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万+字,162页,《笨方法文化手册 3.0》发布
source link: https://www.cnfeat.com/blog/2022/03/10/handbook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6万+字,162页,《笨方法文化手册 3.0》发布
世上无难事,只怕笨方法。
6万+字,162页,2年+积累,已有10000+人领取阅读。
以下为《笨方法文化手册 3.0》序
为了理解这个世界,你必须亲自动手构建它。
我所做的,不过是做一个圈,且不论这个圈圆不圆,先让它滚起来。
时间回到 2017 年 10 月某日清晨五点半,窗外石花山蒙蒙可见,我独自一人在大厅参照《笨方法学 Python》一个键一个键敲代码,彼时的我对编程一无所知,但当严格按指示将代码敲进屏幕,按下回车得出 Hello World 之后,竟莫名而生一种学习自信。
忽然醒觉,既然编程技能可以用「笨方法」习得,那么写作技能也应该可以,于是逐渐将自己所理解「笨方法」迁移到写作、阅读、学习等领域,输出了一门课程《笨方法学写作》,初心是想为所有想练习写作的人提供一套简单有效的习题集。
课程发布之后,遇到大量同行者,他们纷纷问起,什么是笨方法?
搜索一通,发现还没有人完整定义过「笨方法」,大多数人只将「笨方法」模糊定义为一种苦干精神。
我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给出自己的初步解释——
- 面对贪快之人,便说笨方法是踏实的脚步;
- 面对懒惰之人,便说笨方法是磨练的驱动;
- 面对蒙昧之人,便说笨方法是科学的探索;
- 面对畏惧之人,便说笨方法是行动的勇敢……
然而我终究觉得,要给出一个暂时满意的答案。
笨方法到底是什么?
其实,在多年实践笨方法之后,我已经将它融入日常,以体悟替换概念,每一年,我对笨方法的改变与理解都在升级,我只需要将它描述出来。
我将这个问题悬挂在书房,时时提问自己。
就这样提问越多越频繁,也便积累了些答案,直到答案丰富到可以输出成为一本手册。
为了更好地解答这个问题,我开始寻找更多鲜活证据,2019 年开始,我开始主题阅读马奇,了解马奇所描述的堂吉诃德的「愚蠢」真意,之后主题阅读曾国藩,发现曾国藩的对勤笃的践行,尤为契合笨方法精神。
同年,为更好地学会写作,执行「十年读通鉴」计划,但在开始执行一两个月只读了两三次,自己懒惰太多,长此以往,十年必然读不完《通鉴》,便在 2020 年制定个人年度关键词:勤笃。将「勤笃」二字打印挂在书房,少打游戏,少刷短视频和社交媒体,早起读书,这样一做,居然持续下来。
同时,我也留意到「勤笃」更多强调的是某种努力的状态,而不是强调输出某种成果。而笨方法更需要的是行动与内驱,审度之后,将「笨方法四要」升级为「磨练、好奇、科学、模仿」,并打算在 2021 年起,逐年将这四个词设定年度关键词,计划在未来 4 年间不断打磨升级笨方法的理论体系。
开始,笨方法四要只是脑中的 8 个字,后来为这 8 个字的找到注脚越来越多,便模仿《奈飞文化手册》制作一份近百页的幻灯,在「四要」基础上扩展为「四义、四要、四步、四问」。
再接着,幻灯持续更新到幻灯容纳不下,便开始将自己四处收集的卡片汇总,便有这本手册的雏形,现在我已经在这本手册投入 3000+ 小时。
随着自己在个人项目的探索益深,自觉有必要成立一个小组织来承载笨方法的文化,便成立笨方法实验室(HardWay Lab),将原来属于个人的大问题修订为组织级别的愿景与使命。
德鲁克说:「在脑力劳动者取得一项成果时,只有组织才能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持续性。也只有组织才能使脑力劳动者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成果。」
我将笨方法实验室的愿景与使命定义为:世上无难事,只怕笨方法。
2020 年 10 月,念起。
2021 年 6 月发布阶段性的满意成果《笨方法文化手册 2.0》,264 天的复盘思索,并非刻意营造,只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2021 年 6 月,创建「笨方法实验室来信」,每周两篇更新,升级我对笨方法的理解与实践。
2022 年 3 月,整理发布《笨方法文化手册 3.0》。
我相信,这本手册会是目前阐述笨方法文化的最个人化手册。
我相信,不管你是刚刚知道笨方法,还是践行笨方法已久,都可以从这本手册中更新对笨方法的认知。
当然,如果你认同我对笨方法的理解,也可以转发给你的朋友,让更多人加入践行笨方法的行列。
毕竟,世上无难事,只怕笨方法。∎
获取方法:
添加微信,回复「文化手册」
https://www.yuque.com/hardwaylab/hbcnfeat/spvcgu
- 1)认知科学解惑:正确理解卡片创作的基本原理;
- 2)实践养成习惯:循序渐进开始每天写一张卡片;
- 3)原则善写卡片:掌握运用高手的 10 条认知心法;
- 4)规范高效创作:模仿组合高手的 10 条行动路径;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