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日本困在了工资停滞上?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jandan.net/p/11043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真实版的星空清理者 美德两国的太空垃圾控制项目菠萝到底是怎么跑到披萨上的?

Diehard @ 2022.03.16 , 14:10

21

为什么日本困在了工资停滞上?

注:为了阅读方便,本文中的价格均已换算至人民币。

“廉价日本”,《新潮周刊》的头条中写着,剩余部分的标题是:“为什么日本是30年里唯一一个没有涨工资的国家?”

“廉价日本”——在张三的直销店里不便宜的商品,在李四的直销店里可能降价了,在王五的直销店里的售价可能更低,张三的直销店就会面临一个严酷的抉择:降价或者面临破产。

打折,促销,充斥着各个店面。网络直播、电视节目、社交媒体上的网友搜寻它们、热情高涨的讨论它们——收视率和其成正比。正如《新潮周刊》指出的,网络上对很多东西都有热情,但是很少有东西能像打折促销——或者颇具争议的物价上涨——这样能引发人们的强烈反应。

“鸡胸肉,1.4公斤,只要33块5!!”屏幕里的文字似乎洋溢着消费者的兴奋之情。立马就有人响应了。“2两肉才2块3啊!”“平时都要4块3!”“厉害了!”

折扣网站数量众多——这些网站提供折扣、宣传折扣、讨论折扣、要求更大力度的折扣、表扬有折扣的店、咒骂抠门的店。“在过去,”一名电视制作人说,“儿童节目和动物节目的收视率最高。现在成了折扣促销”——光是食物就有鸡肉串、炸鸡和蔬菜拉面。折扣力度越大,反响就越强烈。收视率能上升到两位数。

这样挺好的,难道不是吗?对收入微薄的人来说,所有东西中食物也应该是能负担得起的。“廉价日本”反映了日本的深层社会道德——对吧?《新潮周刊》却抱有质疑。他们以头条标题提出的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迫使物价下降的消费者压力也使得薪水下降。低廉的价格和微薄的薪水不能脱贫,反而会使贫困持续存在。

《新潮周刊》猜测,折扣促销的壁垒“从早到晚”改变着人们的心智。在人们心中,廉价和“合理”密不可分,而价格上涨则与“剥削”挂上了钩。由此导致的“仇恨价格上涨”持续恶化成为了慢性通货紧缩或者近通货紧缩,在标题所提到的30年间中一直困扰着日本。

日本举了个麦当劳的例子。1971年,这家美国快餐汉堡巨头在日本的首个店铺开张,一个基本款汉堡的售价为11块钱。纸醉金迷的80年代坠入了90年代的经济衰退期,2000年时一个同款汉堡的售价跌到了3块5。一个汉堡包,只要3块5!离谱——起码在当时看是这样的,但后来就不是了。很快这成为了一个新常态,后来当麦当劳悄没声息的在2002年将汉堡的售价提到4块5后,当时的网民抗议说:“太特么贵了!”

虚拟网络——以及虚拟愤怒——在当时还相对比较新颖,而且也相对低调;我们现如今大规模的抵制仍在持续,包括语言暴力、有组织或自发的消费抵制。

东京大学经济学家Tsutomu Watanabe提出了一个切题的研究。他对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和日本的消费者展开调查,测试他们对“一家经常光顾的商店”的产品售价假设性上涨10%的反应。除了日本之外,普遍的反应都是耸耸肩:“那也没办法呀。”“这都是难免的。”日本消费者则像是被敲诈了一般,表示:“再也不去那家店了。”

人们不禁琢磨,为什么日本在这方面毒树一帜呢?出人意料的答案竟是:贫穷。经合组织(OECD)收集的数据显示,英美两国的工资自1990年上涨了40%,日本则只涨了4%。韩国在1990年的工资水平比日本低,但是后来涨了1.9倍,2015年时的平均工资已经比日本高出了2万元。

问题又出现了:为什么单单是日本卡在了工资停滞上呢?《新潮周刊》说,问题就在于日本世界知名的大型企业在总体经济中占比极低——只有0.3%。99.7%都是“小型和中型企业”,其中许多企业都在挣扎中,有些濒临破产倒闭。日本劳动力中70%是被小企业雇佣。为什么叫“廉价日本”?这至少是部分原因。

本文译自 JapanToday,由译者 Diehard 基于创作共用协议(BY-NC)发布。

赞一个 (9)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