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鹿鼎记》里,一盘真正的大棋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EzNTMyMA%3D%3D&%3Bmid=2650324413&%3Bidx=1&%3Bsn=e2926a197188e27c72b43a4044f87f0c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鹿鼎记》里,一盘真正的大棋

Original 帅呆的sixgod 六神磊磊读金庸 2021-11-18 13:13
640?wx_fmt=jpeg
文/六神磊磊
“为人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这一句话,江湖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最响亮的个人标签。这句话当时的传播面极广,从江湖好汉到文人学究,从隐居高人到新手少年,乃至到扬州丽春院这样的妓院里面,都人人听过这句话。然而这其中便有一个大问题,也许很少有人想过:这话到底是什么人最先说出来的?在当时资讯极度不发达、传播不便利的情况下,它是怎么能流传得这么广的?它真是江湖好汉们自发说出来的么?大家出于对陈近南的尊敬,忍不住要顶礼膜拜?还是天地会自己抛出来的,是一场成功的品牌营销?都有可能。但本文要说的,是以上猜测之外的,一种更深层次、也更让人悚惧的可能。它是《鹿鼎记》里深藏着的一盘大棋。朝廷的大棋。先看一个问题,《鹿鼎记》里,朝廷对天地会,是何态度?或者说康熙对天地会是什么态度?有读者也许想都不想便脱口而出:坚决清剿,赶尽杀绝呗。反清复明,焉能不剿?夺我江山,岂可姑息。这是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但倘若真翻开书本,琢磨一下天地会这个组织,便会发现一个问题:天地会真正最敌视的是谁?他们恨得最切齿、针对得最急切的敌人是谁?是康熙么?或者说是清王朝么?不是的。而是另外两个老家伙,第一个是鳌拜,第二个是吴三桂。何以恨鳌拜?小说里,鳌拜是主张迫害汉人最酷烈、染血最多的鹰派核心。活生生的例子,天地会青木堂的尹香主就是死在鳌拜手中。何以恨吴三桂?因为吴三桂是出卖和背弃了明朝的最关键人物。看小说,天地会前期最迫切的目标,就是杀鳌拜;后期的首要任务,就是杀吴三桂。天地会对康熙、对满清皇室,尚谈不上不死不休;和那两个人才是真的不死不休。那么试问,整个《鹿鼎记》里,还有谁是鳌拜和吴三桂的大敌,是巴不得他们老哥俩早点去死的?或者说,康熙和他的朝廷。天地会对于康熙,疥癣之疾尔。一伙江洋大盗纠集起来,搞一点滋扰、暗杀,济得甚事?小小黑社会,哪能动摇得了江山。康熙真正忌惮的敌人是谁?小说里,他曾在地上摆过几个小石头,每一颗代表一方大患。那才是真正的噬人虎。不妨给他数一数,第一就是鳌拜,眼皮底下的大老虎。历史上,篡权夺位、弑君乱国的大权臣不知凡几,比天地会可怕到哪里去了。不拿下鳌拜,康熙估计觉都睡不着。第二就是吴三桂,或者说诸家藩王。手握重兵,能征惯战,是满清中央政府面临的又一大威胁。当年大唐之亡就亡于藩镇,康熙岂会不知?第三呢?台湾郑家。书上说得明白,“台湾和云南两地,原是他心中最大的隐忧。”郑家占据台湾已近三世,兵多将广,且隔着海峡,易守难攻。和三藩这种前明叛臣不同,郑家还继承了明朝遗留的政治资源,开创者郑成功的声望又高,很得人心。鳌拜、吴三桂、台湾郑家,这三位才是康熙心里真正的大石头。那么,倘若有这么一股势力,虽然嘴巴上“反清复明”嚷嚷得凶,但它却不反清,也不复明,而是整天一门心思死磕鳌拜和吴三桂。并且,支持了这一股势力,还能暗戳戳地分化和搞乱台湾的郑家。那么请问康熙支持不支持?当然要支持啊!这股势力就是天地会。纵容天地会,还可以搞乱台湾郑家么?显然可以。天地会,名义上是台湾的部属,一个潜伏的地下组织耳,按理说应该姓郑。但你看书便会发现,天地会越活跃,越风生水起,台湾郑家就越猜疑;陈近南的个人名望越高,台湾郑家就越妒忌,老担心天地会有朝一日要改姓陈。小王爷郑克爽对陈近南,可谓妒恨入骨:“台湾是我郑家的,可不是你陈军师陈家的。”“我瞧你所作所为,不有不臣之心。”“你在中原拚命培植自己势力,扩充天地会,哪里还把郑家放在心上。”“你想自立为王,是不是?”天地会经营来经营去,郑家力量没增长,内部反而愈发分裂了。回到文章最初那一句蹊跷的江湖流行语:“为人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这句话,徒然让陈近南担了虚名,加速了郑家对他的猜忌。搞了半天,我们当主子的郑家人称不称得英雄,反而要看你一个部门主任的面皮了?试问,如果有人到处扬言、炒作:“德云一哥岳云鹏”。你说这是对德云社存的好心,还是歹心?这多半是唯恐德云社不乱啊。如此一来,站在康熙的角度上,陈近南虚名越响,某种程度上倒是好事了。甚至你不够火,我们还可以来给你加把火。康熙仿佛在说:陈总舵主,记得浮夸哦。着最闪的衫,扮十分感慨,有人来拍照要记住插袋!至此,便可以隐约看透这一盘隐藏的大棋了。《鹿鼎记》前半程,天地会那么活跃,青木堂在京畿重地上蹿下跳,杀猪的杀猪,卖膏药的卖膏药,真拿朝阳区不当回事了?搞不好都是上面有意纵容。暗线风际中就是一个明证,说安插上就安插上了。好不容易把这个内奸揪出来,却很快发现又有了新的内奸风二中、风三中。尽在掌握啊。对于陈近南,甚至搞不好还在故意为其造势之、捧杀之。“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让他越来越尴尬、孤立,使郑家愈发主臣疑忌,离心离德。最后活活地谗死了这台湾第一号股肱能臣。就跟他们本族先祖金国人早玩过的一样,“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让岳飞在赵构面前死得更快点。像这样姑息纵容天地会,康熙要不要承担一点风险?也要。比如抬高了陈近南的声望。比如天地会居然意外地发展了一个香主,是广东提督吴六奇,成为重大隐患。这都是意外。一定程度上的失算,总是难免的。看书上,康熙是什么时候忽然收网、严剿天地会的?早不下手,晚不下手,恰恰是在其余心腹之患已除,天地会的价值清空之后下手。当时鳌拜已诛,三藩已反,天地会这把小刀子已经基本没有利用价值了。于是,立刻翻脸,炮轰伯爵府,将天地会头头一网打尽。看明白这一盘棋,再回头读天地会出场时的种种布置,就会特别唏嘘。那些看上去特别神秘的手势、暗号,那种种切口、暗语,还有无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据点,表面上无比严密,其实都是徒劳。就连陈近南半生的奔波,那鬓边累出来的星星白发,也是注定无功的一场徒劳。朝廷,其实尽在掌握。
在书上,青木堂香主韦小宝曾经差点失口问过康熙一句话:“皇上烧几柱香?”如果他真问了,皇上会微微一笑:
“我是你投资人”。
640?wx_fmt=jpeg
还有更多精彩的独家文章,在新书里: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