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赐死允礼时,为什么皇上不派人监听甄嬛和允礼的谈话?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342508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52 个回答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皇帝的做法才是大多数聪明人处理重要事件的方式:

只问结果不看过程,用最短路径去处理

皇帝他又不傻,逼着自己的嫔妃杀掉心爱的男人这种事,还能要嫔妃事后对自己死心塌地继续爱?他在心里已经认定两人有染,此举只是给这个他舍不得杀的女人一个选择的机会。

皇帝的意思是,在我的世界里,虽然不能让你们爱我,却能让你们因为敬畏权力的威力而怕我、屈从,你们只有一个选择,至于你爱不爱我,我现在完全不在乎,我已经事实赢了。

1、皇帝为什么不派心腹窃听

事实很清晰,允礼死,没有威胁,他自信能把握局面,不需要。

允礼没死,那就让这污七八糟的事情乱箭射死在这屋前,不能让细节在更多人口里流传。

地位相当于皇后的熹贵妃发生的丑事,他私心里不想知道,也不愿意被扩大化 。

2、熹贵妃后来扳倒自己是他预料不到的

没有女人会在没情夫的情况下去密谋杀自己孩子的爹,熹贵妃又极为疼爱孩子,充满母爱,因此从逻辑上他推理不出来。

胧月和双胞胎合起来是3个亲生孩子,如果算上收养的有5个,从理智上分析,熹贵妃不会如此行事,没任何利益。

3、皇帝为什么不怀疑双胞胎血统?

这里是个心理学上的反应。

滴血验亲这件事被圆过去之后,相当于在皇帝心里下了个锚点,每当触到,皇帝都会有个下意识的结论,孩子血统已经通过滴血认亲证明了正统。

4、前期聪明的皇帝后期为什么智商下线了

因为没有明显的敌对面威胁。

允礼的存在可能是篡位威胁。

年羹尧的存在可能是功高震主的威胁。

但是甄嬛的利益是捆绑依存在自己身上的,亲生孩子年幼,基本不会有嫔妃在自己有儿子的情况下辅助养子登基,不存在威胁。

这就是皇帝后期完全没把注意力放甄嬛身上的原因,不需要,就好像你不会提防你读小学的孩子觊觎你财产一样。

只能说甄嬛心理素质太强大,智商又非常超群,因此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还能全身而退。

我在B站做的傻白甜美短陈圆圆脚臭的视频,来呀来呀,来玩呀

【999_妈妈我想上来-哔哩哔哩https://b23.tv/oxrC9nq

这就跟有些人不喜欢查对象手机一样,无外乎那么几种情况:

我信任你,没什么可查的;

我不爱你,随便你在外面勾三搭四;

我也不确定你有没有事,但我不想把窗户纸捅破,反正我离不开你,所以没必要上赶着恶心自己。

皇上是第三种。

他在后期已经离不开甄嬛了。感情上需要这个妻子,生活上需要她管家,孩子们也不能没母亲……不到万不得已,他不能失去甄嬛。

如果去监听,万一真的听到什么不该听的,你让皇上怎么办?杀了甄嬛吗?

他舍不得,也不能做。

所以他只看甄嬛怎么选:如果熹贵妃自己出来就读圣旨,如果俩人一起出来就都杀了。

甄嬛从台上摔下去,皇上都没去看,还跟苏培盛打太极,他不傻。

夫妻一场,凑合过呗,还能离咋的。

反正允礼死了,之后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好好过日子。

可惜甄嬛不同意。

人和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因为皇帝的概念里,没有“甄嬛并未下手但允礼自愿喝毒酒”这个选项。

在皇帝心里,在屋里只有这两种可能:

1.甄嬛不爱允礼,于是让允礼喝了毒酒。

2.甄嬛爱允礼,于是不让允礼喝毒酒。

而这两点可以通过最后屋里谁走出来证明。

走出来是甄嬛,证明是1。

走出来的人中只要有允礼,就直接让侍卫杀死,证明是2。

在皇帝眼里,这是很简单也很清晰的逻辑

可事实上屋里出现的是第三种情况

甄嬛不让允礼喝毒酒,但允礼猜到这是毒酒,他自愿喝了。

因为允礼做出了皇帝猜不到的第三种选择,才让皇帝的试探逻辑崩溃了。

而这也给皇帝的未来埋下了地雷。

至于皇帝为什么猜不到这种可能性,这倒是发人深思的地方。

一堆歪主意的杠精,婚姻里的事情可以咨询我,120元/小时

说出这话的人,基本是上帝视角。

皇帝是谁?天之骄子啊,皇帝之所以让甄嬛去逼死允礼,是觉得允礼觊觎他的女人和皇位。

带入皇帝视角想一下,甄嬛何许人也,当初她被当做替身,都能决然出宫,她是爱我的呀,在我眼里,就是白莲花一枚啊,在凌云峰等我多年,一见面,竟素面朝天,和当年跪在雪地里,一身蝴蝶飞舞,一脸虔诚的模样如出一辙,嬛嬛必然是深爱我的,朕的魅力太大了。嬛嬛,朕也是心心念念你多年啊,这心心相印的感觉太好了,朕又恋爱了。

什么?果郡王给我送个貌美如花的小妾,啥意思?蛊惑朕,让朕不务正业?这小妾竟然敢勾引朕的儿子,胆大妄为,必然是有人指示吧?

什么?竟然在书信里写,熹娘娘安?这大胆狂徒,竟然敢觊觎皇嫂?莫非想觊觎朕的皇位?夺我皇位,睡我女人,朕是天子啊,太胆大妄为了!朕要杀了他!

嬛嬛有没有可能对果郡王有意?不可能,倘若嬛嬛对果郡王当真有意,以嬛嬛的性子,绝不可能再回朕身边,是朕多想了,当初温实初事件,已经让嬛嬛伤心了,朕不能再糊涂了,朕可是明君啊,但甄嬛让允礼生出非分之想,她必然不对,太放肆了,关起来!

允礼啊,你是皇阿玛最钟爱的儿子,竟放浪至此,你既然有非分之想,朕便成全你一回,看你死在心爱女人的手上,是何感受!

“来人,让熹贵妃送允礼一程!”

脑补了一出大戏啊

知乎用户

没这个必要。

皇帝为什么设宴桐花台?是为了处死果郡王,顺便用这场鸿门宴的结果来证明甄嬛并不爱果郡王。

事前,皇帝下的命令是这样的:

假如只有熹贵妃一个人走出来,就宣读圣旨;

假如有其他任何情况,乱箭射死。

只要你甄嬛杀了果郡王,我不管你是怎么杀的,我就相信你与他没有私情,我会一如既往地宠爱你,给你实际上的皇后之位。

假如你甄嬛下不去手,那我实在没办法欺骗自己了,只好毁掉你。

——————

看到有一种观点是桐花台设宴之前,皇帝已经知道熹贵妃和果郡王的私情了。

我个人倾向于皇帝不知道。或者至少他只知道果郡王觊觎皇妃,但他还不确定熹贵妃那边的态度。

首先,之前发生的滴血验亲事件,已经证明了龙凤胎是实打实的皇嗣,证明了熹贵妃在宫外的清白,至少当时大家都这么认为。

其次,甄嬛的人设一直都是皇帝宠妃、红颜知己,在外人看来她有且只有一个爱人那就是皇帝。而且她是真心实意地跟皇帝谈过恋爱,当年他俩的cp可是大清后宫第一甜,观众在屏幕外嗑生嗑死,角色们在屏幕里狂吃狗粮。在宫里人看来,甄嬛的甘露寺三年就是小两口年轻闹别扭分居,复合以后蜜里调油重归于好,还共育两子两女,怎么说这感情都该十分稳定了。六阿哥又是皇帝的大宝贝,炙手可热的储君人选,嬛嬛眼看着要做太后,无论从情感上还是利益上都不可能出轨。反倒是她的敌人为了污蔑她,很有可能使用这种手段构陷(也的确发生过一次)。

宫里人这么想,皇帝自然也这么想。祺贵人是皇后的人,祺贵人站出来揭发熹贵妃私通,指证六阿哥不是皇嗣,假如成功了,熹贵妃倒台,六阿哥被处死,四阿哥也重新变得卑微,那么最大的得利者是谁?是皇后和三阿哥呀!熹贵妃和六阿哥就是争储的活靶子,什么样的谣言污蔑在她头上都不稀奇。在皇帝看来,污蔑熹贵妃私通就像造谣周杰伦去灾区偷吃方便面一样离谱。(四大爷:你们是不是以为我没有脑子?)

让皇帝起疑主要是果郡王,果郡王的种种表现实在太明显了,带兵去追和亲队伍、被偷的“熹贵妃安”的家书,但这些证据只能证明果郡王爱慕甄嬛,并不能证明甄嬛也喜欢果郡王,更不能证明龙凤胎是果郡王的。

还有更重要的原因,皇帝不愿意相信甄嬛变了心。哪怕是果郡王死后,甄嬛对他态度大变,他也宁愿认为那是因为自己怀疑她了、逼她杀人了、逼她杀了自己的妹夫,间接害死她妹妹,所以她伤心,也怨恨自己。

甄嬛“病愈”回宫第一次见皇帝,皇帝说“去看看你的孩子们,他们都很想你。”他没说出口的是“朕也很想你”,后来苏培盛也说“这不干熹贵妃的事儿”,苏培盛是什么人精啊?他就是人形自走皇帝心理活动播报员啊。所以皇帝一直都是相信甄嬛的,才一次又一次饶过她。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