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如何戒掉手机去认真的学习?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482816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如何戒掉手机去认真的学习?

226
28,159

79 个回答

慈溪市艽野文化创意工作室 内容运营

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并不是手机,而是合理地正视自己。

曾经的我是这样的一个状态,一旦有碎片化的空闲时间就会选择去打开抖音。

直到我看完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我开始有意地去脱离它带来的把控。

所以今天也是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聊一聊短视频时代如何看待手机。

坐稳了,我们即将开车!!

v2-a6a81324e9be8cbb1ea6be6cd7c49d76_720w.jpg?source=1940ef5c

身边的朋友有的时候会比较惊叹于我手机里没有下载抖音,甚至会觉得我是一个比较自律的人。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在我的认知范畴中,我认为我并不能够与大数据进行一个正面抗衡。

无论说是抖音也好,还是现在主流的自媒体平台,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迎合每一个用户,为了加强用户的体验,采用大数据的推送方式,推送用户所喜欢的内容。

换句话来说,大数据让你变得上瘾。

从一开始的“郭言郭语”到“芋泥啵啵奶茶”再到现在的“光剑变装”,抖音似乎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魔性的音乐,然而实质上却毫无意义。

我们已经完全接收了短视频对于知识和现实的定义,无聊的东西在我们的眼中充满的意义,争先恐后地去模仿,语无伦次甚至变得合情合理。

如果说我们中的某些人不能够适应这个时代的模式,那么在我们眼中,这些人是不符合时宜的,而绝对不是这件事情是否出现了问题。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为了逃避孤独,太渴望被群体所接纳,哪怕不屑与他人委屈,也因为害怕自己变得与众不同,即使会成为自己眼中的“乌合之众”,也要躲进“大多数”的数据潮流去获得那所谓的安全感。

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大学生来说,碎片化的时间是非常多的。

而当我开始埋怨一天的时间根本不够我使用的时候,我才开始慢慢思考这些多出来的时间都去哪里了。

很多时候这些答案是很简单的,只不过我们不愿意去揭开。

大数据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却找不到一点儿有用的信息,就是身边到处都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所有的一切带给我们的是支离破碎的时间和被割裂的注意力。

v2-c9015ec501b7a9df27d15c2cac5c56a6_720w.jpg?source=1940ef5c

存在即合理。

我看到的是手机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危害,与此同时我们也享受着信息多样化带来的福利。

就像是你现在可以看到这篇优质回答,都已经看到这里了,留下一个赞再走吧。

所以该怎么做才能保持个人的清醒?

一、我强烈建议你把抖音等手机中容易上瘾的软件下载到平板

这是我个人戒掉抖音的一个方式,平板这种东西一般都不会随身携带,所以可能只有我晚上回到寝室才会用到。

这样的一个方式很大程度上让我接受了已经卸载抖音这件事情,也不会动重新在手机里下载这个念头。

我不相信我自己的自律,所以我选择采取一些强制的控制措施。

我个人认为这种方式还是不错的。

二、接受手机信息之前想一想它能够为你带来什么

学会去思考这件事情能够“教会我什么”,信息的花样化面前最为重要的也就是对于信息的筛选。

学校举行了一个活动,需要招募观众,去的话能够加相对应的实践分。那么针对于这件事情,我们就足以产生一定的思考。

参加这个观众我能够得到什么?当观众的时间会不会被我所浪费?

当你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整个世界观都会发生比较大的改变。

三、去追求独立的人格完整

逼着一个人让他以大多数人的标准活着,按大多数人快乐的标准而快乐,这是这个世界用来维护它那可笑的秩序最残忍的方法。

快速的信息更替,带来的不仅仅是注意力的割裂,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分割。

网络上的很多人设还是言语,都是在认知偏差下所带来的降维打击。只有保持一个独立的人格存在,才能及时对信息做出筛查。


都已经看到这里了,希望你可以去这篇回答点个赞哦!这样不仅是对于我的一个肯定,也方便在第一时间可以接收到优质的内容。

最后欢迎你来到我的公众号「老胡的小角落」,里面有我为你精心准备的各类资料,还有一套我整理出来的自律方案,我会和分享我在成长路上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以及不断精进的全部过程。

相信我们的相遇能够将两个不熟悉的灵魂联系在一期,摩擦出思想的火花。

首先,自己要从内心里觉得必须要学习了,再不学就要废掉了。然后把手机放在远离自己的地方,手机放在另外一个房间,进入到学习的房间就只有学习,坚持几次后就好了。不妨试试,挺管用的。

宁波诺丁汉大学 国际管理硕士

先说方法,再说难度。写这篇文章是真心想帮助一些内心渴望进步行动却又很懒的人们。

一、先说方法:共提供4个

方法1: 世俗欲望法

在我眼里,第一种方法虽然是最庸俗的,却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激励措施。本方法的前提:你需要内心充满原始欲望 or 世俗欲望。

这些欲望包含:

如果是学生,那就是考出好成绩、考取好学校、获得教师&家长的认可等等;

赚到更多钱、拥有更好的物质生活、有底气追求心仪的美女/帅哥、获得社会认可。

我们首先要达成共识:取得每一次进步时、取得每一份成功时:人体是很“爽”的。

作为学生,如果你从来没有体会过一次“高分”的真香滋味,你确实会一直停留在“负能量圈”里,甚至自暴自弃。

但是相信我,如果你体会到一次“全年级前10名”这样的好事,你会对成功上瘾。你很有可能越来越勤奋、越来越自律,因为你还想贪婪的尝试“全年级前3名”这样的升级。

抛开脑袋不行的,大部分普通学生更多的是不热爱、不勤奋、不自律吧???如果你暂时还没有真心喜欢上书本里的各种客观知识,你可以尝试着带有些许“功利”的心态去学习。

即:把对客观知识的喜欢与否转移到 对进步、对成功、对被表扬、对金钱物质 的追求。

我就是想要体会下“全班第一”的滋味是什么,所以我逼着自己放下手机去学习。

我就是想要堵住爸妈唠叨的嘴,考个“全班第一”给他们看看,看他们还敢不敢小瞧我。

尝试用世俗的欲望去鞭策自己,而不是用“学习课本里的文化知识”本身去鞭策自己。

最好的结果是:慢慢的,你真的对那些课本知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我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的时薪只有每小时40元。但是当时一个前辈同事无意间的炫富,激发了我奋进的原始欲望,他当时居然每小时能拿100元,他只比我大1岁。但是其实我们做着一模一样的工作和内容,只是他的资历到位了。当时我给自己买的口红也是50元。

任何一份工作都充斥着大量重复、无趣、甚至痛苦的部分,但是为了成为前辈那个级别,为了每小时也能拿到100元,为了买到400元一支的口红,我开始积极的去探索别人没想到的部分、积极的去承受无可避免的重复、积极的去花时间反思前一次自己没做好的地方。

慢慢的,我进步的太明显,很快受到了当时的领导的提拔。如今,我每小时拿到的时薪是220元,虽然在知乎仍然算个穷人,但是对比“如果始终没有进步的自己”,我现在的状态是自我欣慰的。这是去年7月的薪资单,当时就赶紧给自己买了迪奥的口红。

因此本方法不适用的人群:对人间一切没有欲望、随时可能执行自杀的人;愿意隐居深山不求任何功名的人;超级富二代钱已经花不完、只想富贵躺平的人。

方法2: 后果幻想法

其实对于比较求“稳妥”的人来说,后果设想法就挺有用。

如果你总是玩手机不学习,觉得学习多么痛苦。

接着考试就考砸,然后自己又后悔、自弃。觉得自己是个废物。

老师、父母开始指责你。

进入恶性循环。

考砸后承受的系列痛苦,并没有比一开始放弃手机努力学习的痛苦更低啊!

工作的人也一样,如果今天不努力,明天也不努力,那么后天一定也不会努力。

但是不努力,无法做到出众,就得不到表扬,得不到晋升,得不到加薪。

于是又沉溺于新一轮的痛苦。

唯一摆脱痛苦循环的办法是:

此刻先痛苦,先放下手机,万一后面取得进步了,就能尝到甜头了。

还是那句话,你努力去争取尝到哪怕一次甜头,也是会开启新的世界的。

方法3: 固定时间法

试试看,比如双休日。不要把时间打散。把时间集中。

比如下午2点到6点,整整4小时,我就猛地玩手机,玩到自己都要吐。

6点过后,吃个晚饭。关机。最好电真的没了那种。

然后去图书馆,狠命看书自习3小时。

带着整整先玩了4小时的罪恶感,静下心来,狠下心来,好好看书。

去吸取知识。用拥抱知识。

方法4: 复仇心态法

这条比较更适合职场吧。职场中,难免会遇到别人小人得志、德不配位的现象。如果你确定对方没有硬实力,而你又看它很不爽,那么你唯一有效且合法的回击方式是:拿出你自己的硬实力,做到比它好、做到比它强。

如果你无法逼迫自己牺牲抖音微博带来的颓废,你是不可能击败你的职场对手的。

就怕人家背后比你更勤奋。你在沙发上对这微博傻笑,小人在却在暗中钻研领导喜欢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不给自己争气,你最终只会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智慧、执行力、拍马屁功夫,所有维度都远远比不上你所谓的小人。因为成年人的世界是要看结果的。愤怒是毫无意义的。

二、再简单说说自律的难度

数学统计学里,我们都知道“正态分布”这个东西。以男人身高画图。

密度曲线函数平均值正负一个标准差:占据68%

我们不得不承认,

完全不爱学习的人,是左边的郭敬明。

学神和学霸那样的人,是右边的姚明。

而大多数普通人就是中间那一波68%里头的人。

所以,我觉得不能一口气吃成胖子。

你要学会在横轴上,始终朝着右端努力和缓缓前进。

每一步的进步都是欢喜。

你知道了很多大道理,还是无法在行为上“自律”,有可能就是你注定是均值坐边的34%人里头的人。而要站在均值的右端,真的需要每一天付出实打实的努力。

厦门大学 金融硕士

非常简单的一招:10分钟法则

我用这个方法,把一次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从原来的20分钟延长到了2个小时。

  • 当你打算学习的时候很想玩游戏,试着先学10分钟,如果实在学不下去也别自责,现在状态真的不对,安心去打游戏就好。
  • 当你起床很痛苦的时候,试着先起来,过10分钟如果实在还是很想睡,再回去享受回笼觉就好。
  • 当你试着静下心读一本书,发现有个瓜还没吃完的时候,试着先读10分钟,如果那个瓜实在不想错过,放下课本再去吃瓜就好。

当你想做一件提升自己的事情时,什么都别想,试着先做10分钟,你会发现自己其实是能坚持下来的,自己其实对学习这件事情没那么的抗拒。

长此以往,你可以慢慢的把这个时间调久一些,调到20分钟,30分钟,甚至是一个小时。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己可以很轻松的在没手机的情况下持续学习了。

除了戒除手机,我还写了一篇长文,帮你获得延迟满足的能力。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