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人生的第一性策略:复利思维模型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iyunying.org/work/promote/27520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人生的第一性策略:复利思维模型

爱运营 • 2022年3月26日 下午2:17 • 能力提升

什么是复利思维

复利原本是经济学的概念,用来计算本金及其产生的利息多次轮回叠加后的收益,也就是利上加利。

复利的计算公式是:

Compound interest

一、复利思维——世界第八大奇迹

说一人:吴晓波。

吴晓波作为新秀流行财经作家。1990年参加工作,做新华社的财经记者,那个时候的月薪是70元。

从1996年,吴晓波开始写他的第一本书《农民创世纪》开始,他说:

“我给自己下了一个命令,从今年开始,我要每年写一本书,每年买一套房。这个计划,坚持了很多年。”

就这样,吴晓波以非常惊人的毅力和魄力,每年写一本书,拿来的稿费,每年买一套房。

当然,那个时候中国房地产还未开始腾飞,买房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1999年的时候,他还买下了千岛湖上的一座小岛,租赁期50年,当初花了50万元,现在这座小岛的估值已达数千万元。

如今吴晓波是中国稿酬最高的作家之一,在杭州市中心的西湖办公,号称“一个亿也买不动”的独立经济作家。

为什么我要讲吴晓波的故事,因为他具有典型性:

在有限的时间(20年),把有限的精力和财富,持续而反复地投入到某一领域(房地产),长期坚持(20年),最终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实现财务自由。

这是经济学中典型的复利思维

爱因斯坦书说:“复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我不想探讨如何进行房产投资,但我想讲讲复利思维,那什么是复利思维呢?为什么说吴晓波是普通人利用复利思维,实现财务自由的典型?

先问一个问题:一片池塘出现了一小块浮萍,它每天增长一倍,预计10天就能长满整个池塘,请问,多少天能长满一半水面?

答案是第九天。

也就是说,你第九天看的时候,才覆盖池塘的一半,但只需一天时间,就覆盖全部了,听起来魔幻,但事实如此。

当你有5000万美金时,你只是个千万富翁,可是只要翻一番,一天之内,你就会变成亿万富翁。

这就是复利的力量。

所谓复利思维,其本质就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反过来加强A,不断循环。

正如滚雪球,雪球粘上的雪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大,而越来越大的雪球又能够粘上越来越多的雪,如此不断重复,雪球会大到不可想象;

正如财富的积累,当你有了盈余资金,即使不多,只要能产生盈余,哪怕很低的盈余(例如回报率5%),不断重复,利滚利,长时间下来,也会是一笔很大的资金。

经济学家用一个公式表达复利效应:(1+r)n

R代表你正在做的事,N代表时间。

当r为正时,例如你每天坚持看半个小时书,也许一天两天,你和别人的差别无法显现出来,但三四十年之后,差异是你想象不到的;

再例如你每天坚持跑步半小时,也许一天两天,你的身体并没有变得多么强壮,三四十年之后,和你同龄的人,有的人也许已经不在了,有的人疲弱不堪,但你还是能一餐吃三碗饭,一口气上六楼不用喘。

只要r为正,即你在做正确的事,时间就会为你带来奇迹。

二、财富复利

在财富积累领域理解复利思维,最好的例子是巴菲特。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曾经是世界首富,即使是现在,依然是全球富豪榜前十位的人物。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巴菲特一生中99%的财富,都是他50岁之后获得的。

也就是说,50岁之前,他也许就和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50之后,进入财富爆炸期。

关于财富积累,巴菲特在其2006年《致股东信》中,举了一个例子:从1900年1月1日到1999年12 月31日,道琼斯指数从65.73 点涨到了11497.12 点,足足增长了176倍,是不是非常可观?

那它的年复合增长是多少?答案是并不让人钦佩,才仅仅只是5.3%。

这个增长率意味着,你有一万块钱,每年才新增530块钱。不用巴菲特,每个普通人都能做到这个增长,但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巴菲特,因为只有他能持续数十年地坚持。

有什么财富秘诀吗?

没有,就是很简单的复利思维的运用,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如此而已。

既然按照复利思维的效应,挣钱很容易,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挣不到钱?

这里有个很大的误解:很多人认为复利的核心在于回报率,但其实复利真正的核心在于时间。

即使年5%的回报率,100年后,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

问题是:有多少人,能持续做到100年每年5%的回报率。不是能力上能否做到,而是没有这个耐心。

要么觉得回报率太低,不屑去做;要么觉得回报率太低,摁不住蠢蠢欲动的疯狂举动。

Compound interest is the eighth wonder of the world

这就是富人和穷人最根本的区别。

大多数人总想着一夜暴富,用最短的时间追求最快速的财富积累,追求过高的回报率。

高回报率意味着高风险率,被骗、亏空、债台高垒,压死了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真正的智者追求财富稳步增长,平衡好回报率和时间。

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要找到足够湿的雪,和足够长的坡。”

厚雪长坡

一夜暴富总是很难的,但慢慢挣钱相对容易很多。只可惜,这个世界绝大部分人,都喜欢做难的事情,而不做容易做的事情。希望你学会抓住简单的事情,多做时间的朋友。

三、思维的复利

复利思维可以用来思考人生,而不仅仅只是财富积累。

我们日常做判断的时候有俩种主要的思路:第一为归纳,第二为演绎。

中国人善于归纳而弱于演绎,教育亦是着力于归纳而缺少未来的视角。对于科学而言,仅仅对知识进行归纳是难以产生创新的,具有抽象演绎的能力则显得更加的重要。

演绎能力需要调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一种思维和另外一种思维可以说都是互相促进的,而一个知识点和另一个知识点,有时候是冲突的。比如背了半天的历史知识点,再去背地理知识点就会觉得非常的不适应,有时候脑子一糊涂什么都记不得了。

而如果是用演绎的方法学习历史和地理则完全不一样:历史背景的展开的同时加入地理格局,全局的地理观反过来又明晰化了历史发展的脉络。历史和地理交错学习,情景融合,在同一个维度上深入推进,岂不更善?

因为有了地理的自然禀赋使得这些地区在一定的阶段产生了不同的文明,进而不同的文明之间会有冲突,就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战争;文明之间也会有合作,就形成各种各样的贸易和联盟。这样用思维而不是知识的来连接事实就会产生很多有意思的作品,比如《文明的冲突》,就是多元思维模式扩学科的结果。

查理芒格在无数的场合强调多元化思维的重要性,思维的复利,就是: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相互促进,从而让思考的能力快速迭代。

四、健康的复利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

Haruki-murakami-runs

33岁那年开始,为了保持健康,开始跑步,每天早起跑10公里,从未间断。

70岁的人了,一身肌肉,虽然不是浑身大块头,但皮肤没有松弛,身体赘肉很少。

更重要的是,跑步给他的心智带来了长久的益处

“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这是长跑者的思维”

“我把跑步当成像刷牙一样的必做之事来每天坚持,因此我的进步非常快。”

“清晨五点起床、晚上十点之前就寝,这样一种简素而规则的生活宣告开始。一日之中,身体机能最为活跃的时间因人而异,在我是清晨的几小时。在这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

随后的时间或是用于运动,或是处理杂务,打理那些不需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日暮时分便优哉游哉,不再继续工作。或是读书,或是听音乐,放松精神,尽量早点就寝。我大体依照这个模式度日,直至今天。拜其所赐,这三十来年工作顺利,效率甚高。”

从33岁开始,他整整坚持了37年。这样的坚持带来的回报就是:

他的身体素质和样貌,看起来比同龄人要年轻20岁。

连续保持了几十年的高产畅销书作家记录

健康也是有复利的,你今天多锻炼20分钟,身体就能得到一分的锻炼,反过来就能促进你明天的工作和锻炼。

其实要身体健康真的不难,一日三餐正常吃,别熬夜,作息规律,每天坚持慢跑和锻炼半小时,难吗?

不难,用点心都能做到。

一直坚持,身体就会给你回报。

五、人脉的复利

人脉也是一个复利模型。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

职场上有一个说法,叫做“情感银行”。

今天,你损害了一个朋友的利益,就是从“情感银行”中取了钱;今天,你和朋友合作共赢,即是往“情感银行”中存了钱。

“情感银行”其实就是你的人脉资源,一个人“情感银行”中的存储越多,意味着人脉资源越丰富。

人际关系大师斯蒂芬·杰姆提出“微笑原则”:

每天早上上班,对每一个同事微笑,一年后,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的微笑所传递之人,又会把对你的好印象扩散出去,并在行为上反馈给你。

例如,在与你共事时更加积极,对你的工作更加包容等等。这些反馈会促使你更喜欢微笑待人。

人脉复利的最终回报是,你将会在人群中拥有自己的形象,以至于每当有人提起你,立刻会有人附和说:“他可真不错啊!”

.复利思维背后的4点优秀品质

很多人非常看重回报率,甚至要求今天努力了,明天就要求看到回报。在财富投资方面,别说年回报率5%,10%都未必接受得了。于是为了追求高回报率,借钱,贷款,挪用治病基金,但高回报率同时意味着高风险率,一朝亏空,满盘皆输。

真正的智者,追求稳健增长,更看重长期性的时间,而不是短时间的回报率。

所以,那些能真正利用复利思维规划自己人生的人,都有着简单但常人却难以做到的品质:

1)坚持

很多事情,都是坚持到后面有了临界点,才会爆发出效果:

胡炜炜做了10年的汽车记者,才创办了摩拜;

papi酱在网上发布了几千条视频,才开始火起来。

复利思维作为人生的第一策略,要求你具有的第一品质就是:耐心,坚持。

只要方向是对的,不要焦虑和不安,多给自己一些时间。

2)不要透支

熬夜加班挣钱,牺牲健康去获取财富,无论什么样的理由,都是不可取的。背叛自己的朋友获得利益,同样不明智,透支自己的人脉,你失去的绝对不仅仅是一个朋友。

复利思维作为人生策略的另一个要求是:不要透支,无论健康、人脉、财富、智力,都不要去透支。你需要有大局观,能沉得住气,对自己能把控,每天透支一点点,十年后,你就废了。

3)目标感

目标感,决定你能否在一个方向持续走下去,做任何决策时都务必要知道,变更方向是有成本的。尤其是当你已经在一个方向努力很长时间,此时变换方向,成本非常大。

很多人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瞎选,4年之后找工作和专业毫无关系,是不是同样意味着荒废了好几年时间呢?所以,目标感愈强烈,复利思维对你人生的影响会越大。

4)别盲目相信勤奋的力量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勤奋使人进步”、“劳动光荣。”这让中国人对勤奋有种莫名的依赖感。无论什么问题,只要努力、勤奋,就一定可以成功。

小米创始人雷军说:“很多人用勤奋在麻痹自己,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自己在战略上的懒惰。”

为什么需要掩盖?

因为绝大部分人没有思考战略的能力,那些天天泡在图书馆自习的同学,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

那些天天加班熬夜的同学,你真的知道这份工作的本质是什么吗?你们到底是在工作,还是想借勤奋之名给自己营造一种充实感?

财经作家欧盛说:“别盲目相信勤奋的力量,熬夜加班和你躺在床上睡大觉,很多时候没有多大区别。”

你始终要记得,复利的人生,更看重有生活质量的人生,因为只有这样的人生,才能走得长远。

作家马里奥·普佐说:“伟大的人不是生而伟大,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

那些数十年如一坚持阅读的人,那些数十年如一坚持锻炼的人,那些数十年如一坚持每天出门精装打扮的人,那些数十年如一坚持每天认识一个陌生人的人……

所有他们做的事情,都不伟大,都很平凡,都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因其坚持,时间让他们变得伟大。

希望你看到这里能明白:

当你付出时,回报率不是最重要的,想一想你要怎么做能坚持一辈子,才是最重要的。时间是一位伟大的作者,它带来的回报一定超过你的想象。

复利人生

如果你认为复利效应确实不错,那么你应该:

为了更有钱。现在就开始进行理财,每个月,每年拿出一部分钱投资。

为了身体健康。现在就开始每周做一定的运动。

为了成为专家。现在就开始专注在某一个领域。

为了提升认知。现在就开始学习,并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为了有良好社会关系。现在就开始定期维护亲人,朋友,同事之间的感情。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也往往通过效率甚低的营生方式才能获得。

原文始发于芒格学院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