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病毒又现「新变种XE 」传播速度更快,英国已有多人确诊,这会对疫情造成哪些影响...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523069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新冠病毒又现「新变种XE 」传播速度更快,英国已有多人确诊,这会对疫情造成哪些影响?
300 个回答
有朋友问Omicron BA.1和BA.2的重组变异体XE。
目前所了解的信息有限,XE是今年2月15日在英国首次被发现(目前也只有英国发现)。
基因测序的结果表明,XE的ORF1a部分更多是来自BA.1,而其余部分更多来自BA.2,特别是S蛋白部分的基因。

早期的数据表明XE的增长率(growth rate)比BA.2快了10%,但是后来的数据表明这一估计并不稳定,目前无法认定它更高的增长率是重组带来的优势

(关于病毒重组的更多知识,可以看下我之前写Deltacron的回答)。
另外增长率不同于R0,虽然两者都可以用来描述传染性的强弱。其实也有很多种,比如在之前广东CDC发表的讲去年广州疫情的论文中,用的就是epidemic growth rate(r),r=[R0 -1]/GT)。
所以R0反映的是病毒的内生传染性,在现实当中我们会用Rt更准确一些(t=time),体现各种防疫措施对病毒实时传染性的影响。Rt和r都是比较容易监测的,也都反映了病毒在真实世界的传染性,但它们和R0确实是不同的。
目前WHO和英国都未将其单独升级为一种VUI或VOC,说明影响力暂时没有那么高(就像之前一度在自媒体上炒得很火的Deltacron一样),目前只需要科研人员密切监测即可。
除了XE以外,我也看到其他一些变异体序列上传,顺便也说一下。
这些变异体主要是BA.2的分支,包括BA.2.4~BA.2.8,阿肯色州立大学副教授Raj Rajnarayanan在推上
做了一些解析,我就直接搬运过来。
-BA.2.4:在新加坡发现,关键突变为ORF6:M58K,预测增长优势比BA.2和BA.1.1分别高了14%和46%;
-BA.2.5:在葡萄牙等国发现,关键突变为ORF1ab:P1018S,预测增长优势比BA.2和BA.1.1分别高了2%和49%;
-BA.2.6:在法国等国发现,关键突变为ORF3a:D27H,预测增长优势比BA.2和BA.1.1分别高了11%和62%;
-BA.2.7:在美国发现,关键突变为ORF1ab:T2124I ,预测增长优势比BA.2和BA.1.1分别高了13%和67%。
-BA.2.8:在英国发现,关键突变为ORF3a: T9K 及 ORF3a: A31T,预测增长优势比BA.2和BA.1.1分别高了34%和111%。
目前这些变异体都只发现几百个序列,其增长优势的数据也是比较初步的,其中某种是否有可能会脱颖而出,成为下一个主要变异体,还需要进一步的观测。
初步认为,接下来的主要变异体可能在传染性上会比目前的BA.2更有优势,而至于其毒性会如何变化(增强或者减弱),这个目前很难准确预测。如果真的有更强传染性变异体出现,这对现行防控策略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而对于个人而言,Raj Rajnarayanan教授认为几种药物仍然有效,在疫情热点地区还是应当采取NPI措施,而加强针仍然是很重要的。
英国是第一个放弃所有新冠限制限制以及免费新冠检测的欧洲主要经济体。WHO欧洲负责人表示包括英国、德国和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过于轻率地取消了疫情的限制措施,随着具有高度传播性的亚型变异毒株BA.2的扩散,这些国家现在正奋力应对病例数量的上升。
美国CDC估计奥密克戎BA.2变体已成美国主流新冠毒株。美国联邦政府的最新估计显示,奥密克戎BA.2新冠变异病毒已占美国新增新冠病例的半数以上,同时有迹象表明,美国东北部部分地区的感染病例正在再次上升。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周二发布的估计,该地区的BA.2感染病例最多,包括纽约和新泽西在内的一个地区的BA.2感染病例超过了70%。CDC表示,BA.2感染病例在一个多月时间里一直稳步上升,在截至3月26日的一周里,估计占全美新增病例的55%。
公共卫生当局和专家正在密切关注BA.2,一定程度上因为该变异病毒似乎比今年冬天在美国造成创纪录新冠病例和住院人数的奥密克戎更容易传播。BA.2在包括英国等欧洲国家引发了新一轮病例激增,当地的疫情趋势往往预示着美国即将发生的情况。包括我国的香港和上海等亚洲部分地区也面临着严重的奥密克戎病例激增情况。
纽约市的一个移动新冠检测点。有迹象表明,该地区的感染病例正在再次上升世界卫生组织(WHO)欧洲负责人Hans Kluge在摩尔多瓦的新闻发布会上向记者表示,他对欧洲的疫情持"乐观但警惕的态度",世卫组织的53个欧洲区域成员国中,有18个国家的病例数量正在上升。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包括一些通常被视为属于亚洲的前苏联各共和国。
他说,这些国家正在轻率地解除限制措施,从限制太多到限制太少。他所说的这些国家中还包括爱尔兰、希腊、塞浦路斯和意大利。
像美国一样,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初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开始扩散,欧洲新冠感染病例激增,随后病例数在1月底急剧下降。之后奥密克戎的亚型变异毒株BA.2出现了,病例数在3月初开始再次上升。
据WHO统计,欧洲地区过去七天新增病例逾510万,目前已有12496人死亡。
参考 美联社 路透社
病毒变异是“躺平”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
病毒不受控制,肆意传播,会大大提升变异机率。变异后的病毒不可避免会降低原有疫苗和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这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一方面不断加强研发,提升疫苗和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病毒不断变异,又会削弱疫苗和药物效力。
一般来讲,人类对疫苗和药物的研发速度往往赶不上病毒变异速度,这就造成病毒持久困扰人们。特别是病毒变异充满未知风险,万一发生致命性突变,会给人们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
所以说,“与病毒共存”是有前提的,即病毒不变异或至少别变太坏,否则“与病毒共存”就变成人类的一厢情愿。
再说白点,“与病毒共存”就是“躺平”,就是放弃抵抗,就是举手投降。所有“与病毒共存”都是被动的,都是迫不得已。美国也好,英国也罢,它们原来也不想“与病毒共存”,但确实防不住,“共存”就成了防控失败后的无奈之举。
明明境内能控制住,非要主动“与病毒共存”,反映的是骨子里的不自信。君不见魔都某网红,骨子里就是崇美的,老美防疫烂成一坨那啥,他总能找出理由为其辩解。我们境内控制再好,也无法让他脊梁变硬。
所以说,不光新冠肺炎是病,软骨症也是病,尤其注意别让它变成传染病。

10%而已,类似去年的AY.4.2,比普通delta快10%,眼看着慢慢占比爬上来,圣诞节就能成为大英的主流毒株……
然后突然来了个奥密克戎三兄弟(BA.1,BA.2,BA.3),结果AY.4.2很快就被打到几乎清零了。
和XE一起的兄弟还有XD,XF,XG,XH,XJ,XK,XL。都是德尔塔克戎(AY和BA重组),或者奥秘一二混(BA.1和BA.2的重组)。
盲猜X系N兄弟也会和AY.4.2一样,好好的抢着他们的老爸老妈BA.1,BA.2和德尔塔的地盘,以”在2019年看来是超大悲剧但在2022年看来没什么“的速度,缓慢地击杀着欧美的民众。直到突然被一个几个月后突然发现的逆天毒株给清零了。
然后那个逆天毒株再把欧美暴击一顿,欧美各死个几十万吧,也可能百万起步毕竟新冠病毒的毒性和传染性都在不断加强。拜登可能能趁这波把220万的小目标给完成了。第三世界国家惨不忍睹但没人在乎。
然后欧美继续先宣布与新毒株发现国断航,但很快又宣布”与新毒株共存“。
知乎又上来一堆嘲讽中国的”欧美发达国家、人类之光又共存一遍了,暴支,你怎么还不共存?你就是在”与世界逆行“!你难道不知道在我们心目中,”中国的防疫措施“比病毒更可怕?中国的经济要崩溃啦!我们北约爱好者、乌克兰爱好者、殡葬爱好者……要膺惩暴支!光荣属于新冠病毒 !“
这些都是可以预见的套路,几个月后就会发生。
我虽然是门外汉,但我知道一点:
在变异发生率一定的情况下,病毒的复制次数与变异发生的次数正相关。
换句话说,病毒复制得越多,则变异发生得越多。
要想病毒复制次数增加,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增加存活时间,比如在同一个人身上感染个一两个月,不停复制,总会发生一些突变,另一个是增加感染人群数量。
但在实际情况中,途径1是不现实的,因为人体内的免疫系统会努力清除,就算清不了,也有外界的医疗干预帮忙。因此途径2才是新冠病毒不停发生变异的根本原因。
现在看着症状轻,但别忘了,这是疫苗的作用,香港疫情已经能够说明问题了,很多人信了毒媒的邪不去打疫苗,中招之后病情迅速恶化,以至于需要入院的重症患者多得只能堆在医院的露天场所里面。如果没有疫苗,新冠病毒现在的传染力和毒力,扔到当初的武汉去,怕不是分分钟就沦陷了,封城都来不及。

国外抗疫不彻底,就是彻底不抗疫,这中间既有政府对经济数据的追求,有出于政治考量不愿意学习中国经验的原因,也有经济体制和基础无法支撑清零代价的原因,还有有国外民众不配合的原因,多重原因一起,导致了感染人数迟迟降不下来。只要有足够多的人,就不怕病毒的复制次数降不下来,更不怕病毒不变异。
在疫苗和感染人群长期存在的作用下,就会给病毒施加一个选择压。因为疫苗会增强人体识别病毒的能力,因此一旦感染,很快就会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那么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毒株才会在免疫系统的绞杀下存活下来。同时加上松松垮垮的抗疫措施,让具有逃逸能力病毒可以传播出去。
然而,病毒发生变异的时机和方向,都是随机的,完全有可能变异出一个逃逸能力强,毒力也强的变种。比如西班牙大流感,一共有三波,其中第二波最强,光是在1918年10月,美国就死了20万人。因此,只要不清零,这种风险就一直存在。
这次新发现的变种,据说传播速度快10%,那么可以合理预测,未来还会出现更多传播速度更快的毒株。也许哪一天,会变出一个毒王来。
综上,我想对鼓吹放松抗疫措施,或者阴阳怪气说什么青春才几年,抗疫占三年的人说,你的青春是被国外不彻底地抗疫带来的源源不断的变种给偷走的,不是抗疫偷的。相反,你的青春是抗疫给你保障出来的,是千千万万个医卫工作者,科研人员,党员,机关和企事业干部职工,社区志愿者等等给你争取回来的。不然的话,我这篇回答可能需要打印出来烧给你看。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