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个1-bit解谜游戏里,我靠“表情”来寻找真相
source link: https://www.yystv.cn/p/893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在这个1-bit解谜游戏里,我靠“表情”来寻找真相
-对我来说,作表情是一件吃力的事情。
-我每次都得想好露出什么表情,肌肉才能动起来。
-要是我在街上看见一条狗的尸体,我会露出什么表情呢?
连续三天,我在这款“表情模拟器”游戏里重复对着镜子修正自己的脸,下楼和管理员打招呼,再丢掉手里的垃圾。
《莱拉是谁》(Who’s Lila?)是一款2月24日在Steam上线的独立游戏,主要玩法除了点点点,就是操控主角的面部表情影响对话。
你可以自己捏出高兴、恐惧、惊讶、厌恶、愤怒、难过六种情绪的表情,来回答人们对你的疑问。当然,你也可以什么表情也不作,选择一张面无表情的冷漠脸来应对。
来自UP@杨先森Leon,也可以选择当个“至尊龙王”
是的,这是一个依靠表情来进行的解谜游戏。
1
我们的主角叫威廉,设定上是一个不太会展露自己情绪的人。在离开家之前,威廉会提示玩家在浴室里对着镜子好好熟练一下各种基本表情。
玩家要做的就是在和各种人交谈时,适当展示出你的情绪和想法。在被人追问的时候,既可以微笑以示安抚,也可以恐惧示弱——这会决定你接下来是被人痛揍一顿,还是反手一击然后溜之大吉。
结束教程从浴室出来之后,玩家就会接到一通神秘的电话。电话那头告诉你,一个叫劳伦斯的神父死了,让你赶紧前往火车站。
在玩家还在疑惑劳伦斯神父是谁的时候,另一个坏掉的手机就会突然响起,里面传来哀求:“莱拉……拜托了,让我回到你身边吧。”
电话戛然而止,比起劳伦斯神父,莱拉显然是一个更为重要的角色。“莱拉是谁?”的疑问就像一个阴影开始在玩家脑海里滋生。
在接下来的游戏过程中,玩家要做的无非就是前往某个地点、与某人交谈,或者是探索场景里的物件,不断推进游戏剧情。在解决自己问题的同时,试着弄明白莱拉到底是谁。
作为一个略带恐怖元素的解谜游戏,《莱拉是谁》会出现许多神秘学和灵异相关的内容,作者显然在这些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致敬大卫·林奇的电影,或是以塔罗牌作为结局的解答。
游戏总共有十五个结局,在达成某一个结局之后,玩家就会获得一张塔罗牌,显示在游戏标题的结局树上。
大卫·林奇的《蓝丝绒》海报
游戏中的倒吊人结局,牌面参考了了经典简洁的“韦特塔罗牌”
你可以选择自己对游戏结局的寓意进行解读,也可以选择搜集完塔罗牌后,找到游戏的一名NPC帮忙。
这名叫余探员的NPC首次会出现在审讯室中,告诉玩家他也是追查莱拉的警探。如果玩家想要见到他,就要拿着自己准备好的塔罗牌,前往“安全屋”。
我一开始还在思考,游戏内并没有出现前往探员办公室的选项。但随后就发现,这个所谓的“安全屋”,其实是一个特殊的存档。
与探员对话之后,存档页面就会多出这个独特的房间
不知道是不是“全知之眼”的设定,还是代表着探明真相,除了这一个存档之外,其它的存档的眼睛都是闭上的。
游戏每一条结局的流程都比较短暂,全部剧情解锁大概只需要6~7个小时——但是,游戏的大部分谜底都不会直接向你揭开,NPC们讲话堪比新·谜语人,玩家甚至可能还得借助搜索引擎的帮助,在许多暗示和猜测中,推理出来属于自己的真相。
2
而支撑起这款游戏的除了充满神秘意味的剧情,还有它独特的“抖动朋克”画风。
在2018年TGA最佳艺术指导的奖项竞争中,从《战神》《荒野大镖客:救赎》以及《八方旅人》中突出重围的,是一个画风略显独特的游戏:《奥伯拉·丁的回归》(Return of the Obra Dinn)。
游戏制作人Lucas Pope在事后采访中提到,《奥伯拉·丁的回归》采用了名为“抖动算法”的技术,使游戏在1-bit的色彩显示下,依旧能展现出不错的视觉效果。于是一个新的概念“抖动朋克”(dither-punk)便产生了。
《奥伯拉·丁的回归》游戏画面
1-bit的意思是所使用的色彩只有两种,即2的1次方——一般叫“一位颜色”;我们更熟知的8-bit就是八位颜色,2的8次方,一共256种色彩。
而抖动技术其实也不是什么新词,简单说就是靠像素点的排列密集与否,只用黑白,却显示出灰、白、黑三种层次,表现出画面的深度——学过素描的朋友就很好理解了,就像老师让你把阴影区域的排线画密一点。
出版业和印刷业老早就开始使用这门技术印刷照片了,只是这是第一次有人认真把它应用在一个现代游戏中。
从左至右是原图像、一位颜色图像、使用抖动技术后的一位颜色图像
从上图可以看出,一位颜色因为仅有黑白两种像素,所以画面难以辨认。而经过抖动处理后的图片,却利用黑白像素的排列,把“灰”的感觉复原了出来。使图像依然保有更写实的轮廓和深度,甚至有了些独特的美感。
一般来说,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是乐于让图像的色彩越来越丰富的。人们普遍认为色彩越多,看见的世界便越真实。但抖动朋克的逆流而上,向大家展示了另一面的“真实”世界,确实有点朋克精神的味道。
《莱拉是谁》流程中的一段舞蹈场景
很难说这样的风格能给人带来什么样的体验,但继《奥伯拉·丁的回归》将这一风格发扬光大之后,《莱拉是谁》绝对是这类风格作品中的一名佼佼者。
当画面被降维到一位颜色时,大量的图像细节被隐藏,模糊不清的部分不仅需要玩家调动想象力予以填补,还需要沉浸地聆听音乐,电子人声的沙哑发言。这种感觉不是像看一盘老旧的录像带,更像是那个世界仿佛天生如此。
所有人的面部都模糊不清,肢体动作怪异又机械,一切都是谜团。
配合上多周目后的体验不断加深,在流程中的某些时刻,我甚至感到一种意识流的状态。自己的思绪不止停留在正在演示的画面中,而是开始飘散,在不同的结局中漫游,试图串联起所有有关的记忆。
流程中有一段玩家在小溪里顺流而下的场景,要做的事情非常简单,就是一直按着鼠标让船继续划下去就好了。
我不知道自己会划到哪里,也不知道何时才是尽头。而我还停留在刚刚经历过的一连串事件中,眼下却又出现神秘符号般的船桨、黑色的溪流、影影绰绰的树林。1-bit独特的模糊感让所有的一切显示得异常奇妙——似乎进入了一种完全的恍惚状态,脑海里是疑惑、不解,或是通透、清晰。
所有的想法一起涌上心头,身子却只能任由小船一直划下,直到迎来结局。
3
莱拉是谁?游戏的一开始其实就给出了一个模糊的答案。
在游戏的第一个场景里,作者放置了一张可以互动的肖像画。
这幅画出自拉斐尔前派画家罗塞蒂之手,名字叫《莉莉丝夫人》(Lady LIlith),画中的人既是画家的情妇,也是歌德笔下的魅魔莉莉丝。
该画现在被收藏在大都会博物馆,这里也引用了他们的介绍
你可以说这就像那张大卫·林奇的海报一样,是作者隐藏的个人喜好。不过我更偏向认为这是作者给所有玩家一开始的提示——《莱拉是谁》是一款鼓励玩家们积极上网寻求解答的游戏。
因为想要弄清楚游戏真正的谜,除了类似《莉莉丝夫人》这样的隐藏要素,游戏还有许多meta要素和比较偏门的知识。
大部分玩家进行了四五个结局之后就会陷入死胡同,剩下的线索仅凭自己猜测是无法找到的。这时候不查攻略的话,或许很难意识到需要去下载作者提供的DLC(免费的),一个叫DAEMON的雕像。
DAEMON是古希腊神话里一个半人半神的精灵,有时伴随人类给予帮助
它会在玩家游玩游戏的过程中,用机械的电子音给出提示。在它的提示下,玩家在之后的流程中不仅要去商店页面寻找制作者藏下的密码、要修改系统的日期、查看同学推特上的账号获取手机密码·,甚至还要按照游戏里给出的网站,去下载一份内含“重要信息”的文件。
这同学居然还转发猫猫?
我认为也是从这时起,游戏的趣味性才真正展开。因为玩家们正按着线索一步步接近真相,沉浸在马上要揭开谜底的兴奋中时,是不会意识到自己也正在一点点滑进游戏的陷阱之中的。
还有一点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在学校二楼听到两名同学对话的话,你就能听到有关“幻人”的事情。
这个“幻人”又叫图帕(Tulpa),简单说就是一类由人在脑海中幻想出来的朋友,它有自己的意识、能自主活动, 我们之前也介绍过这一特殊的概念 。而莱拉的形象,也和一个经典的幻人故事相关,不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总而言之,《莱拉是谁》的作者确实制作了一个精巧的“结构“,通过布设谜题和帮助、鼓励玩家们逐步了解各项设定的背景内容,不管你有没有被绕进去,“莱拉”最终都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等玩家们一拍脑门大呼上当了的时候,就没办法再控制自己不继续深想下去了。
4
当然,《莱拉是谁》也并非没有游戏体验不好的地方,很多时候我都会被游戏里哲学论文式的对白弄到心力憔悴。
第一次意识到莱拉在我身上的时候,也有种:啊,原来如此,有点……不是非常出乎意料的感觉呢。然后就有想说出那句经典台词的冲动。
虽然不是这个莱纳
主角的面部表情系统虽然刚开始接触有趣,但如果不开启简单模式的话,在你捏表情的过程中,主角脸部是会不断抽搐的,有时候明明想捏出悲伤的表情,却变成了奸笑,让人很难绷得住。
还有火车站一场莫名其妙的追逐战,由于固定视角的切换比较突然,1-bit的画面又经常让我分不清楚自己身在何处,那个老头可算是让我感到了被一个老变态追踪是什么感受。
我被他抓到几近癫狂
游戏有一个成就,名字叫威廉轮。要达成这个成就,需要到游戏文件里找到自己的存档,删去一部分内容之后,重新进入游戏,玩家就会抵达一个虚无之地。
在这里,又要借助DAEMON的帮助,根据坐标找到一个以轮子为头的另一个“威廉“。玩家在这里可以询问威廉轮一个问题,什么问题都可以,比如这里是哪、你是谁、我是谁。
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看到这就迫不及待地打出那个苦苦思索的问题:Who’s Lila?
最后却得到这样的结果:
“莱拉是谁是莱拉之谜“(我回答了,但是也没有完全回答)
有玩家在游戏场景的一个电线杆下录到了摩斯电码,最后解密出来的回答还是这句。
这让我有时候会觉得,“莱拉是谁”这么一个谜,有点像小时候经常玩的那类脑筋急转弯:小明的妈妈有三个孩子,老大叫大强,老二叫二强,老三叫什么?
虽然问题看起来很简单,答案也就摆在眼前,但只要还没猜透谜底,始终都会感觉心里痒痒的。
等到弄清了谜底,除了觉得自己被戏耍了之外,也会诞生出一股“不能只有我上当”的冲动,然后接着把谜题抛给下一个人。
这大概也是《莱拉是谁》一部分的乐趣所在吧。
玩完的UP都已经魔怔了
Recommend
-
36
这是why的第 59 篇原创文章 荒腔走板 大家好,我是why哥 ,欢迎来到我连续周更优质原...
-
1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中新经纬(ID:jwview)
-
6
“月薪三千,我靠Excel开挂,月入7万”:今年赚钱竟这么简单!(内附千元Excel模板) ...
-
8
如果玩过
-
9
在这个获奖无数的解谜方盒子里,除了“错觉”还有什么? 推游...
-
7
解谜爱好者狂喜!这款国产独立游戏,要你增、减、移、推「文字」来拯救世界 「我 __ 胆小,大家都不喜欢我。」 你气愤地举起笔,把句子改成: 「我不胆小,大家都 __ 喜欢我。」 稍微增添文字或修改...
-
5
ESA年度美国游戏业报告:超70%玩家玩手游,解谜品类成绝对主流 2022-06-09 •
-
9
美国移动游戏市场报告:益智解谜、棋牌与策略类游戏收入最高 2022-07-28 •
-
8
“我是小乔,一年多前考研失败的我,走上了运营这条路,谁知工作一年就遭遇瓶颈期?回归小白心态后重新学习,现在的我,已月入过万!” 如果你从事运营,也想涨工资,希望我的故事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01 考研失...
-
2
新浪VR > 正文页 VR 恐怖解谜游戏《 HOST 》第二阶段已推出...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