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那些在开源世界顶半边天的女同胞们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blog.csdn.net/OneFlow_Official/article/details/12334910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那些在开源世界顶半边天的女同胞们

100年前,为了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贡献与成就,第二届国际共产主义妇女代表会议决定将3月8日定为“国际妇女节”。

但在消费时代的背景下,庆祝“妇女节”的应有之义有被弱化的倾向。这个节日被商家们转换为“女神、女王、仙女们”的购物狂欢节,某种程度上,这种追求商业表达背后,一方面规避了“妇女”这个中性词所代表的更广泛女性群体,另一方面也淹没了她们基本的付出。

​好在,近年来各行业越来越强调“妇女能顶半边天”,IT/开源领域尤其如此。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尽管从事工程师这一职业的女性群体相对较少,但在前沿技术领域,近年来浮现出更多女性承担重要角色,关于“Women in Tech”的议题讨论也在增多。

在OneFlow团队,也有一部分女性工程师发挥着自己的才能。在今天这个日子,我们邀请了五位女同志展现自我的个性和光芒,并且对如何看待女性在IT领域的处境以及如何更好地凸显女性力量等问题,她们也表达了个人感受和思考。

祝你妇女节快乐。

Hana

“手长脚长,打羽毛球和网球都OK”

我是西南某高校工科女生。Sorry,因为匿名了,照片就先不放啦。

对我个人而言,没有听到过很多“女生不适合去读工科、做工程师”之类的话。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出于不太想学医、不想搞金融、也不适合读理科的现况,自然而然地迈入了工科女生的行列,后来发现这个选择蛮对的!思维灵活、逻辑清晰就是我(扶眼镜)。当然父母对我的选择也有一定影响(我老爸就是非常传统的工科行业毕业的),很支持我去读工科。

在学习生涯里,尤其在我们西南某高校,女生从来不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笑)。理论上,IT行业的门槛对女性和男性而言不应该有所不同,大家比拼的都是专业实力和发展潜力,不应该因为“女性”这一身份就为女生求职者增加层层壁垒。但可能传统思想中认为,女性在家庭中的贡献“需要”更大,所以无法像男性一样全身心地“卷”在领域中。当然,现在这一现象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

说实话,作为非CS专业的“半吊子”选手、甚至不敢自称“码农”的人,“高光时刻”真的不多。但来OneFlow做的工作个人感觉还是很有实际应用价值的!

去年6月中旬,我在一个论坛看到开源之夏的项目列表,看到这个消息时距离截止报名只剩3天,而我本身专业也不是CS,对自己的实力其实很缺乏自信。在纠结犹豫之后,就想冲一下这个实习。之前就知道OneFlow,所以就在OneFlow社区公开的任务中找到了做DTR的项目,觉得非常有趣也有挑战性。于是抓紧时间阅读论文撰写申请书,很幸运地得到了实习机会!

大老师(张建浩)的带领下,我将动态图重计算落地到OneFlow框架中。刚入门时很辛苦,经常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小bug。通过和他很多次、很多次地讨论、完善,终于在调通“一个非常初始版本”的DTR后,感觉天空都亮了哈哈。

我属于base外地远程实习,感觉OneFlow提供的学习机会有很多,经常会邀请一些学术界或者业界的大牛来做技术分享,公司内部也时常有同事做技术分享。也许还可以考虑为女性工程师提供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她们做分享和交流,也可以办一些Women in Tech的研讨会、茶话会【瞎说的,请酌情考虑,方括号内的不是正文hh】。

王佳新

“喜欢画画、唱歌、跳舞”

我目前就读于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大四。工科专业中女生确实较少,从身边的同学毕业选择来看,选择继续从事计算机专业甚至当工程师的女生更是少数,大多选择了考公或者考研跨考设计、教育等专业。

于我而言,这样的大环境并不会影响职业选择。除了在厕所分配上区分男女,我从来不觉得性别可以决定一个人该干什么或者不该干什么。我选择从事工程师的工作就代表我本身对这个工作感兴趣,同时也有能力从事这个工作。

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大家都是靠实力说话,不太会存在性别歧视了。“女生不应该/不合适做工程师”这类话在我接触的同学、老师以及工作环境中不曾听过,或许在网上有类似言论,但这样的想法带有很大的有色眼镜。

在IT行业,女生的优势可能更多是在细节或审美布局之类吧,思维的碰撞也可能会帮助产出更新颖的策划。女生的加入可以将商业变得更加有人情、有人性,开发设计出来的东西更细腻、更有色彩感。

在逻辑思维方面,女生偏感性,男性偏理性,虽然不是绝对,但有一定道理,这点从学生时代理科男生多、文科女生多就看得出来,所以女生在学习逻辑性要求比较高的一些后台编程类IT技术时,可能会略有不足,但在学习视觉性的设计类/交互类的IT技术时完全不弱于男生。

目前我在编程生涯里的“高光时刻”,大概是经过几天的锲而不舍做出了第一个比较像样的软件。那是参加全国数媒大赛的作品,当时UI设计的同学做好原型后,由我来还原到Android Studio,并和我之前编写的主要功能代码联通,当时熬了一个通宵将整个项目完工,最后公布获奖名单的时候,我们的作品获得了一等奖,或许是从那时起我特别期待完成一个项目时的成就感,也更乐于去挑战自己了。

寒假找实习遇到姚迟老师,能够在OneFlow实习很幸运,公司的工作氛围很愉快,遇到不懂的问题,同事都会很热心地给我解答。

对做工程师的女性来说,我觉得可以引用一位出色的IT女性“Katrina Owen”的建议:“找到想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专注于解决问题。不要太担心别人在说什么或在想什么。工作胜过意见。”

乔晶

“最近痴迷于研究将废纸板、破布头等变废为宝做成早教小玩具”

我的本科学的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跨考到中科院计算所读硕士,专业方向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和高性能计算。硕士毕业就入职OneFlow,目前已经工作将近4年。

我非常幸运生长在没有太多性别刻板印象的家庭,父母没有传达过女生理工科会有劣势的想法,一直是鼓励从小就自己做决定。中学选理科是因为理科作业少,大学学工科是因为当时觉得专业热门又硬核,好找工作(笑)。读研非得考计算机也是基于当时作为传统行业工科生的预判。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未来所在的传统行业有很多低效的技术(本科毕设研究的是用粗糙集辅助计算电网供电稳定性,电网因为节点多,计算量巨大,稳定性的实时计算一直是个难题),大概率会被高效的新技术取代,而这些新技术实现的工具,肯定是越来越强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算法,所以计算机技能是未来的必备技能。

当然,我也听到过不少“女生不应该/不适合做工程师”之类的话,持这种立场的一些人是真实的性别歧视和刻意打压,以达到对自己有利的恶意目的。还有一些人,并不是出于实际的恶意,而是自己的经历带来的认知,比如封建时代过来的老人,会说出“女子无才便是德”;男主外女主内家庭中,承担养育重担的女性,会说出“做老师做医生更好嫁人,更好照顾家里”;曾经在工作中吃过性别歧视苦头的女性会说出,“女生不要选工科,体力/待遇不如男生”等等。

所以对比那些没有获得足够选择权,或者没有意识到女性应该争取更多选择权的人,我的选择很普通(可以不考虑自己是女生),也很自然(看准了目标就选),是基于我实在很幸运,出生在一个对女性自由选择权比较友好,并且让我有机会很早就意识到自己拥有选择权的时代和家庭里。

在IT领域,个人感觉很多女性的优势是有较强的共情以及耐心解释、缓和冲突的能力,具备这些特质(不论什么性别),对开源精神的传播和布道时会有更强感染力。但不论是在IT行业或者其他行业,由于女性有产假、育儿假等其他性别没有的“特殊福利”,在就业市场确实存在一定的歧视因素。

在本科专业找工作中,看到过招聘单位对女性歧视的现象(同学朋友的真实经历,相同的工作,不同的工资待遇)。这种不公平目前还是很普遍,我也不知道怎样是最好的解决方式,离职另寻出路 or 抗争争取权益?我希望能更多地看到社会上对抗这种不公平的成功案例。

在OneFlow入职做编程工作时,最初几个模型和其他框架的严格对齐的工作,给了我很多信心和认可。

当时,这个对齐工作没有其他框架做过,要求OneFlow和其他的框架(比如TensorFlow和PyTorch),在保证输入完全一致,去掉模型中所有随机因素后,训练多轮后的输出应该做到完全一致(误差在1e-3数量级以下)。这个工作的难度是,需要大海捞针的耐心。在当时OneFlow还没有成熟的Python前端,取内存数据需要用GDB(同事@李新奇,还hack了GDB,形成了一套OneFlow专用的C++ Debuge工具),然后逐OP的输入/输出进行对齐。通过这个工作积累的经验和结果,成为OneFlow正确性测试的最初版本。

最近的工作方向从编程转为OneFlow的文档工程师,也一样很有成就感。当产出的文章和教程得到“写得不错/讲得真好”的认可时,当意识到深度学习工程和技术领域,有见解有深度的文章还是很稀缺时,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多优质内容。

我的硕士毕设做的是深度学习框架调度优化工作,那时就看到了袁老师写的有关深度学习框架的文章,并关注了他的微博(@老师木)。临近毕业时,有机会参加了袁老师线下讲座,得到了来OneFlow实习的机会。当时临近毕业,能够实习的时间很短,本来只是抱着见见世面,看看“业内最先进技术水平”是啥样,但仅实习了一两周,我就决定,应该放弃当时已经签的一份挺“高薪”的offer,留在OneFlow继续工作。

有趣的是,这种有点像“网恋奔现”的入职经历在OneFlow还挺常见的,好些同事都是通过微博、知乎这样的渠道联系到袁老师,来试试看,然后留下来的。

对我而言,能够在工作中有机会接触到这个行业领域新鲜的、有挑战的前沿研究方向,本身就有足够吸引力。同时,在吸引力法则下,我认为入职OneFlow并留下的同事,有比较大的概率会是志同道合者。这里有很多才华和能力与做大事的决心和耐力兼具的同事,和这群人一起工作非常愉悦(来了你就知道了)。

陈巧玲

“钢琴和游泳,音乐和运动是编程之外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

我在华南农业大学读的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确实身边有很多读了工科的同学最后都没有选择从事相关的工作,我有过这方面的困扰,但我选择做一名工程师的主要原因是,我喜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且工程师可以专注在自己的一份代码里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在选择工作这方面应该还是要听从自己的内心,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愿意付出热情和精力的领域,而不是迎合别人的看法。

女性进入IT行业当然有很多门槛,但我觉得更多的是咱们女性自己内心的门槛,不能妄自菲薄地认为自己做不好而不去尝试,不能因为他人的看法和社会大环境认为女生不能做IT而在一开始就把IT拒之门外。

男性和女性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不太知道女性在这个领域独有的优势和劣势,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要在开源领域凸显女性力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进来,由女性做更多的工作自然就能看到女性的力量。

对我而言,每一次解决bug都是自己的高光时刻。举个例子,在利用SLIC-图像分割算法-对大规模图像进行分割后分类时,传统的方法是多尺度融合,但是这个方法在我的项目中并不适用,所以我就从SLIC源码中出发,修改源码获得每个分割点的中心点,以中心点的分类为分割patch的分类,并且实现出来。

我正在实习的OneFlow是一个创新型公司,每个人都很有激情和动力,能和一群creative的同事一起工作,我认为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希望可以早点去到公司总部,实地感受一下。

白夏颖

“喜欢看侦探小说,听Rap,听得多了也就会唱了

我的本科是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正在清华大学电子信息专业读研。

我选择做工程师的第一个原因是,从本科开始学习的就是计算机类的专业,既然学了就要学好吧,未来可以作为谋生的技能;第二个原因是觉得自己比较适合做工程师,性格上比较安静,喜欢独自思考和钻研,做工程师给了我这样的机会。

IT行业对专业能力和自身经验的要求都比较高,这个门槛是所有人都会面临的,我觉得行业对女性的包容度反而越来越高了。女性的优势一方面是比较细心,有助于debug,另一方面是女性在美感方面较有优势,特别是页面设计、图形处理等。女性在这个领域面临的门槛可能是,IT行业发展很快,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而到一定年纪由于生育带来的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会对长期在行业发展带来一定挑战。

来OneFlow之前一直想做深度学习框架的开发工作,想为知名开源社区做贡献,OneFlow给了我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

公司的工作氛围非常nice。我目前还在新手村阶段,泽康是我的导师,非常耐心而且有经验,帮我解决了大多数问题,在debug很忙的情况下还挤出时间教我SBP的概率和CUDA基础,还带我做YOLOv5对齐;晓雨哥带我做YOLOv5 profile,周期很长,而且我没有接触过profile的工作,他非常耐心的一步步教我看问题在哪里;德澎也带我做YOLOv5对齐,给了我很多学习模型和OneFlow的时间。在天和大佬的带领下,我开始学习检测库的底层开发,虽然来OneFlow实习之前也做过检测模型搬运,但在这里我学到了一直想了解的检测库底层知识。

做过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大概就是看到自己提的PR被合并吧,目前已经合并的就是转置算子,希望继续加把劲儿,把Yolov5模型合并到models里。

其他人都在看

欢迎下载体验OneFlow新一代开源深度学习框架:GitHub - Oneflow-Inc/oneflow: OneFlow is a performance-centered and open-source deep learning framework.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