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疫情不改盈利潜力,航空板块业绩垫底股价先飞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yicai.com/news/101311165.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 362e80d4df43b03ae6d3f8540cd63626.jpg
  • 42e77b63637ab381e8be5f8318cc28a2.jpg

疫情不改盈利潜力,航空板块业绩垫底股价先飞

第一财经 1分钟后

作者:魏中原    责编:钟强

需求恢复的预期。

持续了整整两年的新冠疫情大幅削减了民航客运体量,在国内线客运量大幅波动、国际线尚未开放的业务局面下,A股航空板块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备受压力。

从2021年年报业绩预告来看,航空板块上市公司业绩难以在全行业颓势中独善其身,业绩亏损超百亿变得稀松平常。根据业绩预告,中国国航(601111.SH)预计2021年最高亏损170亿元,意味着公司2020年~2021年的净利润亏损金额可能超过300亿元,这几乎是疫情前中国国航四个年度的业绩总和。此外,中国东航(600115.SH)和南方航空(600029.SH)2家航司的预亏金额均超100亿元。

此前,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度旅客运输量目标5.7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85%,在疫情不出现反复波动的情况下,力争实现行业整体扭亏增盈。

尽管业绩相比前年度仍没有明显改善,但今年以来,航空机场板块个股股价反弹明显。随着疫苗及特效药逐步普及,在2021年业绩表现垫底的航空业有望在2022年逐季度加速业绩修复吗?

航空板块迎阶段性反弹,行业已过最差阶段

作为出行服务行业,客运吞吐量是航司与机场企业保证业绩基数的关键。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民航旅客运输量4.4亿人次,同比增长5.5%,较2019年下降33.2%,三大航的旅客周转量、旅客运输量相比疫情前均有50%左右和接近40%的降幅。

随着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相当比例的旅客仍会选择在疫情扰动背景下出行,2021年民航客运量有所回升。分月度看,2~7月复苏强劲,同比大幅增长,后因国内局部地区疫情反复8~12月有所下降。

但当前零星散发的疫情会对航班客运量恢复产生较大波动,是阻碍航空机场公司进入盈亏平衡区间的阶段性决定性因素。

以2021年四季度为例,陕西、浙江、广东等多地出现疫情散发,客流处于相对低位,对航空、机场公司的营收形成压力。当年12月上市航司经营数据较2019年同期出现较大降幅。但随着中下旬疫情局势趋缓,出行需求环比当年11月明显恢复。

业绩方面,三大航均预计2021年净利润亏损超百亿;华夏航空(002928.SZ)、吉祥航空(603885.H)分别预计最高亏损1.05亿元、4.2亿元;春秋航空(601021.SH)预计盈利不超过5200万元。

尽管业绩续亏,航空机场板块在二级市场中的表现可圈可点。Wind数据显示,2022年1月1日至今,白云机场、上海机场分别上涨17.5%、16%,深圳机场(000089.SZ)、厦门空港(600897.SH)分别累计上涨5.46%、4.77%。航司板块方面,除*ST海航(600221.SH)外,其余个股均录得一定涨幅,跑赢大盘。中国国航领涨板块,年涨幅达16%;中国东航和南方航空分别涨逾14.92%、10.13%。

有物流行业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短期来看,航空机场板块反弹基于国内线客运需求的反弹程度,有望令航空机场板块成为疫情可控下的需求复苏主线。中长期看,国际航线开放政策的松动是关系到整个板块的结构性机会。

需求复苏下,机场与航司谁能率先复苏

从航空、机场板块已披露的年报业绩预告看,板块整体仍呈现亏损状态,对比2020年业绩尚无明显改善,有个别民营航司实现过单季度盈利,也有航司出现全年预亏幅度加大的现象。

“就航司来说,短期内业绩反转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我们认为,在板块连续两年的亏损、低增速下,最差的日子已经过去。疫情发生之初,全社会猝不及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市场无法估量航空板块遭受冲击的程度。当前的不确定性是指业绩逐步回归盈亏平衡、扭亏的时点,还需要观察。”上述分析师对记者说。

在这位分析师看来,尽管航空公司和机场公司的业绩恢复都需要客观的客流运输量支撑,但业绩扭亏为盈的内在逻辑并不完全相同。

前述分析师补充说:“机场航空主业收费价格长期不变,主业以外,免税业务是非航业务的盈利大头,国际航线能否在今年内放开仍是未知,机场股何时迎来业绩彻底反转依仗政策松动。”

国际航线恢复有多慢?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12月,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及广州白云这三大国际机场的国际航线客流仅为2019年同期的2%,显著低于疫情前。

国际客流带来的免税生意曾是机场公司维持业绩增长的利器。以曾经的千亿白马上海机场为例,真正让上海机场跌出千亿股行列的是免税业务的议价能力不再,究其根本是机场不再享有高流量的国际客流。

疫情发生之前,免税收入是上海机场非航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记者查阅上海机场的定期财报显示,2017~2019年,中国中免(601888.SH)子公司日上上海向上海机场支付的免税店租金分别为25.55亿元、36.81亿元和52.10亿元,分别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比重23.30%、39.53%和47.60%。

去年初,上海机场与中国中免签署了免税业务补充协议,重新约定了2021~2025年的销售提成方式,即免税收入由下限保底变为上限,即便是国际航班流量完全恢复的理想情况下,上海机场的免税业务变成了固定租金合约,这意味着2021~2025年上海机场的免税收入不再具备向上增长弹性。

当免税业务不再提供客观的营收贡献后,上海机场去年发起了重大资产重组,公司将置入虹桥机场等资产,解决多年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重组完成后公司有望迎来航运及非航业务双向发展。

另一边,白云机场的2021年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一,尽管尚未扭亏,但该公司股价领跑机场板块。“上海机场、白云机场、首都机场都尚未扭亏,但这些机场吞吐量够大,潜在的需求一旦恢复,叠加票价弹性,头部公司有望率先迎来业绩修复。”该分析师说。

另外,机场板块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现象是,自疫情管控进入常态化以来,各大机场普遍提速扩建航站楼。记者整理公告显示,2021年12月美兰机场二期扩建、深圳机场卫星厅均正式启用且仍在规划扩建;2022年1月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开工。此外,白云机场在疫情首年便开工三期扩建工程,预计总投资569亿元,建设期为5年。

“从收入属性看,国际客流量带来的免税收入是国内大型机场在疫情前能够维持高ROE的主要因素。机场本就是重资产型的公司,扩建意味着公司远期投资回报率需要重新审视,在国内、国际航班尚未完全恢复时,扩建对机场股长期ROE的影响需要持续跟踪。”前述分析师补充说。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