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神啊!港A股又暴跌!恒指连续两日重挫千点,国指、科指跌逾7%!沪指跌近5%,逼近3000...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gelonghui.com/p/51509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这行情,实在是无解。

午后开盘,港A股再次上演股灾现场。截至收盘,A股终于止跌,沪指跌近5%,报3063点,跌穿3100点,,为2020年7月以来首次深成指跌4.36%报11537点,创业板指跌2.55%。两市情绪降至冰点,个股上涨不到250只,4400股下跌,成交额放大至1.1万亿,北上资金净卖出160亿,为连续第七个交易日净流出。

80a3b-ede2e859-373f-45aa-87db-a85cf4af6405.png

港股跌势仍在继续。截止发稿,恒指暴跌6%,或1252点,报18279点,国指跌逾7%,恒生科指一度一度跌逾8%。腾讯重挫近10%,跌破300港元关口,创2019年1月以来新低。

很熟悉的行情,哦,昨日恒生科指还跌逾11%。

1bd22-27804ac5-8faa-41a8-ae11-d0f144a87a9d.jpg

屋漏偏逢连夜雨

其实今日上午的股市走势还算平稳,恒生科技指数盘中大跌逾7%后竟然快速回升并翻红,创业板一度跌超2%也快速翻红。

但午后一则传闻可谓是石破天惊,引得港A医药白马股快速跳水,带动本就情绪不稳的港A股大盘下挫。

A股爱尔眼科和通策医疗均直线下跌。通策医疗更是上演一字板跌停。

1fc0c-a6bbdf63-f78b-4bcd-9ef7-c8081710705f.png

港股雍禾医疗跌超30%,海吉亚医疗跌近26%,固生堂跌超23%。

消息面上,网上流传着一份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关于请协助提供有关研究资料的函。其中的内容“社会资本在医疗领域的无序扩张”的表述引起投资者的恐慌。

aeefb-b5daa61c-98a1-4947-b04b-625137b8fa4f.png

究竟事实如何,现在还无法下结论。相关医疗上市企业均回复正在核实情况。

据澎湃,锦欣生殖医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勇表示:“我们注意到了市场传闻,正在核实和研究,公司目前经营一切正常。”

据银柿财经,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刚刚在朋友圈回应,

国家支持社会办医,从来没变。优秀的营利性医院上市融资,利用社会资本扩大服务供给,满足群众的多层次需求,既是健康中国的生力军,也是慈善公益的践行者。当然,无论公立还是民营,都要以患者为中心规范运行。

北向资金持续外流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被称为“聪明资金”的外资近期持续流出。

继昨日净卖出144亿元后,北上资金今日全天再度净卖出160亿元,单日净卖出额位居历史第三,且已连续7日净卖出,共计666.86亿元。据统计,外资2022年以来已第五次出现单日净卖出超百亿情形,2021年全年仅有5次。

8e8cf-eb5b0052-7cd5-4bd5-aae0-a4d8b114c49c.png

国内疫情面临极大考验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港A股这两日的“瀑布式”暴跌跟疫情数量的快速增长有密切关系。

昨日,国内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507例,新增本土无症状1647例。

今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当前,全球正在经历新冠疫情第四波流行高峰,连续十周每周报告新增病例均超过1000万例。亚洲地区呈现快速上升态势,我国周边有关国家和地区不断刷新单日新增病例最高纪录,疫情传入风险不断加大。

因为我国疫情坚守的“动态清零”政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经济生产活动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

3月13日,深圳、东莞公交地铁停运,深圳全市小区实行封闭管理,除保障市民生活和城市基本运行的公共服务类企业与保障香港供应企业之外,所有企业一律居家办公,暂停生产经营活动。

因为国内经济本身面临三重压力,在“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下,疫情的反复,难免会令投资者担心经济的增速。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称:“局部散发病例对消费内需拖累明显,能源大宗商品价格高企、海外经济复苏前景不确定性等,对国内企业、消费者预期确实都有影响。”

对于当前防疫政策的争论,张文宏医生3月14日通过微博就当前国内疫情发布长文表示,近期我国继续采取社会面清零策略,将传播极快的奥密克戎第五波疫情压制在完全可控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持久性地采取封城和全检测的策略。

降息预期落空

今日,中国央行进行2000亿元1年期MLF,中标利率为2.85%,与此前持平,并没有降息。

事实上,2月金融数据的遇冷,2月份融资数据总量与结构均转弱,令市场预计3月15日央行或许或降低政策利率。但今日MLF的中标利率持平,仍维持2.85%不变。

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指出,2月金融数据中信贷投放不及市场预期,引发投资者的关注和担忧。目前信贷需求是核心制约,后续货币政策还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财政政策将增大支出、撬动投资,房地产政策着力修复市场信心。明明债券研究团队预计3月信贷总量会有所恢复,但幅度有限;结构的好转仍需等待二季度,届时需警惕利率调整风险;但目前市场关注的重心仍是信用收缩,预计短期内利率还有下行空间。

后市怎么看?

回到国内经济的基本面,其实今日1-2月的国民经济数据就有很大亮点,显示了复苏的迹象。

在“保供稳价”和“稳市场主体”政策下,工业增加值增速加快增长。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2021年12月份加快3.2个百分点,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1.4个百分点。

299fe-2234919f-1fc0-4344-9612-3acf6a8c72be.jpg

在“稳投资”政策下,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领域均全面发力,其中基建投资增速大幅提升,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前一段时间市场较为担心的地产投资增速也由负转正。

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763亿元,同比增长12.2%,比2021年加快7.3个百分点,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8.3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1%,制造业投资增长20.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7%。

45e68-1a9c067e-1f93-44b5-80b5-8c0c613e1ece.jpg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70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6%;商品房销售额15459亿元,下降19.3%。商品房的销售端仍然没有回暖,或许意味着宽信用的效果仍要持续关注。

1-2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4426亿元,同比增速为6.7%,显著高于市场预期。

1deef-aafb4833-f33c-428a-896f-a7c697f183ff.jpg

对于后续的消费走势,中信证券认为,3月份以来,多地出现散点疫情,客观上会拖累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复苏趋势,因此1-2月份超预期上行的消费增速可能会在3月份承压。

最后,大家要对中国的经济保持坚定的信心。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工,要求扎实有力抓落实,推动经济在爬坡过坎中保持平稳运行。

会议强调,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困难挑战增多。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周期性调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其中一点就着重强调要密切跟踪国际局势变化、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调整、大宗商品市场走势等和对我国的影响,不断完善应对举措,确保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等稳定在合理区间。

信心比金子贵。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