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连秦可卿和探春都能预感到贾府的衰败,为何贾母不能预知呢?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474577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连秦可卿和探春都能预感到贾府的衰败,为何贾母不能预知呢?

218 个回答

中山大学 文学博士

贾母还需要预感?她老人家已经亲身经历了贾府的衰败。

其实,曹雪芹不止一次提醒读者,书里所写到的贾家,是一个已经相对衰败的贾家。

比如第十六回,元妃省亲之前,凤姐和赵嬷嬷聊家族史,聊到贾、王两家之前在江南接驾的事。这就是说,贾家曾经是有资格接待皇帝的。而到了书里的时候呢,接个自己家出的贵妃都已经算是无上荣光了,差距差岂止是一星半点呀。那贾家接皇帝是什么时候?赵嬷嬷刚记事的时候。赵嬷嬷是贾琏的奶妈,贾赦、贾政这辈人。而贾母又是贾赦、贾政的母亲。所以,贾家接驾,正当贾母盛年,她不是扮演后来王夫人的角色,就是扮演凤姐的角色。贾母是荣国府第一代媳妇(她的丈夫贾代善是第一代荣国公贾源的儿子)。那时宁荣二公战功彪炳,贾家如日中天。最好的时光,贾母不仅经历过,还是重要的参与者。

然后就是许多非常细节性的。只举一例,贾母们带刘姥姥游大观园,看见潇湘馆的窗纱旧了,要换新的。凤姐说之前开库房,发现有种红蝉翼纱特别好看可用。贾母马上笑她没见识,那东西不叫红蝉翼纱,而是软烟罗,年纪比薛姨妈还要大。这说明什么?说明贾母当家时有的许多好东西,到凤姐这里已经不认识了。所以呀,我们看起来花团锦簇的贾府,已经是相对衰败的贾府。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所言,分毫不差。一个外人都看得出来贾府现在不比从前,贾母会不知道?

事实上,贾母真正无法预知的,不是贾府宿命式的缓慢衰败,而是那个目前我们已经无从知道细节的突然死亡。换句话说,贾母的误判在于时间。她清楚一个家族必然经历由盛转衰的轮回吗?她非常清楚。所以,二十九回她才会对点的戏那么敏感(你看贾珍就没搞明白)。但贾母习惯性还是认为,怎么着,贾府还能支持一段时间。在她生前,包括她身后,她所关心的这些子孙,应该还是能够享受太平日子。这种心态,突出表现在贾母在培养贾宝玉时的矛盾。一方面,她非常清楚宝玉与众不同,把他与当年的荣国公相比;但另一方面,她又拒绝贾政严格按照仕途经济的标准对宝玉的培养。对贾母来说,贾府的末路太远,子孙满堂的福分太近。她选择屏蔽掉那些太远的东西,然后寄希望于玄虚的福气。她活得太久了,以为衰败的过程只会如此缓慢。

但话说回来,贾府的突然败亡是可以预料吗?其实不太可以预料。很多人没注意到,作者的视角,和读者有时是相反的。读者起点就知道贾府的败亡是必然的,但这其实是作者写作的终点。他的起点是什么呢?是书中人,书中人会为贾府的突然败亡感到吃惊,觉得这是政治斗争的偶然。而作者就是从这里出发,去写贾府是如何烂到根里,它的败亡如何必然。也就是在这里,红楼梦真正体现了它的深刻性和悲剧性。

所以,不要说贾母,整个贾府,就没有人知道自家马上大难临头。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都知道再下去经济要不行,但这样的认识其实没超出贾母。探春、黛玉因为身世,对于毁灭有独特的感知,但这种感知是非常私人的。秦可卿是全书真正点出贾府即将一败涂地的。但书里的秦可卿就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她是一个符号(第五回再清楚不过了),是局外人,是替作者说话的。

局内人,没有人能看清把即将到来的命运。就像贾宝玉,看完了判词,依然无法改变什么。贾母的定位是享福人。所以,作者大概率不会让她亲身经历那场败亡。贾母亡,则宝黛爱情无望,贾府烟消云散,应该是可以肯定的结局。贾母是保护神,但不是局外人。

公众号:袖手书

红楼系列: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