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节后最看好的板块!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46446208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节后最看好的板块!

年前部分资金为避险撤出市场,导致市场波动加大。

而观察各大板块,节前最扛跌,节后确定性最强的,大概非“基建”和“机场”板块莫属。

1

基建板块在前期的文章中我们跟踪较多,今天我们重点聊聊今年最重要的几个大项目。

要想富,先修路,基建的重头戏是铁路。

1月19日,在发改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改革部副主任赵长江做了一段讲话。

讲话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投资规模,二是布局重点。

他介绍说,“截至2021年底,中国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经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4万公里。结合在建和拟建项目安排,预计“十四五”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与“十三五”总体相当。”

在上一篇基建跟踪文章中,我们分析过:

“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8015亿元、8010亿元、8028亿元、8029亿元和7819亿元,合计达到3.99万亿元,平均每年8000亿元左右。

国铁集团2022年初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89亿元,同比减少4.22%,为近8年来最低。

假设十四五的投资规模跟十三五相同,正是因为2021年的低基数,所以今年铁路基建投资必定会发力,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不管外围风险如何,这个政策的确定性还是很高的,因此在“基建驱动,交通先行”的政策框架下,君临认为这个板块可以持续跟踪。

对于工作重点,赵长江讲了五个方面:

第一,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建设,国铁集团将把川藏铁路作为铁路建设的“头号工程”来推进。

第二,填补西部铁路“留白”,推动新藏铁路、滇藏铁路的准备工作,这是下一个阶段的重点。

第三,加快完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提升沿江、沿海、京沪等主通道能力和质量。

第四,拓展普速铁路网覆盖,推进中西部、边疆、欠发达地区铁路网络密度。

第五,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发展,开行城际和市域列车。

这些是十四五期间的工作规划,而对于2022年来说,头号工程就是“川藏铁路+沿江高铁”组成的“新318”超级干线。

川藏铁路总投资3198亿元,沿江高铁总投资5300亿元,合计8500亿元左右,占了十四五期间在建规划重点投资项目的一大半,可谓是世纪工程。

跟这两大工程相比,历史上的三峡工程投资2485亿元,京沪高铁2209亿元,港珠澳大桥1269亿元,酒泉风电基地1200亿元,都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一句话,这是中国工程建设史上投资额最大的两个项目。

川藏铁路,总长达1838公里,设计时速为120千米至200千米,同青藏铁路一样,川藏铁路开通运行后,将带来深远影响。

最大的意义在于,拉萨至成都的乘车时间将有望缩短至10个小时,大大加强西藏和中部地区的经济交流。

川藏铁路其实分为三段,分别为成都至雅安段、雅安至林芝段、林芝至拉萨段,这里所说的川藏铁路,其实是指川藏铁路四川雅安到西藏林芝段,也是施工最为艰难的一段。

由于3198亿元的投资,指的仅仅是目前在建的雅安至林芝段,而比较简单的成都至雅安段、林芝至拉萨段已经分别于2018年和2021年建成,所以实际投资总额应该是超过了4000亿元的。

雅安至林芝段的先期工程,比如色季拉山隧道、大渡河桥等工程已经于2020年11月8日开工建设,而重点项目新都桥至波密中间段在2021年12月开工,标志着川藏铁路全面开工建设。

川藏铁路,堪称人类历史上最艰难的铁路工程,整条线路需要跨越14条大江大河、21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累计爬升高度达1.6万多米,约等于两座珠穆朗玛峰,施工难度世界第一。

难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是经过高原地带,超过了百分之八十的路都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甚至达到了四千多米高的海拔,这就面临着高寒缺氧、空气稀薄、雷雨雪霜等极端气候问题。

当然,经过了青藏铁路的修建,这对于基建狂魔来说早已是能够通过的考验。

最大的困难在于,横断山脉的地狱级垂直落差带。

如果在纸上标注出川藏铁路经过的每一个地点的海拔高度,并且用线段将其连接起来,就会发现这条铁路的起伏简直堪比过山车。

举个例子,川藏铁路起始点四川成都的海拔高度为500米,而到二郎山隧道后海拔骤然爬升到2100米以上;

为了度过大渡河,又要将海拔降低到1300米,过桥后铁路海拔再度急速爬升,达到2395米的康定,然后继续爬升,翻过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垭口;

然后下降到3600米左右的新都桥,之后又爬回4400米以上的高尔寺山,而这仅仅是川藏铁路当中的一小段;

除了相对靠近林芝的一小段之外,整条铁路几乎都在这样剧烈的爬升和下降中行进。

这是地球上陆地垂直落差最大的地带之一,到了雨季,会出现泥石流和滑坡等自然灾害,塌方等情况也很常见,这简直就是修路禁区啊。

为了应对这种地质困难,川藏铁路采取了全程桥梁+隧道策略,遇沟架桥,逢山穿隧,一路直线穿插。

有一个数据是这样的,雅安至林芝段共1011公里,其中隧道838公里,占比高达83%,也因此,川藏铁路被业内笑称为“川藏地铁”。

其中,最长的隧道是易贡隧道,全长42.4公里,是中国在建和规划铁路第一长隧道。

最长的悬索桥梁,是单跨1060米的大渡河悬索铁路大桥,是国内铁路单跨最大的悬索桥梁。

可以说,川藏铁路,是中国基建史上的最后一个高难度工程,从此之后,独孤求败。

2

成都以西为川藏铁路,以东则是沿江高铁。

沿江高铁,顾名思义就是沿长江的高铁通道,目前成都至上海的G字头最短时间11个小时以上,沿江通道贯通后,成都、重庆至上海的车次耗时有望压缩至7小时内。

需要注意的是,沿江高铁之前,我国已经有了一条沪汉蓉高铁。

但是,这条沪汉蓉高铁,其实是由沪宁城铁+宁合专线+武合客专+汉宜专线+宜万+渝利段+遂渝段+遂成段一直到重庆和成都的客运铁路组成的。

名为高铁,但设计速度参差不齐,其中上海到南京段为350公里/小时、宜昌到利川段为160公里/小时,其余段为200-250公里/小时。

因为受建设资金和规划以及沿途限制的问题线路影响,在宜昌到利川段只有160公里/小时,严重影响了全程的速度和运营效率。

按照新的规划,沿江高铁将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2025年前,将建成渝万高铁、汉宜高铁、合武高铁、合宁高铁、湖苏沪高铁等新线路,解决卡脖子问题,大幅提升速度。

成都、重庆至上海运营里程分别为1898、1672公里,旅行时间分别缩减至6.8、5.8小时。

第二步,2028年前,再修建一系列复线和联络线,使得重庆至上海旅行时间进一步缩减至5.3小时,并且通过多径路、多分支的线路大大提升通行能力,支撑更高的人流密度。

总的来说,沿江高铁途径上海、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等六省市,线路总长约2100公里,总投资约5300亿元,全线设计时速350公里,将是我国未来五年修建的最重要交通大动脉。

这条高铁,自2021年9月25日开始全面动工,今年的重点是湖北境内的武汉至宜昌段。

随着川藏铁路+沿江高铁的修建,我国一条横穿长江经济带+青藏高原,从上海到拉萨,全长4000公里的世纪铁路网络将铺设开来。

其意义,可堪比美国当年跨越东部沿海至西部旧金山的太平洋铁路,也将是我国在内循环时代最大的手笔之一。

关注标的:中国中铁、中国铁建

3

机场航空板块也是自去年8月份以来韧性最强,上涨趋势最明确的板块之一。

上海机场+白云机场+三大国营航空+三小民营航空,涨幅基本都在30%-60%区间,并且在1月股市大跌的情况下,扛跌系数依然出色。

核心逻辑是,2022年将是新冠疫情的最后一年,全球商务和旅游业的复苏已经曙光在望。

支撑这一逻辑的观点,近期不断增多,主要包括柳叶刀、世卫组织、辉瑞和我国决策部门。

首先,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预测新冠大流行可能会在今年3月底结束!

研究文章提出了几个预测:

1. Omicron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但当中大多数为无症状感染;

2. 尽管疾病严重程度有所降低,但住院人数仍在上升,未来4-6周卫生系统吃紧;

3. 各种卫生政策,包括增加戴口罩、推进第三针等,从人口层面上说对于减缓Omicron浪潮的作用都非常小,全球多国以及美国多州已经见顶;

4. 到今年3月,全球半数以上人感染,通过接触病毒加上疫苗接种,全球免疫将处在高水平;

5. 未来新冠病毒还会卷土重来,但不再是大流行的状态,这种传染病将更加可控,逐渐变成地方性的普通传染病。

其次是世卫组织的观点。

1月24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将与新冠病毒共存,当前形势下很可能出现更多变异株。

如果各国能全面使用所有战略和工具,今年就可以结束疫情的最严重阶段,新冠疫情将不再是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同时,世界卫生组织本周建议各国,取消或放宽现有的与新冠病毒相关的旅行限制,称这可能会加剧与大流行相关的经济和社会压力。

另外,全球最大的医药公司辉瑞的首席执行官Albert Bourla 上周表示,该公司的目标是生产一种覆盖所有新冠病毒变种的疫苗,每年接种一次而不是频繁地接种加强针。

Bourla还预测,世界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恢复到接近正常的状态。“病毒不会被根除。这种病毒将伴随我们很多年”。但他相信,今年春天的某个时候,我们将回归正常生活。

最后,我国的决策部门也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1月7日,中国民航局正式印发了《“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并在这份官方文件中称, 中国将在2023年至2025年之间逐步恢复国际航运,加大国门开放的规模。

图片来源:中国民用航空局

《规划》提出将民航“十四五”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2021-2022年是恢复期和积蓄期,要进一步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民航发展成果,稳定扶持政策, 积蓄发展动能,促进行业恢复增长。

2023-2025年则是增长期和释放期,重点要扩大国内市场、 恢复国际市场,释放改革成效,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增强创新发展动能,加快提升容量规模和质量效率,全方位推进民航高质量发展。

虽然民航局并没有明确提出具体什么时候中国将真正开始恢复国际航运,但是这份文件也给了大家一剂强心针,未来三年的航空市场应该会朝着一个更加明朗的方向前进。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文件中也提到,在国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提下分步有序促进入境旅游,适时启动入境旅游促进行动。

v2-65c031d87898fa40bcf590402b24e15d_720w.jpg图片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关注标的:上海机场、白云机场。

寒冬已经肆虐很久,相信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股市。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