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衰老是什么?如何与之“和平共处”?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517281.html?f=rss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衰老是什么?如何与之“和平共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返朴 (ID:fanpu2019),作者:韩启德(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文标题:《韩启德:衰老是什么?| 清明特献》,头图来自:unsplash

大家常说:“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其实死亡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之所以“永恒”,一是因为它的“无解”,没有人会真正有过“死”的体验。二是因为它重要,用王一方教授(编注: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的话说,不解决对死亡的认识,就会让人始终活在对死亡的恐惧中,而临到死时会痛苦万分。在社会层面上看,对死亡的恐惧还是造成过度医疗和临终阶段过度抢救的重要源头。

关于对死亡的认识,我在三年前的一篇“感悟死亡”的文章中有所阐述,已经归入我的小书《医学的温度》。去年清明论坛上的发言,后来整理为“生死两相安”的文章,得到大家的热烈响应,使我很受鼓舞。我今天就不再重复这些内容,想重点讲一讲与死亡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问题:衰老。

与死亡一样,衰老也是一种必然,而且是一道生命长坡。除去各种原因引起早死的人,一般人都会经由衰老而至死亡。衰老是死亡的前奏。

什么是衰老呢?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衰老是体内各种分子和细胞损伤随时间逐步积累的过程”。著名医学人文作家葛文德通过生动的案例表明:“衰老是一系列连续不断的功能丧失”。美国开国元老托马斯·杰佛逊在71岁时写信给78岁的老约翰·亚当斯的信中写得很形象:“我们的机器已经运转了七八十年了,可以预料到它将会损坏,这里一个轮轴,那里一个轮子的,现在一个齿轮,下次一个弹簧,都将会出现故障,虽然我们能暂时将其修理好,但终究都是会停止运转的。”

衰老既是独立的状态,又与疾病相互依存。形象地说,衰老与疾病是两个轨道上跑的车,但又随时可能发生变轨、并轨。一方面,衰老是疾病的温床,会形成、也会加速某些疾病;另一方面,疾病又可能助推衰老的进程和程度。但无论有没有疾病,到了一定年龄,身体毫无例外地都将处于持续的衰老过程中,衰老积累到一定程度,通常会滑入“无疾而终”的境地,当然,不排除疾病在其中充当了“扳机子”,触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医学术语是由多器官衰弱演化为多器官衰竭。在衰老与死亡之间,有一个时期叫深度衰老,医学上称之为生命末期,也就是安宁疗护发力的阶段,过去叫“临终关怀”,2016年4月政协双周会提议改为“安宁疗护”。安宁疗护非常重要,关涉每一个人生命落幕的质量。

衰老是一个过程,全身各处相继发生,人与人之间只是发生早晚与顺序有所不同。衰老时最普遍与突出的表现是全身血管变窄,器官供血不足,由此带来各个器官的功能降低乃至衰弱,其中心脑血管严重的粥样硬化病变则导致心肌梗塞与脑卒中。衰老时免疫功能普遍下降,抗感染能力低下,少量病原微生物侵入就容易导致严重感染,表现在多个器官,尤其是肺部。衰老时多种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肌肉萎缩无力,骨质疏松,容易跌跤和骨折。衰老时脑细胞数量和相互间连接减少,记忆力下降,严重时导致痴呆等精神障碍,失智、失忆会相继发生。衰老时基因复制、转录、翻译出错机会增加,错误叠加累积,加上免疫力下降导致的纠错能力减弱,癌症发病几率会大大增加,等等。所有这些,不仅表现为各种生理功能的下降,而且常常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可以说衰老为疾病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衰老不仅增加疾病发生的概率,而且使疾病的性质和病理过程发生显著的改变。同样的病,在老年人的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和转归(编注:指病情的转移和发展)会与非老年人有很大差别。例如老年人即使严重感染时也可能不太发烧,白细胞数升高不明显;例如对手术打击和药物副作用的耐受性明显降低等等。所以对老年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也应与一般成人有所区别。我们现在临床上对此还不够重视,往往由此影响医疗质量,乃至形成事故。

衰老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多器官功能相继丢失,老年人往往有多种疾病同时存在。所以给老年病人看病就必须更加注重系统分析,分清主次,解决主要矛盾。如果按一个一个病分科诊治,眉毛胡子一把抓,必然顾此失彼,甚至相互冲突,带来严重后果。我们现在看到很多老年人一天服7-8种乃至十几种药物,这是按分科诊治带来的结果,每科医生都只顾及某一系统、某一器官的病患,缺乏统筹。凡是药物都是有毒副作用的,这些毒副作用还具有叠加效应,即使毒副作用不明显,各种药效之间也可能相互冲突。因此,多种药物同时服用常常会对身体有害。所以,老年医学专家已达成共识,那就是老年人每天同时服用的药物不应超过5种。

既然衰老时会有多器官功能丢失,其中多数无法恢复正常,我们就必须学会与它们“和平共处”。例如有研究表明,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前列腺中存在癌症病灶的可能性逐渐增高,在其他死因解剖的尸体中,70岁以上者前列腺癌病灶的检出率高达82%。在女性尸体解剖中发现老年人子宫颈癌、乳腺癌等病灶的存在也占据相当高的比例。对于这样一些癌症病灶,在老年人身体中与其他病变相比,实在不算是什么大的问题,完全可以“和平共处”。反过来,如果我们不断加大筛检力度,对这样的病灶采取“围剿”治疗,反而会对身体和精神带来巨大的损害。(编注:可参见“返朴”昔日文章《对付癌症, 是否都该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衰老时全身各器官功能的不断丢失,必将带来疾病,不是这里病,就是那里病;最后,不是这个重病,就是那个重病,导致我们的死亡。其实造成我们死亡的不是具体哪个病,真正的死因是衰老,是由于我们已经损耗殆尽,注定崩溃。只是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于人为地一定要找出一个病来作为死因,而否定“死于年老”和“老死”而已。

对于衰老,我们也不是完全不可作为。我们可以防止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导致的早衰,甚至一定程度上延缓衰老的过程。例如吸烟、酗酒、胡吃海喝、久坐不动等等肯定会加快衰老,如果我们改变这些不良习惯,就能相对延缓衰老。我们也可以积极探索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这一方面,各种介绍已经很多了。我今天只讲一点个人的体会。

20年前,我的腰椎已经出现退行性病变,此后进行性发展,8年前出现严重症状,尽管经保守治疗症状减轻,但腰痛已成为生活常态;自己认为“吃铁都能行”的消化吸收能力明显下降,身体越来越瘦,胳膊腿越来越细;一直引为自豪的视力由1.5逐渐降到了0.7,并有了白内障;体检总结报告中列有二十多处异常,包括影像学4-5个可疑阴影(其中高度怀疑前列腺癌)、多项肿瘤标记物指标升高和免疫细胞功能异常。衰老进程的明显加快,促使我从三年前开始健身训练,每周2-3次,我高兴地看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迅速的改善,肌肉发达了,整个人挺立起来了,各方面功能得到改善,朋友们夸奖我“不见老”,我自己也觉得好像衰老的脚步慢下来了。年轻时读金庸武侠小说,常感叹书中那些鹤发童颜的武林耆老,不仅身手矫健,快拳劲腿,而且腰腹流转自如,想必不是什么秘籍研读,仙丹随身,而在于寒暑操练,经年不辍。

上面讲的都是生理层面的衰老问题,但我想,衰老的精神含义也需要深入探究,精神与生理是密切关联的。

我观察到,面对同样的衰老情况,面对生理功能一项一项的丢失,面对伴随衰老而来越来越多慢性疾病的困扰,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态度。有人泰然接受,冷静应对,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生命的激越,如同清华上海校友会合唱团银发一族那般豪情四溢,“归来仍是少年”;也有人整天处于对身体与疾病的恐慌之中,以及对生活境遇起伏的失意、失序、失落情绪中。不同的态度取决于对人生、生命和死亡的理解以及相应的精神状态,也由此影响到晚年生活的质量,乃至衰老的进程。

衰老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功能的丢失和疾病的痛苦。但是从精神层面而言,人生走过童年、少年、青年和中年各个阶段,见过世面,经过历练,心智与思想更加成熟,更能理解人生与生活的真谛,如果修炼得好,能够做到心静似水,荣辱不惊,超然于生活中的各种失意与失落,对世事洞若观火,对境遇甘之若饴,这样的境界是一般年轻人无法抵达的。在这一方面,中国文化传统中有非常独到的洞察与表述。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那首诗最生动地阐述了这个道理,诗的上半部分表述衰老的身体状态:“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疲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为惜眼,多灸为随年。”但到了诗的下半部分,则流露出他真正的精神世界:“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是啊,夕阳晚照,红霞满天,只此青绿,往事历历,故人惜惜,放下所有,迎接新生,这是何等美好的情景!

当下,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洪流中。关于生命知识与生命态度的各种信息汹涌而来,无时不在我们周围。如果以衰老这个人类永恒话题的感悟与探讨为题,我们该如何把握?孰“旧”孰“新”?现代生命知识肯定是新的,但是古老而又有生命力的精神境界,或者说生命态度,是否在人的智慧层面上,也在不断提示我们,关照我们?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衰老着,并快活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返朴 (ID:fanpu2019),作者:韩启德(中国科学院院士)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