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3 岁孩子不吃午饭哭闹非要吃零食,应该给她吃零食、买玩具转移注意力还是让她哭?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401117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3 岁孩子不吃午饭哭闹非要吃零食,应该给她吃零食、买玩具转移注意力还是让她哭?

129
24,295

105 个回答

大学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我自己的体会是,跟孩子交往时,要采取一种有弹性的交互模式。

如果孩子坚持要某一样东西,我一般会跟她讨价还价,做适当妥协和让步,但是也绝不一下子退到底。

譬如她要三,我说只能给一,以表示我爱她,但是不能给多,怕影响她的健康或家里经济承担不起。

总之,既表达了对她的爱和尊重,同时也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并说明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坚持,总归是为了她更好。

孩子也很搞笑,她会退一步说那就要二。小家伙也会讨价还价的。我就看心情要不要再退一步。

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

这样的过程,其实也是对孩子的心智的一个锻炼。

也算是一种社会经验的培养。将来她到社会上去,也是要学会维护自身利益并通过谈判来达到利益最大化的。

总之,让孩子跟你亲,愿意相信你,这比什么都重要。

只有孩子相信你爱她,哪怕拒绝她也是因为爱她,这样孩子才会更听从你的意见。

所以不必要为了所谓的原则,坚决不让步。

除非是一些重大原则,一般性的事情其实都是可以妥协的。

并且我不认为洁癖似的教条主义有什么好,整天对孩子讲,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其实对孩子成长未必好。

吃点零食会死人吗?不会的。

吃糖一定会蛀牙吗?因为害怕蛀牙就不让吃糖,就一定好吗?

如果只是纯粹的外部的禁止,只是对孩子的天性的压抑,多了之后,孩子心理很可能不会那么健康。

只有当孩子从内部产生抗拒某些事物的决心时,禁止的意义才是全部正面的。

所以若非有重大风险,我一般很少对孩子讲no。

并且,根据我的经验,完全的禁绝,副作用很大,且很难真正禁绝。

因为孩子既然喜欢,就是出于内心需要,基于天性,你强行阻止,效果不会很好。

适当让她尝试一下,提醒风险,教她学会控制风险,学会适度克制自身欲望,这才是比较合理可行的。

何况很多所谓的风险,大都是成年人一厢情愿的焦虑导致的。

这也跟我的价值观有关。我觉得一个人的幸福不止是在于将来,而是包括现在的。

不能因为害怕将来不幸福就不断牺牲现在的幸福。

有些东西,失去了,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所以孩提时代的快乐也应该尽量满足 ,因为等她们长大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体验这种快乐了。

这也是我主动帮孩子做作业的原因:儿童就是喜欢玩,也是该玩的年纪,为什么不让她们玩?

仅仅是害怕她们将来没有出息?

所以要在现在与将来之间取得一种平衡为好。

母婴用品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在我女儿3岁之前,我家里除了有一种叫“儿童米饼”和“酸奶溶豆”的零食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了。她不知道什么是棒棒糖,什么是奶糖,什么是巧克力,什么是冰淇淋,总之,就没吃过什么带糖的东西。

我一直认为,这些东西对于长大后的她来说,有的是机会品尝。那就不如不让她知道吧。

从没吃过糖的味道,自然就不会天天问我要了。

没有零食这个拦路虎,我女儿在吃饭这条路上,几乎从来没有让我操心过。12个月开始就自己学习吃饭,到现在我就几乎没有为她不认真吃饭操过心。简直就是小吃货代名词。

但这一切在去年万圣节被打破了,万圣节学校有准备糖果。

那应该是她人生第一次吃到一颗完整的糖,就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但我还是给她立了规矩,只有过节日才能吃糖。圣诞节我问她要什么圣诞礼物,她说:

“我想要吃糖”

本来我都准备好了玩具想扮演圣诞老人送礼物了,结果啪啪啪打脸,于是在床头的袜子里塞了三颗糖。第二天起来我跟她说,圣诞老人一年只来一次,大白兔奶糖一年也只能吃一次。

虽然我知道也许明年、也许后年她就知道了真相,但我真的不想让她吃太多的糖,毕竟牙齿已经色素沉淀了。

孩子还算乖的,一天吃一颗大白兔,三颗吃了三天,而后把糖纸折折好,非常小心的放进她的盒子里,并且跟我说

“妈妈,明年圣诞节我可以用糖纸再多换3颗大白兔奶糖么”

你们猜,我怎么回答的?

魔盒被打开之后,她对零食的概念就不仅仅只局限于“每次开车出门路上可以吃的饼干和溶豆了”

山楂条、红薯条,曲奇饼干,棉花糖,每日坚果里的果铺(因为太小,我禁止她吃硬的坚果)都在这个春节里轮番登场。

挺有规矩的一个小姑娘,知道每天只吃一根,每天只吃一块。

我上班之后,在老人的宠溺之下,家里零食就再也没有断过,而曾经10个月开始吃的米饼,早就被打入冷宫了。毕竟,其它的零食的味觉都十分的带感啊!

本来我还是挺放心她吃零食这件事的,自从把老人买的零食换成了儿童水果条、海苔、代糖做的棒棒糖、酸奶溶豆和自家用代糖做的黄油饼干后,孩子吃零食这个事情也并没有影响到吃饭这件正事,规矩还在,只要孩子自己学会把控好量,健康的儿童零食就是生活里对亲子关系的一点幸福调料。

但随着疫情态势越来越猛,她停课在家,我居家办公。她开始跟我商量,从每天吃2种零食到吃3种零食,最后不断试探我的底线,甚至提出了4种零食的要求。当然,我是肯定不会答应她的。

昨天发生的一幕,跟提主提的问题一摸一样,3岁多的她,在吃完午饭碗里还剩下半碗饭,就跟我说吃饱了,要吃溶豆。

自然,我是不会同意的,否则这就破坏了孩子原本吃零食的规则——不能因为要吃零食而不好好吃饭。

瞬间孩子就崩溃了,拿着她的水果溶豆就要用嘴巴咬开。一边在地上打滚,一边哭喊着她吃饱了,她就要吃溶豆,那是她的溶豆,要吃溶豆。

我老公在一旁都要动容了,而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笑眯眯的学着她的口气说话:

“No,No,No”
"溶豆是你的,妈妈不会拿走,你可以拿着溶豆,但是只能等到下午的时候吃"

抱着她的时候,我反复在说这句话,虽然她哭闹着一遍一遍问我,我要吃溶豆,我要吃,要吃。

但我依然还是很坚定的拒绝了,并且一直呆在她身边,看她跺脚、滚地、一会过来抱着我,一会又跑去爸爸那边祈求。

那个场景老人是看不下去的,但我老公很知趣的把老人和自己都关进了另外一个房间。

我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她抱着我,一手拿着零食的包装盒,一手拿着溶豆,哭到哭不动了。然后跟我说:

“那我下午到了吃零食的时间可以吃零食吗?”

我亲亲她,点了点头。

一场因为想吃零食而不吃午饭的哭闹大仗就此结束,我们拉勾勾,

到吃午饭的时间就好好吃午饭,到睡觉的时间就好好睡觉,到吃零食的时间我们就吃零食。

她也如愿以偿的在睡完午觉起来之后第一时间吃到了她想吃的溶豆。


我想今天我可能给不了提主一个选项上的建议,是给孩子吃零食呢?还是买玩具转移注意力,还是让她哭呢?我分享我家孩子吃零食的故事,也是分享我一直都有自己坚守的原则故事,这样的规则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方法都是可行的,最最重要的事情,还是你需要观察你的孩子。

因为没有看到过多的问题描述,且不知道孩子哭闹是什么情况,所以我并不好就场景来给出一些建议,但观察孩子,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建立起对零食的理解的规则,是很有必要的。

1、零食不是洪水猛兽,养成孩子健康的吃零食的习惯,并且及时给她提供健康的零食,是一件让大家都开心的事。如果提主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这方面的习惯,那也许这次你用买玩具转移注意力or给她吃零食解决了,你依然还是会碰到下一次的问题。给孩子建立起一个可以吃、怎么吃、吃什么的规则。

2、和善并坚定的执行。这是正面管教中的一个方法。我在这件事上的选择就是,孩子的哭闹我不拒绝,她的情绪我接纳,但我不会因此改变我的立场。拥抱、亲亲、陪她说话,让她在怀里哭,和善并坚定的告诉她,零食可以吃,但不是不吃午饭就吃零食。

3、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哭对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情绪表达,3岁多的孩子是不会像成人一样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所以我们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理解她。为什么她会哭,她有什么诉求,她想通过哭来表达什么?有时候哭闹的孩子可能需要的只是一个拥抱,和你的态度。待他情绪过去,跟他说说话。

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有很多方法不一定会非常适用你当下的育儿场景。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而最最了解自己孩子的,恰恰是父母自己。所以,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去观察孩子,给予他正面的回应,调整我们处理的方式。

少花钱,富养娃,找 @丢丢 。带娃旅行乐天派,家居生活研究员。 更多育儿干货猛戳 育儿百宝箱

专注解决各类宝宝吃饭的个性问题

3岁,不吃午饭,哭闹,非要吃零食

这个问题很容易陷入到孩子不吃午饭就不给零食,饿着,这样一个循环里,反过来说,孩子吃了午饭,但是吃完哭闹非要吃零食,应该给她吃零食,买玩具转移注意力还是让她哭?

我其实很想问题主一个问题,对你来说,给孩子吃零食这个行为,意味着什么?注意,我问的不是零食对孩子怎么样,而是给孩子吃零食,对家长来说意味着什么?

只有家长想明白这个问题,才能解决孩子吃零食这个事儿。

因为我的工作就是做辅食添加和喂养的,这种情况实在是太常见了。从我的经验来说,在家长的实际操作中,零食并不仅仅是“零食”,对孩子来说,有更多的作用。

比如因为小宝宝吃辅食的状态不稳定,所以有的家长会在孩子吃完饭后给奶,给水果或者给零食。奶、水果和零食,包括在这个问题里其实是同样的作用——代替正餐。

有时候家长带孩子外出,会在包里准备一些奶、水果或者零食,这时这些食物的作用是“零食”,两餐之间的热量和营养补充。

有时候宝宝哭闹,家长没有耐心去分析孩子哭闹的真正原因,为了让孩子快速安静下来,给奶、水果或者零食,这时这些食物的作用是“安抚”。

有的家长会把零食当作一种“奖励”,孩子做某件事做好了,可以奖励一些零食。

对于小宝宝来说,特别是6-10个月的小宝宝,一些零食还有可能成为“教具”,比如“锻炼手部精细动作”,锻炼“抓握能力”,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等等。

为什么你的孩子对零食有着强烈的渴望?有时候很可能是家长自己就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给孩子吃零食造成的。

在我们的课程里,零食(包括水果、零食和正餐以外的奶)的作用只有一个而且唯一,那就是在两餐之间作为热量和营养的补充,如果孩子活动消耗很少,或者一餐吃得很饱,零食完全可以取消不给。

这样做,只要能控制好零食的种类和每次给孩子吃的量,就等于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零食的作用是什么,你什么时候可以吃,每次可以吃多少,帮助孩子建立对零食正确的认识。

回到这个题目,孩子不吃午饭,非要吃零食,家长问这时应该给她吃零食、买玩具还是不管,让她自己哭?

我猜这不是第一次出现吧?3岁的孩子,类似的情况应该发生过,曾经用买玩具、给零食哄过孩子,现在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家长感觉原来这个方法不合适了,才来提问的,对吗?当然,也不排除最近亲子问题下越来越多这种“非黑即白”式的提问是在钓鱼。

孩子不好好吃饭想吃零食,很明显她还是饿的,正确做法当然是吃饭。这时家长有几个选择:

1、等孩子情绪平静后问还要不要继续吃饭?

2、等孩子情绪平静后重新给孩子做一份更适合她的饭菜让她吃

3、等孩子情绪平静后告诉她,零食不会在饭后马上给,她可以选择吃饭,或者暂时饿肚子。

你以为这时面临巨大压力的人是孩子吗?

不,面临巨大压力的,是家长。

在孩子知道这一次哭闹不管用,达不到自己的目的的时候,情绪必定是崩溃的,撒泼打滚是少不了的。家长能不能及时有效安抚?家里其他成员配合度有多高?提出这几个选择的人能不能承受住这些压力?这些才是最关键的。

题主,你能吗?

如果在辅食添加和喂养过程中有疑问,欢迎移步我的相关回答汇总查看相关内容:

如果有需要,也可以付费咨询: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有一说一,这样的问题看得我有一点点脑仁疼。

请问这位题主,你认为以下这些行为是恰当的吗?

1.挑食;

2.把零食当作主食;

3.要求得不到满足即哭闹。

你是不是应该认真考虑一下,你为什么会对这样的状况束手无策。

孩子不吃饭要吃零食,你是更怕孩子饿?还是更怕孩子因挑食而营养不良?

孩子不给零食要哭,你是更是怕孩子哭?还是更怕孩子以后娇纵任性?

俗话说得好,两害相权取其轻。

如果你并不担心孩子将来会因挑食而营养不良,那么只要把孩子喂饱了,吃的什么是不是还是那么重要呢?

如果你并不担心孩子未来会娇纵任性(比如家里有矿的,任性一点有什么关系,做家长的这点单买不起么?),那就满足她,不管这个要求合不合理,满足就完事了。

显然,从你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来看,你更担心的是孩子因挑食而营养不良以及日后养成了娇纵任性蛮不讲理的性格。

那么应该怎么办?

办法很简单。

约定好,吃零食可以,饭后吃。

不吃饭就想吃零食?门儿都没有。

宁愿饿着也不吃饭非要吃零食?那就饿着吧。

哭?哭闹有用的话,咱母子俩/父子俩坐在一起哭,你哭你的零食,我哭我的工资,看咱俩谁先得偿所愿。

老人舍不得?没关系,走,孩儿啊,跟我出去遛弯去。

一顿饿不明白?那就再饿一顿。

舍不得?舍不得就请参照前面的,想一想自己能不能接受营养不良和娇纵任性的后果,能接受,咱就少爷公主想干啥干啥,接受不了,就坚持原则毫不动摇。

没有一个小孩是傻子,相反,小孩子个个猴儿精猴儿精的,你的心思念想他们可能体会不到也描述不出来,但是利用起大人人性的弱点来,那个个都是专家级的人物。

你得记住一点。

小孩子是没有道德观念的。

成年人的一切道德观念都是教化的产物。

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你虽然无法道德绑架他,但并不反感你用教育的手段让他变成一个有道德的人。

第一,不管什么办法都不是眼前功夫。事实上幼儿教育的一个误区就是遇见问题只想现在我怎么办……事实上有用的应该是背后功夫,有时候功夫都是好几年才见效的。

第二,比如题目孩子不好好吃饭只是表面现象,实际深层原因可能很多。比如孩子的规则习惯,生活习惯,沟通方式等等,哪一项都是好几年的功夫……或者是以前的疏漏。

第三,我自己孩子属于特例样本。

孩子从小不太给零食,而且从小都是“先吃饭后吃零食”的规矩。孩子甚至可以把蛋糕啥的放在手边看着吃饭,吃完啊呜一口,开始美滋滋吃零食——这个习惯是很多年才训练出来的。

第四,孩子闹怎么哄?

这个也是长期的功夫。

我认为诱惑当前是不适合哄孩子或者训练的。要么把零食拿走,不吃饭就饿一顿;要不然给吃一点安抚情绪,以后慢慢训练。孩子真情绪激烈的时候,啥事都不好使。

不过一般训练的开局,就是先不哭,再商量,然后一定妥协。

比如说让孩子先不哭,擦眼泪,然后说明白想要什么。然后简单告诉孩子规矩,比如“按理甜品只能饭后”。最后妥协,比如让孩子吃几口零食 然后如果吃完饭或者吃多少,就可以再吃多少零食——训练也一样思路,循序渐进。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