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450万考研大军撑起新造富产业,培训班老板4年买房存款200万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66096651040154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450万考研大军撑起新造富产业,培训班老板4年买房存款200万-36氪

450万考研大军撑起新造富产业,培训班老板4年买房存款200万

Tech星球·20小时前
考生越“卷”,考研产业越富。

v2_b307700ca4a042a99daf71daf75a374e_img_000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 习睿、耐耐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当考研分数线正式公布时,原本安静的图书馆突然沸腾。大批正在准备复试的的学生起身收拾书包,放弃学习。

小郑向Tech星球描述这一幕时,在电话那头情绪逐渐激动。“都以为能过线,开心准备复试,谁能想到今年一下高出十几分,全给刷下来了。分数线一出,图书馆走了一大半。”

考研越来越残酷,尤其今年“卷”出新高度。

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457万人,相比2021年,增加了80万人。而2022年招生人数在110万左右,相比去年增加5万人左右。这也就意味着,今年将有近350万考生落榜。

但即使每年都有大部分人止步研究生大门,00后们也依然前仆后继地加入考研大军。相比进入大厂“内卷”,他们更愿意“卷”1年学3年。据粗略计算,未来2至3年考研人数将达到500万。

对于考生而言,考研是愈发残酷的一场比赛。但对于另一批人而言,越多人加入考研大军就越有暴富的机会。

考研培训、自习室、解压文具,甚至考研KOL,都瞄上了跟考研相关的生意。很多在读研究生的第一桶金就来自兼职当考研辅导老师。据易观分析去年4月发布《中国考研培训行业白皮书2021》显示,2020年中国考研培训市场规模达112亿元,同比增长33.3%,预计未来三年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400多万考生,350万落榜,内卷到极致的竞争,甚至催生了考研经济产业链,造富了一波人。

在读博士授课1小时600元,培训机构老板四年买房存款两百万

熹子和达达是普通本科的大三学生,因为找工作重压以及就业环境,都加入了考研大军。

微博超话下,熹子认识了给他分享备考建议的学姐。在学姐介绍下,熹子报了收费600元\小时的课程,总费用高达2万。而达达则是通过公众号选择加入专门的考研机构,报了6000块的“全程班”。

对于达达和熹子这类半路选择加入考研大军的考生而言,报班似乎成为必选项。

考研培训机构一直是考研市场的主要玩家。研途、新东方、文都等考研机构靠着明星老师IP,在考研市场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但考研培训机构运营陈瑶告诉Tech星球,目前市场上更赚钱的其实是那些小而精的专业课培训组织。“大的机构都是以政治、英语这些公共课为主,基本都是线上视频课,费用都维持在三位数。而且考生之间多半互相分享着视频资源。”

尽管专业课培训机构考生的覆盖范围小,但客单价基本维持在四位数。熹子和达达报名的便是专业课课程。熹子告诉Tech星球,给他授课的是某名校在读博士,一个小时收费600元。按熹子的课程时长,每年即使只收10名学生,这位在读博士的收入也都破20万。

达达所在的培训机构有两个全程班,每个班收超40位学生。每年单凭全程班就能创收超48万元。除此之外,该机构还有早鸟班、半程班、冲刺班等不同类型,每年每个班型都能收超80名考生。

相比于已经成体系的大机构,这些专业课培训机构谈不上正规,师资基本以在读研究生为主。达达私下问过授课的学姐,他们的课时费基本在80-100元/小时,每节课3小时。

陈瑶告诉Tech星球,基本专业课培训机构都是考上的学姐学长合伙创立,通过微博、知乎等平台吸引报考的考生,再通过私域运营。

凭着“考研成功”的标签,考生们对他们几乎没有质疑,即使他们没有教学经验。直到交完钱,考生们才发现自己被“割韭菜”。

熹子告诉Tech星球,虽然博士讲课不错,但是后期真正落实到答题上,对他的帮助并不大。这2万块钱花得并不值。为此,熹子又分别报了3000元的答题班和4000元的冲刺班,这才有信心上考场。

而达达直接落入虚假培训机构。

在备考的一年间,他发现机构宣传时所谓的“压中130分真题”、“师资队伍”和“上线人数”都是虚构的,数据来历不明。

此外,达达还发现机构教学所用的资料,和其他考研公众号免费的公开资料一模一样。他们在群里申诉退款,却无人回应。由于费用是通过转账的形式,即使投诉也无果。

靠着免费的学习资料、虚假宣传、找兼职的在读研究生,4年时间,机构老板在浙江买了套房,存款也超200万。

考研KOL成考研市场新势力,头部KOL月入十几万

考研一直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除了那奇高的考录比之外,往往考生们焦虑的原因在于长达半年以上的备考过程,完全要自主复习以及绝对的自律。

这些焦虑、迷茫都被精准捕捉到,转化为考研市场的新需求和卖点。那些经验丰富的学姐学长们在社交平台上“应运而生”。

不知道如何复习,学姐学长给你24小时直播讲解;复习时间不够,学姐学长教你做题技巧;不会买资料,学姐学长送你自制的讲义。

“空卡空卡空空卡”就是这群学姐学长中较为头部的一个。过去“空卡”尝试做美妆博主,但并不成功,在大四考研成功后,转型为考研学习博主。

12月,考生进入最为焦灼的状态,复习时间不够。“空卡”精准地掌握考生们浮躁、焦虑、依赖技巧的心理,自创考研政治背诵口诀。空卡“一小时背完肖四”(肖四为考研政治学习书籍)的标题成为冲刺阶段考生的“解压药”。

也靠着分享快速学习方法和考试经验,两三年时间,她在B站上的粉丝量已经近200万,公众号文章几乎篇篇10万+,甚至成为小红书考研相关活动的合作博主。

从前期的择校,到如何复习,再到如何面试,考研的每个环节都有类似空卡的博主出现。而披着学姐学长人设的他们靠着分享经验,已经可以有稳定的广告收入。头部的KOL甚至已经可以月入十几万。

考研机构从业者刘朵告诉Tech星球,空卡一篇微信公众号广告价格已经在2-3万。而她的B站账号的广告要价则更高。

就算是兼职做考研学习打卡的博主也能有稳定的收入。有小红书上的打卡博主告诉Tech星球,尽管她的粉丝体量不大,但一周至少有三个商务找上门,“主要都是文具、考研资料、咖啡这类的。”

而随着考生习惯的改变,考研机构的广告投入都已经转向KOL们。“每次有产品上线的时候都会投他们,没办法。”刘朵表示,去年为了推广考研学习本,他们铺了200个学习打卡博主。

尽管这一领域没有美妆等赛道大,而MCN们也敏锐地看到这一市场,开始“收编”市面上那些做分享的学姐学长们。有流量、有广告主、有受众,考研KOL这一产业链条逐渐完整。

但刘朵也告诉Tech星球,考研机构和考研KOL看似是上下游关系。但一些学习型博主对他们而言是潜在的竞争者,去年他们就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2021年无论是书,还是冲刺班课程的销量都有下降。我们复盘的时候总结了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很多考生后期直接跟着博主学习,不会再花钱花精力学完整的课程。”刘朵无奈地表示。

考研机构们也意识到考研KOL已经是市场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在被冲击后,刘朵所在的机构也开始孵化考研KOL们,每个运营手上都管理着3-5个学习打卡账号。

“市面上的那些明星考研机构,考研老师IP所在的机构都已经在孵化各种考研KOL。就算没精力养号,也会将市场上的KOL们收入自己旗下。”刘朵透露。

而那些焦虑的数百万考生们却不知道,他们在各大平台搜索找到的所谓宝藏考研博主,可能背后是同一个人,来自同一家公司,甚至都没有上过考研的“战场”。

350万落榜生:“二战”还是换个地方“卷”?

对于那些上线的考生而言,新一轮的竞争已经开始。

那些刚刚过线的考生甚至比落榜生更为痛苦。他们要面对调剂,和剩下的人争一个不确定的名额,即使去往并不理想的院校。但“卷”赢了300多万人才上的线,面对未来只会更加严峻的考研环境,让他们放弃调剂更难。

而在这个时候,一些辅导机构“贴心”的推出“一对一”复试班服务,确保调剂成功,不成功全额退款。

“百分百成功”的承诺击中了那些不肯放弃希望的考生内心。即使费用高达数万元,部分考生也愿意一试。对于他们而言,若是因为调剂而失去读研机会比没过线更遗憾。

有考研培训从业者告诉Tech星球,中公、文都等等一些机构都会提供调剂服务。“对于他们来说是没有什么损失的,而且一些机构退全款的周期是45个工作日。那些几十上百万的学费在自己手上几个月,做点什么不行。”

除此之外,为了增加希望,部分考生依然会在复试选择报班。熹子在准备复试的时候,继续选择了报班学习。

复试课程已经细化到具体院校,多半由院校的学姐学长组织,而并非连锁性培训机构。这对他们而言是读研之余的兼职工作。熹子报的就是一个学姐组织的培训班,传授面试经验,如何回答导师问题。相比备考时数千元的学习课,复试培训1000元的费用让他觉得很“良心”。

实际上,国家分数线的公布意味着绝大多数人的考研之路告一段落。没上线的达达在权衡之下放弃了“二战”的想法,转而考公务员。

面对已经直逼400分的考研关口,很多落榜生都像达达一样不敢再考研上继续投入时间。Tech星球小范围调研了解到,考公务员成为了今年绝大多数落榜生的选择。即使是“二战”考研,也会重新选择门槛更低的院校。

但那些选择考公务员的落榜生们并不能轻松。等待他们的,也只是一场新的“内卷之战”。2021年,公务员报考人数已经达到了157万人,预计今年将超200万。而随着公务员考试可能将打破年龄限制,未来压力只会更大。

对于落榜生而言,无论选择考研或是考公务员都充满竞争。但他们顾不上思考那么多,看着要么工作要么上岸的同学们,他们只想开启新一轮的备考。

而制造焦虑的考研机构、学姐学长们正马不停蹄的在社交平台“晒”出高分,刺激着新一批的大三学生尽早加入考研大军。年轻人们“卷”在围城里无法自拔,但有人却在围城里赚得盆满钵满。

(注:文中人名皆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ech星球”(ID:tech618),作者:习睿、耐耐,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