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裁员狠、求职难,打工人选择与“金三银四”和解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67821102891930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被裁一年后,敏敏还是没有找到工作。她曾经是互联网企业HR,“在前公司,送走过好几批自己招进来的人,现在我也成了被频频拒绝的那一个”。
敏敏的经历不是个例。从“双减政策”落地后的教培行业寒冬,到互联网大厂出现“裁员潮”,再加上今年3月开始,中概股集体大跌,招聘市场也和股票市场一样上演着“过山车”式的震荡。
这样的震荡反映在求职者的简历里。一位招聘者告诉开菠萝财经,从今年自己收到的简历来看,求职者的跳槽频次变高了,往年候选者两年左右跳一次槽,现在半年到8个月就要跳槽一次,里面很多是被动跳槽。
“裁员潮”下,回流到市场上的求职者还没被“消化”完,招聘市场又要在今年春招季迎来新一届的1076万应届生,还有被难到上热搜的国家线挡在研究生门外的往届毕业生、因疫情没有拿到毕业证的留学生等,招聘市场供给量暴增。
很多求职者都表现出了极强的不安全感。上述招聘者称,求职者在面试时,问的最多的问题不再是薪资,而是“明年这个业务还继续做吗?”他能明显感觉到,求职者心态开始“求稳”。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教授冯云霞认为,随着社会从过去唯效率、唯速度,转向更均衡、更高质的方向,不论是求职者还是企业管理组织,都要学习顺应形势,既要守住自身擅长的,也要持续学习,不断精进。
事实也确实如此,经过此次最冷“金三银四”,不少HR和求职者意识到,职场没有神话,变化才是永恒,拥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才是职场人破局的关键。
1 招聘APP上的消息,都是“已读不回”
今年的“金三银四”,求职人有多难?
从年初到现在,秦浩把自己能匹配上的岗位都投了一遍,并将能用到的内推人脉“薅”了一遍,最后只接到了六七个面试。更多时间,他则是盯着招聘软件,可发出去的信息总显示“已读不回”。
正式开始看工作机会之前,秦浩的心态还比较乐观。因为疫情,业务无法开展的他,从上一家公司离职后,离开了北京,换了一座城市做兼职过生活。按照他的计划,等他今年2月底兼职到期,再找到工作,可以无缝衔接。结果预期一直在下调,现在还不知道4月底能不能找到工作。他不敢想,到那时,为了工作自己会妥协到哪一步。
今年是秦浩毕业的第5年,他发现自己身处职业尴尬期,“不愿意做很基础的执行工作,又无法真正去大厂挑大梁”。
今年找工作难的,不止秦浩一人。在他身后,是无数2022年应届生以及因为考研、考公落选,而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看到很多小厂的产品经理都要985、211,目前在各个招聘平台前后投了六十几份简历,均无回应”,一位应届生说道。
那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好找工作吗?答案也是否定的。
这两年,宗行从影视行业跳槽到互联网行业,在两家大厂的在职时间均不超过7个月,后又返回影视行业,担任某公司部门主管,结果在今年年初再次遭遇裁员。她没有勇气跟爸妈提起自己曲折的求职经历,为了躲避亲戚朋友的关心,这个春节没有回家。
“互联网大厂很难有新机会,进小公司做项目担心成炮灰,影视行业寒冬太久,我已经彻底接受了这个现实。”在她看来,今年找工作难的是,不知道下一个工作到底适不适合自己,怕“刚离虎口又入狼窝”。现在的宗行不想再轻易跳槽,她每个星期安排三四个面试,在选择上越发谨慎。
这股“求职难”的风潮,其实从去年第四季度就开始了。去年10月,松涛所在的公司因教培业务收缩裁撤了一大批员工,他能明显感觉到,招聘市场当时对教培行业出来的人的“警惕”。
他解释道,一方面,当时市面上有大批从教培行业离职的人,公司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遇到很多同类的求职者,另一方面,公司更愿意招聘一个本行业的熟手。
也想去其他行业找机会的松涛,只能打起精神,给自己在一个月里安排了近30个面试。但结果不如人意。由于需要还房贷,他在屡次碰壁后,最终去了同行业的一家传统大厂“保底”。
他的很多同行还在寻求转行机会。在他的理解里,越是中高层,越是转型难。“此前他们的经验比较固定于教育方向,行业变冷之后,心态和薪资级别都不太愿意接受降级。”
宗行最近有了新认知:职业路径不可能始终往上走,人要有空杯心态。某个行业或企业的生命周期在缩短,但当代职场人的职业生涯在拉长。她认为,对自己保持信心是最重要的,要“乱中求稳”。
求稳的职场人,都开始准备发展副业了。秦浩在春节期间见了一位游戏行业的前辈,对方说,现在不敢买房,理由是不知道35岁之后还能不能拥有这份工作。那一刻,秦浩意识到自己现在拥有的东西原来是那么脆弱。他开始有意寻找更稳定、更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同时自学“心理咨询”,做好两手准备。
为了面对不确定性,松涛也准备在保障工作之余,花些精力开发新技能,比如学习短视频拍摄和运营账号。“不要寄全部希望于某一家公司,而是要提高自己的抗风险能力”。
2 “刷了600份简历,最后只招进来1位”
“今年春招,我觉得互联网公司应该没有‘金三银四’了。”互联网旅游行业的企业HR鸿悦说。
对于求职者的焦虑,鸿悦深有体会。最近面试的求职者中,有些人从去年11月开始看机会、至今未上岸。但她也很无奈,有些岗位招着招着,突然就停了。她所在的公司业务受疫情影响非常大,招聘需求量不稳定,现在都是每个季度根据业务进展按需招聘。
某ToB企业的HR总监徐明发现,今年来求职的大厂员工,比之前增加了30%左右,其中很多平薪或者降薪进来,甚至一些级别高的应聘者愿意向下看机会,出现VP或者高级总监,应聘组长岗位的情况。以往,头顶大厂光环的人不但薪资溢价高,还可能是公司间争夺的对象,现在也失宠了。
“金三银四”看起来消失了,背后的原因有两层。
其一是,当大部分企业开始求稳,发现“人员超配”,就要缩编,放缓招聘步伐,提高招聘标准。
某互联网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小楠说,她所在公司今年的招聘,基本上都是离职补员,“离职了四五个人,才能补两三个人”。现在,小楠的组每人每天要面试5-7位,比去年少了一半;以前的面试通过率是5:1,现在是8:1甚至10:1。因为工作量减少,小楠带领的招聘团队也被优化了一半的人数。
最近公司需要招初级产品经理,小楠在两个星期内收到超过600份简历,但只有一个名额。其中有一位候选者甚至做了一份15页的PPT来分析产品,最后还是因为经验不够而落选。
其二是,现在的环境下,企业更加渴求增量,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选拔人才”的路径往往是两条,要么内部培养,要么从市场中招聘“精专人才”。
鸿悦提到,公司现在有人离职或有新业务尝试,第一选择不是从市场上招人,而是员工内部跨部门、跨岗位调岗或兼任。
领英人力资源负责人张竞义也发现,现在许多企业更专注现有内部人才的盘点和调整,并帮助转岗后的员工在新岗位上快速启动激活。
上述HR还提到一个观点,企业对跨行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有资源有经验的人才,依旧有强烈的需求,并愿意在招纳人才上投入大量资源。
但这样的人才很难得。小楠说,这些岗位需要长期匹配,有的一两年都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人选。
据张竞义观察,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此前许多职场人未曾意识到,自己在某份工作上的技能可以为另一份工作所用,甚至很多雇主企业也没有尝试过,所以匹配难度大。另一方面,因为上述人才无法仅通过对学历、资历和行业背景的评估来获取。她预测,“以技能为导向”的招聘解决方案,正在成为人才和企业双向匹配的突破口。
“技能是相通的,人才也是相通的。”徐明表示,对于一些跨行业复合型人才,今年公司给到了30%-40%的薪酬涨幅,而技能才是求职者在职场上长期保有竞争力的关键。
3 “练就在不同水域游泳的能力”
求职难、招聘难的背后,是疫情和政策带来的部分行业寒冬,使得企业端从初创企业到大厂巨头,都在年底和年初进行了人员优化调整。“金三银四”已经过去一半,职场迷茫和竞争焦虑下的求职者,需要一份“职场指南”。
平时,张竞义就常与领英的小伙伴交流,她认为探索职场就像跑马拉松一样,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核心技能优势,注重专业技能的保持、积累和提升;其次,有目标有计划地成长,比如,可以给自己设立阶段性的目标,小到每一个季度的阶段性突破,大到每三年应该在什么领域上一个大台阶。她相信在职场坚持“长期主义”心态,能够帮助职场人缓解一部分焦虑。
对于想要摆脱迷茫感和不安全感,找到能发挥个人价值的空间的求职者,她还有一个建议: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拓展视野,方法就是保持终身学习。
领英有不少小伙伴就是“在职学习”的受益者。在领英工作的星星表示,在职学习要面对很多挑战,她自己就一度苦于,如何合理地分配精力、如何在工作之余系统性地学习,如何保持全神贯注和全情投入。但长期坚持学习,不但帮助她减少了不必要的负面情绪,还收获了成就感。
她提到,公司的激励机制也帮助她坚持下来了。据了解,领英给员工提供了一些学习项目、培训课程和激励机制,完成课程后,还会报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
冯云霞教授同样建议,在职场的不同阶段,职场人要始终围绕自己的“职业锚”进行积累和打磨,这其中涉及到本职技能、延伸技能和人脉积累。
本职技能包括成为特定行业专家和行家所需的专业技能,以及跨界、开放和创新等素质构成的软技能。而延伸技能,是指持续发展优化、打磨和升级自身的可迁移能力,适应不同市场和企业需求。除此以外,还要注意积累自身稳定的人脉圈子,同时建立自身职业品牌和提升口碑声誉。
在这个过程中,职场人可以养成反思习惯,重构自己的技能组合,升级自己的知识结构。冯云霞教授说,“在新经济时代,每一位职场人士都是自我发展无限责任公司的CEO,要从终身发展的角度,系统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
工作后经历了辞职、去美国读书、成家,度过了两年全职主妇生活的徐珊,对此深有体会。在这几年中,她不断沉淀自己的业务能力,再次回到职场时,虽然也经历过一些质疑,但在面试领英时,因为公司推崇“以技能为导向的招聘”,她再次得到了发挥技能的机会。
除了求职者个人的努力,张竞义提出,企业更新管理制度,全社会共同构建长期主义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价值观,都是在为人才发展和社会创新进行助力。
通过领英多年的管理实践,她总结出企业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三大关键举措:基于信任,给予员工工作方式上的灵活度,如领英及诸多企业正在实践混合办公模式;基于能力和成就的公平的晋升制度、透明多元的反馈机制、友好便利的办公设施和环境;以及疫情之下,实实在在地关心和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
冯云霞教授也认为,现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进程,对企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对企业员工干部进行合理分层、差异化管理,兼顾公平公正。其次,提升组织集体战斗力,在建立培训管理制度和干部发展制度时,要做到既促进企业发展,又赋能员工成长。最后,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设计配套的激励制度。
“管理者需要学习系统思考和多方统筹,才能将企业组织建设成为不确定形势下的稳定器、员工认同的加油站和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力军。”冯云霞教授称。
互联网的发展如洪流滚滚向前,你我都被裹挟在其中。职场的安全感从来不是因为你一直在风平浪静的水域里游泳,而是要在风暴到来之前,练就在不同水域游泳的硬核能力。
*文中配图来源于pexels。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敏敏、秦浩、宗行、松涛、鸿悦、小楠、徐明、星星、徐珊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开菠萝财经”(ID:kaiboluocaijing),作者:苏琦,编辑:金玙璠,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commend
-
19
2020年最全Spring面试题总结,“金三银四”戴上口罩不畏惧!
-
26
一个西漂打工人的求职心路2020-11-1845 17 min.其实,这段故事说出来,多少有一点难为情,因为我实在没有想到,这一切会变得这样艰难。10月份从上一家公司离职的时候,当时,我手上有两个Offer,一家是做旅游类产品的创业公司,一...
-
8
一次“金三银四的前端社招面经”的答案目前前端招聘标准越来越高,上面分享的面经很具有代表性,但是只有题目没有答案,所以我就挑选了字节的1面2面,并总结了正确答案,上一篇随手答的有好些错误,
-
4
2022,体育人没有“金三银四”体育公司嚷嚷着招聘难,学生和从业者哭诉着就业惨。考研、考公、考编的人还在“卷卷卷”。2022,这个被大家看做一展宏图的体育大年,却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处境。“体育公司‘无’了,体育人才也‘无’了。”这虽然是从业者自我调侃的...
-
7
大厂又“裁员”?互联网“金三银四”没这么凉-36氪大厂又“裁员”?互联网“金三银四”没这么凉运营研究社·2022-03-18大厂上演“过山车”式浮动。
-
10
印度、巴基斯坦工厂正在找中国订单!“金三银四”行情有望缓慢开启 ...
-
10
编辑导读:2022年无疑是大厂遇冷的一年,许多企业停招裁员,无论是留下还是离开,作为员工的我们多少有些迷茫。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裁员现象产生及其原因。推荐对大厂感兴趣的朋友阅读。
-
6
看“厂妹”直播,4亿打工人的求职新方式电商在线·2022-09-29 02:25求职者问得最多的,工作、待遇和厂妹多不多?短视频、...
-
1
谁在招人? 年后的求职市场,打工人感受到的依旧是寒气。“找工作太难了,整体感觉冷清,不好找。”一名求职者无奈道,“招聘软件上,全职的合适的岗位不算多,投的简历多数只是送达状态,沟通的少。兼职的也在看,竟然也没啥回复的。”另一名求...
-
7
20+产品求职问题解析!“金三银四”拿高薪产品offer就靠它! | 运营派 ¥0...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