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资本猛追,争相上市,餐饮赛道真这么香吗?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pencilnews.cn/p/40288.html?from=article_list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资本猛追,争相上市,餐饮赛道真这么香吗?

75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雷达财经 ”,作者:李宏晶,编辑:深海,铅笔道经授权发布。

对于餐饮的火热,有业内人士认为,疫情是餐饮企业拥抱资本的助推器,疫情前餐饮企业现金流普遍较好,疫情的突发暴露了餐饮企业造血能力不足的事实。与抗风险能力不足相对应,资本助力下加速开店,往往导致企业的单店利润被摊薄,投资回报率随之降低;再加上疫情的反复影响下,一些冲刺IPO的餐饮品牌经营业绩并不理想。

日前,有消息显示,腾讯系企业入股牛肉面品牌马记永。此前在去年7月份,腾讯投资曾跟投面食连锁品牌和府捞面,投后估值金额约70亿元人民币。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餐饮赛道融资事件超220起,披露融资额超500亿元。在餐饮品牌融资消息不断、估值不断刷新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积极拥抱资本市场。

雷达财经注意到,中国证监会近期披露,“杨国福麻辣烫”已向证监会国际部递交申请。这意味着,一旦获得受理,杨国福麻辣烫很快就可以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麻辣烫第一股”已在路上。

杨国福之前,乡村基、老乡鸡、捞王、老娘舅、七欣天、绿茶餐厅和和府捞面均传出上市消息。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从去年开始,中国食品行业扎堆上市开始显露端倪,企业主要希望解决资金链和护城河的问题。

不过,对于餐饮的火热,有业内人士认为,疫情是餐饮企业拥抱资本的助推器,疫情前餐饮企业现金流普遍较好,疫情的突发暴露了餐饮企业造血能力不足的事实。与抗风险能力不足相对应,资本助力下加速开店,往往导致企业的单店利润被摊薄,投资回报率随之降低;再加上疫情的反复影响下,一些冲刺IPO的餐饮品牌经营业绩并不理想。

资本涌入餐饮赛道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是名副其实的餐饮投资大年。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前十月,餐饮赛道融资事件超210起,披露融资额超469.28亿元。

从细分品类来看,除了茶饮、酒、咖啡这些一直热度不断的品类,还有面食米粉、烘焙、烧烤、火锅等传统品类,以及卤味、轻食代餐等更年轻化的品类也都受到关注。

从披露金额上来看,茶饮、酒类、咖啡三者位列第一梯队,披露融资额分别达到195.28亿元、121.49亿元、58.04亿元。此外,面食米粉、烧烤串串和火锅的融资额均超过了20亿元,位列第二梯队。

在北方地区常见的面馆,因口味较单一,常被定位为快餐店。但近年来不少面馆转向中高端发展,面条这门古老的生意又重获投资人的青睐。

其中作为国内面食类的人气连锁品牌,兰州拉面过去一年备受资本追捧。2021年4月1日,陈香贵获得天使轮融资,投资机构为源码资本。据悉,它正在以1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寻求新一轮融资。

2021年5月1日,马记永兰州拉面获得天使轮融资,投资机构为挑战者资本、险峰资本、凯辉资金、高榕资本、红杉资本。还有消息称,当时红杉资本递出了高达10亿元以上估值的投资意向书。

值得关注的是,马记永旗下的第一家兰州拉面馆,开设于2019年,三年多的时间里估值飙升到10亿元。

2022年1月27日,马记永经营主体上海花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公司资料变更,股东增加Challenjers Capital HK Holding Limited、Times Taurus HK Investment Limited、ABI Asia Holdings I Limited和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这意味,马记永的新一轮融资已经完成。

回顾去年面食赛道里的融资事件,其他比较知名的投资案例还有,2021年1月份,上海地区专注于拉面的快消品牌拉面说,获得了麦星投资的战略轮融资;3月29日,杭州地区的中华面速食品牌瓷面江湖,获得了天图资本Pre-A轮近千万美元投资。

5月份,兰州手撕牛肉拉面品牌张拉拉,也获得股权融资,投资机构为顺为资本、金沙江创投,其正计划以6000万美元(约合3.9亿元)的估值进行新一轮融资;7月初,源自南通的面食餐饮品牌和府捞面,以8亿元E轮融资创下2021年国内连锁面馆行业的最高融资纪录,投资方包括众为资本、CMC资本、龙湖资本、腾讯投资。

7月14日,川渝风味面馆品牌遇见小面,获得了碧桂园创投、喜家德水饺共计超1亿元的战略投资;7月15日,在拌面品类中门店数量全国领先的五爷拌面,A+轮获得了高瓴创投的融资。

而在细分的米粉品类上,也有霸蛮、阳际山野等品牌获得数千万到上亿元融资。梳理发现,涌入餐饮赛道的投资者中,不乏腾讯、碧桂园、红杉资本、高瓴这些实力雄厚的投资者。

在资本的眼里,一向赚“辛苦钱”的餐饮行业,为何突然充满了“钱景”?有业内人士分析,最重要的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餐饮品牌连锁化率、资本化程度偏低,目前正处在标准化、连锁化升级阶段,符合资本介入条件;二是在互联网投资红利消失后,拥有较大发展空间的餐饮投资窗口打开,嗅觉灵敏的资本认识到实体经济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优质餐饮品牌的价值得以体现。

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餐饮的连锁率仅为10%,而美国、日本的连锁率在50%左右。市场集中度低、资本程度和规模化程度低,也就意味着潜在的大量的投资和上市机会。

另据国联证券发布的餐饮行业报告,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为 4.67 万亿元,十年CAGR在12%左右,社零占比由1978年的3.54%上升到2019年的 11.45%。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国内餐饮行业仍实现收入3.95万亿元,规模维持在四万亿上下。

赛道空间广阔,餐饮服务企业却呈现有品类、无品牌的状况,这种情形下,资本急于寻找下一个中式餐饮的麦当劳或肯德基,因此投资机构在该行业密集下注也就不难理解。

餐饮企业扎堆IPO

融资火热之外,一些头部餐饮品牌已经走到了上市关口,准备接受资本市场的检验。

今年1月12日,海鲜火锅品牌七欣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七欣天”)披露招股书,拟登陆港交所募集资金约2亿美元。

根据招股书,这家北方地区不常见的火锅品牌,门店主要集中在江浙等东南沿海城市,截至目前,公司在东南及中部的48个城市经营着256家餐厅,其中超过100家开设均在江苏的各线城市。

据悉,七欣天能在高度分散火锅江湖分得一杯羹,依靠的是其独创的“一锅两吃”差异化战略。它先为消费者上桌一盆秘制烹饪的干锅螃蟹等海鲜,等吃完之后,再往干锅里加入海鲜高汤,顾客可以接着涮肉品和菜品。

这种差异化创新之下,七欣天的业绩表现亮眼。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分别为12.85亿元、14.26亿元、14.80亿元,同期的净利润分别为 0.8 亿元、1.72 亿元、0.99 亿元及 2.59 亿元。

不过,核心指标翻台率(次/日)方面,七欣天却不及同行。报告期内,七欣天的翻台率从2.1提升到了2.2。而捞王、海底捞在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中,翻台率分别为3.1、3.0、2.5、2.4和5、4.8、3.5、3。

七欣天之后,乡村基快餐连锁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乡村基”)在1月25日提交上市招股书,准备在香港主板上市。而乡村基背后,站着的正是红杉资本。

天眼查显示,早在2007年,乡村基便得到红杉中国和海纳亚洲的1300万美金A轮融资。2010年,乡村基赴美上市,到2016年私有化退市时,红杉资本退了出来。

不过,时隔四年,红杉资本再度“牵手”乡村基。招股书显示,2020年5月22日,红杉中国以3亿元认购乡村基500万有限股,以及以9400万元从乡村基两股东公司处收购共计157万普通股。截至2021年9月30日,红杉中国持有乡村基7.88%股份。

乡村基招股书显示,目前公司为国内最大的直营中式快餐集团,拥有“乡村基”、“大米先生”两个餐饮品牌,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餐厅数量为1145家,其中超过6成门店在重庆和四川。

从基本面来看,受益于1000多家的开店规模,乡村基2019年至2021年9月30日实现收入分别为32.6亿元、31.6亿元及34.2亿元。

不过,为留住顾客,乡村基采取高性价比策略。其主打的宫保鸡丁、小炒肉、泡椒牛肉等经典川菜,人均价格在20元左右,报告期内单均价最高值为26.6元。在极致性价比束缚之下,公司的利润水平并不高。

2019年至2021年9月30日,乡村基净利润分别为8270万元、-242万元、1.63亿元。

在重资产的全直营扩张模式下,高昂的房租水电、原料成本、人力成本和不算高的客单价,导致公司2019年净利率仅有2.5%;2020年,受疫情影响,集团陷入亏损;2021年前三个季度实现扭亏,不过净利率也只有4.8%。

盈利能力孱弱,扩张是否必要也成市场关注焦点之一。乡村基递交招股书之前,关于“中式快餐第一股”的讨论,更多聚焦在老乡鸡和老娘舅两个品牌上。

去年9月份,老乡鸡和国元证券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拟在深交所IPO。今年1月,老乡鸡又完成了广发乾和和麦星投资共同参与的pre-ipo轮融资,距离上市更近一步。此外,老娘舅和中信证券签订了辅导协议,在浙江证监局进行了备案。

而近期的和府捞面、杨国福麻辣烫准备上市消息,为餐饮企业IPO热潮再添一把火。其中在投资机构中间抢手的和府捞面,截至去年6月底时,全国门店数量突破340家。

相关资料显示,和府捞面全国店铺平均营业额为55万元/月,坪效达4800元/月,客单价为45元,为行业头部水平。相比较,乡村基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单店日均坪效为56.4元,合约1690元/月,坪效约为和府捞面的三分之一。

业绩方面,2020年,和府捞面的营收为11.07亿元,净利润亏损2.15亿元;2021年上半年,和府捞面的营收为8.46亿元,净利润为1385万元。

为何众多餐饮品牌此时选择上市?有消费赛道投资人表示,很多餐饮企业寻求上市,一方面融资、补充现金流为后疫情时代做准备;另一方面,通过上市,把企业上升到集团化运作,也是餐饮老板作为企业家的诉求。

盈利受疫情困扰

不过,不容忽视的是,资本并非万能解药。

与其他行业相比,餐饮业进入门槛低、可复制性高,竞争非常激烈,而且行业属性决定了餐饮人要吃苦耐劳。这也意味着,在餐饮行业,投机者、追风者很难有长期生存空间。

从企业经营角度而言,餐饮企业除了面对原材料、租金、人力三座大山外,随着“社保入税”的政策落实和餐饮合规性逐渐提升,以及外卖平台的抽佣出现,餐饮企业隐性成本一路飙升。

疫情之下,这种疲态进一步放大,远非融资或上市能够解决的。以“新式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为例,该公司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的净亏损分别为6970万元、3970万元及2.03亿元。

在上市之前,奈雪的茶总计获得超过6亿元融资。自2021年6月30日在港股上市以来,公司股价较发行价跌去60%。8日晚,公司预告,2021年净亏损约1.35亿元-1.65亿元。

尽管续亏,国盛证券发布研报指出,2021年奈雪的茶门店总数达817家,净增门店326家。但寄希望于扩张的门店在疫情过后大幅释放业绩,也不一定可靠,这方面海底捞是代表性的案例。

2020年,海底捞曾逆势大幅扩张,但随后的疫情反复,将其恢复业绩的想法彻底击碎。2021年11月5日,海底捞通过官方微博宣布,将于年底前逐步关停300家门店。更早之前,呷哺呷哺创始人、董事长贺光启表示,决定关闭200家亏损门店,且年内不再拓展门店。

有券商分析师表示,餐饮企业上市后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无论是否加速开店,市场情绪都会随着疫情变化。

对于餐饮行业恢复缓慢,中泰国际认为,主要是由于疫情反复,以及有确诊病例地区对餐饮等接触性消费的管控更加严格,服务行业的租金和人力开支较大,导致餐饮企业盈利不断被压缩。

在此背景下,密集走向资本市场的餐饮企业会有什么样的表现?雷达财经将继续关注。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