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洪灝:技术修复还可以走多远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yicai.com/news/10135496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洪灝:技术修复还可以走多远

第一财经 3小时后 听新闻

作者:洪灏    责编:任绍敏

预测在岸市场交易区间维持在略低于3200点至略低于3800点之间,最坏略低于3000点。

要点:

- 港股上周经历了史诗级的抛售和逆转,但在岸行情稍逊一筹。

- 其实,千夫所指的在岸市场空头去年中以来一直在平空单。2021年中融资净买入与在岸市场同时见顶之后,去杠杆化深入,市场也仍将受拖累。

- 在岸杠杆交易周期通常为3年左右,与中国经济周期理论中描述的3至4年的经济短周期波长一致。

- 我们预测的在岸市场交易区间维持在略低于3200点至略低于3800点之间,最坏的情况略低于3000。我们的风险偏好继续随着上证在这一区间内的位置而调整适应。

史诗级的市场超卖行情

上周的市场行情可谓史诗级。过去20个交易日指数点位的涨跌幅度,与1997年10月28日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和2020年3月20日疫情期间的最深跌幅别无二致,并在过去40多年的市场中首屈一指。而最严重的20天抛售潮发生在2008年10月27日的前两周,当时全球市场正深陷于金融危机泥淖(图表1)。

43def9fa34a6ff4a9562f5fb69b793c4.jpg

此轮抛售潮和戏剧性的反弹突如其来,令市场一众涉世未深的交易员和分析师瞠目结舌。对于我们这些二十多年前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就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的老手,这样史诗级的波动激发了我们得自于对市场数十年如一日的跟踪观察,现在类似于与生俱来的对于市场危机的条件反射。在3月14日题为《三月之乱,夕惕若厉》的报告里, 我们预警了即将到来的暴跌。随后,在3月16日题为《又一次技术修复:谁还在卖?》的盘前报告里,我们预示了即将到来的、迅猛的轧空行情。在走出交易狂怒的漩涡后,我们必须驻足凝思,刨根问底,并思考接下来将何去何从。

俄乌冲突仍然胶着,未见分晓。随着俄罗斯央行的海外外汇储备遭受美国制裁,美国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必然开始考虑其美元资产的安全性问题。

3.16重要会议

在岸市场本周风高浪急,尽管波幅较之香港市场是小巫见大巫。虽然上证在上周二的交易中单日最深下挫了超过4%,但其过去20日的指数点位跌幅在过去20年间并非罕见。

周三午休后,新华社报道了高层主持的重要会议。会议谈及了市场关切的诸多议题,尤其是中概股于《外国公司问责法案》重压下的退市隐忧、对于利空困扰的互联网平台的政策支持、房地产行业的改革以及货币和财政政策动向。

市场闻风而动,鼓噪而起。上证周三从3023点开启反弹,略低于其850日移动均线这一长期趋势线当时所在的位置——3160点。从谷底到顶峰,上证在三天内一路高歌猛进,收复了近8%的失地。有传言称,一些从事卖空交易的对冲基金已备受关注。

然而,我们的数据分析表明,空头其实自2021年中以来一直在平空单(图表2)。与此同时,中资美元垃圾债继续暴跌,在岸市场的做空头寸也在衔枚共退。换言之,做空交易并非当前在岸市场下行压力的始作俑者。尽管上周三以来的市场复苏令人难以忘怀,但究其成因其实与市场的理解有所不同。

323e80705a358fa7744dd89de2d4176e.jpg

周期见顶回落,信心重拾有待时日

我们认为,加杠杆的交易是在岸市场“更聪明的钱”。这些带了杠杆的交易员踌躇满志,果断坚毅。通过分析他们的交易行为,我们可以对市场信心窥斑见豹,并判断在岸市场的未来走向。

我们的数据分析表明,深交所的净买入交易在2021年年中左右见顶,此后一直在下降。我们注意到,净买入活动的峰值与2015年夏季股市泡沫破灭前夕所见的水平相同,且深证一直在同步下跌。我们在上交所也发现了类似的关联性(图表3)。

ce885e7f88441280e00d6bdd3b4e6aaf.jpg

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中国的两融交易也存在一个3年的周期,这与我们的中国经济短周期理论中3到4年的周期波长基本一致。在由两个3年的子周期组成的一个6年周期中,前3年似乎是保证金交易中杠杆大幅上升然后暴力去杠杆的周期,后3年则是一个更稳定的杠杆资金边际积累的过程。最终,杠杆周期结束将开启摧枯拉朽的去杠杆化,比如2015年中到2016年初,和2018全年所见那般。目前看来,如果最敏锐的资金感受到压力,在岸市场也仍将感同身受。

杠杆交易的减少是信心退却的迹象。这是周期之末的典型特征。事实上,这种去杠杆的过程将放大周期之末往往出现的巨幅波动。这只是市场周期中的一个常见的阶段,也会往返循复,就像四季轮回一般。

在2022年展望报告中,我们通过考察中国与海外关联的宏观账户,来衡量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尤其是与美国之间的动态变化,从而勾勒出今年的宏观框架。我们认为,出口和经常项目顺差,以及中国商业银行的外汇存款一直是维护在岸市场表现的重要流动性来源。

随着2022年的不断演绎,我们发现中国出口的强势开始减弱(图表4)。这也是意料之事。随着西方国家逐渐群体免疫,产能不断恢复,它们对中国出口的依赖也在与日俱减。基于这样的宏观框架,我们一直是在岸市场上为数不多的谨慎的声音。香港出口增长已连续三个季度下滑,而中国出口也将并行放缓。

d100fafe6404cd7c73e875a0a9262805.jpg

周期之末,所有成长型的资产都会受到影响。比如,宁德时代作为中国新能源企业的执牛耳者,与由美国纳斯达克规模最大的100家科技公司所构成的纳指100指数的走势高度吻合(图表5)。这种相关性绝非巧合。在这次技术性的修复之后,投资者将再次把注意力集中在周期之末逐渐弱化的基本面上。

fe4b7cbe9366ccc12430f3ea167472f8.jpg

结论

上周离岸市场的技术性修复是史诗级的,在岸市场的反弹则稍逊一筹。市场技术反弹前20日离岸指数的点位跌幅也印证了这一点。在岸市场这轮下跌的罪魁祸首被错咎为做空者。其实,自2021年中以来,随着中资美元垃圾债券的暴跌,做空者一直在平掉空仓。

虽然香港天然是中概股回归的市场,但香港市场的流动性远不及纽约。回归后,这些中概股将出现流动性折价,并很可能因投资者群体的变化而受到冲击。中概股回归所带来的庞大工作量也很可能会让港交所疲于应付。当然,香港也可以为这些中国企业的佼佼者的回归开辟特殊通道,洞开方便之门。

在岸市场的融资净买入头寸在本轮周期已见顶,去杠杆似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当下市场正被迅猛的反弹势能蒙蔽,但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难一笔带过。

在去年11月发布的2022年展望中,我们预测上证的交易区间在略低于3200点至略低于3800点之间,最坏的情况是略低于3000(《展望2022:夕惕若厉》, 2021-11-15)。上周的下跌后,上证与3000点仅一步之遥。我们继续维持我们预测的交易区间,同时将根据指数在交易区间内的位置而调整我们的风险偏好。

作者系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洪灏的中国市场策略,有删节。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