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大靖常年穿冰刀训练,28 岁却有一双 50 岁的脚,高强度的训练对运动员的身体会产生...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554830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武大靖常年穿冰刀训练,28 岁却有一双 50 岁的脚,高强度的训练对运动员的身体会产生哪些影响?
103 个回答
我家里也有一个运动员。我哥的儿子,现在在皮划艇国青实训。
他跟获得皮划艇世界杯男子1000米皮艇冠军、东京奥运会男子1000米皮艇获得第六名的张东是一个启蒙教练。张东的这个成绩已经是历史性突破。在那之前,中国运动员在该项目中没有闯入过奥运会决赛。
所以,我侄子从第一天开始练皮划艇,教练就给他们树立了一个目标,进奥运会拿奖牌,拿金牌。
14岁开始练皮划艇,其实他整个成长和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阶段,都是在与教练和队友在一起的集体生活中度过的。到现在,他已经三年没回过家了,别说是回家过个年了。
之前他们在南宁训练时,我正好去出差看过他,当时他和几个队友在那里等我。说实话,第一时间我看到的是几个被晒得黝黑的民工。因为他们个子基本都在185以上,完全看不出他们是十四五岁的孩子。
后来知道,除了室内力量核心的训练,他们每天要有超大的户外运动量。每天陆上十公里,水上二十公里。这种训练方法,不晒黑可能吗?
跟同龄人相比,这群孩子基本上是处于一个封闭式的集体生活环境下,远离父母,身上的烙印太为显著。
首先,他们有非常强的目标感。我侄子跟我聊起他对未来和人生的规划,可能会有的路径,非常之清晰,我大受震撼。在他们那个年龄,同龄的小孩还被父母追着做作业、上辅导班和考试。
然后,他们有强大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以前还会问他觉得累不累,但后来几乎就不问了。因为,我侄子基本上只有三个字:习惯了。是真的一次也没有说过累。我后来了解到,他们每天要早上5点多到6点起床(冬夏会有差异),每天训练七八个小时,每周只休息两个半天。
至于身上的伤痛什么的,当然都是常事儿。之前我侄子发过一个手受伤的照片。因为长期的器械训练和拿桨板,你大概率会觉得这是一个工地上搬砖民工的手,根本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十几岁孩子的手。
中国的运动员还有一个特点,是集体感和规则感。这是长期的集体生活带来的。
规则很容易明白,集体生活中必须讲规则。我侄子原来大人觉得几乎沟通不了,现在是一个非常讲规矩的人。
集体感是来自队员与队员、队员和教练之间的感情。他们是战友、师徒,也是家人。最重要的节日、最重要的时刻,家人其实都不在身边。有一次我侄子他们被组织观摩师兄师姐的比赛,回来因为当时比赛过程非常曲折,结果低于预期,在现场,这些孩子和教练都哭了。
所以我们看到,在刚刚过去的冬奥短道速滑队男子1000米决赛中,武大靖因为力气耗尽,他会碰任子威的手示意他先走。这才是真的战友情、兄弟情。
领奖台上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可是背后是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汗水和泪水的付出。还有很多也曾经全力拼搏过的运动员,他们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登上领奖台。但我相信没有白白付出的努力,他们的人生终会受益于此。
欢迎大家关注我,日常聊聊科技互联网,也可以一起聊聊旅行和生活。
说一个小众点的运动 魔方速拧
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美国魔方速拧玩家Lucas Etter
“作为一名魔方玩家,我有一个很不幸的消息要告诉魔方圈的小伙伴们。去年的时候我的左手出了一点问题,被诊断为肌腱炎,后来通过一段理想的物理治疗后又可以继续玩魔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又有些严重,经过进一步的检查,我被诊断患上JIA(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现在大家应该都叫这种病症为JRA,我的手和脚都受到了影响。”
影响正常生活的同时,他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得不终止魔方速拧练习和比赛。
国内的话就我认识的张安宇,也是当年亚洲顶尖的高阶魔方速拧玩家,也得了腱鞘炎。
对,我们玩魔方就动动手指 ,但高强度的练习也一样会引发各种疾病
所以更能体会到武大靖这种训练强度更大的运动员的敬业和为国争光的不容易。他们在身体健康上的牺牲要多得多。
他们能代表国家站上赛场,无论有没有获得奖牌,都是绝对的英雄。
奥林匹克的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更团结是后加的),宗旨就是突破极限,超越自我。因此,每一名职业运动员,不免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伤病,这种伤病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
大家好,我是
,一名体育人,曾经的田径跳高运动员。15岁高中开始从事田径运动,20岁大二退出北京师范大学田径队正选队员名单后,也正式退出了我的运动员生涯。短短5年时间,是我高强度训练及比赛的时间,之后虽然继续上学,却再没有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了。高强度的训练会对运动员的身体产生哪些影响?我就说说我自己。
第一次骨裂
15岁,凭借良好的弹跳力,被高中教练在县运动会中选入,高考180分即可进入省重点,对半路出家的我几乎算是免试入校。我也首次接触到每天早起1小时,下午训练2小时的有计划、有规律的正式训练当中。当时最让我恐惧的,就是举铁(蹲杠铃)。因为从来没接触过,我曾经被队里的女生笑话过,40公斤都抗不动。
之后我在教练的指导下,慢慢步入正轨,举铁的重量也从深蹲0kg、半蹲40kg,1年时间,增长到深蹲140kg、半蹲220kg。在高强度训练(每周7天,每天3小时)和负重举铁的双重刺激下,我跳高的成绩也从1.70米增长到了1.89米,19公分的增长,让我在入学不久,就打破了高中尘封8年之久的男子跳高记录。
而第一次参加比赛,由于我成绩增长出乎了教练预料,报名时间又比较早,只能去参加达级赛(非正式比赛),而教练一个人带很多运动员,因此他去看正式比赛的运动员。当年跳高的二级运动员,达标高度仅为1.83米。在很轻松跳过之后,我还是继续提升着横杆高度。
跳高项目就是一个如果你挑战成功,除非放弃,否则没有极限,可以一直升高高度的一个项目。它考验的是运动员不断挑战自我,诠释着奥利匹克格言中“更高”的一个项目。因此,跳高项目的运动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成功者。
在跳过了我能够掌握的1.89米之后,年少气盛的我继续挑战着更高的高度,殊不知危险就这样一步步悄然而至。
也许懂一点点跳高比赛规则的人会知道,大家不是都从同一高度起跳,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起跳高度,成绩越好的人起跳高度越高,甚至实力差距大的市级、县级比赛中,还有可能出现所有人都跳完了,才有人开始做着热身去比赛。究其原因,在于跳高也是一项兼具速度、力量、技巧与一身的项目,虽然助跑起跳也就不足30秒的瞬间,消耗的能量非常巨大。所以运动员每场比赛的起跳次数,应该控制在6-8次为佳。
而从1.75米起跳的我,跳过1.83时仅用了4条,但继续挑战到1.89,连同失败次数,我已经跳了8次。1.91米的前两次试跳,均已失败告终。此时我已经跳了10次之多,因为我在挑战从未征服过的高度,精神极为亢奋,说通俗点就是上头了,但是身体却已经极其疲惫。在最后一次试跳起跳的瞬间,不仅仅是我,就连现场的裁判也清晰地听到了清脆地骨头断裂的声音。当场我的起跳腿红肿,在随后被送往医院拍片后,证实左腿腓骨骨裂。
因为左腿是我的起跳腿,经常负重、重复做半蹲的起跳练习,导致我左腿半月板磨损严重,就是现在我在弯曲左膝盖的时候,都依然能够听到清脆的响声。一个尚且在高中大学田径队训练、仅仅只有5年运动生涯的我尚且如此,那么对于几年甚至10多年国家队的职业运动员,高强度的训练对他们的影响,这些骨裂骨折、身体部位发生畸变,受伤结束运动生涯的,举不胜数……
开启新旅途
有着强烈的同理心,有着训练、比赛受伤的真实经历,每次在看到屏幕运动员发生悲惨一幕时,我整个人都会心神震动,眼眶也会浸润。尤其是看着他们爬起来、站起来,再次登临绝顶时,也让我不禁回忆起当年康复1年,终于在高三时打破市运会跳高记录,载誉而归时的感慨。那一整年在无人时偷偷以泪洗面、在训练时加倍付出,受过的苦、流过的汗,在获得突破时,我证明的是自己的不屈,诠释着自己对项目的热爱。
一如带领中国短道速滑争金夺银的中国短道速滑教练安贤洙一样,我同样以田径教练的身份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一段新旅途。目前我在北京语言大学田径队担任主教练,自2011年上任以来,把一个解散1年之久被北京市大体协点名需要出席首都高校田径运动会的队伍,带到5次获得女子团体第一名,34次获得团体2-8名的队伍,2015-2018那3年期间,我的队员成为了让对手看到北语的服装都会发怵的存在,书写了蝉联3年秋季比赛2年春季比赛5连冠的不败传奇。
随后的日子里,各高校竞争也日渐激烈,连续几年我们都被一所新的学院压过一头,但我并未因此而给队员增加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因为我有过受伤的经历,也甚至在普通高校的组别里,队员可以去拼搏,但更重要的是不能有伤病,不能因训练而耽误学业。
北语是女生比较多的高校之一,男女比例仅次于中华女子学院。因此我们学校女子团体名次一直名列前茅,毕竟选材基数大。但女生也会出现例假的情况,而且有可能正好跟比赛不期而遇。在进入北语田径队的第一天起,我就跟队员立下规则,不带伤参赛、不在状态不佳时出征。这是我作为教练员的一条底线。
虽然是不同高校,但运动员之间也有交流和沟通,一如我们看到国际赛场上运动员之间的友谊一样,我的队员也跟其他高校在赛场上竞争,赛场下成为朋友。队员跟我叙述着某高校的承办下比赛当年为了作为东道主取得好成绩,他们都没能过年回家,封闭集训。在腿部拉伤情况下,被迫带伤完成比赛。
我把自己的队员当做自己的朋友一样对待,他们同样也为了我们的集体,场下努力训练、赛场奋勇争先。安排的训练,队员都能自觉完成,甚至有人自己觉得不够,问我要训练计划,“开小灶”。在2017年我赴美国进行交流学习,比赛2天,期间我倒着时差远程指导队员比赛,那一年秋季比赛,即使我不在身边,队员也用实力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礼物,把女团第一捧回了家。
2018年,我们的队长在400米绝对的实力拿得第一名,之后200米获得铜牌,第四比赛日中与队友携手拿下女子100米接力第一名,获得冠军。但高强度的比赛,让她在接力赛之后,腿部拉伤。看着颁奖之后的她在队友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走下领奖台,来到我身边,我立即告诉她:“400米接力,不要上了。”而她却红着眼说:“凯哥,你就让我上吧,我都已经大三了,之后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即使腿废了我也要拼一下!”
作为一名曾经的运动员,我无比明白她此时此刻的感受,也深知400米夺魁的她在此项目上的绝对实力。而且出于私心,我们跟第二名的团体名次,会因为400接力的名次顺序而改变,如果不让她出赛,我们在失去接力第一的时候,也将失去团体第一名。但作为一名教练,我深知我的一个误判,可能会让她受到不可逆的伤病。
“如果你的身体条件允许,我真心希望你出战。”我缓缓道来。
听闻此刻的她马上打断我说:“我真的能跑!”
我请叹一口气,知道不能用身体来说服她,只好脸色一变,严肃地说:“你是队长,你应该也比我更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集体为重,希望你慎重考虑!”
她静静地呆愣了几秒,无力地蹲在地下,捂住双眼,放声哭了。我转身径直走向技术中心,提出换人的申请。转身的那一刻,风似乎卷起了尘沙,迷住了我的眼睛。
不论是自己,还是我的队员,都在为自身和集体做出努力和贡献,而奥运赛场的健儿,背负家国使命,在高强度的训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没有抱怨,他们也知道未来可能带给自己的职业病会影响一生,但他们仍然毅然决然地去拼搏尝试,突破极限,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每一名运动员都渴望胜利,金牌自然会让人欣喜,但也希望大家能够理性对待胜负,毕竟赛场对决,乾坤未定,胜负可能就在一瞬间。
我是
,希望大家跟我一样,只求欣赏比赛,不为胜负。中国加油!打了八年篮球的前男友告诉我,永远不要羡慕运动员。
可以羡慕学霸、富二代、明星网红,但是真的不用羡慕运动员。你看着人家拿金牌兴高采烈,可是在台下他们付出的血泪和汗水你无法想象。我一业余运动员都受伤不断,何况职业运动员。
高强度训练分泌乳酸的痛苦、受伤的沮丧和身体折磨、漫长复健对心理的影响、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
工作和学习还可以摸摸鱼,可运动员在训练中摸鱼的话,比赛就会给你难看。
一个运动员,要走过多少路,才能站上领奖台。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中国的竞技体育一直公平公正,教练教的好,队员团结一致,共同为了国家荣誉而战。
这种精神真的很动人!每一个运动员都不容易,他们的身体会因为高强度训练饱受伤病,在最年轻最贪玩儿的年纪选择了运动员作为职业,奉献青春为国争光。
任何赞美的话语都无法形容你们的优秀!中国运动健儿,加油!前进!
如何来解读天才运动员背后的超凡毅力
这几天一直被谷爱凌的那句话所感动,滑雪如果不是为了热爱,那么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更不会能承受住严苛的训练以及伤病的折磨与漫长恢复。
我相信武大靖也是如此。
超凡的毅力不是一句坚持就能够做到的,滑雪训练的艰苦,是每分每秒,如果没有热爱,可能下一秒就放弃了,就算再多奖牌在前面放着也会在痛苦的训练中放弃。
为什么会有28岁的武大靖有着50岁的脚?
这是因为和运动项目是有关系的。
滑雪训练很多人会以为核心力量大就可以了,其实恰恰不是这样的。滑雪对于脚的力量,脚的控制是占比比较大的。
比如,转变方向,跳台,回弯等都是需要脚部的控制和参与,这个比走路对于脚的伤害要大的多。超出身体极限的高强度训练,长年累月,脚不停的承受负荷,28岁的年龄50岁的脚就不足为其。
相比之下,徐梦桃比武大靖更加的悲惨,半月板完全被摘除,这就意味着腿上的韧带几乎都已经断裂,相当于胫骨和股骨已经分离,这种伤痛想都不敢想。
时隔两年,徐梦桃重新回到战场,摘得冠军,所以他是幸运的。
而武大靖的脚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这关系到他职业生涯的长短。
他的脚几乎都已经变形,还有严重的拇指外翻,这个很难去做纠正,即使手术可以改变外形,但是功能上几乎很难恢复,这个就要求他需要增加其他的肌肉力量和能力来弥补,由于脚的变形,随着年龄的增加也会出现很多的并发症。
脚弓塌陷,拇指外翻的人很容易出现大脚趾的外侧出现茧子,时间长容易血液不流通还会出现疼痛,除此以外,还会影响膝关节,髋关节,伸直到腰椎。
有关研究足部生物力学的报告显示。
足弓的前足,内侧足弓结构出现异常,会引起足底筋膜炎,跟腱炎,拇指腱鞘炎,上行到膝关节,会出现髌腱炎,内侧半月板损伤,髋关节盂唇损,骨盆前倾,侧倾,腰椎曲度改变等
武大靖在严苛的训练的同时,其实也忍受着训练带来的伤痛,这个是我们常人所不能承受的,因为热爱,才有超凡的毅力,让我们给他点赞。
也有很多人会发现自己有拇指外翻的情况或者足部出现了变形,如果你也和武大靖同样的年龄,出现了40岁,50岁的脚,一定要注意了,脚是人的根基,人体的气血循环,力量的源泉都来自脚底。
给大家附上一个视频里面有拇指外翻的训练方法,希望大家受益,我们可以为了热爱勇敢付出,也要爱护健康。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