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小众体育闯进大众视野,流媒体功不可没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ifanr.com/app/148034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小众体育闯进大众视野,流媒体功不可没

台上,站着两个成年男子,他们做着热身,空气突然安静下来,黑衣男子屏住呼吸,脖子后缩,伴随一声巨响,一张大手在他的脸上留下红色五指印。

以上并非狗血剧片段,也不是第 94 届奥斯卡的直播画面,而是扇人 (Slap)  比赛的现场实况。

Punch1.jpeg!720

这项赛事的宗旨就是以武会友。确切来说是以「嘴巴子」会友,双方选手以回合制的方式扇巴掌,有来有往,直至一方投降或是倒地不起。

这类比赛本质上跟 UFC 终极格斗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前者更加简单粗暴。

Warrior.jpeg!720

▲ 出自电影《勇士》,影片中呈现的是 MMA 综合格斗

这类奇葩比赛,乘着流媒体的东风,吹向了世界各地,甚至吹到了美国土地之上。

说来也巧,若没有网络的助力,这项运动最终可能会发展成为俄罗斯当地一项自娱自乐的传统民俗,但因为赛事气质与短视频平台异常契合,被一位美国网红 Logan Paul 看中,并引进到美国国内,成为阿诺德体育节中的一项常驻赛事,名为 SFC 锦标赛(全称为 Slap Fight Championship,暂无中文名)。

如果擂台双方的实力相差较大,那一场 Slap 比赛的视频长度,即便加上回放瞬间也只有的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而且视频前半分钟,是选手在给自己加油鼓劲的时间,我们作为观众能够共情,并深知前摇越长,心理压力就会越大。

Punch.gif

这对弱势一方而言,着实是一场煎熬,苦了自己,爽了对手。

然而 Slap 比赛的赛制还是过于单一,而且过于粗暴,不管扇的是嘴巴还是屁股。没错,Slap 比赛的一条重要分支就是扇屁股,臀部有着天然的肌肉和脂肪屏障,因此参赛选手有着较高的防护性,比起扇嘴巴的话,安全系数高了不少。

不过说到底,看 Slap 比赛只是图一乐,毕竟看到倒下那方的结局,应该没人还想自己亲自下场试试吧。如果有,敬你是个勇士。

另一项因流媒体而兴起的运动,当属抓人游戏。

这游戏由来已久,往远了说动物被天敌追,人类去狩猎,都是一种追逐游戏,只不过游戏筹码是你死我亡,那时起,追逐便刻进了人类的 DNA 中;往近了讲,将各种球类、赛车运动进行解构,其本质也是一种追逐竞赛。

就是如此简单的游戏,也衍生出一项国际赛事:世界追逐锦标赛(World Chase Tag,简称 WCT)。

赛制相当简单:跑就完了。

WCTGround.jpeg!720

▲ WCT 场地设计图

不过赛事创办者为了实现更好的观赏性,将跑酷和竞速结合起来:

在一块方形场地中,布置了一系列障碍物,竞赛双方每次派出一名队员,扮演「猫」和「鼠」的角色,前者是追逐者后者被追。若 20 秒内鼠方没有被抓住 (Tag) 的话,他所代表的那支队伍获得一分,并在下一回合继续扮演鼠的角色,如此来回进行 16 个回合,分数高的一方获胜。

WCT 在油管上播放量最高的一条视频,是由 The Boys 和 Ape Escape 两支队伍在 2018 年 11 月贡献的。视频总时长为 7 分 46 秒,却收获了 4500 万+ 的浏览量。

WCT2.gif

双方用灵活的走位和极致爆发力,一次次突破着人类极限,左下角码表一直跳动,起到了动作电影里炸弹发出的滴答声同款效果,不断牵动着观众的心弦,替双方捏把汗。

几分钟时间里,赛场不断出现反转和高能片段,看得人血脉贲张,实在过瘾。与此同时它比 Slap 比赛有着更友好的上手门槛,但想要玩得好,可没有看着那么简单。

WCT1.gif

选手既要身轻如燕,又要具备极强的瞬时爆发力,还得有耐力,不然跑上两个回合就开始放慢脚步,就相当于将分数拱手让人。

每场比赛用时都在 7、8 分钟左右,其中每一回合时间再久,也只有 20 秒,天然契合如今流媒体「短平快」的传播特性,以极短的时间抓住观众眼球,观者和选手一样投入。

WCT3.gif

因此有了国内外视频平台的推波助澜,WCT 吸引了不少粉丝,有人开始训练,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并寻求加入战队的可能;有人发现了 WCT 的发展前景,开始赞助赛事,在选手战服上印上了自家 Logo。

国内机构在 2020 年引入了这项赛事,参赛选手中不乏跑酷大神,但大众对这项赛事的认知仍较匮乏。

事实上不只是 WCT,还有不少刚进入国内的小众运动,仍然需要借助流媒体平台进行科普和推广,而我们正看到这些运动兴起的希望。

近几年,视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随后也让不少科普博主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运动科普便是其中不可小觑的一部分。

这个领域里,不乏像「魔球理论班」、「村长托马斯」、「机饿青春」这些认真做小众运动的科普的博主,他们选定自己熟悉的领域,如橄榄球、一级方程式、棒球等品类,然后将知识点进行拆分,讲解过程生动有趣,因此攒下一批忠实观众。

F1.png!720

▲ 截自视频博主「村长托马斯」个人主页

我之所以把橄榄球都归为「小众」运动,是一种相对而言的说法,它在美国等地是妥妥的全民运动,但在中国,橄榄球爱好者可以算是少数中的少数。

Football.jpeg!720

▲ 出自电视剧《老友记》

正因如此,这类运动更需要专业人士对大众进行普及。

有多少人看了网飞出品的《一级方程式:疾速争胜》才入了 F1 的坑,至少我是如此。

大的流媒体,传播面更广,影响力也更大,普罗大众入了坑,自然需要一些更接地气的正经科普,借此将一时热血转化成对某项运动的一生热爱。

Formula1.jpeg!720

▲ 2021 赛季名场面,被收录至《疾速争胜》第四季第五集中

我们关注的体育博主,或许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他们把自己对这项运动的热爱,通过流媒体传递给更多人。一开始关注他们的人,可能只是因为喜欢他们科普知识的态度,但看得多了,也会渐渐爱上那项运动。

流媒体就像是一根天线,将一个人的热爱,传递给更远更多人。

TikTok.jpg!720

▲ 图片来源:Unsplash

当小众运动完成从 0 到 1 的蜕变,开始走向常态化、正规化后,流媒体会给它们再次注入燃料,将它们推上更大的舞台。

xhs.jpeg!720

▲截自《小红书》

也许一项运动就此走向普及:飞盘、露营、冲浪都是受益者,还有不久前红得发紫的各类冰雪运动。

尤其是飞盘,场地限制少,规则不复杂,推广门槛低,所以普及的速度也快,身边已经有不少朋友,一到周末就喊着要约比赛了。

Frisbee.jpg!720

▲ 图片来源:Unsplash,照片中男子飞扑试图接住飞盘

我记得在 2016 年前后,智能手机流行的早期阶段,有一个叫《开眼 Eyepetizer》的 app 走进了我的视野,在那个手机端媒体入口屈指可数的年代,它确实带我开了眼。

那时正好对上 GoPro 在极限运动玩家之间走红的阶段,于是我在《开眼》首页经常都能看到 BMX 小轮车、翼装飞行、滑板等体育视频,这些视频成了我的「精神氮泵」。

Walter.jpeg!720

▲ 出自电影《白日梦想家》

当然那些运动门槛太高,我只敢远观,但我却很想尝试飞盘、抓人游戏、斯巴达勇士赛等小众甚至有些奇葩的体育运动,如果没有流媒体,我可能从来不会对它们动心,甚至不知道它们的存在。

1111-7-1024x132-3.jpeg!720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