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在淘宝找过陪聊后,我明白了交友App为何会衰落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515527.html?f=rss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在淘宝找过陪聊后,我明白了交友App为何会衰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商隐社 (ID:shangyinshecj),作者:李长石,编辑:齐马,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1997年,美国心理学家亚瑟·阿伦做了一个“爱上陌生人”的人类感情实验后发现,让两个以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在45分钟内聊36个神奇的问题,他们很快就互相产生好感和亲近感。

他由此得出结论:只要彼此之间能够坦诚相待,互相分享,人可以迅速爱上一个陌生人。

2013年,斯派克·琼斯编剧并执导的一部科幻爱情片《她》在美国上映。

作家西奥多在结束了一段令他心碎的爱情长跑后,爱上了人工智能系统里的女声,这个叫“萨曼莎”的姑娘不仅有着略微沙哑的性感嗓音,并且风趣幽默、善解人意,让孤独的男主泥足深陷。

85

如今,美国心理学家实验室里的一项实验和美国电影中的一幕场景,正在通过“虚拟恋人”服务的悄然兴起与蓬勃发展在互联网愈演愈热。

2014年4月,淘宝正式上线了售卖“虚拟女友”服务的店铺,起初只需要花20元就可以体验一天虚拟女友/男友的温情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闲聊唠嗑、聊天哄睡、情感咨询、树洞倾听、代打电话、代写情书、游戏陪玩、早晚安问候。

根据以往报道,从2014年8月开始,每天都有大量用户在淘宝上搜索“虚拟恋人”“虚拟女友”等关键词,数据显示,仅在2014年11月25日这一天这类关键词的搜索量就高达24688次。“虚拟恋人”迅速在淘宝上火了起来。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虚拟恋人”虽然很火,但在全网的知名度和普及率并不高。出于种种考虑,淘宝还屏蔽了“虚拟恋人”“虚拟女友”“陪聊”等搜索关键词。

疫情使大量面对面的人际交往被切断或者转移到线上,“孤独”“焦虑”“沮丧”“颓废”成了人们普遍的情绪状态。

伴随着这些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的持续蔓延,“虚拟恋人”“陪聊”等再次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近日,笔者搜索发现,仅在B站一家,与“虚拟恋人”“陪聊”等话题相关的视频就超过了千条,单条视频播放量最高已超过550万次。

网友“特立独行的猫”就是通过 B站上的视频知道了“虚拟恋人”,看完后才下定决心去淘宝点单。

1. 对人的感情有阶段性

“(我)很早就知道有这回事,每次看到也非常好奇,但一直没去体验,那一天,我需要一个情绪垃圾桶……”

深陷失恋痛苦不能自拔的“特立独行的猫”在淘宝浏览了几分钟后,选择了一家(当时)销量最高、好评最多的店铺下了单,客服很快就给他安排了圈名(陪聊人员的接单名)为“可可”的小姐姐。

两人加上QQ后,“特立独行的猫”开始疯狂吐槽自己感情的不顺,失恋的痛苦,而可可适时做出各种表明自己在用心倾听、让他接着说下去的回应。

“特立独行的猫”吐尽自己的苦水后,向可可问道:“我的情绪不会影响到你吧?

可可将心比心地安慰,说自己也经历过一段“久久不能释怀的感情”,因为分手后不知道怎样才好,所以才来当“陪陪”,转移注意力……

“特立独行的猫”与可可很快就聊开了。

双11前夕,两人相谈甚欢时,可可对“特立独行的猫”说,能不能帮忙清空购物车,不多,只100来块,随后“特立独行的猫”就向可可发了199.99元的微信红包。

“特立独行的猫”觉得,自己与可可十分谈得来,相互有种很奇妙的感觉,这是他和身边朋友交谈时没有的。

“我当时觉得,偶尔给她发个红包,是没什么的,因为她要是去接单跟别人聊天,会比这赚更多!”

在这种感觉的支配下,“特立独行的猫”不知不觉陷入到了可可的诱导中,自从发过第一次红包后,金额不等的红包也一次次不自觉地发出。  

比如2021年元旦夜,“特立独行的猫”与可可一直从晚上8点聊到了凌晨4点多,最后可可说:“明天就是新年了,给我续个单吧,如果这个兼职我一直做下去,我希望新年接的第一单是你,毕竟,我现在很少接单了。”

于是,“特立独行的猫”花了918元支持了一下她的工作。

事实上,“特立独行的猫”除了知道可可的真实姓名、居住省份,其他都知之甚少。

直到有一天,当“特立独行的猫”提出让可可做他的女朋友,而不只是虚拟陪伴时,他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得到回复,一直等了三天,都杳无音讯。

当“特立独行的猫”通过其他能联系上可可的方式跟她取得了联系,并质问“你为什么要骗我?”后,可可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没有骗你,我对人的感情本来就是有阶段性的,不只是你,我对我身边的人也是这样。你知道,我做的就是这种兼职。”

在科幻爱情片《她》中,人工智能机器人“萨曼莎”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后,已经渐渐不再满足于单纯人工智能的角色,并开始尝试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不再对男主的呼唤及时响应,甚至还会让男主时常找不到,让男主开始质疑萨曼莎“出轨”了。

后来男主得知了一个惊人的真相:萨曼莎一直就不是一个私人智能系统,她在服务男主的同时,还同时和8000多人聊天,并和其中614人保持恋爱关系!

男主愤怒质问萨曼莎时,得到了一个让他哑口无言的回答:

感情最怕的就是自私,可是人心不像纸箱,会被逐渐填满,如果你爱得更多,心的容量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随着时间推移,“特立独行的猫”跟我分享他的“一次独特的情感经历”时,已经对这件事表现的十分淡然:

“面对现实,才能真正找到感情归宿和依托。人是需要有依恋关系的,否则会活在虚空和孤单里,但年轻人应当更注重现实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多点宽容和乐观心态,只有通过现实交往才能找到真正的恋人。虚拟的社交,总是虚拟的。”

2. 隐秘的陪聊行业

为了全面深入了解陪聊行业的生态,一方面,我以应聘“陪陪”为由加入了一些淘宝店铺的面试群,另一方面,我又以“老板”(陪聊圈对下单顾客的称呼)身份,从不同的店铺分别下了几单。

进入了所谓的面试群,我发现,陪陪招聘并没有面试这一环节,只需要填写一些基本信息如性别、音色、学历、所在城市(居留城市)、接单电话、QQ以及微信等联系方式,还有圈名和入圈时长等。

这些信息基本可伪,另外,比如15秒语音条,三张接单照等都可以伪。

而作为“老板”,在以“无聊”“感情受伤”等为由在不同店铺下了几次单后,我最终选择了一家店铺的“女神”晚晚作为深度调研的对象。

“等你什么时候有闲暇,咱们能不能专门聊聊陪聊这个行业?我会在店铺里续单的。”

“可以,我很了解,各方面包括黑暗面。给你讲讲抑郁依赖、利用PUA,一续好几万!”

在聊天过程中,她向我相继介绍了该行业的业务范围如闲聊唠嗑、树洞倾听、虚拟恋人和情感测试等。

紧接着又介绍了行业内部的利润分配原则。

陪聊店铺与店员之间一般实行分成制,行业内不同店铺分成比例也不尽相同,一般以五五分、四六分较为常见。其中按类型不同,又有不同的分成规则,如首单五五分、续单四六分、打赏三七分等。

而店铺内也根据店员的贡献值将他们划分为若干等级,如盲盒、普通、金牌、镇店、男/女神、首席、锦鲤,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价格。

85

两周内贡献值(贡献值=续单金额的40%+打赏金额的30%)为100就是金牌,400是镇店,1000是男女神,达到2000就是首席;

每周日23:30等级重置,根据前两周贡献值计算等级;

新人入店一周内没有接单可能被清退,新人入店接单数至少为5单,而续单率≤20%会被清退。

从以上规则可以看出,陪聊这行严格实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丛林原则,以续单、续单率以及续单打赏金额为评定业绩的根本标准。

为了多挣钱,也为了不被淘汰,陪聊店员不仅要时刻注意接单群里的消息,及时抢单,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的“老板”心甘情愿的为自己续单、包天、包周、包月甚至买断。

根据笔者的了解,陪聊店铺招聘新店员后,会让本店的高级店员对新人进行各种培训,教他们如何接单、续单和盘单。

接单后,发单的人如果选择谁,通常会说“XX接”,或直接艾特这个人。然后私聊客服会把客人的联系方式给到选中的陪陪,加上客人后怎么聊就看陪陪的发挥了。

如果陪陪聊得好,客人就会选择续单,续单不一定是一单结束后才要续,约定其他时间也可以。所以对于陪陪来说,一般选择聊天最火热时提出续单要求。

另外,在淘宝上购买陪聊服务的人很多,陪聊店铺会对顾客进行分类,无外乎以下三类。

首先是放假在家,没事可干的学生党。

这类群体虽然数量众多但并不是买大单的主要对象,陪聊店铺也知道,学生大部分都没有实现经济独立。

所以在聊天过程中,陪陪不但不会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续单,反而会表现出舍不得让学生为他们花钱的情绪和感受。这样做,并非是心疼客人的钱,而是为了表现自己,塑造人设。

正如一家店铺接单群内部流传的[续单技巧]总结的那样:

虽然学生没有太强的购买力续大单,但偶尔聊一两个小时还是可以的,一次一两个小时,长期下来非常可观,最最关键的是有了稳定的客户源。

其次,深陷情感问题不能自拔的青年男女。

像上文所提到的“特立独行的猫”,这类顾客是他们重点引诱盘单续单的对象,他们也会对这类人进行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安慰疏导,替顾客想办法解决情感问题,提供具体分手/复合方案的也有,甚至不计时间成本,只字不谈打赏续单,像真朋友似的暖心陪伴。

但不难发现,这其实也是一种套路,一旦等你依赖,甚至爱上她/他时,就会不由自主地给对方发红包、转账、续大单。

最后,有焦虑症、狂躁症、抑郁症、郁燥症以及重度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的患者,以及事业有成但工作、生活压力大的高级职场人士、富翁富婆等,是陪聊店铺力求续大单的首要对象。

受访者小鹿对我说:“这类人要么生活压力大,要么工作压力大,什么样的人有这么大的压力呢?社会高层啊,对吧。”

“所以他和你吐槽什么东西时你不需要教他什么,他会,他不是来听你教他什么、对他指手画脚的,需要的是默默支持。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打感情牌,让你表现出陪着他的感觉,必要的早安晚安、嘘寒问暖。”

“让他们习惯于有你的陪伴,先不要急着续单,等他习惯了有你陪伴,你突然说需要一个包周冲镇店,或者想要一个等级,他能不帮你吗?”

3. 悖论:有职业道德的陪聊都无感情

众所周知,网络陪聊和虚拟恋人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兴起并蓬勃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是生活在高度工业化、城市化中的现代人,心灵没有归宿,情感缺乏寄托。

不用说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之间,就连朝夕相处,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同事、邻里甚至血脉相连的亲人之间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隔膜。

但吊诡的是,在各大陪聊店铺的接单群、培训群,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陪聊没有感情”或“虚拟恋人最怕动真心”!

在回答“你是怎样看待‘陪聊无感情’”这一问题时,晚晚说:

“怎么说呢?从陪聊的角度看,这是工作,本就不能让客人影响到自己,更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客人,在网络上,要让自己情绪最好的一面面向客人,把快乐传递给别人!”

或者,可可说得更真实一点:“我对人的感情本来就是有阶段性的。”

也就是说,在服务客人的那段时间内,她所有的情感表达都是真心的甚至是发自内心的,然而等服务一结束,所谓“知心姐姐”“虚拟恋人”的最好结果恐怕就是“从互不相识到互不相识”。

一个陪聊接单群的首席在给群里新人培训时说过一段在陪聊圈堪称真实的话:

“不要心疼客人,客人就是花钱消费你的时间,你如果觉得心疼他的钱,真的可以不用做了,不花钱你怎么认识他的?别人愿意花钱,你接受就行了,别的都不要多想。

“你心疼客人,免费陪他聊,其实就被客人套路了,客人说喜欢你,这样的话,你能信?看清楚一点,别傻傻被客人骗了。”

4. 说不清的交税问题

跟很多“地下产业”一样,隐秘的陪聊行业也存在偷税漏税的风险,有的陪聊人员月入过万甚至好几万,都逃避了交税。就以晚晚所在的接单群为例,等级最高的前10名陪陪仅个人提成就分别为:

19812.00

15428.40

4836.00

4074.00

3890.75

2577.46

2160.00

1917.60

1809.60

1788.00

(均为人民币,单位元)

85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高收入的群体,在谈到“陪聊交不交税?”时,受访的陪陪一时间都显得很是茫然: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如果是我待的那个公司,一切有据可查,可能会按章程来,但是像淘宝上其他的店铺,他们私下里拉个群,没有单位,你接单赚的多赚的少当提成被店铺扣取之后,剩下的你肯定都自己拿了呀,再说这么点钱,应该还没达到交税的标准吧!当然赚得多的另说!”

一单就得好几千,甚至几万的陪陪竟对是否交税一无所知。

他们为什么能拿那么多钱?这就要看你会不会盘。

晚晚曾经讲过一个事例,她群里的一个“锦鲤”,给自己营造的人设是“爱音乐的艺术生”,但他并不是艺术生,甚至根本就不喜欢音乐,但是在他朋友圈和各种可见的社交软件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高级钢琴,全都是与音乐有关的小视频。

有一次他圈了一个很富有的女士,在相谈甚欢时说:“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架价值8万的XXX钢琴,现在手中已有6万,还差2万,只要你给我包个月,我就能很快的实现我的梦想,如果你不肯,我还会去持续接单,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攒够买钢琴的钱!”

结果,那位很富有的女士真的包了月。

总之,营造各种理想人设,包装自己,骗取别人的同情与信任是陪陪们惯用的套路,如上文所提到的,可能除了性别外,姓名、居住地、学历、兴趣爱好、工作职业等都可能伪造。

任何一个职业,无论以任何方式作伪,都会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是法律的制裁,但是正如没有感情竟然是陪聊最大的职业道德一样,堂而皇之的立虚假人设“光明正大行骗”竟是陪陪及其背后的店铺获取收入的手段。

康德曾说:“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最值得人们敬畏和信仰。”

笔者认为,人们心中的道德起源于饱满的精神和感情,然而在当代,越来越多的职业正在侵蚀人们本就已经不饱满的精神,磨损人们的感情。陪聊不仅伤害着像“特立独行的猫”这样需要感情寄托的顾客,也对晚晚这样的从业者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采访中她不止一次对我说:

“我试过离开过几周,当时累的已经麻木,各种各样的老板和客服影响到我,给我带来了很差的情绪!”

“再然后觉得累,因为聊的人多了以后,我的分享欲也在降低,兴趣在降低,没有一开始那种激情了!甚至不想去伪装、去找一些话题维持人设!”

“后面,我就开始调整,很想真实一点做自己,减少接单次数,接一些优质的任务单,少点闲聊,慢慢让自己沉淀下来!然后,我就去转型当客服,因为我知道我离不开这一行,反正就是要待着的!”

我问她“你为什么一定要待在这个行业呢?”

她说:“虽然盘得也很累,但是一看上去就给人希望,不像那些体力活,工资是死的。当我真正回归社会,没有办法接受一个月三四千的工作,因为那可能是我当陪陪一天的挣得钱。我曾离开过几周,但只要一缺钱,就会想到这个行业,况且有很多老板会找我,续个单什么的,我说我不做了,但他们给的价格很高,一续好几万,难免会心动……”

当陪陪是为了赚快钱,而孤独的我们是为了获得安慰,然而即使孤独的我们能依靠金钱的魔力获得片刻安慰,可是,之后呢?

而且就像一位陪聊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向我坦言的:“你去点陪陪聊天,然后陪陪回答你的问题时还要想,这个问题我该怎么回答才能不伤这个人的心?”

所以他们只会想方设法拖延时间迎合你,根本不会给你真正的安慰。

也就是说,职业陪陪们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化解顾客的烦恼、缓解顾客的孤独,而是利用顾客的烦恼、孤独和空虚推销自己。在聊天过程中,越是高级陪陪,越不会关心这些,他们只关心自己的业绩。

陪聊算是一种发展不到熟人社交的陌生人社交,如果陪陪正常聊天,用话术引诱顾客下单其实还可以理解,现在很多陌生人社交APP,用比陪聊更野的方式,比如“寂寞少妇”“直播相亲”等引诱用户消费、刷礼物,上当受骗者不计其数。此外,无数的主播活跃在陌陌、探探、Soul等陌生人社交平台上,他们与观者之间的关系、内心的想法、赚钱的模式与陪聊并无太多差别。

出于孤独的社交也让陌陌、探探、Soul等平台无法真正成熟,因为跟陪聊一样,在这上面似乎很难寻找到一段长期、稳定的关系,更不用说亲密关系。注定让用户只能从中获得新鲜感,而当这种感觉不再,用户会选择更新鲜的软件,比如“啫喱”App的一度爆火,衬托了陌陌、探探等的老去。

在电影《她》的开头,男主西奥多的职业是信件撰写人,心思细腻而深邃,他能帮人们的信件美化润色,隐形之中拉近了人们的感情,但收到信的人或许不知道,那看似真挚动人的话语并非缘于本人而来自一个职业者的杜撰。

信件上看似相亲相近的关系,实则却是人与人间感情的淡漠,这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未来世界,而就是我们现今时代情感间的诟病。

现代科技带来了沟通的便利,我们可以时常跟亲朋好友沟通,也可以用陪聊、各种陌生人社交APP联系到身处任何角落的陌生人,建立起看似火热亲密的关系,然而,这种关系极其脆弱,它可能是一门生意,甚至是骗局。

(故事系经历者讲述,行文需要略有整理,文中网名、圈名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商隐社 (ID:shangyinshecj),作者:李长石,编辑:齐马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