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如何看待互联网大厂「裁员潮」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互联网大厂还「香」吗?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459062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如何看待互联网大厂「裁员潮」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互联网大厂还「香」吗?

创业等 2 个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有公司裁员工牌堆满一大箱,京东多条业务线正在裁员。多个互联网大厂被曝裁员,员工工牌堆满一大箱、半层楼空无一人。 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潮”愈演愈烈。京东裁…
199
109,461

49 个回答

未至千般恨不消
谢邀@36氪

去年互联网大厂取消大小周时,夹杂在一片叫好声中,我写下这样一段话:

总的来说,字节和快手不约而同的取消大小周,说明在业务缺乏新的扩张点这个事实面前,人力的停止扩张和优化无疑也是趋势和必然。
互联网寒冬最近几年每年都在提,每年似乎都不是,今年也未必,但谁都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的秋天,已经在大厂的“萧萧黄叶闭疏窗”中越走越深了。

回头去看,这个预言,完全正确,半年多以后,寒冬终于还是来了。而一切都明明白白——互联网大厂半年来从取消大小周,到严控996加班,再到大规模裁员,内在的驱动力是完全相同的:

“在互联网行业缺乏新的扩张点甚至已有的部分业务持续亏损这些事实面前,人力的停止扩张和优化无疑是趋势和必然”

如果拓展一下,我们甚至可以说,近半年来全球范围的“元宇宙”热度,其内在的驱动力同样是:

“互联网行业缺乏新的扩张点”

没有扩张点,那就制造扩张点,炒作概念,来尽可能的续一续,让想离场的资本有时间离场,该落袋为安的都落袋为安,半年以后,概念差不多炒不下去了,树上的叶子也都落光了——冬可至。

这波大裁员对其他行业的朋友们来说或许是新闻,但是对行业内,有一定敏感度的人来说,其实早就是一朵挂在天边巨幕般的海浪——我们早就知道它会拍下来,大部分人只是不确定,在巨浪过后,自己会不会是浮起来的那个。

所以,当它终于拍下来,我也真没什么太大的感触可长篇大论的。

我只是在想,多年以后,或许会有一位历史老师这样介绍这场“寒冬”:

公元2022年,互联网带来的时代红利在几十年后正式宣告枯竭,一个飞速前进的特殊时代结束了,但历史不会停滞,它只是恢复了蠕动前行的常态。

资深人力资源从业者和观察员,欢迎讨论求职、招聘相关问题。

从本质上来讲,互联网解决的是信息匹配、分发的效率问题。要说有什么高精尖的“技术”,那么把商家和个人用户的需求撮合匹配,可能算是其一大贡献。

所以,中国移动互联网从2010年到现在第十二个年头,每个领域几乎都有无数轮风投进入,成功的企业已经独占鳌头产生垄断,不成功的自然也快速消失。

资本迫使一个行业内卷的速度一轮比一轮快,直到最后胜者为王。这就是为什么曾经大规模扩招,甚至不惜高价钱抢夺人才的互联网,如今会以更快的速度裁员了。

中国许多互联网平台的崛起,都是基于人的基本消费,如出行、购物、社交娱乐,兴趣。这些平台都是基于算法撮合匹配需求,中间还不乏过度的使用用户数据等。。。。当这些领域基本都被寡头们所占据,而大众的需求也被挖掘的差不多,没有增量可找的情形下,其它的细分赛道自然难以得到流量蛋糕;同时这些大平台也走到自己的发展瓶颈,要么停滞不前,要么裁员,寻找其它增长点。

另一方面,许多互联网企业都采取“人才优胜劣汰机制”,每年12月至下年初1、2月盘点人才,淘汰一批业绩不好的员工,空出来HC 招募新人,因此愈发凸显年初找工作的激烈竞争局面了。

所以,作为职场人,要时刻谨记不断迭代自己的能力。要具备可迁移的能力,也就是说,你的专长离开所在公司,你还能总结优化后不断在下一个平台施展出来。关于这个能力,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希望对职场人有帮助,链接见:

欢迎更多朋友私信交流~

人文社科优秀答主

互联网繁荣的时候996,互联网萧条的时候裁员。

兴,百姓苦;衰,百姓苦…

2021 新知答主
谢邀@36氪

从美团创始人王兴在2016年07月提出“互联网进入下半场”时起,国内互联网企业为了争夺剩余的用户红利,在多个C端赛道开始了“抢人大赛”,既是抢夺用户,也是抢夺人才。

从2020年底,国家推动“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游戏、在线教育、金融科技、社区团购等一些面向C端的赛道因为监管措施加码而收窄了,再加上中国初创企业海外上市路径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以往资本惯用的一些扩张手法行不通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互联网企业适当放弃一些增长前景不明朗的业务线,裁汰部分员工也是市场的正常反应。但这不代表中国互联网行业会走下坡路,或者大型互联网企业没有吸引力了。

恰恰相反,对于一些在海外市场积极布局的科技企业,以及在B端积极推广业务的互联网企业仍旧会有招募人才的需求。另外,一些科技企业离职人员也会选择在产业孵化政策好的城市自行创业。即便是C端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有前景的业务。但对于高科技企业离职人员而言,要注意避免涉入与商业秘密有关的纠纷,尊重和保护原用人单位的知识产权和相关管理规则。

同样,互联网企业之间也要避免签订可能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的“互不挖角协议”,妨碍人才市场的有效竞争。

另外,对于离职创业者而言,在创业过程中也要注意遵守《反垄断法》,既不从事违法行为,也能学会善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数据挖掘等 3 个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谢邀@36氪

互联网又累又没钱,你们千万不要来。

v2-9068d18e97cc8e9a978e221a917a59b9_720w.jpg?source=1940ef5c

互联网企业是裁员,其他企业是直接倒闭。

官方数据,仅2021年一年间就有近350万家企业注销,超过960万家个体工商户销户。

v2-f82813262957f093fa364861123c8f35_720w.jpg?source=1940ef5c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