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Keep:你知道流汗这门生意有多憋屈吗?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20309-b202c6b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Keep:你知道流汗这门生意有多憋屈吗?

• 2022-03-09 08:52:52  来源:锦缎 E1582G0

作者|俊宏  来源|锦缎(ID:jinduan006)

Keep冲刺IPO一事传闻已久,最近舆论热度颇高。其实早在去年5月就有媒体报道,Keep计划赴美IPO。但此后不久又传出取消赴美IPO计划。此次根据港交所文件显示,线上健身平台Keep已递交上市申请。

作为一家从2014年开始运营的健身APP,Keep在这8年间“跑赢了”悦动圈、火辣健身、即刻运动等一大票线上健身平台。Keep的经典口号自律给我自由同样也是深入人心。这对应的是Keep2020年营收11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11.59亿元。并在2020年和2021年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据分别为2970万和3440万。

营收与用户数量的一片大好,这也撑起了Keep对于健身运动的梦想。关于业务图景,Keep在招股书上如此给出畅想:中国的健身人数在未来会不断增加,中国的线上健身市场相比线下在不断扩大,我们是中国最大最好的线上健身平台。 

图片

中国线上健身市场增速  来源:招股书

但最终结果显示,Keep在2020年与2021年前三季度净亏损分别为1.06亿元、6.95亿元。在疫情背景下,健康再次被中国居民重新重视起来,Keep近两年迎来“业绩高光”时刻。2021年Keep前三季度实现12亿元收入,同比增长41.3%;此前2020年收入11亿元,较2019年的6.6亿元同比增长66.9%。

亮眼的收入与突发的巨量亏损,令在场的投资人都不得不一边看着这“美好的增长未来”,一边重新思考。

Keep如何才能破局?

01

Keep的飞轮梦想

拆解Keep的营收结构,可以看到其收入来源主要是会员订阅和线上付费内容、自有品牌产品、广告和其他服务三大板块。 

2

图:Keep三大业务收入情况  来源:国金证券

其中,自有品牌包含运动单车、手环等智能产品;瑜伽垫、哑铃等运动器械;以及食品和服装。自有品牌的收入相交其他业务占据绝对优势,收入占比为55%以上。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则包含用于参加付费健身课程的会员资格,以及额外购买的专项付费课程。广告和其他服务包含第三方的广告投放,以及Keepland健身中心的收入。

Keep意图营造的是主营业务环环相扣,以此为线上健身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

线上内容带来流量:录播课主要采取的是PUGC模式,用户根据需求自行挑选健身内容。直播课则允许用户与教练直接沟通,公司平台互动总数由2020年底的90万增长至2021年底的250万。

智能健身设备配合线上内容:Keep的智能健身设备包括智能单车、手环、体重秤和跑步机。通过收集用户健身数据,为用户更精准地推荐健身计划与课程。

运动产品补充健身需求:Keep通过自营产品覆盖用户的吃、穿、用、练,以满足客户在不同场景中的其他需求,提升用户整体体验感。 

2

图:Keep描述的业务相互促进   来源:招股书

透过这个业务“铁三角“,不难看出,Keep业务组成的飞轮的命门就在用户数量。只有持续不断的用户愿意为健身付费,才能撑得起这种业务内循环。

Keep在招股书上这样写到: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于2021年,中国的健身人群渗透率(指健身人群占中国总人口的百分比)为21.5%,美国为48.2%,欧洲为41.2%。尤其是,2021年中国的健身房会员渗透率为3.2%,远低于美国的23.5%及欧洲的9.5%。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中国的健身人群渗透率预计于2026年将达到29.3%。2021年中国健身人群的年均开支为人民币2,596元╱人,较美国的年均开支人民币14,268元低得多,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同时,中国健身市场的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1年的人民币7,866亿元增至2026年的人民币14,79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5%。

虽然中国健身人群在未来可以预见的是会持续增长,但是这种“生搬硬套式“的欧美数据对比实际上是忽视了中国人的生活习惯。透过对Keep实际商业运作的“火眼金睛”,我们能看到的是一张名为健身实则电商的“大饼”。

02

Keep的电商“死循环”

重新对Keep的飞轮按照收费方式进行分类,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一幅图景:首先,Keep通过向用户提供健身咨询和辅导的方式吸引用户订阅。然后Keep再针对用户出售一系列产品。与此相印证的是,不同于传统健身房和其他健身APP,Keep自有品牌的收入要远高于其他业务。

可以说,Keep现阶段所表现的盈利模式就是做内容、拉人头、搞电商。 

1

图:Keep不同业务营收情况  来源:招股书

根据公开数据,可以大致推算出Keep在2021年前三季度,自有品牌产品业务的毛利率为29%,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毛利率为58%、广告和其他服务毛利率为59%。2020和2021年截至9个月的自有产品营收增速达到了33%,但这部分不仅仅是Keep在APP商城的收入,同时也包含在天猫、京东商城的收入。

以截止到2020年和2021年的全年DTC用户数来看,增长率达到24%。然而付费用户数,在这两年的增长约为71%。若考虑到付费用户想DTC用户转化情况来看,2021年的付费订阅用户转化DTC用户相较于2020年降低了4%。

这一数据说明的是,Keep在2021年虽然在电商上受益变多,但收益率相较于去年有所下降。此外在订阅会员的运营上,截止到2021和2020前九个月的收入增速在51%。而对分季度用户数进行汇算,得到的是用户增长约为77%,付费用户增长速度超过订阅付费收入增速。

结合业务增长情况,可认为:Keep在2021年主要业务攻坚对象就是电商和付费会员,但两者的增长并不能匹配。 

图片

图:Keep的不同类型用户情况  来源:招股书

为了弥补用户付费转化率不及订阅会员增长预期的尴尬,Keep只能变本加厉地在营销上大做文章。

俗语说春天不减肥,夏天徒伤悲,这反映的是健身需求具有一定的时间周期性。再加上持续地健身是一件反人性的坚持,这就导致营销吸引来的客户不仅会具有季节性,并且极易流失。 

图片

图:Keep月活与月度订阅会员情况  来源:国金证券

从其披露的分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数据来看,2020年四个季度的同比增速分别为74%、48%、11%、29%。2021年四个季度的同比增速则分别为14%、7%、27%、12%。与此相对,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Keep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2.95亿元、3.01亿元和8.18亿元。2021年前九个月,Keep的营销开支比前两年综合还要多。 

图片

图:Keep的营销开支  来源:招股书

纵然2020年较高的增速也与疫情状况相关,受困于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居家健身成为了不少人消遣时间调节生活的选择。但2021的数据反映的是当人们出行日趋正常后,线上健身平台要维持这种增长所付出的代价。2021年营销开支大幅提升,月度订阅会员、月度DTC付费用户增速却下降,分别为71%和25%,月活增速只有15.8%。

于是这好像就变成了一种死循环,花大价钱引流,把用户转移到低毛利的线上商城。但引流来的用户又无法留住,于是只能开启下一轮更大力度营销。

Keep从2014年运营至今,或许走的就是这样一条“死循环”的道路。在用户数据的表现上,确实订阅用户越来越多,这与预期一致。留不下来的用户们,他们在每年“该健身的时候”付费出现;留下来的用户面对的则是Keep不停运作的”健身用品大超市“。

保持自律,已经是很需要勇气的一件事了。但老用户对Keep的自律,换不来Keep给他们的财务自由。以健身常用售价129¥的瑜伽垫为例,月1w+的销量,随便一搜就是28%的溢价。

11

图:Keep自营产品与常见产品只有价格差别  来源:天猫旗舰店

现在看来Keep电商为终点的盈利模式会随着这种循环,终有一天会破碎。不可能存在源源不断的健身“小白”,信任Keep的用户早晚有一天会发现,他们可以不需要Keep,真的可以只需要自律就能获得健康的身材。

放眼看去,前有国外线上健身平台“一哥”Peloton,同样在2020年疫情时期乘风而起。但随后便遭遇了商业模式变现的困难,市值暴跌至高位的20%。现在Keep作为国内最大的线上健身平台,难道要向国外线上健身平台大哥Peloton一样,堕入死局了吗? 

图片

图:国外线上健身“一哥”Peloton市值暴跌80%  来源:雪球

线上健身,就要被这种用户难以变现的难题,憋屈死在高达四千万月活的神坛之上了吗?

03

或许,线下是线上平台的“活眼“

在围棋中,活眼指的在局势中能够源源不断为棋子提供“气“的窗口。在总体存量有限资源中,如若能够开启一个活眼,则满盘皆生。

人们对传统健身房的印象总是卖课的私教、一长排的跑步机、昂贵的年卡。但一说起新型健身场所,就不得不提起那个曾失败过的Keepland,还有逐渐崛起的超级猩猩。新型健身场所的宗旨可以浓缩为十六个字:不办年卡,按次付费,专业教练,没有推销。

在这种模式刚刚兴起的初期,很多传统健身房和投资人认为,这种模式会“死”。然而结果却是,超级猩猩冲进中国健身行业品牌第一梯队,拥有200家分店。而Keepland因为运营不善和削减业务布局,在上海店突然关闭之后,便缩在北京,“败走麦城”。

1

图:Keepland北京华贸店  来源:网络

或许Keepland在公司高层眼里是失败过的“瘦狗”业务。但想打破用户留不住的循环,再次考虑从线上走到线下,或许是Keep的活眼。

Keepland采用的是单次预约制,用户可以在小程序上约课,就近推荐场地。目前在北京拥有9家自营店和16家合作店。只有团课,没有私教课,课程主要是自主研发,也有少量引进。

其中自主研发的占60%左右,购买第三方版权的占40%左右。引进的主要是国际标准课程,如莱美、MOSSA POWER功能杠铃课等。场地大多在200-300平米,店内布局按照不同区域分割。上课时会统一安排课程节奏,相对标准化。在场馆运营上,Keep采取的是自营和与第三方合开场馆。单次团课价格目前统一在49元。

超级猩猩成立的时间要比Keep早三个月,目前估值近十亿美元,不仅在中国线下连锁健身房位于前列,也称得上是“健身行业独角兽”。超级猩猩的服务模式是同样是单次预约制,用户只能在小程序上约课,有团课和私教,引进和自研课程并存。

场馆采用“无人”经营模式,场馆没有前台,开课前半小时向用户发送场馆进门密码,教练到场即可开始上课。场馆目前为自营模式,单词团课价格在89-159之间。这些使得场馆坪效要比Keep高得多。

与Keep不同,超级猩猩的业务发力点只在线下。相比Keep致力于让用户自己发觉“自律”带来的好处,超级猩猩更在乎的是用户健身的体验。Keepland更像是从Keep App线上照搬下来的线下体验馆,而超级猩猩则是目标极其明确地向用户提供健身服务。

这种差别就导致了两者在线下经营结果的天壤之别,线下健身馆更应该注重的不是大而全的产品全方位营销,而是要做到最好的健身体验。而这,是Keepland溃败的根本原因。

图片

图:Keepland上海地区撤店  来源:Keep公众号

影响健身体验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教练水平。目前我国健身教练从业人数约为90万,其中健身俱乐部教练约60万,工作室教练约29万。看似从业人员不少,但大多数教练并未持有执业资质,并且教练收入大多由底薪+销售提成+上课课时提成构成。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上收入“各凭本事”,这导致种种问题积弊已久。教练的水平若是自营的话,那相对来说容易管理,但Keep目前线下合作店数量较多,且标注为“优选”的大多也是合作店,这就使得Keep在教练水平上无法保障。

在关于线下教练的安排上,Keep曾表示:会派遣专业操课教练团队入驻合作健身房,以及专门运营人员与合作门店店长对接,处理教练排课、用户反馈、运营流程优化等问题。但后续关于Keep有多少入驻教练,入驻线上平台的教练资质有何标准,如何审核入驻平台教练,以及是否会加大教练的招募和培养力度的问题上,Keep至今仍未推出可见的方案。

难以管理,加上缺乏晋升通道,明星教练逐渐流,Keepland不能守住用户锻炼体验最直观的环节。为了弥补教练水平的缺陷,强制标准化的课程会逐渐向线上使用Keep App的体验靠拢。线下的存在除了提供场馆以外,跟在家练习不能说完全一致,只能说大差不差。

另一边超级猩猩在自营店上对于教练的管理相较会容易得多,并且在也为教练安排了合适的晋升通道。好的晋升通道和待遇水平能够留住好的教练。同时超级猩猩为优秀职业教练可以担任经营管理类工作,并由此获得更多的收入来源和更多的职业选择。2020年7月,超级猩猩发布了“酋长”职位。一个酋长将作为3-8家店的总经理,得到门店经营的利润分成。在首批任命的21种人才,有9位是全职教练。

除此之外,超级猩猩同样也采用了以教练为中心的客户运营。通过允许教练私下运营用户,配合优质的线下健身课程的双驱动。这使得用户在愉快的体验过后更加认可教练教学带来的体验,进而认可超级猩猩提供的健身体验,最终用户更会容易选择复购。

Keepland的失败并不意味着线下健身的“不可能”。Keep从2014年运营至今已有8个年头,目前拥有其他任何平台无可比拟的会员数量优势。一方面,Keep试图告诉用户不要害怕健身的痛苦,“自律给我自由”。另一方面,Keep有给用户提供着便利,不用出门,只需十几块的会员费,就能在家健身。但线上终归是线上,线上的汗水和付出终归无人诉说。

不重视用户体验,一味地给出锻炼方法,把用户的失败推到购买产品和“不自律”上,恰恰是Keep的傲慢。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锦缎(ID:jinduan006),作者:俊宏

本文来源锦缎,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