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茅台是最好的酱香型白酒?比飞天茅台更好的酱酒有哪些?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post.smzdm.com/p/aenwom6k/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茅台是最好的酱香型白酒?比飞天茅台更好的酱酒有哪些?

2022-02-07 10:34:34 65点赞 397收藏 65评论

今天聊一聊在过去一两年里状态火热的酱香白酒,也可以与去年的酱香白酒天梯图比对着看一看,新增了部分酒款。我挑选入榜的品牌并不多,原因是酱酒市场稍显驳杂混乱,资本乱入催生了很多嗓门大酒质差的品牌。

也试过一些品质尚且说得过去的品牌,但这部分酒或多或少存在些许硬伤,避免引起争议还是暂不考虑入选,待其沉淀一番再说。本版酱香天梯图多以老牌酒厂为主,我曾动过排一版我所试过的边缘酱香品牌天梯图的念头,思来想去还是作罢,难以避免我与你和他的固有偏见和思想狭隘。除了考试,凡涉及排名高低,基本不存在“客观”一事,譬如《酒后漫谈》提及的白酒扑克牌也终是不了了之。

由于酱酒风刮得太盛,很多酒友对酱酒品牌如数家珍,并对这些品牌寄予厚望,即便是品牌、口碑、体量没那么优秀的酒,也能在短时间内爆发、收割一波。

无论如何,酱酒的热度一时无二,独占鳌头,可谓风光无限。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的酱酒热可能是白酒行业从未有过的现象级表现,酱香型白酒攀上了声势浩大的巅峰。

大热之下,与浓香型白酒的稳定品质相比,酱酒普遍存在降质现象,当然,你也可以把这种变化视为提质,毕竟对降质与提质的理解是极其私人的行为,每个人对同一款酒的反应与感受亦有差别。

此番不论是排名上升还是位次下滑,皆为我个人观点,或是酒质确有变化,或为我品鉴能力有限所致。若有利益相关者因此受损,在此先行致歉。

与前一版写的说明一样,排名高低代表我心目中的品质好坏,高低间距存在作图误差,以前的版本字号有大小之别,纯属排版需要,字数多的挤一些,字小点儿,字数少的那一行字会稍微大点儿,不说明任何问题。

这次的版本稍作修改,把酒款字号调整为同样大小,这样的好处是不会因为字号影响大家对酒的判断,但坏处是略显臃肿,标尺也不够灵活。

之前版本受到的喜爱和认可让我深感羞愧,知酒僧是个酒蒙子,性喜酒,好喝两口,仗着活在狗身上的糊涂岁月练就了一张厚脸皮,酒后张牙舞爪侃侃而谈。喝完酒喜欢写几个狗屁不通的字,所言所述不足挂齿。

不知道是对酒的理解越来越客观,还是口袋终觉浅,以前抱有茅台53度无敌论的酒友也不再死守着不放,屈尊就卑地喝起了43度茅,能让一个男人挺直脊梁骨的除了一口好腰,还有钞票。

我的观点是茅台小批量与茅台飞天之间差距极微,我试过多款小批量茅台,每款侧重点略有不同,大多数的小批量茅台可能会多用点老酒,陈味凸显,而飞天更突出酱香,不存在档次高低之分。但考虑到小批量茅台种类繁多以及酒友们的固有想法,我此次依然把小批量茅台放在了顶级酒踏入山门位置,而茅台飞天则是高端酱香的天花板。

尽管飞天迎宾和遵义1935的价格居高不下,并深受市场喜爱与认可,但我对他们的品质依然评价不高,有几分茅台飞天的韵味不该成为评判酒质的通关牌。

郎酒的排名没有太多变化,青花郎虽说是名气、硬度仅次于飞天的酱酒大单品,但此前强行与茅台飞天并称两大酱香酒的广告行为好似“南慕容北乔峰”。比茅台飞天好的高端酱酒寥寥无几,比青花郎好喝的还是能数出好些来。不过他们现在也不再念叨这个广告了,玩起了郎酒庄园。

红花郎15除了定位有点尴尬,和老大哥“青花郎”一字之差,这种命名方式简直就是自己人给自己人挖坑添堵,但红花郎15在所处的价位段还是很能打的,随着同档选手价格与日俱涨,如今的红花郎15倒是好选择,红花郎10则欠点意思。

习酒这几年突飞猛进,品质不俗是能乘着酱酒风口起飞的源动力,但名字也着实占了大便宜。虽说习酒价格涨了许多,但在一众酱酒里性价比还算值得称道,美中不足的是新款窖藏1988的品质与老款相比有了变化,在我的理解里是新款降质了,这在以前的文章亦有提及。

同时他们的年份酒也有了变化,习酒15年和30年的“15年”、“30年”里的“年”字不见了,只剩下光溜溜的数字。改款后的新酒我还没来得及试,不知道“年”字没了,酒质是不是也生了变数。

酱酒热潮之下,基酒产能和基酒储备成为很多酒企的阿喀琉斯之踵,不得已只能用升级换包装的说法来掩盖品质下滑的事实。当然,所谓升级换包装一方面是酒质变化,一方面是为了名正言顺地涨价。

即便是以品质稳定著称的茅台也不能免俗,2021年的茅台飞天与此前相比同样有着不小的变化,然而茅台如今早就过了以质论价的阶段,硬通货属性使得其价格不必依附于酒本身的高低。

这一出倒是把其他小酒厂和消费者带进了沟里。尽管那些酒厂也明知道茅台的硬挺与香型无关,甚至和品质关系都没那么大,但他们必须得揣着明白装糊涂,把茅台的走俏归结于香型优势,并把声音放大,不断传递给消费者一些经过修饰的信号。

往好了说,酒厂自有谋划,疯疯癫癫自有他们的道理。我喜欢喝各种香型不同风格的酒,对酱香绝无偏见,日常口粮酱酒也是常见之物,但那些上赶着的谬论和捞一把就跑的心态让人反感。

某些酱香酒厂喜欢搞故事,比如某某后人亲自勾调,或某某后人创立的品牌,且不说这些编撰的故事是真是假,即便真是某某后人又能怎么样,酿酒难道存在血脉压制?靠的是基因遗传?

酿酒是门科学,不是玄学,如今的工艺积累和技术进步足以让白酒的每一个生产环节有据可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其名曰大师勾调、大师手酿,暂不论大师是真是假,若是没有足够好的调味酒和基酒,名头再大的“大师”也勾不出好酒来。

过去一年酱香市场纷繁芜杂,再次凸显“大厂嫡系”的政治正确,这个由酒友总结的撸酒箴言起码能让不明真相者少走许多弯路。资深酒友则无须囿于此,不断拓宽边界找到心仪的酒,这种寻觅的过程本就是种乐趣。

茅、郎、习之外,我喝过最好喝的市售酱香成品酒是武陵上酱,大概三四年前就这么认为,直到现在依然没有找到哪一款三大品牌之外的市售酱酒能够超越武陵上酱。

武陵王的评价是有争议的,在这个天梯图的排位我个人觉得略微有点高,仅以我的体验而言下调一些更合适,但也参考了部分酒友的感受,把武陵王排在了这个位置。至于武陵酒最高端的元帅,我没有喝过,既然已经到了那个价位,私以为完全没必要喝武陵酒,因而对其也没有很高的期待。

武陵是好酒,缺陷是性价比不算高,起码同价位而言,他们的产品放在整个酱酒市场欠缺竞争力。

以实际成交价来看,潭酒是知名酱酒性价比比较好的品牌,即便他们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但品质在线。搁去年他们的性价比尚不属于第一梯队,都靠同行衬托,他们的口碑和影响与日俱增。

可惜的是他们更具竞争力的老款产品全线停产,据说“新酒”的出现也涉及利益之争,为达目的不断推陈出新。

我去贵州玩过几回,在酱酒大本营的亲身体验是茅台、习酒、珍酒皆为硬货,与前两者相比,珍酒的规模差距较远,但不论是中端的珍15还是高端的珍30,都有几分风骨。珍30的品质丝毫不逊于赤水河畔的川酒青花郎,爽净程度犹有过之。

国台则在过去一年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疯狂造势冲击资本市场,然而上市搁浅这一滑铁卢彻底把它从神坛拉下来。

自上一版天梯图以来,我多次试饮了不同批次的国台龙酒,并和不同高端酒逐一对比,依然未能改变我的旧有印象。在我的饮用体验里,其酱味奇怪,酒体不协调,陈年老酒似乎加了很多,但品质不高。糊苦味和陈腐味较明显,回味有清淡的香气。从酒体设计角度而言,陈年调味酒的比例不宜太高,加多了会给人带来强烈的反胃感。

长期来看,贵酒兴许有机会分一小杯羹,他们的成长空间一方面取决于酱酒的热度能保持多久,另一方面则要看洋河对贵酒的期待有多高。我们见过太多雷声大雨点小的酒,都以为背靠大树好乘凉,却落了个王小二过年。这版暂不收录这类酒。多说一句题外话,我翻了一下2018年京东自营的购买记录,发现现在的标价比那会儿便宜很多,一脸懵逼……

茅股旗下的赖茅、华茅、王茅水涨船高,后两者我一直没明白哪里好,竟有那么多人忘不了。和钓鱼台一样,我弄不太明白“哪里好或哪里不好”的酒就不放进天梯图了,以免我的“低看”影响诸位对各个酒款的判断。

五粮液15酱系列暂未录入,这酒是四川一家公司与五粮液合作开发的产品,有兴趣的话可以尝试一下五粮液旗下的川酱。

在仁怀之外,贵州还有一些五花八门的酱酒,打着贵州老牌名酒旗号的新产品如过江之鲫,零零散散断断续续地尝试下来也算是喝了个遍,有好有坏。很多酒厂原来是产浓香型白酒,在酱酒热潮下搂不住了,从浓香转做酱香,评价他们好不好的最佳评委是时间,待浪潮褪去,看看谁能真正地留下来。

啰里啰嗦写了一堆,就不再絮叨了,想法都在图里,看图就够啦。

欢迎、感谢关注知酒僧,祝好!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the-end.png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