门记到小黑板上,进行视觉上的「完全清除任务」。

我也非常喜欢自我掌控工作和生活时间,即哪些时间是我可以工作的,哪些时间我要固定去健身等,都会列出详细的时间段。在任务执行上的紧急度先后顺序,以及对接任务我都会给出别人大概的完工时间。在时间的管理上,我有自己规则和节奏,不会因为「没人管而放飞自我」地乱摸鱼。

在清楚了自己的方向后,刚好在朋友推荐下跳槽到一家全员远程的公司。所以我从一线城市回来的根本原因是正好顺应了工作节奏,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家,回到了大山东的小城市。

二三线资源越来越丰富

除去工作层面,我们还是说说生活。

或许有人会说,你在大城市呆久了,回家肯定会怀念一些小城市没有的商场、娱乐场所等等。在我决定回家之前,闲着无聊的我打开了高德地图无限放大🔍,想看下自己家附近最近有没有新添好东西。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那时候隔着手机屏幕光看着地图都能感受我的兴奋。

地图里显示的是我家附近两公里内,海底捞、星巴克、永辉超市都整起来了。最近还开了我喜欢的鲍师傅。商场里的各类运动大品牌、美食店铺也都耳熟能详,甚至在其他城市也吃过。

1

这就是我回来之后真心体验到的变化,有种梦想照进现实的感觉。至少现在我家附近的商场完全可以满足我的一众需求,吃的喝的逛的玩的全都有。

就好像把北京上海比做 64G 内存的新款 MacBook Pro 一样,这款机器对应到我的使用场景就属于性能过剩,我没有机会体验到它的满负载下的超常运算表现。所以我选择基础版,已足够让我高效率地使用而且还很开心。这就跟我选择回家回到二三线城市一样,于我而言,足矣。

回来之后的感受如何

好像连空气都没有那么卷了

在北京上海的时候,出门坐地铁或者走在大街上都会时不时地 emo,因为放眼望去尽是人与人之间的对比和感慨,你很难不去胡思乱想。就算关闭了朋友圈,你依旧要面对现实生活。但是回归到小城市,就连下楼呼吸都觉得空气里轻松了许多。自己的思绪不会总沉浸在跟别人对比的状态,反而能静下心来让自己的节奏更清晰。

归属感增强,连改造都变得干劲十足

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回到自己的家乡多了一份归属感。这点是在那些光鲜亮丽城市我感受不到的,这种归属感不只是自己家,还包括楼下超市甚至是菜鸟驿站。就是那种你去哪大家都熟悉你记得你,不是那种纯点头之交的陌生感。倒不是说有什么社交牛逼症,就是单纯地觉得,陌生人之间其实也可以有轻微的「挂念」。

大家日常生活中烘托出的氛围,都变得缓和了一些。

回家后哪怕在自家卧室,我都有种拥有全世界的幸福感。因为在外租房时,不管是整租还是单间租,我都没有心情去耗费心思与金钱来收拾自己的空间。但是回到家里,就自己卧室那点小空间,我都会尽心尽力地改造更适合我现在的状态。

像这次回来之后,为了追求更安静的办公环境,我选择了在自己卧室配置小氛围办公仪式感。升降桌配上 27 寸显示器,少数派的周边也都齐齐上阵,真正开始有了属于胖鱼的「数字生活」状态。

1

对我而言,这些变化是我真心并且有动力去实施的。

反而更加注重身体健康

回到小城市之后,我的健身计划并没有断。之前在一线城市工作时,健身计划其实一直没有很规律。而且好多时候还得考虑时间与路程,并没有很多时间真正去健身房撸铁。

但是回来之后,得益于小城市的物价与地域,去健身房健身成了一种高性价比又十分出效果的选择。像我家旁边的健身房搞活动,1100 元就可以搞定 3 年的健身卡,相比于北上广的健身房,这简直就是不花钱的白嫖运动。

同时因为工作远程的属性,给到我自由支配的时间会更明确一些。所以我可以高质量地按计划进行每周训练,所以在运动的整体效果呈现上,比之前在大城市时要明显很多。

而且小城市物价偏低的好处,还给了我更多的运动选择。回来之后还报班学了乒乓球,现在已经是能标准对打的横拍选手了。

运动真的可以给人快乐,这点我深有体会。

更多感受到了家庭氛围

这点可能更靠近「回家」的氛围感受。

我是小学住校住了 6 年,虽然中学开始都是走读,但其实在家呆的时间都不怎么太长。这次回家真的做到了「天天在家」,我爸我妈都不如我在家待的时间长。但是因为我本身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生活,所以平时他们不在家我也感到很舒适。

反而是大家都在家的时候,哪怕我自己呆在卧室关着门,我都觉得很有安全感。那种安全感来自于「现在说一句话,就会有人立刻回应你」的状态。

当然回家之后,因为工作属性的原因,我也有了更多时间陪我爸妈。比如陪我爸去打乒乓球,跟我妈去逛街等。

虽然城市不大,也并没有太光鲜亮丽很热闹的购物街区,但我平时在大城市时,也基本只做这些。只不过回来之后,可能陪伴的人从朋友变成了亲人。或许话题交流上没法太深入,但有时候跟他们多唠唠好像也还挺有意思。比如我现在越来越懂怎么顺毛我妈的脾气。

总而言之一句话,回家之后,确实体会到了「人情味」。我记得当时我拉行李回来的那天晚上,在楼栋口就跟我爸说了一句「一到小区就感觉扑面而来的人情味和安全感」。当时也没有什么人,但就是觉得突然内心踏实了很多。

对这个选择后悔与否

谈不上后悔不后悔,我觉得更像是一种自然驱动,但这个驱动其实一直是遵从内心的。

当然也会有读者觉得,既然选择了回到二三线,为啥又回家跟爸妈住一起,不觉得被打扰吗?我前几年在家只要连续呆两周,我就开始烦躁。主要是对家庭氛围以及各种乱七八糟的琐事生气等等,所以不喜欢在家长留。

但今年突然从内心很渴望回家了。倒也不是说想家,可能就是自己一直在外几年,觉得自己累了,不想再假装坚强了。就想回家当个「爸妈的好大儿」待在屋里暖暖和和的,在孩子和成熟工作者之间反复横跳。

不想说话的时候就一个人呆在卧室,看看书看看剧也可以没人打扰;无聊了就在客厅坐沙发上看看电视,帮忙跟爸妈择菜或者包包饺子。好像听起来很平常,但却是更舒服了一些。

至少我现在很喜欢当下的环境与氛围,也期待后续在自我调整与体验中发现更多不一样「来自二三线城市」的生活美好。

1

以上就是 @宇宙浪费指南@胖鱼要进步 两位作者从一线城市回到二线家乡的感受。留在一线城市 / 二线家乡的你后悔了吗?你对于定居城市的看法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找到数字时代更好的生活方式 🎊

> 想申请成为少数派作者?!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