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看评论买商品还靠谱吗?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bluewhale.cc/2022-02-12/is-it-reliable-to-buy-goods-by-reading-review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看评论买商品还靠谱吗?

Depositphotos_10105541_l-2015-1024x487

春节长假,认认真真的看完了亚马逊上某个第三方卖家的200多条评论,从一星到五星。从买家的问题和抱怨,到第三方卖家的回复,以及来自亚马逊的解释。但最终还是因为商品的颜色问题没有下单。在线上购物前先看评论已经成了一个习惯。无论是买米买肉,还是服装电器。而且我还都是先看差评和有带有图片的评论。

amazon评论

和我一样关心商品评论信息的还有线上的商家和店铺。年初的时候读过两本淘宝C店和拼多多从0到1的运营经验分享。不讨论最终的数据和结果是否真实,只看其中的准备过程操作环节。从在生意参谋里选词,到选品测图,再到补单做评论和买家秀。其中商品评论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看评论买商品还靠谱吗?或者说依靠做评论和买家秀还靠谱吗?
mycustomer

在传统的物理商品中,或者说在工业化的标准商品中绝对靠谱。每个人买到的商品都是相同的,因此评论是有价值的。但按我之前文章《当我码字时,我在干什么?》中所说的带有虚拟价值的商品,或者说完全以服务的形式存在的虚拟商品,评论就显得不靠谱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评判传统的工业商品的标准是客观的,而评判服务或虚拟商品的标准是主观的。对于客观标准来说,评论是非常有价值的。而对于主观标准来说就未必了。客观是使用大脑来评判,而主观则是服从内心的想法。
Cos

举个例子来说,当评判一件不知道品牌的纯白色的T恤时,我们使用的客观标准是他的价格,薄厚,透气性。在细致一点是面料材质。在专业一点可能是棉花产地,支数,克重等等。这些都是可以量化为一个具体数字的,并且每个人看到的这个数字都一样。不会以每个人的主管意识改变。但如果在这件纯白色的T恤上改变一下颜色,增加一个图案或slogan,或者增加一个商标。评判的标准马上就会从客观转变为主观。对于颜色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偏好,这种偏好可能来自个人经验,周围环境,以及自己皮肤的颜色。比如蓝色服装适合皮肤偏黑的人。使人们对颜色产生了非常主观的判断标准,这还仅仅只是颜色,包含更负责信息的图案,和商品的判断标准就更加复杂和主观了。没有一个数字可以衡量你对一个颜色,图案和品牌有多么的喜爱,也没有一个数字可以衡量两个不同颜色之间的差别。这种情况下,主观的商品评论对于每个人来说就不那么有价值了。
supreme-swarovski-box-logo-t-shirt-resell-stockx-00

每个人对于一个物理商品本身的判断标准是一致的,但对于物理商品上的信息(颜色,品牌,图案,Slogan等)是不同的。当一个商品上完全没有任何信息时,对这个商品的判断是客观的。一旦上面有了信息的部分,那么就要看商品和信息的价值在整个商品总价值中的比重。信息所占的价值比重越低,判断标准越容易量化,也越客观。反之信息所占的价值比重越高,判断标准就变得越模糊,也越主观。当一个完全以信息的形式出现的商品或者服务,只有在那些理解这些信息的人群中商品才会有价值。而对于之前完全不了解这些信息的人来说则完全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也就无法接受这些商品的价值。这种情况下,商品的评论不仅不会有参考作用,而且还会出现完全相反的意见,甚至是争吵的情况。
webwxgetmsgimg (1)
webwxgetmsgimg (2)

从商品的角度也是如此,相同材质的T恤,因为颜色不一样价格也会不一样。还有一些商品则完全是按照上面所承载的信息(颜色,图案)来确定价格的。比如淘宝上的一款魔术头巾,每一款都有不一样的主题和图案。价格也各不一样。一部分用户会根据商品的物理属性进行评论,而另一部分用户则会根据商品中所包含的信息(颜色,图案)价值进行评论。而这两类用户在看到对方的评论时,可能都会感觉帮助不是很大。

所以,回到文章开头,看评论买商品还靠谱吗?这个答案取决于三点:1,商品本身的属性以2,商品总价值中信息价值的占比。还有就是3,购买用户对信息的理解。当商品中不包含任何信息时,评论依然靠谱。当商品中信息的价值开始增加时,对于理解信息的用户依然靠谱,而对于不理解的用户就变得不靠谱了。或者说评论开始分为两极化,并且整体来看都变的不太靠谱。

v2-4c0fe1333423bd00bf87f3ea5a528af4_1440w

那么是什么让人们对商品的评论由客观变为主观?如果从非常虚的角度来看,答案是能源。从水能,到木材产生的热能,再到煤炭和石油的发现和利用以及现在的电能。每一次能源的更迭都会带来观念的变化。当然能源并不能直接作用在商品和评论的变化上,中间还有很多层逻辑,比如人口,文化等等,以及需要很长的时间。而这种变化的风向标则是艺术风格从写实到抽象的变化。

—【本篇文章版权归 蓝鲸(王彦平)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