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创意1讲 | 创意3原则:脸红,心跳,狗跟着叫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yunyingpai.com/extend/753035.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创意1讲 | 创意3原则:脸红,心跳,狗跟着叫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导读: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感官每天都会被各种现象充斥,尤其在品牌营销打得火热的当下,要想更加有效地刺激用户感官,品牌则需要拿出更多创意。本篇文章里,作者总结了创意的三个基本原则,一起来看看。

JKqs8Cst3PZFqS0SY50b.jpg

“浪哥,我给你说个有意思的事:

你见过吐泡泡的鱼吗?它们可太有趣了。”

如果有人向你分享这样一条消息,你会觉得有创意吗?你心里肯定会想,鱼吐泡泡有什么新奇的?是个鱼都会吐泡泡吧!

这种事根本形不成影响力,更谈不上创意。创意,至少在智识上可以形成一种稀缺感,足以让人感觉到“哇塞”!

回到刚才的话题,真正能让人尖叫的说法是这样:你见过会飞的鱼吗?我家里就养了这么一条,你看,这是我拍的照片,神奇吧!大家惊呼:我X,发群里看看吧!

这才是一条“有创意”的鱼。它反常识,给人震撼,并且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感,甚至让人有分享的欲望。这篇文章,我将从实际案例切入,告诉你创意的3个基本原则:

  1. 脸红:第一性原则;
  2. 心跳:振动棒原则;
  3. 狗跟着叫:群体收益原则。

一、脸红:第一性原则

我们对于第一次体验,总有更深刻的印象。第一次接吻、第一次恋爱、第一次打架流鼻血、第一次脸红等等,这些第一性的体验永远比其他体验要引发更长时间的铭记。

个人如此,社会也如此。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第一次飞跃黄河,第一次上火星,这些事件自带传播力。

创意的第一个原则,即:第一性原则。那些世上本没有的挑战或创新、创造及编造等等,被第一次创造出来的时候,即是伟大的创意

中国的四大发明,西方的摄影术、电灯泡、互联网等,从来没有的事物,本身就具有传播的价值。正如今天的比特币、元宇宙等概念,它们从生下来就是石破天惊的创意。因此,它们的传播毫不费力,也符合第一性原则。

同时,当一个概念、产品、思想、话语等被大多数人熟知以后,大家都习以为常之后,这件原本极具创意的事情便失去了传播性,它的传播力归零。

比如,我们经常使用的纸,一千年前发明出来的时候,自然带有极强的传播力,每个人都会谈论,甚至流传到世界各地去。然而,今天当纸张稀松平常的时候,我们再也不会为它而尖叫,或者去分享自己拥有一张纸。

这里面暗含了创意第一性原则的一个原理:创意重复效果递减。如图:

创意1讲 | 创意3原则:脸红,心跳,狗跟着叫

对于未知的/第一性的创意,大众会自发传播;当创意被部分熟知以后,传播仍然有效,但是效率会递减;当创意烂大街之后,大众自然会对此产生脱敏现象,处于完全忽视状态。

从此可以看出,如果我们需要好的具有自传播的创意,必须遵守第一性原则,尽可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未被熟知的、新奇特的内容。

比如,2022年开年之际,名创优品把一座大楼刷成日历,每个窗口都是一种生活状态,最终呈现#美好生活历历在目#的主题。

如果是第一次看见这个创意的时候,一定会尖叫,也会前去打卡拍照,最终主动向他人分享。

但是,这个案例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新意,因为我在很多年前就看到过国外的案例,已经被震撼过了,所以它的创意性在我这里就失去了第一性原则,从而没有获得我主动自传播的机会。

老广告是十几年前Axe祛除体味的产品广告,一面同样将外墙制作成日历的样子,表现产品每天都能让女人焕然一新,祛除体味。

看过Axe产品广告的人,第一次肯定是被该创意所震撼,但他第二次看到这个创意时,他的震撼程度会递减,如果有一天满大街都是这种广告的时候,估计没有人会觉得这是创意了吧。

所以,一个创意被重复得越多,它的创意性就会越弱。反之,创意就是要建立第一次体验,因为只有深刻的第一次体验,才会具有自传播的动力。

再举一个案例,当2018《杜蕾斯诗集》火爆全网之后,我也尾随了12期,同步出了一套《广告人诗集》,第一次被各大平台转发,也吸引来很多流量。

到后来,各大品牌各种诗集相继推出,有名的有中国银联#诗歌POS机#(形式参考国外小说贩卖机),还有各种品牌相继推出不同品牌诗歌,到2022年,四年过去了,珀莱雅还弄了个新年#地铁诗歌展#,让诗歌这个创意载体已经玩烂了,几乎失去了创意性。

创意1讲 | 创意3原则:脸红,心跳,狗跟着叫

由此可以看出,创意的好坏是一种“见过”与“没见过”之间的竞赛,“没见过”相对具有创意性,“见过”就是在减弱创意性。而创意的第一性原则,可以浓缩为一句话:营造第一次超级体验。

二、心跳:振动棒原则

我们都有过心跳加速的体验,紧张、兴奋、纵欲、醉酒的时候,都会遇到心跳加速的状况。

心跳加速一般连接的就是情绪与欲望,这和创意的感动时刻相似。创意如同一支振动棒,你受到的振动幅度越大,爽感越强烈,则创意带来的影响力更大,同时也具有更广泛的传播效力。

那些引发群体振动的、惊喜的、有难度的、内心震撼的体验,都是创意需要制造的体验。当对于一个创意带来的体验感受越深刻、震撼越强烈,那么自传播的欲望也就越积极。

反之,当某个所谓创意完全无法激活情绪,那它也就失去了创意性,沦为再平常不过的素材。

创意1讲 | 创意3原则:脸红,心跳,狗跟着叫

我们生产创意,就是要制造振动时刻,振动大小就是创意大小。大创意就是引发大爆炸,带来翻天覆地的爆发力。而小创意的振幅就弱,影响的人和事就少,产生的势能也相对较弱。

例如,阿联酋航空之前做过一个创意,让空姐站在世界之巅——828米的哈利法塔,举牌子向大众发出广告信息。

这个广告创意所制造的震动很强烈,让人都感叹惊险、不要命,从而产生极强的传播力。究其原因,是空姐做了一件极其危险、出格的事,给人留下了强烈的印迹与震撼,所以才产生了自传播的能量。

VTzY3clIMlbJk2MJxkAs.png

假如这件事情发生在某条大街上,还是这个空姐,还是这样举牌,会具有如此广泛的效果吗?不会,当抽调危险性/别人难以模仿的极限感之后,创意性立即消失。说明什么?说明受众急切需要振幅巨大的创意,而不是稀松平常的简单之事。这也印证了创意的第二原则:振动棒原则。

其实,之外给东风风光也做过一个汽车开上440米停机坪的事件,也是掀起一波疯传。汽车如何飞上440米的大楼楼顶,成为了一个悬念,引发网友的讨论与传播,实现一次创意的飞跃。

同样的道理,汽车停在马路、开上赛道、趟过泥沙,这些都不够震撼,但是汽车上到400多米的楼顶,便成了一种奇观,这种创意的震撼性更高更强。

除了物理上的振动以外,很多时候,创意所体现的是心理上的震撼。比如台湾早年间出品的《梦骑士》,5个老人带着老友遗照环台湾游的故事,老年、心脏病、死亡与不服输、拼命、勇气形成强烈的反差,产生极其强烈的震撼感。因为震撼强烈,所以它的传播力就更强。

前不久看到一个案例,天猫发起了一只鞋计划,取名#一只足以#,它带来的就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当我们习惯以正常人的视角看社会的时候,往往忽略一些特殊人群的需求。真正为特殊人群打造创意产品,给我们带来一种惊醒,原来我们对于残疾人的关心实在太少了。这样的创意,带来的就是振动,非同寻常的一种体验。受众能记住,也会去传播。

fyfHKfe3tQEMb5UdUqRe.png

总之,引发自传播的创意内容,必然能引发振动,振动越强烈,传播越广泛。这就是创意的第二原则:振动棒原则。

三、狗跟着叫:群体受益原则

创意,如果能让狗跟着人叫,说明这个创意引发了群体的大范围传播。“狗”指的是本来与中心事件无关的人,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却不知从何处来关注创意所引发的事件,说明这个创意十分成功。

人性本私,本质上并不关心与自己利益无关的事件,但是人又常常看起来“咸吃萝卜淡操心”,总是谈论别人,为什么呢?

背后的原因还是人在展现自己、满足自己。发布单纯好笑和好玩的内容,为了展现自己的审美欲;八卦别人的隐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窥视欲;围观社会热点事件发布不满言论,也是为了借机抒发自己的情绪。

因此,创意需要找到群体的心理软肋,和更多圈层的人发生关系,这样创意引发的爆发力就大。

这里特别强调一个准则,就是创意影响群体,不能害人。害人的负面消息传播力也够大,但是它是损害性的,不良影响,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从这里引出创意的第三个原则:群体受益原则。群体受益方越广,传播的广度也就越大。

创意1讲 | 创意3原则:脸红,心跳,狗跟着叫

世界级的大创意,有类似#冰桶挑战#这样的事件。活动的初心是帮助“渐冻症患者”,引起更多人关注。该事件从2014年开始,由棒球选手发起,传播到世界各地。

创意发起是让渐冻病患者收益,得到更多的捐款。参与者包含企业家、明星、政治人物等,接受挑战的过程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关心公益的举动,他们本身也受益。媒体因为这件事得到了很多传播素材,免费宣传也受益。

这个事件的发展过程,就是从渐冻病患者到普通人,到社会各个群体,各个组织,实现了全球性的风靡,真正诠释了“狗跟着叫”的群体影响力。

当然,世界上每天发生很多事情,上头条也不一定是正面的,往往很多负面消息更受大众青睐。但是,作为创意的策划者,我们必须遵守群体受益原则。因为我们所制作的商业内容,无时无刻不受大众监督,不能误入歧途,为了制作眼球经济而忽视善意的本心。这一点,我们看很多失足的企业、明星、自媒体人,可见一斑。

群体受益原则的关键是,创意的本心是善良的,个体的参与者可以娱乐,但不恶俗,并且可持续发展。华与华为西北莜面策划的“亲嘴打折节”,就是个群体受益原则的代表。

亲个嘴,打个折,参与者展现爱意,享受了优惠,本身即是受益者;商家发起活动,更多人参与,并且展现了品牌的温情,企业也受益;媒体看到了,也可以传播社会的爱意,媒体也受益;路人看了也喜悦,产生了一种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他们也受益。

aMRLP5iwNyf9U7BVd0d9.png

群体受益原则的另一个关键是群体,也就意味着创意不是满足每一方的私欲,而是引发群体性的喜欢和参与,传播及分享。这样的创意,才是可持续的创意,永不过时的创意。

以善意为本,更多人受益,就是创意的第三原则:群体受益原则。

创意,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解决方案。它带来超级体验,也带来深刻的震撼感,同时要让更多群体共同受益,这才是好创意。

  1. 创意要给人创造与众不同的第一性体验,当一件事物随着大众熟悉而烂大街,自然渐渐失去创意性。
  2. 创意必须带来某方面的振动,无论是感官的、情感的、体验的、生理的,带来震撼才可能引起更多传播。
  3. 创意也要遵守群体受益原则,做善意的创意,可爱的创意,招人喜欢的创意,而不是单纯为了眼球而创意,这样的创意才可能持续持久、影响更多群体。

作者:屈太浪,微信公众号:屈太浪

本文由@ 屈太浪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